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廚房」裡的一家人

2020-12-25 女性之聲

「抗癌廚房」挨著江西省腫瘤醫院,在南昌市學院路的一條巷子裡面。

熊庚香與老伴萬佐成經營這個廚房17年了。他們提供爐灶、鍋碗瓢盆,供醫院的患者家屬炒菜做飯。炒一個菜,僅收1元。

彭福英、張美菊到「抗癌廚房」做飯20多天了,她們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陪護也有20多天了。張美菊照顧的是患淋巴瘤的女兒,彭福英照顧患鼻咽癌的公公。像她們一樣照顧家屬,負責一日三餐的女人,佔了「抗癌廚房」的一大半。

炒菜、煮粥、燉湯,每天飯點,她們都到這裡下廚。人來人往,爐火不息、菜香四溢,小巷裡充滿人情味兒、煙火氣。囿於醫院病房的她們,也在這煙火氣中獲得短暫的喘息。

一個好人

熊庚香的「抗癌廚房」很好認。巷子入口靠牆就立著一塊一人高的標牌,上面白底紅字寫著「愛心廚房」。「抗癌廚房」裡的人,也很好認,一連幾天,他們穿的可能都是同一件衣服。

每天天不亮,年過六旬的熊庚香就和老伴萬佐成把鍋碗瓢盆之類的家什擺到巷子兩側的桌上,再把幾十個煤球灶生起來,接著燒開水、煮飯、熬粥。醫院裡的患者家屬來了,隨時都能用上熱水,隨時都能炒菜、打飯。炒一個菜收1元,一盒米飯1元,燉一個湯2.5元,用水和調料不收錢。這兒,確實是個「愛心廚房」。

熊庚香和老伴萬佐成

原本,熊庚香和老伴在這裡炸油條和麻圓賣。她做的油條,遠近聞名,醫院食堂都找她訂購。有患者家屬看到她家爐灶炸完油條,火還沒熄,就問能不能借爐子炒個菜。得知醫院食堂的飯菜有時不合口,熱心腸的熊庚香就免費讓患者家屬用自己的爐灶做飯。

這一善舉慢慢在醫院傳開了,來借火炒菜的人也越來越多。

2003年開始,熊庚香和丈夫在炸油條的同時添置了鍋灶廚具,讓患者家屬在這裡自助炒菜。因為到這裡炒菜的,大都是從江西各地來南昌陪家屬治病的,而且多是癌症。「抗癌廚房」,也就這麼叫了起來。

「抗癌廚房」一角

「抗癌廚房」,不賺錢,甚至要貼錢,熊庚香和老伴卻無怨無悔。兩人的兒子也曾臥病多年,這讓他們打心眼裡理解患者家屬的心情。「到我們這裡的,都好可憐。我們再苦再累,都沒他們難。」熊庚香說。每天她都會主動跟他們聊聊天,傾聽、安慰他們。

採訪中,熊庚香提起,還有無依無靠的老人,大熱天的,自己做完了化療顫巍巍地過來炒菜的,「看得人流眼淚」。熊庚香替老人把菜炒了,還免費給她打飯吃。「她說,我的飯好吃。」這令熊庚香心酸又自豪。

如今,熊庚香和老伴沒再炸油條了,一心圍著「抗癌廚房」轉。去年,當地政府還出資對「抗癌廚房」進行了改造,並按政策給熊庚香和丈夫貼補房租。一樓營業,二樓儲物、住宿。這裡是熊庚香與萬佐成的家,也是患者家屬臨時的「家」,「到這兒跟到自己家一樣」。

今年春節期間,小巷口設起了防疫卡口。原本春節就不打烊的熊庚香和老伴,架起梯子,爬梯子把飯免費送給外面的患者家屬吃。

熊庚香有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已成家立業。她一直教育孩子:「不管掙多少錢,都要幫助別人。」熊庚香善良,她的小孩也善良。現在她的孫子都長大了,在派出所上班,熊庚香十分滿足。「我孫子也做好事——抓壞人。」

