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日上午,河南省鶴壁市濬縣伾山街道西楊玘屯村,民間藝人正在製作泥塑藝術品。濬縣泥塑藝術是以黃河故道淤積的膠泥為原料,手工捏制人或動物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2006年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產保護名錄。(王子瑞 攝)
寫實的人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小編仿佛在哪裡見到過這個人。濬縣泥塑顏色以黑、赭石、白等為底色,藍、綠、白、黃、紅為花紋圖案顏色,顏色不經調和,是用原色直接繪畫,很具有民俗鄉村韻味。
看到戴著老虎頭帽的兒童頭像,令小編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濬縣泥塑主要集中在楊玘屯,據史料記載,在隋末農民起義軍與隋軍的戰爭中,雙方為爭奪黎陽倉,有一員叫楊玘的大將在此屯兵,故後人將此村命名為楊玘屯村。當時,為了紀念在戰場上陣亡的戰友,將士們常捏制一些鴣鴣、戰馬、騎兵等以表懷念之情。
農村老人頭像,很像是鄰家的二大爺。現在,濬縣泥塑的創作題材有了很大拓展,又出現了獅子、小鳥、十二生肖等。其特點繼承並發展了古代雕塑的傳統工藝,顯得古樸、活潑、誇張而又豪放,這是它們的共性。
像不像農村的私塾先生,或者是商鋪的帳房先生?濬縣泥塑發展至今,已分化出各具特色的三大流派:以王藍田為代表的泥咕咕派;以「泥猴張」張希和為代表的泥猴派;以宋學海、宋慶春為代表的泥玩派。
很富態的大爺,若有所思、很享受的樣子。
咬著旱菸袋的大爺,顯得十分悠閒。
這個,這個,神化了的街坊大爺。
三個大爺開會呢?
這不是那誰嗎?聰明絕頂,二目炯炯有神。
楊玘屯名字來自隋唐之交在此屯軍的大將楊玘。 濬縣城東二裡地的楊玘屯,這裡全村幾乎家家都精於泥塑,素有「泥玩具之鄉」之稱。
濬縣泥塑藝術。【《高麗半島影像》百家號發布的照片全部是原創作品,盜用必究,歡迎關注、轉發、評論或收藏!王子瑞繼續為您奉獻獨特視角、有溫度的紀實影像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