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新校擴食堂 黃島區打造百姓家門口滿意學校

2020-12-15 半島網官網

  

黃島區雙語小學的孩子們在上面點課。

  

2016年新投入使用的海王路小學校景。

  

新建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文/圖 半島記者 劉家冕 丁揚 通訊員 楊旭輝 王偉

  「辦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是黃島區辦學的出發點和目的。隨著人口不斷增多,黃島區對中小學及幼兒園需求量日益增加,2016年,黃島區新建、改擴建33所中小學和幼兒園。自2014年起,黃島區還連續三年將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列為區辦實事,三年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12億元,用於學校食堂達標改造,新建、改擴建107所學校食堂,為10萬中小學生提供午餐服務。預計2017年底,黃島區110所中小學食堂將全部達到青島市中小學標準化食堂標準。  

/ 建新校 /

  創新理念,

  新建學校瞄準「全國名校」

  乾淨整潔的校園、嶄新的教室和餐廳、寬闊的操場……1月5日,記者來到位於海王路南、鳳凰山路西的黃島區海王路小學。嶄新的校門、嶄新的校舍、嶄新的活動場……走進這所新建成的高標準現代化學校,目光所及處處都是新景象。校園裡不時傳來孩子們爽朗的笑聲。

  新學校、新理念,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是這個學校的特色之一。記者了解到,海王路小學在辦學方式上採用了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請全國知名校長崔其升擔任學校校長,由此也帶來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我們的辦校目標是要將這所學校打造成現代化、高質量、有特色的區域名校,讓它成為西海岸新區的窗口學校。」學校黨委書記邵學忠介紹。

  「學校倡導的教學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主動、自覺、快樂學習。」邵學忠表示,學校將充分發揮課改優勢,用自主教育激發師生潛能,開展童心悅讀,開發多彩校本課程,讓學生在愉悅、和諧、民主的課堂中學習知識、滋養心靈、培育品格,快樂幸福成長。

  採訪中記者發現,學校每一個教室裡,除了前面的黑板,四周還有三塊移動黑板。邵學忠介紹,黑板是學生展示自我的一個重要平臺,學生在黑板上寫東西跟在下面寫完全是不同的心態,所以他們在教室裡配備了多塊黑板,創造更多條件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我們的辦學宗旨是讓每一個孩子擁有自主快樂的人生,辦學方向是讓學校成為自主學園、成長樂園、幸福家園。」  

均衡資源,

  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

  據了解,海王路小學由黃島區政府投資1億多元建設,學校佔地50畝,設計規模為36個班,可滿足1600餘名學生的入學需求。按照省級規範化標準,配套齊全,擁有教學樓3棟、辦公樓1棟、實驗樓1棟、高檔次藝體館和餐廳1棟。功能室配備齊全,花費720多萬配備電子設備,力爭打造省級規範化標準、配套齊全、設施高檔、環境優美的對外窗口學校。

  記者了解到,學校目前在校生966人,教師59人,目前在校生還遠遠沒達到飽和數量。邵學忠表示,現在學校的在校生絕大多數都是從黃島區第二實驗小學分流過來的。「由於今年是學校第一年投入使用,很多家長對學校辦學水平不了解,因此很多家長最初還持觀望和質疑態度。一學期下來,學校取得的成績家長有目共睹,也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邵學忠表示,新學校建成一方面可以大大緩解城區其他學校的入學壓力,解決周邊社區居民子女就近入學問題;另一方面也實現了教育理念與當地辦學特色之間的融合創新,探索出一條新的教育路子,激發了區域教育活力。總體來說,學校投入使用後進一步均衡黃島區教育資源,為廣大黃島區群眾提供更加優秀的現代教育理念。  

新老互動,

  帶動區域教育水平提高

  黃島區第二實驗小學是黃島區傳統名校之一,隨著城市發展,學校周圍住宅區持續增加,學校近幾年的招生壓力越來越大。2016年9月份,海王路小學投入使用,距離第二實驗小學僅有1公裡距離,大大減輕了該校的招生壓力。據了解,海王路小學投用之前,第二實驗小學有3700名在校生,而分流後現在在校生數量為2900名左右。

