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5元,燉湯10元,鄭州「抗癌廚房」每天見證不一樣的人間世

2020-12-20 猛獁視頻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圖

「生死是人生大事,吃飯也是。」

曾在菜市場賣炸魚炸丸子的王戰勝深以為然,病號家屬借他的鍋,給家人親手做碗清湯麵的請求,促使他支起八口大鍋,專做代加餐。那是2014年。

後來,曾帶父親求醫的張廣兵、帶媳婦做化療的魏興江也在菜市場盤下小店。

2020年7月,他們仨合夥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開了共享廚房,繼續給病號及家屬提供做飯場地、鍋爐、水電、調味品等,只收取使用費,5塊錢炒一個菜,10塊錢燉一鍋湯。因來的多是患癌病人和家屬,也被稱為抗癌共享廚房。

這間120平的公共廚房,有著奇特的空氣溼度、氣味、融洽的氛圍。男人,女人,把對抗癌症的傷心事藏於心中,專注於切菜、洗菜、炒菜、燉湯,關心火候和味道,親手做一頓飯。

他們願意相信,胃口好,病才會好。

聲音、味道

備菜區,人們手起刀落,土豆、冬瓜、香菇、辣椒紛紛在案板上起舞;洗菜區,蔬菜和肉類一遍遍經受清水的洗滌;炒菜區,油沾了水,鍋裡噼裡啪啦作響;燉湯區,高壓鍋呲呲冒氣。

不同年齡和裝扮的男人、女人,埋首專注手裡的事,燉個鯽魚豆腐湯,炒個辣椒肉絲,抑或是專心對付一條魚,或者僅僅是下一碗清爽的西紅柿雞蛋面。

更多的人拎著盒飯和事先購買的食材不斷走進來,或者先在廚房進門處買點蔬菜或肉,徑直走到最裡面選口鍋,找個電磁爐,開始做飯。

這是開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的共享廚房,午間最熱鬧的時刻。

醫院附近飯店林立,但共享廚房的特點鮮明——這裡提供場地和廚具以及調味品,供人炒菜燉湯,食材可以自帶。遇到做飯生手時,店主會代為加工。

收費價格透明,炒菜5塊錢,燉湯10塊錢,米飯2塊錢一份。最近剛推出早晚免費送粥的活動。

進入共享廚房,先是蔬菜和乾貨售賣區域,朝裡走,就是最主要的炒菜區和燉湯區,50多個電磁爐一字排開,每個爐灶上面都有食用油和調味品。再往裡走,則是洗菜和備菜區。最裡面則擺放了幾張桌椅,相對安靜,可供現場就餐。平時幾個合伙人和客人談事情,也在這裡。

午間,120平的空間人聲鼎沸,轉身就能踩著誰的腳,或碰著誰的飯盒。空氣裡瀰漫著各種食物的鮮香,多個抽油煙機和風機同時作業,仍然讓人覺得有些嗆。但是,你會覺得這是人間很動聽的聲音,很美好的味道。

因為,來這裡的都是病人家屬,甚至有些是患癌病人本人,身上的病號服,手腕上的病號手環,剪的短的不能再短的頭髮,昭示著他們的不同。

唯一相同的,是他們想為患病的親人或自己親手烹製一盤菜,一碗湯。

多半時間,他們彼此之間沒有交流,沉默做事。交談起來,又沒有陌生:

「今天做啥?」

「排骨。」「麵條。」「炒青菜。」「燒個魚。」

「治多久了?」

「半年。」「兩個多月。」「一年多了。」「剛開始。」

長期陪護病人及求醫的經歷,讓他們有共鳴也容易共情,雖然大把大把的錢用於抗擊癌症,即使再需要節省,也想讓患病的親人好好吃頓飯。在他們看來,親人吃好,就意味著胃口好,狀態好,恢復好。

肉和菜,都是愛

83歲的黃老先生想為住在河南省腫瘤醫院的老伴做碗湯麵條。

他買了豆腐、芹菜、溼麵條,共花了3塊錢,一根火腿腸2塊錢,在這裡只需要再交5塊錢,做的湯麵條能裝滿滿一飯盒。「我不會別的,只會做麵條,平時在家都是老伴給我做飯。」黃老先生面對為何做湯麵條的問題,笑道。

他的老伴今年4月查出患癌,經常來醫院做化療,這個療程馬上就結束了。老伴病重的時候,都是他的孩子們在這陪護,現在相對平穩了,就他一人陪著。「看病花錢不少啊。來這裡做一頓飯夠我們倆人吃。」

