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時值成都冬月,雖無「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的風致,不過青草猶綠,木葉不脫,很有「輕寒正是可人天」的韻味。
17日上午,「中國教育學會第29次學術年會」在四川成都隆重召開。此次會議主題為「提高質量——教育創新發展之本」,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五百多名教育專家以及中小學校校長、教師代表參加會議,大家齊聚一堂,交流和分享政策權威解讀、專家理論指引以及優質學校的先進經驗和教育成果展示,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出席大會並講話。
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親臨會場並發表重要講話
原教育部副部長王湛作主旨報告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尹後慶作主旨報告
中國教育學會第29次學術年會現場
黃島區弘文學校主持本次年會第8微論壇。在大會的前期準備階段,黃島區弘文學校在經過一審、二審和答辯之後,從諸多參選學校中脫穎而出,成功取得中國教育學會第8微論壇的承辦權,是山東省內唯一一家取得承辦權的學校,在全國教育同仁面前發出了「青島教育好聲音」,為「教育,讓新區更美麗」品牌建設做出了貢獻。
弘文學校主持召開的第8微論壇
黃島區弘文學校承辦的微論壇主題是「文化育人,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論壇由人教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長,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副理事劉立德先生擔任點評專家,青島市教科院副院長於立平女士主持,包括黃島區弘文學校在內的6所學校在論壇上進行了經驗分享。
人教社文化教育分社社長,中國教育學會理事劉立德先生作專家點評
青島市教科院副院長於立平女士主持
黃島區弘文學校校長徐玉紅作了題為《新建學校文化的構建與實踐》的微論壇主旨報告。徐校長從學校文化的建構、實踐、啟思三個方面作了分享和交流,與會嘉賓對弘文學校文化建設理念與實踐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文化是民族之根,更是教育之魂,弘文學校所確立的「文化育人,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論壇主題,契合新形勢下國家對中小學教育的根本性要求,適應新時期新常態下社會發展的需要,影響廣泛,意義深遠。
黃島區弘文學校徐玉紅校長
作微論壇主旨報告
為把本次論壇主持好,弘文學校作了充分和精心的準備,論壇開得接地氣,有人氣。從八點半開始到十一點半論壇結束,會場內一直座無虛席,秩序井然。弘文學校出色出彩的表現,引起了大會領導的關注,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先生興致勃勃地來到了微論壇現場,實地考察了論壇現場,仔細閱讀了弘文學校精心準備的材料,認為弘文學校準備充分,組織得力,表現優秀。弘文學校也贏得了大會組委會的高度評價並受到嘉獎。中國教育學會要求學校將微論壇情況整理成綜述呈報學會,由學會匯總後統一上報教育部。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實地考察黃島區弘文學校承辦的微論壇現場
大會為黃島區弘文學校承辦論壇頒發證書
「教育,讓新區更美麗」,而弘文此次出色的表現,使得「弘文,讓教育更精彩!」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新的榮譽面前,弘文學校將不忘本來,一秉初衷,繼續堅持「以文立校,以文化人」的辦學理念,執經叩問,吸收外來,虛心汲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中的精粹英華,面向未來,追求卓越,為建設一所和合精進玉汝於成的優質學校,為培養「有夢想、有仁愛、有智慧、有擔當」的弘文學子而努力奮鬥!
弘毅崇文 追求卓越
青島市黃島區弘文學校與青島西海岸新區同步誕生,是一所年輕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於2013年8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學校佔地87畝,目前1-9年級有56個教學班,師生2837名。
建校三年來,全體弘文人將文化的建構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辦學水平提升緊密結合,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特色鮮明、內生力強勁的超常規發展之路,踐行了品質第一、質量立校的諾言——學校榮獲全國學校文化實驗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藝術教育示範基地、山東省書法教育示範學校、山東省翻轉課堂實驗基地、青島市現代化學校、青島市文明單位等稱號;先後四次承辦全國中小學教育研討會活動,六次在全國省地文化與課程研討會上做專題經驗介紹。
和合——成為學校文化的價值追求
弘文學校承載著當地政府的殷切期望和人民群眾的教育夢想。如何讓弘文為「教育,讓新區更美麗」的願景增色?