  招生的壓力減小使得學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同樣的老師,教的學生數量多少肯定會影響教學質量。」董玉梅介紹,以前在校學生多,為了滿足入學需求,學校很多功能教室都被普通教室擠佔,而分流之後,很多功能教室得以恢復,推動了特色課程的深入開展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除了減小招生壓力,海王路小學的投入使用還促進了兩所學校的交流學習,帶動了區域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第二實驗小學是一所廣受家長和社會認可的優質學校,而新建的海王路小學採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兩所學校在辦學理念和教育方式上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董玉梅告訴記者,「我們學校現在與海王路小學已經結成兄弟學校,雙方經常進行學術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加快建設,

  8所中小學已建成完工

  「隨著黃島區日新月異的發展,不僅有大量的外地居民進入西海岸,而且許多農村居民也紛紛搬進城區,為子女尋求更好的教育條件,使得基礎教育設施面臨巨大壓力,超班額現象較為突出,其中,公辦普通中小學大班額比例達到64.6%。」黃島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緩解學生入學壓力,黃島區2016年新建、改擴建3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並將此列為2016年區辦實事之一。

  截至目前,膠南街道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用名)、珠江路中學(建設用名)、淮河中路中學(建設用名)、海王路小學、泊裡安置區社區(董家口)小學、鐵山九年一貫制學校、趙家廟小學、大珠山小學8所學校完工,其中膠南街道九年一貫制學校、珠江路中學、淮河中路中學、海王路小學、泊裡安置區社區(董家口)小學共5所已投入使用;星光島小學等項目正在按計劃建設當中。新建改擴建22所幼兒園項目已全部完工。

  「隨著改擴建、遷建、新建學校的投入使用,城區學校的超規模、大班額辦學現象將得到進一步緩解。」黃島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加快學校建設的同時,黃島區還將建立社會資源參與公共教育機制,鼓勵社會各界興建學校,保障新建改建住宅小區的配套教育設施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相關焦點

