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應華、張榮慶:清華生物系—培養國際化的生物學英才

2020-12-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陳應華、張榮慶:清華生物系—培養國際化的生物學英才

●通訊員 楊悅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領域裡一個前沿學科,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以下簡稱生物系)在國內外都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本期「院系主任話專業」欄目由清華大學生物系系主任陳應華教授和副系主任張榮慶教授介紹清華生物系的相關情況。

  記者:清華生物系剛剛舉辦了八十周年系慶。但一提起清華生物系,很多人都認為清華生物系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系,為什麼?
  陳應華:清華大學生物系始建於1926年,1952年因院系調整停辦,到1985年重新復建。到1952年以前,清華生物系的學術成就十分輝煌,有30多位院士曾在生物系學習或工作過。復建系20年以來,經過不懈的努力,清華大學生物系在研究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也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成為國家生命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機構的重要一員。
  張榮慶:談到清華生物系的「年輕」,一是由於復建系的時間不長,二是海外留學歸來的年輕教師在師資隊伍中所佔比例很高。

  記者:目前清華生物系的發展情況如何?
  張榮慶:清華生物系在三方面有著突出特色:擁有一支以海外引進的優秀人才為骨幹的師資隊伍;科研和教學結合緊密;良好的學術氛圍。
  陳應華:經過20年的重新建設,目前清華生物系擁有國家理科(生物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物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全國首批授權的國家現代生命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在國家基金委和教育部的教學評估中,理科基地一直是全國優秀基地之一;生物科學與技術基地近年來在教育部年度考核中也獲得優秀。
  在師資隊伍方面,清華生物系以中青年骨幹教授為主,其中包括2位院士、11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3位國家傑出青年教師,師資力量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清華生物系要求所有的教授都必須給本科生講課。生物系教師科學研究能力都很強,以科研反哺教學,使課程生動而且有深度,學生能了解最前沿最先進的科研成果。

  記者:清華生物系雖然教師人數少,但實力很強。近期清華生物系教師在學術領域的成果情況如何?
  陳應華:2005年,生物系的饒子和院士在國際權威生物雜誌《Cell》上面發表了關於線粒體膜蛋白的晶體結構的論文,這是中國大陸25年來首次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此成果被評為教育部2005年度「十大科技進展」。
  生物系的兩位特聘教授孟安明和陳曄光合作,於2004年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斑馬魚發育模式的發育生物學研究論文,此成果還獲得教育部2004年度「十大科技進展」的榮譽。
  特聘教授羅永章研究的一類新藥獲得國家的生產證書,國家領導人親自視察過此項科研成果。國際上對於此研究成果評價也相當高,如《自然醫學雜誌》、《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哈佛校刊》和《華爾街日報》等都對此成果的意義都給與了極大的肯定。

  記者:清華生物系目前的重點科研領域和方向有哪些?
  陳應華:清華大學生物系以基礎研究為主,兼顧高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在科研方面,生物系承擔了一系列國家重要的科研任務。重點領域是微觀生物學,包括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等前沿學科,做出了一些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另外,在生物醫藥、生物材料和生物晶片方向研究成果也十分顯著,並且在產學研結合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記者:清華生物系在本科教學上的特色是什麼?
  張榮慶:清華生物系目前每年招收3個班,每班30人,加上協和醫科大學預科的3個班,共6個班。依託生物系的多個人才培養基地,生物系在課程方面引進最新的科研成果,強化本科教學。比如,利用生物系在生物晶片研究方面的取得系列新成果,清華生物系專門購置儀器用於教學,在全國率先開設此類課程,在國內產生了很大影響。
  具體來說,清華生物系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厚基礎。強調數理化基礎,英語和計算機的能力。
  第二,注重實驗教學,包括技術培養實驗、綜合性大實驗和研究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強調教學和科研相互促進。
  第三,實行指導性教學計劃,設置廣泛而豐富的選修課程,給學生更廣闊的自主選擇權,為學生個性發展留出自由的空間。
  第四,強調國際視野。生物系提供多種交流平臺,如來自國外知名大學的一流師資;與諾貝爾獎得主進行研討;與海外大學互派學生等等。
  第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訓練。從大二開始鼓勵學有餘力的學生提早進入實驗室,參與科學研究的實際工作。
  第六,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邀請國內外著名教授與學生進行座談,談做人、做事、做學問。