一位穿白色T恤的女士同樣在專注做西紅柿雞蛋面。攪雞蛋液,下西紅柿,下面,起鍋。屋裡熱,她臉上都是細細密密的汗。「給小朋友做的,這頓麵條夠我們三人吃(陪護的親人)。」

她的女兒今年9歲,同樣住在河南省腫瘤醫院。小姑娘平時喜歡吃媽媽親手做的麵條和排骨,她從病友那裡得知這裡能自己做飯,特別高興,十點多就往共享廚房跑,趕在中午前把熱騰騰的麵條給女兒端回去。

備菜區,一位戴帽子的女士正「咣咣」切菜,幾片香菇、一個辣椒、幾棵青菜是她在共享廚房入口蔬菜區現買的,再加一塊錢的麵條,成本低,但可以親手做一鍋愛人喜歡吃的素麵。「我們是咱河南的,平時就愛吃麵。」她嘆了口氣說,愛人總是發燒,目前還沒有查出來到底是哪的疾病,這讓她很憂心。「肯定會好的!」她聽到記者這句話,猛的抬頭,眼睛裡滿是感激,「借你吉言!」

在很多人忙著做麵條,燉排骨之際,老家新鄉的劉阿姨正在給老伴做鯽魚燉豆腐。

她稱老伴患了白血病,今年4月份查出來,目前在河南省人民醫院已治療三四個月。

老人過日子本就仔細,現在老伴病了,她更節省。從醫院到共享廚房,她是步行,掂著飯盒以及在別處買的魚。「魚15塊,豆腐2塊,燉湯成本10塊,再買份米2塊,一共29塊錢,相對實惠。」劉阿姨算的特別細緻。

選擇共享廚房還有一個原因,老伴平時就喜歡她做的魚,所以自己再辛苦,也想親手做給他吃。「吃好就行,吃好,病能好的快。我的想法就是希望老伴快點好起來。」

合伙人之一魏興江在旁邊正給別的顧客做魚,熟悉劉阿姨,順手往她的鯽魚豆腐湯裡又加了紅棗和枸杞。

上午,一位男士掂了60多塊錢的排骨走進來,熟門熟路,先焯排骨,再準備燉湯。他老家河南信陽,愛人看病求醫已經一年多。「今天想喝點排骨湯,我趕緊去買,拿來燉。」

沒有人注意,洗菜區多了位穿病號服、手上套著手環的女子,一根玉米「咔嚓咔嚓」掰成幾段,丟到鍋裡和排骨、山藥一起燉。她神情平靜,像說別人的事,「在醫院做化療有多個療程了,最不喜歡的就是頭髮需要剪短。」她指了指頭髮,「以前多長啊。」

穿黃色上衣的年輕爸爸,正在給孩子準備一份營養餐。

「來鄭州看病20多天了,該回去了,吃點好的補補。」他的一句「該回去了」,讓旁人聽了都為之一振。

三個合伙人

事實上,共享廚房距離河南省腫瘤醫院和河南省人民醫院都不太遠,來這裡炒菜燉湯的,幾乎都是這兩家醫院的陪護家屬,甚至是病人本人。

問是什麼病,十有八九說是癌症。所以,共享廚房也被稱作是「抗癌廚房」。

來共享廚房的人個個有故事,做共享廚房的人也有不一樣的經歷。

共享廚房搬到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僅僅兩個多月,三個合伙人王戰勝、魏興江、張廣兵,原來都在金水區康復社區便民店(菜市場)開小店,給病人及家屬提供營養餐代加工,同樣是提供鍋碗瓢盆、調料和場地。

便民店拆遷後,王戰勝找到目前的鋪面,嫌一個人做壓力大,索性三人合夥,取名共享廚房,之前的老顧客聽聞搬遷,又紛紛跟隨到這裡。

三人中,王戰勝做的最早。

他之前在便民店有個十幾平米的店鋪,專門賣炸丸子、炸魚。2014年,有個病號家屬去到他攤位上,提出來想借用下他的鍋,幫忙給親人下碗清湯麵。

「人家說把麵條青菜擱水裡一煮,放點鹽就行。」王戰勝一聽這也沒什麼難的,欣然應允。正在下麵條時,又有人好奇圍觀,「你這還能下麵條?」也讓幫忙下碗麵條。

就這樣,幫人免費下了兩次清湯麵,問的人越來越多,王戰勝琢磨著一口鍋不行,又專門支了八口鍋。

「一看專門支了鍋,大家不好意思讓免費了,主動定價下碗麵條5塊錢,炒菜也是,就這樣開始了。」王戰勝回憶,「之後又弄了高壓鍋燉湯,價格還是顧客定的,一次10塊。後來因為太忙了,炸丸子炸魚也撤了,專門做這個。」

