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0計劃】清華心理學系:提升全球意識,培養新興國際化心理...

2020-12-13 清華大學新聞網

● 通訊員 李安吉 張丹 何吉波

萌芽:更國際的心理

2020年秋季學期,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國際應用心理碩士(International Master of Applied Psychology, IMAP)迎來了第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國際應用心理碩士項目(IMAP)致力於為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歐美發達國家培養「心理+科技」的新興國際化心理學人才。幫助中國實現全球化、幫助海外科技公司實現本土化(「Helping China to globalize and overseas technology companies to localize」)是國際應用心理碩士項目的創始初衷。「中國的科技產品質量已經很高,但尚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以人為本的產品,人因設計、用戶體驗、社會文化因素考量等方面。心理學系十分期待培養學生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技能全面的複合型人才,使其畢業後發揮各自的專長,幫助中國更多企業走向國際化,也幫助更多國際科技企業進入中國完成本土化。」IMAP項目組負責人張丹老師如是說。

推動:更創新的實踐

IMAP項目注重通過國際合作培養國際人才、多學科聯合培養創新人才、科學與技術結合培養知行合一人才。「國際交流需要用心、知心、關心,人心的交往是國際關係和國際化建設最重要的保障。應用心理學能幫助國際化人才真正了解中國本土文化,並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方法和策略,這是心理學在國際化建設工作中的獨特作用。」清華心理學系認為應用心理的國際化是非常必要的,「創新需要心理的支持,創造性是人類的靈性、悟性、感性的結晶,人在積極的心理狀態下容易做出創造性的結果。因此了解培養挖掘創造、想像的積極心態是中國創新超越的新路徑。新的人工智慧的突破一定在於心理學和計算機以及其它學科的結合。」

國際應用心理碩士項目(IMAP)在開設中國學生的應用心理碩士項目(MAP)基礎上建立,兩個項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IMAP的教師隊伍以心理學系教師為基礎,同時包括計算機系、工業工程系、美術學院等多個單位的優秀教師,作為一個全英文授課的碩士項目,開課教師都精心準備了國際化的教學模式,致力於打造系列精品英文教學課程。

堅守:更高的標準

「疫情防控不鬆懈、教學科研不停步、改革發展不放鬆」展現了清華堅定的決心及信念。此次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國際學生無法在報名前到校深入地了解清華以及學科設置,對教師了解學生也造成了極大阻礙。國際應用心理碩士作為全新的項目,在疫情期間的招生、選拔及面試等多個環節遇到各種挑戰,也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針對特殊挑戰,項目組開展了一系列線上宣傳,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項目招生工作中,項目組積極採取措施,全系教師集體動員,深入仔細審查學生申請材料,紮實推進新生的選拔工作,積極採用線上形式開展面試及各類交流工作,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保證了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

邱勇校長在「清華大學2020年秋季學期師生同上一堂課」中表示,按教學日曆開課,所有應上、能上的課「一門也不少;在校內外、國內外的所有學生「一個都不少」。國際應用心理碩士的教師工作組全力以赴準備線上線下的教學活動,在學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為新生創造條件,克服困難,保證目前仍身在國外的學生在雲端也能擁有高質量的課堂。

何吉波老師講授IMAP課程開設的第一課

知心:站在國際學生的角度思考

「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應用心理碩士項目在課程設置、課程收穫等方面都先從國際學生的真正需求入手。在課程項目計劃前期,老師向國際學生群體進行需求調研,以便更了解學生痛點,從而期待該項目更契合國際學生的需求。

部分國際學生選擇來華留學是為了增強求職競爭力,擁有更豐富的工作選擇,並且希望有留在中國繼續發展的機會。幫助國際人才提升在華就業能力,也是該項目計劃考慮的重點問題。相比中國學生,國際學生的就業尚未形成成熟體系,IMAP項目期待幫助國際學生具備更多的工作實踐機會,提前了解工作所需技能。

「如何讓國際學生更能融入這個校園,以及如何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學習更多的中國文化、了解中國,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IMAP項目組老師們表示,國際學生除了專業課程的設置,還安排了中國概況等課程可供選擇,讓國際學生更快了解中國文化,同時也提供了不同等級的中文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自身中文水平進行選擇。

「我們會大力支持國際學生去參加一些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的國際化比賽,也會積極支持學生去國內外知名的企業學習交流工作,這都會提升清華以及本學科的國際影響力。」IMAP項目教學負責人何吉波老師在話語間表達了清華心理系對國際應用心理碩士項目第一批國際學生的期待。

拓展:社科學院全力建設英文課程

除了國際應用心理碩士的課程,2020秋季學期心理係為全體學生開設了五門全英文的心理學課程。其中,錢靜老師的「心智、個體與文化」課程備受學生歡迎。該課程採用全英文授課模式, 圍繞心理學基礎理論與前沿科學的探新發展,以啟發式教學為主要教學手段,在普及心理學知識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對心理學的了解和興趣,力圖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運用學科交叉的角度創新思維的能力,向學生們呈現國外前沿理論原汁原味的知識內容,以及對內容的詮釋和思維方式,不僅可以讓中國學生學習更多心理學中的英語專業詞彙,還可以幫助英文為母語的留學生更方便地學習知識。

