「​這種家鄉收藏有滿足感成就感」

2020-12-09 南通網

  最近,一張「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在「南通博物苑志願者」微信群中曬出後,吸引了眾多文史愛好者點讚。這件藏品的主人正是南通博物苑的一位大學生志願者、22歲的大學生朱鎮宇。

  1998年出生的朱鎮宇是南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的一名「準大三」學生。學習之餘,他熱衷於古錢幣收藏,年紀不大的他已經有了十多年的收藏經驗。截至目前,他共計收藏古錢幣800多枚、紙幣20多張。

  歷時3年, 收藏百年前的匯兌券

  「這是我所有藏品中價值最高的,收藏過程也最為波折。」談及最新入手的藏品——「淮海實業銀行匯兌券」,朱鎮宇告訴記者,這張匯兌券是他所有藏品中經濟價值最高的一個。為了得到這張匯兌券,他甚至賣出了10多枚以前收藏的古錢幣,將一部分積蓄用於置換這張「價值不菲」的匯兌券。

  原來,很早之前朱鎮宇就在《南通地方紙幣》這本書上看到了這張匯兌券的照片,頗感興趣。2017年,他又碰巧在日本東京的一場線上拍賣會上再次看到了這張匯兌券的拍賣信息,於是一直關注,但不慎「跟丟」。去年年底,他第三次在上海的一位收藏家手中看到了這張匯兌券的「身影」,此時,朱鎮宇果斷決定「下手」。由於自己是學生,還沒有收入來源,他跟上海收藏家反覆協商之後,最終分期買下了這張匯兌券。

  朱鎮宇介紹,1920年1月,張謇先生所創辦了淮海實業銀行,至今正好一百年。這張匯兌券的正面是張謇先生的兒子張孝若肖像,背面是狼山風景照,具有極強的南通地方特色。

  從東京,到上海,再到南通,歷時3年,朱鎮宇終於看到了這張匯兌券的實物。這份發自內心的欣喜,讓他特別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熱衷本土收藏,

  是興趣也是情懷

  身為南通人,與南通有關的藏品總會成為朱鎮宇的「特別關注」。

  不僅僅是這張淮海實業銀行的匯兌券,在朱鎮宇的收藏中,有20多件都是和南通本地有關的藏品。比如,「大生第一紡織公司股東名單」「大生紗廠第一紡織公司副廠的進貨單」「大達內河輪船的船票」等等,很多民國時期和南通有關的股票、紙幣、明信片,都可以在他的藏品中找到極具代表性的東西。「我是南通人,上了大學以後發現這種家鄉收藏很有意義。比如,我收藏的一張與當時的『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有關的明信片,就和我現在就讀的南通大學醫學院有淵源。」進入大學之後,朱鎮宇更喜歡找到藏品和家鄉、自己生活之間的聯繫,印證南通歷史記錄的內容,這讓他覺得這樣的收藏更有價值和意義。

  「本土收藏會是我以後主要的方向。」如今,憑藉自己對於南通本土歷史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朱鎮宇也成了南通博物苑的大學生志願者,經常在博物苑的社教活動中給小學生們講關於古錢幣的知識。

  父母對於他的這個特別愛好也很支持,「原來,我家裡就有祖輩流傳下來的銅錢,上小學時第一次看到那些銅錢,就莫名地特別喜歡。」

  學醫又崇文,

  醫學生的跨界之路

  在讀初中時,朱鎮宇在同學手中獲得了第一件藏品——一枚背面有龍紋的銅板,這枚銅板也真正打開了朱鎮宇的收藏之路。在他現有收藏的古錢幣中,歷史最悠久的一枚可以追溯到先秦。「初中時,常常會在文玩市場的地攤購買,高中的時候則利用網絡,到一些收藏品的交易平臺交流,通過買進、置換等方式,我手上的藏品越來越多了。」朱鎮宇說,現在的他並不追求藏品的數量,而更加注重藏品的質量和意義。

  痴迷於收藏和文史,為什麼會棄文從醫呢?「其實,民國錢幣收藏大家中,有很多人都是學醫出身的。在收藏的過程中,我鍛鍊了極強的自學能力,而對文史知識框架搭建的能力,也能夠幫助我更體系化地學習、消化醫學知識。」朱鎮宇坦言,他高中選了理科,加上母親是醫務工作者,受家庭影響,他也選擇了當一名「醫二代」,將來能夠救死扶傷。