  • 打造健康食堂 建設放心學校
    一塵不染的廚房,乾燥潔淨的地面、擺放整齊的桌椅,為了讓師生吃得幸福、吃得安全,我區多所學校千方百計為師生營造「飯菜裡有家的味道和溫馨」的食堂。以學生滿意為宗旨。作為寄宿學校,大窯中學學生的一日三餐都要在學校中進行,為了讓學生們吃得開心,大窯中學採取多種方式讓學生在學校也能吃到家的味道。開展用餐調查,召開生活委員和教師代表會議,對「食堂菜式質量」「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就餐環境」「食堂需要改進的地方和改進措施」進行調研,學校根據調研結果積極進行改善,儘量滿足師生合理要求。營養搭配合理。
  • 探訪學校「食堂文化」 讓學校食堂飄出「家的味道」
    學校食堂吃得好不好,吃得健不健康,營養搭配合不合理等都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青島市下大力氣解決學生的午餐問題,加大島城中小學校標準化食堂建設力度。2017年啟動實施了第二期中小學標準化食堂創建工程,計劃再用3年時間,在目前沒有食堂的337所學校新建標準化食堂,全面解決全市中小學生在校就餐需求問題,力爭到明年基本實現校校有食堂,讓每一個學生吃上學校食堂做的安全、營養、可口的飯菜。
  • 合肥43所中小學收穫「百姓身邊的好學校」榮譽,他們是.....
    該負責人表示這其中體現的不僅是活動的拓展面越來越寬,也表現出學校對「雙好」這項活動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將學校打造成「百姓身邊的好學校」信念越發濃厚。  「合肥市長江路第二小學一直堅持走『自主發展、科研興校』之路,以『優化心理環境 塑造完美人格』為辦學理念,不斷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和『雙語教學』兩大特色品牌,努力在校園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活動和家校互動等各個層面不斷發展、不斷提升。
  • 福州優秀教師風採① | 陳忠長:讓農村的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上滿意的學校
    福州優秀教師風採①陳忠長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上滿意的學校!在家門口也能上滿意的學校!」我在做,你來看!談起農村教育的困境,無論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教育質量,與城區學校都有一定差距。辦什麼樣的學校,才能讓農村孩子和家長滿意,安心在家門口上學?把辦學辦到老百姓的心上,及時解決他們的訴求。陳忠長是這麼做的。2017年12月,他接手長樂湖南中學。
  • ...努力辦好家門口學校-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實驗中學南校正式揭牌...
    [浦東]進才實驗中學: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 努力辦好家門口學校-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實驗中學南校正式揭牌上海市進才實驗中學 2020年04月13日 14:27 2020年4月10日下午,由原「由由中學」更名的「上海市浦東新區進才實驗中學南校」正式揭牌,新的校牌是由習近平主席授予「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的於漪老師題寫
  • 合肥:讓「好學校」遍布百姓家門口
    在家門口就能「上名校」是每一位家長最大的心願。為從根本上解決「擇校熱」「大班額」和「上好學」問題,我市通過推動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開展新優質學校創建等工作,著力推進義務教育朝著優質均衡方向發展。合肥市明珠小學前身是朝霞小學的一個分校,2016年經合肥經開區管委會批准獨立辦學,更名為合肥市明珠小學。2018年9月,該校申報合肥市第四批新優質學校創建試點校。
  • 家校共育,靜待花開!桐鄉打造家校合作新模式
    家長來陪餐,家校心連心。近日,桐鄉市現代實驗學校的學生餐廳裡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學校行政值日教師的陪同下,他們到食堂實地參觀,陪同學生用餐,共同踐行「光碟行動」。這是現代實驗學校開展的「家長進食堂陪餐」活動。
  • 重磅∣黃島區弘文學校登上中國教育學會平臺組織召開微論壇
    黃島區弘文學校承辦的微論壇主題是「文化育人,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論壇由人教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長,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理事劉立德先生擔任點評專家,青島市教科院副院長於立平女士主持,包括黃島區弘文學校在內的
  • 不在食堂吃飯就不準進校午休?聽完學校的解釋後,網友不淡定了!
    大家回想自己的中學時代,住校生對食堂印象應該非常深刻,打飯的食堂大叔,手抖的食堂阿姨,滿滿都是回憶。偶爾吃膩了清淡的食堂飯菜,出校門下館子大補一餐也是常有的事情。就算是走讀生,偶爾也會吃吃食堂下下館子,吃完都是回宿舍或者回教室休息。