錢靜老師講授「心智、個體與文化」課程

2020年是清華大學實施全球戰略、提升國際化能力的攻堅之年,社科學院正在努力培養一批符合科學技術發展要求的新興國際化心理學人才,為提升清華國際化能力貢獻自己的力量。

(清華新聞網10月20日電)

供稿:國際處 社科學院心理學系

供圖:社科學院心理學系

編輯:李若夢

審核:呂婷

相關焦點

  • 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 | 四大王牌碩士項目全面展現清華經管「國際範」
    「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即「2020計劃」)是學校國際化建設的重要舉措,於2018年1月啟動實施,以提升學校國際化能力為目標,通過學校層面的統籌推進,解決工作理念、教育教學、服務管理、校園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升校園國際化水平,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創新全球戰略,培養建築帥才
    在7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秉承高起點的國際化建築教育傳統,積極開拓全方位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不斷創新國際化戰略,始終在中國建築教育領域處於引領地位,並在國際上建立起重要的學術聲望,在立足中國特色、培養建築帥才的基礎上,努力躋身世界一流。
  • 國際化教育提升清華研究生創新能力
    國際化教育提升清華研究生創新能力新聞中心記者 周襄楠  清華力學系2002級博士生徐志平,在導師鄭泉水教授的指導下曾經先後3次到德國馬科斯布朗金屬研究所和香港大學做短期學術研究。  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動力和源泉,作為「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清華大學的研究生國際化教育得到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的大力支持。通過研究生的中外合作培養,資助博士生出國參加國際會議,設立海外學者短期講學計劃,舉辦博士生國際學術論壇等措施,為拓寬清華研究生國際視野,提升創新能力創造了條件。
  •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雲校慶之「心理學系師生雲座談會」
    是關心、慰問、感染並激勵我們心理學系所有的師生。接著,我介紹了心理學系在近期的主要工作:1、在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等23家機構的支持下,我們於大年初一(1月25日)啟動心理公益的籌備工作,成立了由樊富珉老師帶領的專家指導小組,開通了「心理援助」熱線;並培訓了3000多名志願者;邀請了60多名各方專家推出了網絡直播課程,較好地普及心理學知識。
  • 【聚焦2020計劃】全球勝任力中心:小樓裡的大千世界
    工作坊:於小樓之中看見世界工作坊,是全球勝任力中心開展的一項常規活動,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全球勝任力工作坊以小班化體驗為主,強調互動性和參與性。每次工作坊針對一個主題,設計情景,由主講者引導學生參與互動,以體驗、感受助推知識理解與素養提升,聚焦如何與來自不同文化傳統的同學同事交流、共事。
  • 【聚焦2020計劃】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一扇門,連通清華與世界
    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清華大學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國際化辦學體系,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 2017年秋季,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中心首次開展為期三周的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以幫助國際學生儘快適應在清華的學習和生活,增強中外新生的集體凝聚力,探索建設國際學生輔導體系。
  • 【聚焦2020計劃】 清華大學電機系:「人才培養、師資引育、平臺...
    近年來,在清華大學「全球戰略」和「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的引領下,電機繫結合電氣工程學科自身特點,積極構建國際化發展的新模式和新機制,有效聚集並充分利用國際化要素與資源,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生國際交流、國際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逐步打造了「人才培養、師資引育、平臺建設」多措並舉的國際化發展戰略。
  • 清華院系:在曲折中前行的教育心理學系
    教育心理學繫於1926年秋設立。1928年,學校領導認為教育學屬於師範院校教育範圍,與清華文理科大學的性質不符,故改為心理學系。1932年秋設立心理研究所,並曾招收研究生。心理學系在曲折發展中曾培養出不少科學家、名人。
  • 【聚焦2020計劃】叮咚,這裡有你的雙語校園,請查收!
    ● 通訊員 寇紀美 叢東明2016年7月,清華大學全面實施全球戰略,確立了「著力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拔尖創新型人才、切實開展服務國家和世界的研究、全面提升國際化能力與全球影響力」的三大中心任務。2018年1月,學校啟動「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以提升學校國際化能力為目標,通過學校層面的系統規劃、統籌推進,解決國際化辦學工作理念、教育教學、服務管理、校園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期望在2020年實現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化能力提升。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築經管之基,育四海英才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項目以「培養具有綜合管理能力的未來領導者」為目標,致力於提升項目的國際化水平,培養MBA學生的全球勝任力,為中國管理人才走向世界、擁抱多元文化環境做好充分準備。Schmittlein)致辭說:「我們為清華國際MBA項目的1500名畢業生深感驕傲。能把這些青年領袖納入我們學院的校友隊伍,我們感到十分榮幸。」清華全球MBA項目吸引了全球優質生源匯聚清華,海外學生佔比45%。2020年錄取的中國大陸學生中,擁有海外教育經歷的比例達38.6%。項目定位為「綜合性MBA教育」,設立豐富的國際化課程,將專業學習與跨文化實踐相結合,在本土實現全球化培養。
  • 【聚焦2020計劃】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開放辦學 面向世界