康復社區便民店買菜方便,有鋪子可以幫人現場加工麵條和炒菜,這消息很快傳開了。魏興江聞訊而來。

魏興江是江蘇人,娶了個河南信陽媳婦。大概是2016年左右,媳婦查出來患了淋巴瘤,就到河南省腫瘤醫院看病。一開始從七樓轉到25樓,住了38天。「吃飯困難,吃不慣這裡的口味。」魏興江回憶,無意中聽病友說康復社區便民店有代加工營養餐的店鋪,就去了。

這次見聞,給魏興江留下的印象很深。後來,他得知其中一家店鋪想轉讓,考慮到媳婦經常來腫瘤醫院住院看病,就接了鋪子。剛開始媳婦化療後需要休養,他就找親戚幫忙,後來媳婦康復了,跟他一起做。

另一位合伙人張廣兵,同樣曾經是病人家屬。大概是2007年,他的父親從老家漯河來鄭州看病住院,作為陪同家屬,他深知外地病人在醫院想吃上家人親手做的飯有多難。

2014年大學畢業後,張廣兵先是留在鄭州給別人打工,後來心裡放不下,也到便民店那裡開了個營養餐加工店鋪,也算是實現了自己的夙願。

王戰勝、魏興江、張廣兵三個合伙人因不同機緣走到一起,想做點有意義的事,一直做到原店鋪拆遷,另選址合夥做了共享廚房。

目前,日常支撐共享廚房的除了他們三個,還有三個他們的親屬。六人負責廚房的正常運轉,幫加工飯菜、打掃衛生、備貨、收銀、刷鍋洗碗……忙起來時個個汗流浹背,腳步飛起。

共享廚房入口處的蔬菜區域則轉租給了一對老夫妻,乾貨和肉品區則轉租給一位大姐。三人同樣知道來這裡的顧客的特殊性,哪怕每次只買一個辣椒、一小塊肉、幾棵青菜,也爽快過稱。

120平的空間,九個人,50多臺電磁爐,幾十口鍋,充足的油鹽醬醋等各種調味品,每天見證不一樣的人間世。

難忘的他們

和這群特殊的顧客經常打交道多年,王戰勝、魏興江、張廣兵三個合伙人均有不少感觸。

在三個人的共同記憶中,無論是過去在康復社區便民店各幹各的,還是現在一起打理共享廚房,和顧客成為真摯朋友,見證他們的喜與悲,彼此之間通過廚房締結情感,是他們此前做別的行業體會不到的。

張廣兵一直記得一對年輕夫妻送的土雞蛋。

當年他還是在便民店開店,有對年輕夫妻給孩子來看白血病,找到他這裡做飯,問能不能先欠著。「我一聽就知道他們真的遇到難處了,就說行,後來他們免費做飯有兩個多星期吧。過了沒多久,他們掂了老家的雞蛋來感謝,我覺得挺感動的。」

還有對老人,曾在張廣兵那裡免費做了一個月飯,至今牽掛著他們。

「見到太多患病的人,奇奇怪怪的病,你就覺得活著真好,能幫別人就幫一把。我沒有大本事,一點小忙還是可以幫的。」張廣兵說。

王戰勝還記得,曾經有位老太太找到他的店鋪,說老伴食道有問題,只能喝點小米油,可是又想讓吃點有營養的飯,問他怎麼辦。王戰勝給她出了主意,幫她把肉類都做好,再打成豆漿狀,還真解決了。能幫到這對老人,讓他特別有成就感。

有位姑娘陪著母親來鄭州看病,想給母親做飯,自己又不會,王戰勝看她比自己家姑娘還小一歲,真的當做自家孩子去教。「教會她做不少菜,後來她來鄭州帶母親複查,還專門來感謝。」

疾病面前,命運變幻莫測。

他記得有次,有位顧客正在自家鋪子給患病親人做飯,接了個電話就走了,後來王戰勝聯繫對方來拿飯,對方說不要了,親人已經走了。這個消息弄得他心裡也很難受。

一說話就笑的魏興江,因為自家媳婦曾經在腫瘤醫院求醫的經歷,對這些特殊顧客的心境體會更深。碰到誰有難處,只要向他張口,能幫一定幫。

曾經有個得了白血病的男顧客,在他那裡經常做飯就熟悉了,後來回家一陣子後病情復發,再來鄭州後,找他借錢。「借了五六千,他很快就還了。」魏興江回憶,當然也有借錢不還的,他也沒有催過。