一個好媽媽

熊庚香見過張美菊的女兒幾面,對她的印象很好,「很聰明,好乖,一直叫我奶奶。」末了,她搖頭嘆道:「就是可憐哎。」

張美菊的女兒叫思思,今年12歲。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患上了「EB病毒相關淋巴組織增殖性腫瘤」。

張美菊手機相冊裡的女兒

醫生跟張美菊說,「這個病屬於疑難雜症,難治。」沒讀多少書,張美菊不知道這個英文字母開頭的病究竟怎麼回事。遇到可靠的人,她便拿出女兒的檢查單,請別人給解釋解釋。

張美菊今年52歲,是鷹潭龍虎山鎮人。思思下面還有個小一歲的弟弟。家裡子女多,負擔重。之前,都是張美菊在家帶小孩、做小工,丈夫在外面打工。

去年5月,思思下巴下面長了一個腫塊,肚子也「鼓」了起來。在當地醫院治療不見好轉,就轉院到了省腫瘤醫院。幾經會診,病情仍不明朗。最終檢查報告拿到北京,才確診出是這個難治的病。

治療漫長且艱難。張美菊整天心裡像壓著塊石頭一樣的。「不可能眼睜看著她沒了,能治就給她傾家蕩產地治。」她沒有想不開,「誰家出了這個事,都沒辦法,只有承擔。」

張美菊和丈夫花了20多萬才勉強把女兒的病情控制住。今年過年遇上疫情,治療延後了2個月,思思下巴上的腫塊又長起來了。張美菊擔心得很。幸運的是,沒有惡化,等化膿消除便可以繼續做化療。

思思不想化療,躺在床上哭。她剛長起來的頭髮又要掉沒了。她還想著重回學校讀書,這下又不知要到什麼時候。張美菊流著眼淚好說歹說地勸她,「要堅強」,「不化療,就沒生命了。」

張美菊為女兒煮粥

治病要忌口。每天,張美菊從醫院附近買好菜,再拿到「抗癌廚房」加工。母女倆中午炒兩個菜。吃不完,晚上熱熱繼續吃。思思的晚飯通常是一碗加了胡蘿蔔、紅薯熬成的粥。張美菊就自己隨便吃點,「為了小孩,能節省就節省一點。」

思思還小,卻很懂事。她會自己煮麵條、洗衣服,幫張美菊做家務。有一年母親節,她折了朵紙花,送給張美菊。每每想起,張美菊都覺得欣慰。

一個好媳婦

5月5日下午6點,扎著馬尾、皮膚黝黑的彭福英,又出現在了「抗癌廚房」。她身上穿的依舊是那套女兒的軍訓服。

彭福英在省腫瘤醫院照看患鼻咽癌的公公20多天了。今年42歲的她和丈夫都是吉安人。之前,夫妻倆一直在浙江寧波打工。聽說公公要動手術,彭福英從寧波回了老家。4月13日,又從吉安到南昌陪護,一晃就到了5月。她沒帶什麼衣服,最近一直穿的都是女兒軍訓時的迷彩服。

彭福英的公公,今年74歲。正月裡,在吉安當地醫院檢查出的鼻咽癌,醫生建議他到南昌治療。現在做了五六次放療了,接下來還要做20多次。彭福英打聽到,她公公這個病算是腫瘤醫院「最輕的病」了,「(癌細胞)沒有擴散,比較好治療。」

彭福英在炒菜

經同病房的家屬介紹,彭福英也開始到熊庚香這裡自助炒菜。「老闆娘好,照顧我們,炒菜價格很便宜。自己做的,吃得也放心一點。」聽醫生說,公公這個病吃蛋白質高的食物好。彭福英就買來豬蹄、魚之類的燉湯、做菜給他吃。