  談及未來,朱鎮宇表示,他會將錢幣收藏這個愛好繼續堅持下去,這也將成為他在枯燥的醫學知識學習之餘,最大的減壓途徑。

  本報記者馮啟榕

  本報實習生王湘琳

相關焦點

  • 用「成就感」「滿足感」驅散焦慮
    驅散這種類型的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起來,嘗試做一些自己以前不敢想、不敢做、不曾做的新鮮事,在此過程中收穫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會成為驅散焦慮的靈丹妙藥。找到自己的優點「認識你自己」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但不並代表你清楚這些優點和特長到底是什麼。
  • 你有成就感嗎?或者是滿足感?
    成就感的書面解釋是指願望與現實達到平衡產生的一種心理感受。指一個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時,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覺。看起來並不難,是吧?可實際上當代社會有很多人都缺乏成就感,也就是說他們的理想與現實是有落差的,曾經就有一句網絡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 為寵業人,有哪些事情讓你覺得有成就感?
    每次,她都會發一個動態,表達一下自己的成就感。我們一定也經常有這種感覺,做完一個很繁重的工作,心裡邊就會覺得很愉悅,感覺很爽,想發個朋友圈來慶祝一下。在達成願望後,我們普遍會有一種滿足感,為什麼會這樣?這個問題曾經困擾我很久,直到後來才想通,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付出的努力有了理想的結果,正好迎合了我們內心深處這種情感,當一種渴望被得以實現的時候,成就感也就隨之而產生。
  • 幸福感,更多源於滿足感
    生活有許多快樂的源頭,那些快樂可以是一次愉悅的對話,可以是一次挑戰自己的快感,亦可以是一次完成超越的成就感。選擇快樂的方式很多,卻很少有人從中獲得到幸福感,然而幸福感更多的源於滿足感,這種滿足感很簡單,藏於一飯一菜,一朝一夕之間。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張興魁:在奮鬥中收穫滿足感和成就感
    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年烏魯木齊市柴窩堡片區颳大風,導致線路跳閘。「那天,我們從下午3點開始一直忙到晚上11點才處理完,我在空中倒掛作業就達4個小時之久。」他說。  帶電作業,要在不停電的情況下處理問題,臨時性的任務較多,張興魁需要隨時準備帶上工具出發,用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而且越是節假日或者舉辦重大活動期間,越是他們最忙的時候。
  • 幸福不是有很多錢,小小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就是幸福
    什麼是幸福秋雨停了,可天還是陰沉沉的,天氣很冷,晚上已經零度了,下雨時,我聽著外面的滴答聲,我待在溫暖的房子裡,我覺得我是幸福的,有米有菜,幾天不出去也有吃的,我覺得我是幸福的,外面江蘇那邊過來收割水稻的,晚上就住在車裡,早上起來用桶打點冷水洗臉
  • 幫家鄉上頭條!​「我和我的家鄉」微視頻創作大賽來了~
    幫家鄉上頭條!​西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小明  攝吳勇強 攝家鄉肇慶這麼美,怎能被忽視!@愛拍攝的肇慶街坊們「我和我的家鄉」微視頻創作大賽來啦!幫你的家鄉上頭條,曬出家鄉最美的情懷,還有千元大獎等你拿~快來參賽吧!
  • 成就感是促進學習的法寶,3種途徑幫孩子找到成就感,效果明顯
    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其實都需要有成就感。對大人來說,成就感是他們在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價值所在;於孩子而言,成就感就是促進他們學習的一大法寶。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成就感實際上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這種情緒體驗能讓人們覺得自己獲得了認可,實現了自我價值。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蝸牛尋寶記》《家鄉的黃河》
    ​家鄉的黃河親愛的香港小朋友:我是甘肅省蘭州市的一名小學生,我去過香港-----繁華美麗的大都市。我的家鄉甘肅省的省會-----蘭州。這裡四季分明,物產豐富,風景更是美不勝收。今天我就帶你去看看穿城而過的母親河吧。黃河象徵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是中國奔流不息的血脈;是我的家鄉-------蘭州文化的見證者,歷史的講述者。而那氣勢磅礴的黃河邊更是我的樂園。早上一到黃河邊,我第一件事就是「忙趁『晨』風放紙鳶」。讓我的風箏飛上天空。
  • 這樣做,會讓你在工作中更有成就感,更會得到老闆的賞識!
    要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通常需要一個很強的信念。從GLF的研究結果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只有少數的人可以從自己的工作當中得到滿足感呢?有些人認為讓員工獲得滿足感的工作只限於那些給他們權利和晉升機會的工作。比如說律師,教師,還有醫生和軟體工程師等等。
  • 英雄聯盟:你在遊戲裡做過哪些沒用,但很有成就感的事?
    在遊戲的時候,有一些行為可能並不會影響遊戲劇情發展的進程,並不能決定遊戲的勝負。它們可能是無用的操作,回看起來甚至有些「沙雕」。但卻是我們利用遊戲的自由度,對於可玩性地下探,它們往往讓我們樂在其中,收穫無盡地成就感和滿足感。
  • 成就感、價值感和意義感