  記者:為什麼清華生物系對本科同學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
  張榮慶:為培養國際化人才,便於學生參與前沿科學研究,生物系特別設立3門主幹課為全英語教學(生化、遺傳和微生物),授課、作業、考試全部採用英語,這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受益良多,特別有利於學生畢業後的發展。

  記者:生物系雖然復建系才20周年,但一些畢業生已取得了一系有國際影響的成果,能否詳細介紹一下?
  陳應華:生物系復建系20年來,培養了一批十分優秀的學生,他們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比如,施一公同學,35歲便取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正教授職位,他還獲得了全球蛋白質科學協會青年科學家獎。
時松海同學,4年前獲得由《Science》雜誌頒發的全球青年科學家獎,是全球唯一的獲獎者。
  2004年,生物系畢業生顏寧同學獲得由《Science》雜誌頒發的全球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成為北美地區唯一的獲獎者。
  另外,生物系畢業生劉湘軍還被評為2003年度「100名世界頂尖青年創新者」。
  1993屆畢業生王帆獲得了美國斯隆研究獎。
  可以說,從生物系畢業的一大批學生,正在不懈地向科學高峰攀登。

  記者:清華生物系的本科生畢業後的去向如何?
  陳應華:以2006年的本科畢業生為例,約60%的學生直接赴國外大學繼續深造,絕大部分選擇了美國的大學;約35%的學生繼續在清華生物系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其餘約5%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其他領域發展和就業。(編輯 襄樺 淑霞)