一日三餐之外,彭福英還要照顧公公的起居,陪他做檢查和治療。在醫院陪護,吃不好,睡不好。一個病房裡,3個病人,3個陪護。晚上有打呼的,有半夜起來上廁所的。彭福英有時一晚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難得的,這天下午,彭福英和丈夫一起來廚房炒菜了。五一假期,彭福英的丈夫從寧波趕回南昌照看父親。在醫院吃住了快20天的彭福英才得以回家待上兩天。

假期轉瞬即逝,彭福英一回來,丈夫又要走了。「我們家條件也不好。我還要去掙錢,平時主要還是辛苦我老婆看護。」彭福英的丈夫愧疚地說。在彭福英看來,這沒什麼,「該孝敬就孝敬,該盡責任就盡責任」。

彭福英和丈夫都很踏實能幹。2000年開始,便在浙江打工,一直做到現在。彭福英在那邊的服裝廠幹活。忙的時候,她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好累,但為了兒女還得繼續拼。」

彭福英有一兒一女。兒子去年9月去山東當兵了,小女兒今年讀高一。她和丈夫都沒有給孩子太大壓力。兒子要當兵,彭福英很支持。「雖然苦,在外面多體驗一下,才能成才。」對女兒,彭福英也別無所求,「好好上學,就是對我是最好的報答。」

彭福英和丈夫做完飯匆匆趕回醫院

順利的話,彭福英的公公大概6月份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彭福英希望公公早點好起來,希望家裡老人都能平安健康。她還盼望著自己的小孩,不管走到那裡都要「誠實,跟朋友交情多一點,和和睦睦,保重身體。」