  • 努力辦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區人大代表、西航港一中校長陳玲訪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在學校管理中陳玲始終將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放在首位,通過引導教師精通業務,建立完善管理機制,改善教師工作、生活環境,不斷提高教師隊伍建設的動力,讓學校成為「教師人才心齊氣順只爭一流的好地方」。
  • 渾南區教育局舉行家校共育論壇,家長可以報名參與學校教學、學校食堂、學校教務會議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9月11日,渾南區教育局第二屆家校共育論壇在渾南區第八小學舉行。此次會議以「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為主題,旨在推進家校共育在各個學校的普及。渾南區教育局副局長柳建林介紹:「教育是由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所構成,而家庭教育是教育中的短板。因為,這就要求教育系統、教育機關、學校、家長對家庭教育進行探索和實踐。」
  • 綏寧縣思源實驗學校:創建「五會」打造 陽光食堂
    11月23日中午,綏寧縣思源實驗中學總務處主任梁承炳來到學校食堂,一臉笑意地問就餐的膳食會成員和學生。據了解,綏寧縣思源實驗學校為提高全體教職工依法執教,廉潔從教的意識,培育學生敬廉崇潔的價值觀,將廉政建設融入學校各項日常管理工作中。
  • 小欖廣源學校今年新學期升級打造「五星級」食堂
    中山市小欖廣源學校新學期升級打造「五星級」食堂。從這個學期起,小欖廣源學校花大力氣推廣「文明餐桌」,打造安全健康的「五星級」食堂,備受師生和家長認可。■19名家長組成膳食委員會每日巡檢10月22日上午11點左右,記者來到小欖廣源學校,三名身穿橙色T恤、胸前掛著工作牌的家長戴上一次性帽子、口罩,並在食堂門口的冊子上籤到,打算進入學校後廚例行巡檢。
  • 幼師學校食堂門口掛出條幅,食堂大媽:「快到碗裡來!」
    幼師學校食堂門口掛出條幅,食堂大媽也可以那麼可愛。隨著假期的逝去,學生們也都陸續到學校報到。有所幼師學校也開始了新的一學期,待學生們正式報導之後,學校的各項工作也正式開展起來。這所學校的食堂大媽顯然更明白這個道理,這不好開學,食堂大媽們就按耐不住自己的喜悅心情,非要在食堂門口掛上一個條幅迎接這些可愛的幼師學生們。「未來的優秀幼兒教師,食堂大媽想你們了,快到碗裡來!」
  • 河南榜樣(鶴壁區)「百姓心中最滿意學校」暨教育人物頒獎典禮完美...
    1月19日上午10時,「河南榜樣(鶴壁區)·百姓心中最滿意學校」頒獎典禮活動,在鶴壁市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舉行,鶴壁市近40所學校脫穎而出,獲得的「百姓心中最滿意學校」,頒獎現場還評選出18名教育領軍人物,17名教育創新人物。
  • 【教師節系列】塑山鄉師德楷模 做百姓滿意校長
    學校年年開展「教好一門課,帶好一個班,樹起一面旗」活動,激勵全體黨員人人爭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有付出就有獲得,在付玉民及校委會成員的努力工作下,2019年9月,泰安第十六中學被泰山景區黨工委授予「紅旗先鋒崗稱號」。凝心聚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付玉民深刻認識到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中,是提高學生成績的前提,也是打造學生喜歡的學校和家長滿意學校的前提。
  • 我省評出28對「百姓滿意服務區」
    」評選活動近日揭曉結果,包括廬山西海、三清山、吉安服務區在內的28對服務區獲評2014年度江西高速公路「百姓滿意服務區」。廬山西海、廬山、三清山等28對服務區被評為「2014年度百姓滿意服務區」。我省將向全國評定委員會推薦8對百姓示範服務區、30對優秀服務區、35對達標服務區,將於9月迎接專家組的考核檢查。
  • 近七成常州學生滿意學校食堂 家長「理解」浪費
    近日,記者做了一次小型的調查問卷及本市一些學校探訪後發現,有近七成的學生對自己學校的食堂表示滿意,但浪費現象依然嚴重。同時,也有一些學校通過食堂運作改革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個小型的問卷調查,有近七成學生表示滿意近日,記者隨機在全市各區挑選了9所中小學,給學生發放了針對學校餐飲的調查問卷,最終回收到有效問卷385份。
  • 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聚焦海口市瓊山第十小學
    位於海口市瓊山區鳳翔街道辦五嶽村委會尚道村160號的瓊山第十小學,緊緊把握住時代所饋贈的機遇,乘勢而上,在現任學校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全校教職員工同心同德,心無旁騖,圍繞&34;這一辦學宗旨,以&34;八字為校訓,積極營造&34;校風、&34;教風以及&34;學風,全力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健康快速發展,真正辦好老百姓家門口滿意的學校。
  • 恪守初心,辦百姓身邊滿意學校
    從教23年以來,李曉明始終堅守學校一線,銳意創新且愛崗敬業,樂以一身粉塵兩袖清風為榮,幸以三尺講壇一生相伴為豪。23年前,他起步於城郊的一個學校,開始了三尺講臺的教師生涯,他清楚農村孩子對學習知識的渴望,因此他一直恪守辦百姓身邊滿意學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