相關焦點

  • 人才輩出的生物系
    我看到,從 1930年貝時璋先生始建的浙大生物學系,經過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由江希明先生繼續主持的浙江師範學院生物系以及1958年後陳士怡先生主持的杭州大學生物系,是一脈相承的。用生物學的術語說,它們是源出於同一個Zygote(受精卵),是一個生命體的不同發育階段。這個生命體在其不同發育階段,都培養出了許許多多優秀的生物科學人才。下面我將談一下各個階段的情況。
  • 國際化教育提升清華研究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作為「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國際化教育得到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的大力支持。通過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培養,資助博士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設立海外學者短期講學計劃,舉辦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等措施,為拓寬清華研究生國際視野,提升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
  • 中華英才培養計劃 | 2019清華之旅夏令營活動圓滿結束
    2019年7月23日至8月3日,由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中華英才培養專項基金、清華大學附屬中學聯合發起的「中華英才培養計劃」學員培訓暨2019清華之旅夏令營活動在清華附中本部和清華附中西安學校同時舉辦。既為學員們準備了豐富的課程,也安排了各種多彩的活動,師生們共同度過了一段充實美好的時光。夏令營期間,第三、四、七屆學員在清華附中本部活動。
  • 北大化學、清華生物、人大經濟學、浙大計算機、川大口腔醫你選誰
    當然你能報送北大光華管理,清華五道口你厲害哈哈。除了頂尖層次的考生,剩餘的99.9%的學生都存在一個選擇的問題,這幾乎關係一生。以下所列專業的錄取分數基本在一個檔次。你選哪個學校的那個專業呢?2.清華生物清華大學生命學科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創建於1926年的生物系,是我國近代最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曾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在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部及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的院士中,有40餘位曾在清華大學學習或工作過。
  • 【求學求職】東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誠聘海內外英才
    東南大學生物學學科源於1920年,以秉志先生創辦的我國第一個生物系和生物館為標誌,後歷經國立東南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南京工學院等重要發展階段,幾經變遷,生物學學科一直蓬勃發展,2019年10月,學院的建設和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在"生命科學研究院"建院十周年之際,成立了東南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以推動生命科學與各相關學科密切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 重慶大學堅持國際化發展 博雅學院為培養英才
    重慶大學招辦副主任陳華老師(右)與博雅學院副院長李東老師(左)   重慶大學是中央直管的31所高校之一,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分類培養、個性發展的原則;堅持走國際化發展戰、2014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首批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心理學系:提升全球意識,培養新興國際化心理...
    心理學系十分期待培養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技能全面的複合型人才,使其畢業後發揮各自的專長,幫助中國更多企業走向國際化,也幫助更多國際科技企業進入中國完成本土化。」IMAP項目組負責人張丹老師如是說。推動:更創新的實踐IMAP項目注重通過國際合作培養國際人才、多學科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科學與技術結合培養知行合一人才。
  • 清華附中: 夯實科技教育「地基」讓更多「英才」脫穎而出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記者 王琦)「英才計劃」作為「拔尖計劃」的姊妹篇,五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逐步探索出了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英才模式」。  多年來,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積極參與「英才計劃」,選送了一批優秀學生。
  • 讓生命科學和醫學 在清華綻放光彩
    ;回國後,他帶給母校清華大學的是重建生物系,讓生命科學和醫學在清華綻放光彩。走進趙南明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書柜上擺放的一張張老照片和依次排開的獎盃、獎狀,生動而又形象向我們展示了趙南明從重建生物系,到讓生命科學與醫學在清華閃光的全過程。趙南明說:「雖然在北京已經整整生活了62年,但自己時時刻刻都惦記著家鄉。」
  • 東南大學成立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2020年起招收生物學本科生
    據悉,東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起源於 1902 年成立的三江師範學堂,並於 1920 年成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生物系,1928 年學校更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後建有附屬中大醫院。發展至今,學院擁有 " 發育與疾病相關基因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細胞遺傳學等 6 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生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等。
  • 北大清華今年新增「數學英才班」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北大清華都新增針對數學特長生的「英才班」,遴選具有數學潛質和特長的高中生進行培養。大類招生專業方向微調自2017年起,清華大學全面推行大類招生,16個專業大類納入本科招生中。今年,大類改革仍將平穩推進,但部分大類包括的專業方向有微調。
  •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但是千萬不要進生物系 專訪歐陽頎院士
    「很多大學的生物系不是在做education,而是在做de-education。」「用現在的方式培養出來的生物學家來推動21世紀的科技革命,那差得太遠。」北京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歐陽頎以直率、敢說著稱,但他的這些犀利評論,不能說不是反映了國內該領域科研和教學的一些現狀。
  • 中國的英才在清華,清華的英才在姚班,想考進姚班究竟有多難?
    小的時候,經常為一件事發愁,就是長大之後到底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這兩所大學好像都很好,然而長大後才知道自己想的太多了。清華北大一直以來都是無數莘莘學子夢想中的知識殿堂,這裡薈萃的是全國各地最頂尖的英才。
  • 2020清華數學英才班、中科大少創班如何抉擇?優秀高二生應兼報
    一、清華數學英才班和中科大少創班是否衝突學科競賽網張老師接到很多已經報考成功中科大少年班、創新班的家長求助,說已經報了中科大通過了還不知道還能不能報清華。張老師建議如果條件符合的情況下,也可以報清華英才班,畢竟是挑戰中國TOP2高校的一次機會。
  • 清華年輕博導顏寧,為何離開清華赴美進修,施一公教授怎麼想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顏寧便是清華最年輕的博導之一,在清華大學順風順水的她,如今卻遠赴美國進修,離開了培養她的清華大學去美國某大學做教授,作為她的伯樂施一公老師,究竟怎麼看呢?顏寧從小的學習成績都非常優異,並且也非常喜歡看課外書,而金庸老先生的小說便是顏寧喜歡的讀物之一。
  • 生物學學科排行榜(高校名單大全2020版)
    2、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建於1926年的生物系,是中國近代最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曾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1984年恢復生物系,並更名為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16年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生物學躋身第一方陣,2017年生物學被列入「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學院共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植物學與動物學、微生物學等學科已進入ESI前1%。
  • 全國高校 生物學 學科排行榜(2020版)
    2、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建於1926年的生物系,是中國近代最早開展生物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基地之一,曾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的生物學家。1984年恢復生物系,並更名為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著名神經生物學家蒲慕明教授受聘擔任第一任系主任,趙南明教授任常務副系主任。2009年,為了適應生命科學快速發展的需要,清華大學成立生命科學學院(簡稱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任首任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