魏興江還記得有個五六歲的小病號。

「小姑娘想吃可樂雞翅,沒辦法,她奶奶和媽媽帶她過來,專門買了瓶可樂。」魏興江回憶,考慮到孩子當時的病情不能喝飲料,最終沒有放可樂,仍然想辦法給做出糖醋味道的雞翅。這個善意的謊言,得到女孩奶奶和媽媽的感謝。

提到做這行以來的感受,魏興江、王戰勝、張廣兵三人不約而同提到,最開心的就是聽到顧客說病好了,要回家了,再也不來做飯了!

心願

人間煙火味,最動人。這樣一個開在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的共享廚房,給很多患癌病人及家屬帶去溫暖。

共享廚房在網上引起關注以後,有網友把它和江西南昌的「1元抗癌廚房」對比,稱為河南鄭州版抗癌廚房。

事實上,它在河南鄭州早已經出現。在合伙人之一王戰勝的記憶中,2014年他在康復社區便民店支八口大鍋給病號代加工營養餐時,「這種形式的店市面上幾乎見不到。」後來,張廣兵、魏興江也在同一位置開了同類性質的小店。

今年7月,三人在腫瘤醫院附近共同盤下120平的店鋪,取名共享廚房,廚房定位和性質,延續了此前,也有所拓展。

張廣兵回憶,有拍客來店裡拍了視頻上傳到網絡,吸引了諸多愛心人士和媒體到訪,共享廚房引起了廣泛關注。甚至還吸引了西安趕來的業內人士來店裡參觀學習。

網絡上,讚賞的聲音居多,認為這種形式的廚房滿足病人家屬給親人做頓飯的心意,尤其是給那些相對條件不是特別好的外地病人,提供了便利。

但是,也有聲音認為共享廚房5元炒菜、10元燉湯的價格略高。

「其實目前是不賺錢的。」對此,王戰勝回應,搬到新址以來,房租、水電是一大支出,若再加上免費提供油鹽醬醋等調味品,枸杞大棗等配料,以及其他損耗,「成本不敢細算。」

(店主之一魏興江幫助一位顧客燉湯。手藝不好的人,都可以請三位店主幫忙加工。)

拿5元炒菜來說,囊括了鍋爐、水電、調味品、食用油等使用費。王戰勝稱,幾年前在康復社區便民店開十幾平方的小店時,房租等成本相對低多了,就是這個價。

「說實話,我們幹這個輕車熟路。」王戰勝點了根煙,說出心裡的隱憂,他們也比較擔心高成本,會不會阻礙共享廚房未來的發展。

安全,也是他們三個合伙人最看重的。用王戰勝的話說,共享廚房用的是電磁爐,漏電保護做的相當完善,希望來這裡的顧客能安全放心的使用。

這份「下半輩子的事業」,他們仨做的勤勉誠懇,是自己和親人的飯碗,也能為他人提供幫助。

未來,儘量在其他醫院附近開分店,是三人共同的心願。

(三位合伙人,王戰勝(左)、張廣兵(中)、魏興江(右)。受訪人供圖)