建校之初,弘文學校主要由原珠海路小學東校區和李家石橋小學合併而成,學校幹部、教師來自不同的學段、學校,具有不同的工作經歷和教育追求。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水平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在合併的基礎上實現重建,文化的認同至關重要。為此,學校把「和合」文化作為學校的文化價值追求,確立了「以文立校,以文化人」的發展戰略。
弘文學校確立「以文立校、以文化人」的發展戰略,汲取琅琊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和合」之精髓,注重機構和合、幹部和合、教師和合、學生和合、家長和合,用優秀文化引領學校的融合與發展,凝聚幹事創業、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力量。
學校將「弘毅崇文」作為核心育人目標,挖掘其內涵,確立了培養「有夢想、有智慧、有擔當的具有國際視野、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的現代公民」的育人目標。
我們以「和合」文化為主線,以踐行「弘毅 崇文」校訓的內涵為重點,按照九年貫通、梯度推進的策略,紮實開展了環境文化、課程文化、家園文化等創建活動,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教師專業提升、課堂課程改革、學校特色發展等融入到文化建設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綻放出文化元素的靈動靚麗色彩。
讓學校的每幢建築都訴說教育,讓學校的每一株草木都湧動溫情。學校賦予樓名、路名、廣場、長廊等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形成濃厚的育人氛圍。
學校建構了以「文」為核心的文明、文智、文體等「文育」課程體系,打造了「足球+書院」的特質課程、整合課程、銜接課程、成長課程、鄉土課程、班級文化課程,突出課程的育人價值,展現課程的文化魅力。
1.凸顯文化的特質課程
依託「弘毅 崇文」的校訓和價值追求,我們挖掘其獨有的文化特質,研發了「足球+書院」課程,推進學校特色育人。
2.內容優化的整合課程
統合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進行了學科內優化、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通的整合課程研究。
3.貫通一體的銜接課程
做好幼小、小初、初高及學段內不同年級之間的銜接研究與實踐。
原八年級學生赴一中遊學
4.人文標記的成長課程
立足傳統文化傳承和九年一貫實際,我們開發了節日課程、儀式課程、夥伴課程等成長課程,促進學生心智成長。
5.文化濃鬱的鄉土課程
建設「膠南印記」文化長廊,開設「膠南印記」綜合實踐課程,剪紙、琅耶瓷等非遺項目進校園,推進了鄉土文化傳承和鄉土文明建設。
6.獨具特色的班級文化課程
啟動了「我的文化我的班」行動,用文化改造班級,讓文化落地生根。
學校文化建設就是要創建一種共同體的感覺,就是要讓學校師生員工和家長能夠形成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讓他們有一種「家」的感覺。
1.制度文化——建章立制,體現自主感
建設與學校文化相適應的學校制度文化,形成師生共享的行為準則,使每個人都成為共同體的成員,自覺遵守共同的的規則,樂於為學校的發展承擔責任。
2.教師文化——專業發展,提升成就感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主力軍和質量提升的關鍵。學校把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健全制度和平臺,促進每位教師的專業成長,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3.學生文化——健康發展,經歷成長感
堅持立德樹人,以「尊重學生 發展學生」為理念,以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和學校創意課程的實施為途徑,培養「有夢想、有智慧、有擔當具有國際視野、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現代公民」。
4.家長文化——同頻共情,生成合力感
加強家委會建設,實施開放辦學。讓家長參與學校策略研究與學校日常管理,實現家校合力共振,家校教育和諧統一。
伴著學校文化的建構與實踐,師生與學校共生共長,師生素質逐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語文主題學習成為學校教學名片,先後10餘次在市區內組織教學現場會和送課到校活動,30餘名教師執教區市及全國級公開課、研究課。
牛同和:齊魯名師、山東省特級教師、青島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宋芝文:青島市首屆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學生在全國省市各類比賽中獲獎500餘人次,李丹同學被評為青島市美德少年。2016年首屆畢業生中考取得開門紅。
11月29日,區教體局決定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第二所九年一貫制學與弘文進行一體化辦學的實踐。我們堅信:已有的文化建設經驗與新校的實際相融合,必將在新校的內部生長、培育出適合其發展的學校文化,實現新起點上的新飛躍!
黃島區弘文學校宣傳片
攝像 董記續
排版 高玉濤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