來源/東方女報

記者/王苑

編輯/全國婦聯網信中心 魏爽

相關焦點

  • 【特寫】抗癌廚房裡的百味人生
    (原標題:【特寫】抗癌廚房裡的百味人生)
  • 「抗癌廚房」的人間百味
    萬佐成記不住每—位來這裡做飯的人,只知道很多人都很喜歡這裡,他們在離開前,都會在「抗癌廚房」的牆上留下自己的電話。「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吃飽飯,吃飽了飯,才能好好活下去。」  在萬佐成夫婦「抗癌廚房」的啟發下,2018年6月,還在讀大四的廣州小夥王睿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附近為病友籌建了—個共享廚房。
  • 鄭州版抗癌廚房重啟,春節不打烊 未來開新店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 見習記者 孫凱傑/圖對於河南鄭州的張廣兵、魏興江、王戰勝來說,2020年最難忘的經歷就是120平的抗癌共享廚房成為新聞焦點,猛獁新聞·東方今報也曾深度報導,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抗癌廚房之後的發展與變化——曾被迫閉店,優化後重新開門迎客,繼續為患癌病人帶去便利。
  • 一元「抗癌廚房」的堅守:炊煙十七載 嘗人間百味
    每天中午,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的小巷裡,有一間露天廚房總會擠滿炒菜的人,切菜聲、炒菜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與升騰的油煙營造出獨特的氣氛。大家稱這個廚房為「抗癌廚房」,做飯的都是腫瘤醫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他們來自江西全省各地,有的從區縣轉到省城接受更好的治療,有的是在北京、上海治療後回到江西。
  • 「抗癌廚房」刷屏!炒菜1元、紅燒2元...飄著人間煙火味
    「抗癌廚房」刷屏!每天早中晚飯點的時候南昌市青山湖區學院路旁的一個小巷子都會升起陣陣炊煙兩米寬的小巷左右擺放了大約30個爐灶炒菜一元、紅燒兩元、燉湯三元 病人或家屬從附近的菜市場買菜拿到這裡加工大家把這裡叫做「抗癌廚房
  • 1元抗癌廚房牆上留下不少電話號碼,他們都想見見老萬夫婦
    2003年,老萬夫婦在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開辦了「抗癌廚房」,炒菜僅需1元,17年不曾休息。離開時,很多家屬把電話號碼留在牆上,邀請老萬夫婦日後去做客;還有的病人自知時日無多,一定要見見他倆。老萬說,想給病人「一個短期的家」,要「堅持幹,到倒下去為止」……網友評論:此前報導:這間一元「抗癌廚房」裡,飄著人間百味……每天中午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的小巷裡有一間露天廚房總會擠滿炒菜的人
  • 揭重慶抗癌廚房:哪怕省1塊錢 家屬也願花在治病上
    病人家屬在共享廚房裡面做飯。 記者 劉嵩 攝  點火、架鍋、倒油,肉絲在熱油裡被迅速翻炒,油煙裡騰起陣陣香味。旁邊的燉鍋裡,排骨湯咕嘟咕嘟冒著熱氣,再撒上一把蔥花,就可以起鍋了。  共享廚房裡有電飯煲、冰箱和大立櫃等物品。
  • 炒菜5元,燉湯10元,鄭州「抗癌廚房」每天見證不一樣的人間世
    2020年7月,他們仨合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開了共享廚房,繼續給病號及家屬提供做飯場地、鍋爐、水電、調味品等,只收取使用費,5塊錢炒一個菜,10塊錢燉一鍋湯。因來的多是患癌病人和家屬,也被稱為抗癌共享廚房。這間120平的公共廚房,有著奇特的空氣溼度、氣味、融洽的氛圍。
  • 警惕廚房裡的致癌元兇
    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是由中國抗癌協會1995年倡導發起的,每年的4月15日~21日規定為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簡稱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廚房裡的致癌元兇。有種現象值得大家思考:很多女性並不吸菸,也不從事石油、水泥、化工、煤炭等職業,而且家裡也沒有經常抽菸的人,但是患肺癌的發病率卻在上升,這就與廚房油煙的日常排放情況有很大關係。
  • 穀雨丨江西抗癌廚房18年:上次來炒菜,下次發骨灰盒照片
