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2歲4個月,肉嘟嘟的臉頰,長長的眼睫毛,面對鏡頭自力更生,大口啃著豬蹄、吃著南瓜、米飯……
吃飯特別香的寶寶石頭,在抖音視頻評論區引發一群寶爸寶媽的羨慕。
「我家小妞一天都吃不了石頭一頓的量,不好好吃飯可真是愁死我了。」「如何把孩子培養得吃飯那麼好?」
僅僅5個月時間,石頭在抖音已經擁有超過337萬粉絲。石頭的粉絲們,也看著他從1歲11個月,一路「吃」到2歲4個月。
圍觀寶寶吃飯,到底香在哪兒?寶爸寶媽利用閒暇做抖音,收入有多高?
在抖音,帶有「寶寶吃飯」標籤視頻的播放量超過28億,封面圖來自另一位生動演繹「吃飯真香」的小朋友承承(抖音帳號「承承飼養員」)。
不過,無論是石頭還是承承,他們的視頻內容不是有噱頭的「吃播asmr」,也不是展現「無敵大胃王」寶寶有多能吃,更不是顯示寶寶們吃得有多麼「高端」,就是普普通通的:吃飯。
在抖音,像石頭爸媽和承承爸媽這樣,記錄寶寶每日吃飯的帳號有不少。
新抖數據顯示,「特昂糖」和「濃密頭髮小又又」粉絲數量均超過400萬,是這個類型中的佼佼者;「石頭」和「承承飼養員」2個帳號成長迅速,最近30天分別漲粉近60萬和70萬;擁有144萬粉絲的廣東寶寶「小漢堡」佔盡地域優勢,廣東地區粉絲佔比達到35%。
僅僅是日常吃飯,為什麼能夠吸引這麼多粉絲?
寶寶們的粉絲主要是兩類,一類是自家有娃,想學習更多育兒知識、飲食知識的父母。根據公開數據,2-6歲的幼兒不願吃飯是困擾父母的一大難題。
另一類是喜歡在線「雲養娃」的普通用戶。畢竟,人人都會喜歡鏡頭前盡顯可愛的人類幼崽。看著他們吃飯,也有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母嬰市場將達到4萬億左右的規模,比去年全年增長超過10%。母嬰行業的線上線下正在加速融合,2019年全年,母嬰品類線上渠道份額佔比已達40%。
疫情之後,母嬰品牌對線上營銷的重視度也越來越高。今年7月,巨量引擎發布《智育未來·2020母嬰行業白皮書》,62.26%的廣告主表示短視頻/直播將是公司2020年營銷投入重點,62%的企業表示會考慮短視頻投入的比例。
「寶寶吃飯」,就是母嬰短視頻領域的一個細分類別。
這類帳號更新頻率十分頻繁,不少都做到日更,勤勉程度超過90%的抖音紅人。從年齡層面來看,寶寶們普遍集中在2-3歲,還處在話都說不清楚的階段,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可愛程度。
幾乎每一條視頻的評論區,都有用戶問的同款,小到餐盤、勺子、圍兜,大到奶粉、座椅甚至早教班。為寶寶拍攝視頻的父母,也順便做起了「小生意」。
粉絲量最多的「特昂糖」、「濃密秀髮小又又」20s之內的短視頻報價已經達到8萬、8.8萬元,「承承飼養員」的報價也達到4.5萬。
「特昂糖」抖音20s之內短視頻報價(截圖來自星圖)
「石頭」雖然沒有入駐星圖,但直播帶貨成績優異。新抖數據顯示,近30天,「石頭」直播32次,平均時長近3小時,累計銷售額為832萬元,超過99.85%的主播,「小漢堡」直播17場,平均時長1.4小時,累計銷售額為210.49萬元,超過99.32%的主播。
石頭抖音直播帶貨分析(截圖來自新抖)
這些父母們的直播,並不像其他領域主播那樣賣力吆喝,總結概括有以下幾個特點。
1、育兒知識科普。
8月5日下午,石頭爸爸在線回答了很多用戶的提問:晚上睡覺開不開空調?頭型怎麼睡?喝的是不是純淨水?石頭抵抗力怎麼樣?