    2018年1月,清華大學提出「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20計劃」,以期實現在2020年達到與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化能力。按照學校部署,秉承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的教育理念,化工系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化工學科、著力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拔尖創新型人才、切實開展服務國家和世界的化學工程及其交叉領域研究、全面提升清華大學化工學科的國際化辦學能力與全球影響力的發展目標。
  • 【聚焦2020計劃】以另一種姿態守護清華園
    清華新聞網9月24日電(通訊員 蔡文潔 劉金玲) 「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下稱「2020計劃」)是清華大學在新百年建設全球頂尖大學徵程上重大的戰略舉措,校園安全管理與服務國際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之一。2018年1月「2020計劃」實施以來,隨著清華校園更加開放,有更多國際學生加入了清華的大家庭。作為默默守護著清華園、又與師生關係密切的保衛處,該如何適應國際化新形勢的需要,更好地提升服務水平呢?
  • 清華大學「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2020年秋季工作推進會召開
    9月14日下午,「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以下簡稱「2020計劃」)推進工作會在工字廳藤影會議室召開。副校長楊斌、校黨委副書記過勇參加會議並講話。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酈金梁主持會議。楊斌充分肯定「2020計劃」實施以來各部門所做的紮實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績,並對新學期「2020計劃」攻堅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提高認識,真正從問題導向向使命導向提升,一方面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高度看待學校國際化能力提升的意義,從「治標」向「治本」深化。另一方面,要從多元文化交流互鑑和全球受眾的視角,講好中國故事和清華故事。
  • 夏季達沃斯國際化特徵明顯 新興技術集體亮相
    事實上,在13年歷史中本屆年會的國際化特徵最明顯,70%與會者來自大中華區以外的地區,年會將聚焦4大議題,十大新興技術將亮相,同時將發布2019技術先鋒榜單。「保持經濟領導力」是年會議程的第二大議題,為年會提供了宏觀背景,相關場次的會議包括「中國經濟前景展望」、「超越貿易戰」和「聚焦東協:青年和就業前景」等。年會議程第三大議題「提升負責任領導力」將重點探討提升經濟包容性和可持續性所需採取的行動舉措,相關場次的會議包括「氣候變化:下一場金融危機?」、「反思資本主義」和「如何對跨國企業徵稅」等。
  • [成就巡禮]國際化:推動「交·通全球」戰略,助力實現全校卓越發展
    ——堅持「以我為主、聚焦一流、服務大局」的工作原則,形成新時期全球合作網絡。——以價值引領貫穿國際化育才全過程,為「四位一體」人才培養理念提供有力支撐。
  • 【院系】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1917年,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校長倡導下,北京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即為心理學系的前身。        近年來,北京大學心理學系一直緊扣國家戰略與社會需求,開展心理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為培養基礎與應用心理學高級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為我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全國唯一一個進入世界排名前百分之一的心理學學科。
  • 上海交通大學「四個聚焦」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上海交通大學深入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及全國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多點發力、多措並舉,努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培養造就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聚焦根本任務,突出價值引領。聚焦綜合改革,完善質控體系。以博士生培養綜合改革為牽引,推出「過程質控分流、培養過程督查、定期清理學籍、提升論文質量、培養質量評估」等系列舉措,加強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質控體系建設。建立研究生培養經費共擔機制,將研究生招生名額向學術活躍度高、學生培養質量高的導師傾斜。全面開展學位論文自我抽檢,將論文抽檢質量與導師招生資格、學院招生指標及學位點建設與評估相掛鈎。
  • 陳應華、張榮慶:清華生物系—培養國際化的生物學英才
    陳應華、張榮慶:清華生物系—培養國際化的生物學英才●通訊員 楊悅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領域裡一個前沿學科,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復建系20年以來,經過不懈的努力,清華大學生物系在研究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也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成為國家生命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機構的重要一員。  張榮慶:談到清華生物系的「年輕」,一是由於復建系的時間不長,二是海外留學歸來的年輕教師在師資隊伍中所佔比例很高。  記者:目前清華生物系的發展情況如何?
  • 全景人大 | 院系e覽:理學院-心理學系
    2009年6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為進一步提升學科競爭力,完善「主幹的文科、精幹的理工科」的學科布局,在原有學科基礎上,由理學院設立心理學系,同年開始招收應用心理學專業的本科生。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以「情緒與腦」前沿研究為支撐,發揮人大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傳統優勢,聚焦於社會心理學中「民族與文化心理學研究」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現已成為國內民族與文化心理學研究的學術高地。
  •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成立
    2月3日,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發文成立國科大心理學系,作為相對獨立的教學機構(非二級機構),主任由心理所所長傅小蘭擔任,副主任由副所長劉勳和所長助理蔣毅、王力擔任,原掛靠學生處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調整至心理學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