相關焦點

  • 「抗癌廚房」刷屏!炒菜1元、紅燒2元...飄著人間煙火味
    「抗癌廚房」刷屏!炒菜1元、紅燒2元...飄著人間煙火味 2020-08-21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一元「抗癌廚房」的堅守:炊煙十七載 嘗人間百味
    每天中午,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的小巷裡,有一間露天廚房總會擠滿炒菜的人,切菜聲、炒菜聲、鍋碗瓢盆的碰撞聲與升騰的油煙營造出獨特的氣氛。大家稱這個廚房為「抗癌廚房」,做飯的都是腫瘤醫院的病人和病人家屬。他們來自江西全省各地,有的從區縣轉到省城接受更好的治療,有的是在北京、上海治療後回到江西。
  • 1元抗癌廚房牆上留下不少電話號碼,他們都想見見老萬夫婦
    2003年,老萬夫婦在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開辦了「抗癌廚房」,炒菜僅需1元,17年不曾休息。離開時,很多家屬把電話號碼留在牆上,邀請老萬夫婦日後去做客;還有的病人自知時日無多,一定要見見他倆。老萬說,想給病人「一個短期的家」,要「堅持幹,到倒下去為止」……網友評論:此前報導:這間一元「抗癌廚房」裡,飄著人間百味……每天中午與江西省腫瘤醫院一牆之隔的小巷裡有一間露天廚房總會擠滿炒菜的人
  • 「抗癌廚房」裡的一家人
    「抗癌廚房」挨著江西省腫瘤醫院,在南昌市學院路的一條巷子裡面。熊庚香與老伴萬佐成經營這個廚房17年了。他們提供爐灶、鍋碗瓢盆,供醫院的患者家屬炒菜做飯。炒一個菜,僅收1元。彭福英、張美菊到「抗癌廚房」做飯20多天了,她們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陪護也有20多天了。
  • 「抗癌廚房」的人間百味
    如今王睿的抗癌廚房面臨關張困境。自今年發生疫情以來,共享廚房就—直沒開張,每個月6500元的房租令他難以為繼。「武漢有三家共享廚房,目前情況都差不多。哪怕是非公益性質的,重新開張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 鄭州版抗癌廚房重啟,春節不打烊 未來開新店
    大象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趙丹/文 見習記者 孫凱傑/圖對於河南鄭州的張廣兵、魏興江、王戰勝來說,2020年最難忘的經歷就是120平的抗癌共享廚房成為新聞焦點,猛獁新聞·東方今報也曾深度報導,但是鮮為人知的是,抗癌廚房之後的發展與變化——曾被迫閉店,優化後重新開門迎客,繼續為患癌病人帶去便利。
  • 穀雨丨江西抗癌廚房18年:上次來炒菜,下次發骨灰盒照片
    事實上,她的領地不過是一條寬2米,長約10米的無名小巷,算是個半露天的廚房,安置著十來個蜂窩煤爐子供人炒菜。熊庚香和老伴萬佐成在做的「生意」用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提供場地和廚具供人炒菜加工,兼供米飯。很常見的買賣。但這裡又是特別的,其特點之一是便宜——炒菜1元、燉湯2.5元、米飯1元、其餘免費——剛剛夠覆蓋成本的價格。
  • 1元抗癌廚房:17年堅持刷爆朋友圈,這才是世間最大的溫柔!
    於是,在江西省腫瘤醫院旁邊,出現了這樣一家店,名字叫做「一元廚房。」這裡的葷菜素材都有,用料紮實,每份只收一元錢。就連最貴的肉菜湯,也不過兩塊錢。也有母親生病,16歲就要站在灶前的孩子,還有不懼病痛為自己燒飯的患者。這個小巷子裡的露天廚房雖然簡陋,但這裡每天升騰起滿滿的生命氣息和希望。這個小廚房旁邊是每日都有死神生死搏鬥的患者,也有不辭辛勞為病人找尋生命希望的醫生,而小廚房裡面是一對平凡的農民夫婦,他們的名字叫做萬佐成、熊庚香。
  • 共享廚房來了:5元炒一次菜!
    廚房不算小,門口有賣米麵和蔬菜的兩個攤位,裡面則是兩排擺放著電磁爐的灶臺。買菜、洗菜、炒菜……陳女士輕車熟路,11點10分,沈女士炒好了菜。「炒的白菜肉片,待會買碗米飯。」說話時,沈女士將炒好的菜盛進一個塑膠袋中。
  • 做飯、炒菜為何只需1元錢?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
    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癌症病人的「共享廚房」已開設10年  老婆因為癌症住院,花費將近70萬遠的老李告訴了同病房新來的病友。醫院旁邊有個專門為癌症病人開設的"共享廚房",是一位老婆婆和她老伴開設的,做飯、炒菜只要1元錢,每年可以省不少錢。離醫院近,又方便,老李的老婆住院6年,都是在老婆婆開的「抗癌廚房」做的飯,每年省幾千元,6年也省下了好幾萬了。