    抗癌廚房的日與夜。 「鼻子裡。」「淋巴癌。」「宮頸癌。」 「幾期了?」 「晚期。」「剛做完手術。」「他昨天說要跳樓。」 ——因為跟江西省腫瘤醫院只隔著一堵圍牆,來這裡炒菜做飯的,都是癌症病人和他們的家屬,因此,人們又開始將這裡稱為「抗癌廚房」。從廚房抬眼就能看到醫院裡新修的25層住院樓高聳佇立。
  • 溫州澤雅山裡的「抗癌部落」:講究在自然中修復
    民宿被隔成一個個小房間,二三十名女性病友居住在此,她們組成了這個「抗癌部落」。她們平均年齡40多歲,來自吉林、重慶、遼寧、福建以及溫州本地等,患有乳腺癌等一些癌症。「抗癌路上有大家一起陪伴的日子,感覺心裡有勇氣,獲得了滿滿的正能量。」來自寧波的癌友姜麗麗表示。  民宿裡有個會議室,是這個「抗癌部落」的講座廳,也是病友們交流的場地。
  • 廚房灶具擺放風水知識,廚房裡這兩件東西不宜掛起來!
    廚房裡必不可少的就是刀具了,因為刀具是廚房裡的必備品,但對於刀具的擺放似乎很多人都沒有太過於在意,其實在風水學中刀具的擺放也是需要講究很多風水的,尤其是為了自己的運勢一定要注重這些相關的風水,那麼家裡廚房刀具放置風水是怎麼樣的呢?
  • 1元抗癌廚房:17年堅持刷爆朋友圈,這才是世間最大的溫柔!
    大家習慣性地將它稱之為「抗癌愛心廚房。」這個小巷子裡的露天廚房雖然簡陋,但這裡每天升騰起滿滿的生命氣息和希望。這個小廚房旁邊是每日都有死神生死搏鬥的患者,也有不辭辛勞為病人找尋生命希望的醫生,而小廚房裡面是一對平凡的農民夫婦,他們的名字叫做萬佐成、熊庚香。
  • 女子一家人去吃飯,涼菜裡吃出螺絲釘,餐廳:我們正在換監控
    導語:女子一家人去吃飯,涼菜裡吃出螺絲釘,餐廳:我們正在換監控平時大家每遇到開心的事,都會去飯店吃上一頓,這一頓飯對於一家人來說是非常的開心的,不過陳女士一家人吃飯的時候卻吃到出了一顆螺絲釘,我們一起看看這件事
  • 營養全面的蘆筍被稱為抗癌之王,做法簡單,廚房小白也能學會
    有句老話叫做,「春吃一口鮮」,這個鮮除了春季比較典型的香椿、榆錢等食物,還有蘆筍,綠油油的蘆筍色澤非常誘人,而且非常適合春天享用;特別對於春天減肥的人們來說,是非常合適的一種菜品選擇,因為蘆筍雖然被稱為「抗癌之王」,有特別高的營養價值,但是它的熱量卻是極低的,平均每100g的熱量才199大卡。
  • 開放式廚房和封閉式廚房到底怎麼選?
    1、封閉式廚房說白了,封閉式廚房具備私人空間的特性,也正由於這一特性,因此,徹底能夠依據主人家愛好既可與大客廳臥房的設計風格配搭的相輔相成,也並不受別的布局限定獨立打造出別具一格。封閉式廚房在室內裝修時能夠利用一切適合的室內空間,比如打造出一些掛廚儲放烹飪器材髒物,煤氣灶和廚房廚房洗菜盆的放置依照本人的實際操作習慣性擺在適合的部位,且廚房灶臺正下方有充足的室內空間能夠打造出廚房櫥櫃儲放調味品、豆面、乾貨知識、砧板、餐具等。假如由於考慮到冰箱耗電問題或是室內空間放置問題等不適合選購很大的電冰箱,一些不容易黴變的物件還可以置放在廚房櫥櫃內。
  • 楊月娥憶女兒抗癌往事,自己曾崩潰在醫院廁所喝酒,現苦盡甘來
    現在小女兒身體好轉痊癒,一家人的生活逐漸正常,在母親節的今天,兩個女兒還和爸爸串通,帶楊月娥去爬山,偷學做甜點蛋糕當作母親節禮物送給楊月娥,把家裡布置的浪漫好看,給楊月娥一個巨大的驚喜。看到現在和諧美滿的一家,想必楊月娥心裡也非常開心安慰吧。
  • 熊貓屎,「抗癌茶」
    廣州日報昨日報導,最近此明前茶每公斤賣到了近44萬元,如果按每次放3克茶葉計算,泡一杯茶就得千餘元,因為安琰石公開表示,它具有抗癌奇效,他還將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可是有關專家認為,「抗癌說」目前尚無科學依據,利用「國寶」名聲炒作的做法不太可取。我非常佩服這位「環保漢字熊貓書畫家」的突發奇想和創造,用一坨熊貓屎培育「抗癌名茶」。
  • 「傻子」才養花,家中若是有空地,種上這類果樹,可以養活一家人
    也別出去打工了,家中若是有空地,種上這類果樹,可以養活一家人俗話說「金九銀十」!所謂「金九銀十」的概念是,9、10月份是農業的收穫季節,是秋收季節,是小麥播種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是高產增收的關鍵時期!因此,需要重點關注!
  • 2平米超小廚房效果圖賞析,小空間裡創造大智慧
    你聽說過2平米超小廚房嗎?你是否很難想像在這樣小面積的廚房裡炒菜做飯?但是對於小戶型家庭來說,2平米超小廚房卻是非常的吃香,由於戶型、室內空間面積的限制,廚房和衛生間無疑是空間面積最小的地方,那這麼小的廚房該如何打造出空間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