石頭直播截圖
承承媽媽在直播中,提到自己接下來比較有空,跟寶爸寶媽們在線聊天,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
承承抖音短視頻截圖
2、展現佛系父母心態,拉近與用戶距離。
「寶寶吃得太貴」、「做飯太麻煩」是用戶在直播間的高頻疑問。石頭爸爸回答稱,一方面,孩子吃得好,跟有錢沒錢沒關係,父母心思花在他身上而已,另外一方面,2歲多的孩子真的吃不了多少。
至於孩子為什麼吃得這麼香,父母們的回答都顯得平平無奇卻又非常真實。要麼是作息規律、吃飯時間固定,要麼是「真的喜歡吃飯」。
沒有特別精英主義,只是父母的用心、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寶寶個人喜好,促成了喜聞樂見的「吃得香」。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普通用戶的育兒焦慮。
3、對帶貨產品如數家珍,功課做到滿分。
比起其他領域的帶貨主播,父母們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成長,吃、穿、用的方方面面,試過錯、踩過坑,經驗豐富,天然具有賣貨優勢。
另外,他們在鏡頭前都顯得非常實誠,比如石頭爸爸提到一款泡芙零食時直言,「我也覺得有點貴。」
這也許要歸結於,這些帳號背後並沒有非常強的商業化運作痕跡。
此前我們寫過一篇「寵物吃播」的稿件,文章中提到,記錄自家貓貓狗狗吃播的短視頻創作者,幾乎人均1家淘寶店。但我們在記錄「寶寶吃飯」的這些帳號背後,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僅有「濃密秀髮小又又」擁有一家淘寶店,開店時長超過5年。
同時,這類帳號大多沒有籤約MCN。通過星圖和新抖的綜合數據我們發現,僅有兩個粉絲數在80多萬左右的帳號「吃貨滿」和「蘿蔔」分別籤了湖南娛樂和彥祖文化。後者是一家非常擅長母嬰達人孵化運營的MCN。
貓貓狗狗進入成年期後的形態基本保持不變(最多橫向發展),但人類幼崽的成長非常之快,以至於「最可愛」的黃金期十分短暫。
帶有嬰兒肥、話都說不清楚的寶寶,會讓人覺得可愛,吃得香對於普通父母來說是個大大加分項。這段時間一旦過去,帳號定位就顯得有些尷尬。
不妨來看看,一些同樣是「最可愛」的時候成名的兒童網紅,長大後怎麼樣了?
2016年6月,1歲6個月的小蠻在美拍上吃飯的短視頻走紅,很快收穫超過100萬粉絲,甚至被稱為「年齡最小的網紅」。
圖片來自微博@我家的小蠻
當時短視頻的製作門檻相對較高,遠遠未到人人都能拍的普及度——小蠻走紅3個月後,抖音才在2016年9月上線。正因為此,小蠻獲得全網關注,不僅拍起廣告,上了《天天向上》,還跟主持人孟非、大胃王密子君接連合作。
如今小蠻5歲6個月,從她媽媽發布的微博來看,小蠻吃飯的視頻還在繼續發布,多是作為日常記錄。小蠻媽媽偶爾會發一些懷舊照片和過去的視頻,沒有再開其他平臺帳號認真「經營」。
回歸普通生活是一種選擇,但想繼續做母嬰類的帳號,應該怎麼辦?
在抖音做任何帳號,都要在垂直品類中再做細分。以美妝為例,變妝、測評、教程是不同分類。母嬰品類也是一樣的道理,孕期知識、做飯教程、育兒科普、日常生活不能放在同一個帳號裡。畢竟只有被系統標記為同樣的標籤,才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分發。
彥祖文化下的帳號「蘿蔔」,除了寶寶吃飯的視頻之外,媽媽也會出鏡,偶爾還會接拍化妝品廣告。這種「雜糅」導致粉絲量不到100萬的帳號進入掉粉階段,過去30天掉粉超過4000。這個階段本應是粉絲高速增長的階段。
作為對比,「大胃嘟今天吃什麼」抖音粉絲不到100萬,卻在過去30天獲得近18萬粉絲增長。帳號背後的寶爸寶媽,非常聰明地在這個帳號只發嘟嘟的吃飯視頻,視頻點讚數據也好於蘿蔔。
左為蘿蔔,右為大胃嘟今天吃什麼
在記錄寶寶吃飯的基礎上,父母還有更多選擇:新開帳號。以上所有8個帳號,都在大號基礎上開了小號。這些新開帳號多跟美食、家庭生活、好物分享有關。
比如嘟嘟父母分別開了兩個抖音小號,這兩個帳號專注家庭生活,更新頻繁且構成系列感,粉絲均超過30萬。一些嘟嘟的搭配日常,則被這對父母放在了微博,微博顯然比抖音更適合用於圖文展示。
石頭父母開的生活類小號叫做「石頭的美好生活」,目前已擁有超過70萬粉絲,另一個只發做飯教程的抖音小號「石頭媽輔食」已經收穫近30萬粉絲。
石頭的美好生活與石頭媽輔食帳號
母嬰行業營銷預算充足,但母嬰類創作者的競爭並不算小。
《巨量引擎2020Q1母嬰群體網絡行為新洞察》顯示,母嬰達人數量穩步增長,截止今年3月,抖音萬粉以上母嬰達人達到4.7萬。與其同時,母嬰達人頭部效應明顯,粉絲大於50萬的頭部作者低於1%,單條視頻播放量卻佔據90%的流量。
巨量引擎引流廣告負責人周建宇就曾表示,母嬰產品在抖音實現效果提升有4大關鍵要素,其中包括營造新鮮感新穎感和高質素材的投入。
寶寶吃飯毫無疑問就是一個相對新奇、直接的切入點。這些父母保守可只專注目前的大號,倘若精力夠用,則可以繼續打造關於做飯教程、日常生活甚至育兒知識的帳號。
大號帶小號,在已有垂類內容的同時,進一步發掘內容廣度。這些父母,成為母嬰短視頻領域千萬粉絲級別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作者:張晨曦
編輯:鍾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