    一單詞「成就感」聽起來像「玄幻」,有點空靈。這很重要。換句話說,他可能更接地氣,也就是說,你想什麼/你想什麼比他本身更重要。就像企業做廣告時,你對他的看法比他是什麼更重要。這種心中的想法/觀點/想法往往具有強大的力量。你嚮往一份工作,喜歡一個人,想上大學等等,都能給你帶來力量。
  • 因為能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很有成就感!
    當堅持跑步之後,你就會發覺,沒有哪件事能比跑步更容易讓人體會到成就感的了。每一次戰勝懶惰的自己,你都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有一些成就感、滿足感、愉悅感,只有在你跑過之後,才會體會。下面跑步過程中讓人很有成就感的10個瞬間,熱愛跑步的你,經歷了多少呢?01 克服不想跑步的自己,第一次出門跑步你為什麼開始跑步?為了健康,為了減肥還是為了緩解壓力?
  • 石大學子探尋家鄉變化
    【探尋家鄉變化-日新月異亞心城】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各族人民的生活質量水平顯著提高,2020年6月24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日新月異亞心城實踐隊前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國際大巴扎進行探尋其變化,烏魯木齊市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就是國際
  • 盛世向榮:工作沒有成就感?不存在的!
    但是經歷了一段時間「白熱化」拼搏努力後,會進入疲軟期,原因在於成就感的褪去。走過一段只有自己的路四: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沒有成就感,從另一個角度想,那是你有危機意識。2、這個是絕大多數時候你能獲得的最多的成就感,就是完成一件業務給你帶來的,做好了這件事,先不管領導同事,你自己是有滿足感的,可以是業務下遊一位同事衷心的讚賞
  • 90.4%職場人曾想裸辭:如何找到工作中的成就感?
    結果,她發現自己的性格根本不適合這種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所以畢業後她選擇了做文職,不用和太多人講話,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就好。但是隨著日復一日的重複工作,她開始厭倦,渴望富有挑戰性的工作。 後來,她應聘到了現在這個公司的市場部。入職半年,又想辭職,覺得工作沒意思,自己完全沒有動力。 其實,這樣的年輕人還有很多。
  • 延遲滿足感效應:這種方式真的足以改正孩子壞毛病嗎?
    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說,延遲滿足感是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所以我們克服眼前的欲望放棄一時的快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做出更好的成就與選擇隨著信息網絡和寶媽們的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開始去注意到孩子,在養育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問題延遲滿足感,也慢慢成為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新方式,所以在生活學習中等等,不管七七二十一都讓孩子灌輸這樣的教育,方法正確,孩子就容易進步,反之,容易讓孩子產生惡性反作用,有這樣一個例子,劉媽為了讓孩子學會建立延遲滿足感,在孩子哺乳時都要選擇慢兩分鐘,再給孩子。
  • 合肥北大青鳥協同學院:如何找到工作中的成就感?
    隨著95後逐漸進入職場,「裸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據智聯招聘《2019職場人年終盤點報告》數據顯示,90.4%的職場人在上半年都有過裸辭的念頭,現在「一言不合就辭職」的90後員工已經越來越多。究竟如何才能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呢?成就感是驅使成就持續增長的源動力,直接影響了一個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和收益。著名學家許子東老師就曾提出:成就感=能力/理想。就是說想要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首先要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的能力處於什麼樣的水平,只有兩者保持同步增長才能不斷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 你有多久沒獲得成就感了
    小時候,成就感的獲取就是搭成的積木,就是活好的泥人,也是拼好的積木。長大後的自己卻沒有了這種成就感,長大後的成就感是金錢的數額,是辛苦很久買到的一輛車一套房或是一個手機。成就感有一個等式:【能力/目標】,目標越大,能力就那樣只會一直失望而不是獲取成就感,當你的目標不大,能力能達到這個目標,那你就獲取了這一份成就感。好多人被問及你為什麼成功時,都會回答我沒發現自己有多成功。
  • 問題就出在「成就感」上!
    也就說愉悅感和滿足感。02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難從工作上獲得成就感了?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從社會原因來講,資本對人的異化導致了人們獲得成就感越來越難。舉個通俗點的例子。在機器出現之前,做一雙鞋子,從選材到做工,都是由一個鞋匠完成的。當這雙鞋子完成的時候,鞋匠會獲得成就感,當鞋子被人買走,穿在別人腳上時,這個鞋匠的成就感會達到一個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