  • ...男子在腫瘤醫院旁開5元共享廚房:炒個菜收5塊錢 租保溫飯盒一周...
    男子在腫瘤醫院旁開5元共享廚房:炒個菜收5塊錢 租保溫飯盒一周只要2元 8月27日,河南鄭州。河南省腫瘤醫院附近有一家共享廚房,每天都會接待大量病人和家屬。病人和家屬在這裡炒菜做飯,炒一個菜只收費5元錢。店主還細心準備了保溫飯盒,一個飯盒租一個星期只象徵性收兩元錢。
  • 5元成本抗癌假冒針劑賣8500元 利潤率超販毒
    5元成本假冒針劑賣8500元 一套空藥盒回收價高達700元抗癌假藥利潤率超過販毒自來水加包裝,成本5元的假冒針劑,貼上「用於治療乳腺癌」的標籤後,身價搖身變成8500元;作為醫療垃圾處理的空藥盒,卻以最高700元一套的價格被回收。
  • 《人間世》中抗癌的女博士走了!丈夫微博讓人淚目
    3月18日醫療紀錄片《人間世2》「抗癌之路」主人公閆宏微的生命就此按下了停止鍵一年52個星期閆宏微有36個星期都在化療可她終究沒能鬥過自己的癌細胞她離世後的一個深夜抑制不住思念的丈夫年邁的母親,兩鬢的髮絲逐漸染白,牙牙學語的女兒慢慢可以一字不落背下三字經,而她和吳載斌則一直在和病魔作鬥爭,一天都未曾怠慢。一年中的52個星期,閆宏微有36個星期都在化療。鉑類、紫杉、三濱、蒽環……這些常用的化療藥,閆宏微全都用過了一遍,不敏感。甚至,他們去了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治療,跑去香港購買內地還未上市的靶向藥物。
  • 299元出口轉內銷平價鍋,百變廚房一鍋八用,廚房空間省了不少
    現代廚房裡,琳琅滿目、功能全面的各式鍋具越來越多。在眾多鍋具當中,若論起最討喜愛下廚人們歡心鍋具排行榜的話,炒菜輕便又好看的不粘鍋一定榜上有名。事關人們餐桌上的健康,別小看這一口小小的不粘鍋,其實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尤其是不粘鍋的核心靈魂--塗層製作的用心與否,對不粘鍋的品質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 「愛心廚房」:醫院旁的煙火人間
    在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愛心廚房裡設立了多個煤爐,供患者家屬炒菜用,每做一道菜只收一元錢就能做出一道家裡味道的菜餚,年關將至,記者來到愛心廚房,這裡仍舊煙火滿廚……△資料圖一元廚房在江西省腫瘤醫院一帶頗有名氣,與醫院僅一牆之隔。
  • 鄭州大學生創業奇招:DIY廚房尋找家的味道
    周小雲 攝   中新網鄭州4月18日電(記者 周小雲)「吃自己做的飯,有種新鮮的味道」、「給人感覺溫馨,有家的情境」、「遠離食堂噪音紛擾,安靜中又增加同學之間的友誼」……近日,鄭州大學3名學生合夥開設的DI自助餐飲屋,在眾多創業大學生中脫穎而出。該廚房只需自備所需菜品,即可自己動手做飯。
  • 「愛心廚房」延續煙火17年:江西腫瘤醫院旁的煙火人間
    有些病人家屬不會炒菜,老兩口就幫上一把。 每天前來」愛心廚房「炒菜煨湯的病患家屬絡繹不絕。
  • 冬瓜切成小丁,搭配倆雞蛋,不炒菜不燉湯,簡單好吃味道足,真香
    冬瓜含有元素硒,能夠有抗癌功效的,另外冬瓜中不含有脂肪,膳食纖維能夠高達1%左右,營養非常豐富而且合理,對於減肥的人來說也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冬瓜的吃法多種多樣,吃得最多的就是燉湯,因為冬瓜具有清熱解暑、護腎利尿、降脂減肥的功效,所以很多小夥伴比較喜歡燉湯,其實冬瓜還可以炒著吃,也可以炸著吃做孜然冬瓜片。
  • 鄭州航空港區至開封開通城際公交,一天10班,起步價5元
    鄭州航空港區至開封開通城際公交,一天10班,起步價5元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田育臣 實習生 郭盼盼 通訊員 趙健1月8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鄭州交運集團了解到,為全面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加速「鄭汴融城」,今年1月1日起,鄭開城際公交增設鄭州航空港區沃金廣場至開封中心站公交。每天8:00-18:00雙向對發,一天十班,全線實行無人售票,起步價5元,全程15元。
  • 鄭州南龍湖5連拍 樓面價破7500元/㎡
    鄭州南龍湖5連拍樓面價破7500元/㎡ 南龍湖的春天來了?大河報訊 記者孫煊哲 核心提示|大寒剛過,還沒到春天,鄭州土地拍賣市場就已經開始升溫了。22日,南龍湖5塊地集中出讓,由於「不熔斷、不限價」的特性被各大房企和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