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第三方研究機構麥可思發布《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對畢業半年後大學生的就業狀態和工作能力進行全國性研究。
報告研究對象為畢業半年後(2019屆)、三年後(2016屆)和五年後(2014屆)的普通高校大學畢業生:包括「雙一流」院校、其他地方本科院校、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的專科畢業生。
高職生讀本科比例持續上升
教育業人才需求旺盛
高職畢業生升學比例持續上升,高職畢業生讀本科的比例從2015屆的4.7%上升到2019屆的7.6%,畢業後直接工作的比例從2015屆的86.4%下降至2019屆的83.7%。待就業畢業生五年持穩。從工作地域選擇上,2019屆高職畢業生在長三角地區就業的佔比最高,其次是珠三角地區。
數據顯示,2019屆高職畢業生就業比例較大的行業類是建築業(就業比例為11.1%)、教育業(就業比例為7.8%)。與2017屆相比,到「教育業」就業的高職生比例增幅也較高,為20%。
具體來看,在「教育業」的就業增長主要是「教輔及培訓機構」「幼兒與學前教育機構」的需求增長。其他就業比例較大且增長較多的行業類還有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住宿和餐飲業等。
網際網路類需求增多
民企成為就業主要支撐
2019屆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職業類是「銷售」,其後是「建築工程」「財務/審計/稅務/統計」「行政/後勤」「醫療保健/緊急救助」「網際網路開發及應用」等。
在2019屆高職畢業生從事的10大職業類中,與2017屆相比,人才需求增幅較大的是「餐飲/娛樂」「銷售」「網際網路開發及應用」,人才需求降幅較大的是「金融」「財務/審計/稅務/統計」「美術/設計/創意」。
從僱主類型看,2019屆高職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最高,民企是僱用大學畢業生的主力軍,民營經濟帶動就業增長。
2019屆高職生平均月收入4295元
鐵道運輸類專業領跑薪酬榜
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高職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持續上升。在2016屆高職專業大類中,畢業三年後就業滿意度最高的是教育與體育大類,就業滿意度最低的是資源環境與安全大類。
麥可思研究院王伯慶博士說,就業滿意度是由就業的畢業生對自己目前的就業現狀進行主觀判斷,可能會受到薪資待遇、行業發展、職業發展空間、工作環境、工作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也與畢業生自身經歷和感受密切相關。
數據顯示,2019屆高職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295元。從畢業生半年後在各經濟區域就業的月收入來看,長三角和珠三角月收入優勢明顯。
2019屆畢業後在一線城市就業的高職生月收入為5313元,高於在「新一線」城市就業的高職畢業生月收入。2019屆高職畢業生月收入最高的專業大類是交通運輸大類(5043元),最低的是醫藥衛生大類(3803元)。鐵道運輸類、計算機類、水上運輸類等高職專業畢業生薪資較高,2019屆月收入分別為5109元、4883元、4763元。計算機類專業畢業生薪資均較高。
從近三年月收入增速來看,高職食品藥品管理類月收入增長最快。從畢業中期看,畢業三年後鐵道運輸類、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專業月收入優勢明顯。業內人士分析說,隨著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的不斷發展,就業市場對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等專業相關人才需求旺盛,其薪資優勢進一步體現。
醫學專業畢業生從醫比例持續上升
醫學高職生從醫比例從2015屆的85.7%上升到了2019屆的89.0%。從就業所在地區來看,醫學生到中西部從醫的比例也持續增加。醫學高職生到中西部從醫的比例從2015屆的53.3%增長至56.9%。
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執行董事李林說,醫學專業畢業生從醫比例持續上升為國家衛生與健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而畢業生就業重心的下沉,對逐步縮小地區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具有重要意義,促進了老齡化、社區化、均衡化衛生健康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從高職專業大類來看,醫藥衛生大類專業畢業生從事工作與專業相關的比例連續三屆最高,土木建築大類、教育與體育大類近三屆持續上升。
大學生到文體娛樂、零售業領域創業比例較高
數據還顯示,2016屆高職生畢業半年內自主創業比例為3.9%,畢業三年內上升至8.1%。
「教育業」是2019屆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最主要領域,集中在教育及職業培訓、中小學教育,以及文學藝術、設計、體育等方面。大學生到「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本科:15.8%,高職:6.9%)、「零售業」(本科:8.6%,高職:11%)創業的比例也較高,到文體娛樂領域創業主要是做攝影師、自由寫作等,做零售主要是從事銷售、電子商務等方面工作。
分析人士認為,畢業生自主創業有助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而以教育和零售等為代表的相關領域或因創業門檻較低,成為畢業生創業首選。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相關領域創造了更多機會,線上線下教育培訓、網際網路營銷、網店與實體店相結合的新零售,以及依託社交網絡的零售形式為畢業生創業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華商報記者 彭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