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莫漠老師,哆蒙的孩子和家長朋友們並不陌生。因為,就在2019年11月,受哆蒙創始人楊程澂老師的邀請,莫漠老師親臨哆蒙樂享會,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零距離大提琴音樂會。莫漠老師對經典音樂作品的獨特詮釋和極富表現力的演奏,讓哆蒙的大小朋友至今提起,都念念不忘,沉浸其中。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
莫漠老師作為一位年輕的大提琴演奏家,3歲多開始學習鋼琴,6歲開始學習大提琴,音樂的演奏之路至今行走了近30年。他音樂學習道路上,經歷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多數琴童夢寐以求的音樂高等學府。莫漠老師小學五年級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成長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隨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繼續大學學習。中國宋濤教授、娜木拉教授,美國傳奇大提琴演奏大師阿爾多•帕裡索特(Aldo Parisot)先生、著名音樂教育家勞倫斯•萊瑟(Laurence Lesser)教授及法國著名大提琴家菲利普•穆勒(Philippe Muller)教授等多位名家大師都是他的恩師。在莫漠老師音樂成長的不同階段,恩師們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學習、思考、演奏音樂。在這樣一條長路漫漫,不斷求索的音樂成長道路上,讓如今的莫漠老師對於音樂及音樂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並日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見解和風格。
在2019年行將結束之際,哆蒙創始人楊程澂老師特邀莫漠老師,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談。希望莫漠老師的音樂成長分享、以及他對音樂學習的獨特見解,能給予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更多音樂學習的啟示,帶給我們更多關於大提琴學習的正確認識,幫助我們探尋出更適合自己孩子的音樂學習方法和道路。
楊程澂老師:莫漠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大概3歲多就開始學習鋼琴,從此與音樂結緣,當時選擇學習音樂是自發的興趣,還是父母為您做的選擇?
莫漠老師:我出生於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作曲家,母親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在3歲多的時候,我開始跟隨母親學習鋼琴。當時學鋼琴,肯定是父母的決定,因為自己那時候還太小,對音樂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玩一玩」而已,母親也沒給我特別的壓力,那時候可以算是音樂學習的萌芽階段吧。我真正開始學大提琴,是6歲之後了,有一次無意間我在電視上看到馬友友的演奏,當時覺得特別酷、特別好聽,可能也是小朋友的一種直覺,就自己決定要學習大提琴,最終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現在,偶爾認真想一下,有機會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大提琴。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大提琴音樂會現場
楊程澂老師:您覺得在您個人的音樂成長經歷中,父母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莫漠老師:我剛剛開始學習大提琴,是跟隨中央音樂學院的宋濤教授學習,每一堂課我的母親都會陪著我去。雖然她自己也是音樂專業的,但作為研究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學者,大提琴的演奏技術對她來說也是陌生的,所以每次上課,她也會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然後回家和我一起梳理。記得小時候剛開始練琴,她都會陪著我練,督促提醒我老師上課的要求。現在想想,最開始的時候,我每天練琴的時間並不是太長,但是母親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比較高的,她會要求我每次的練習要集中精力儘量做到最好,達到老師的要求,所以練琴的質量應該還是不錯。最開始時,因為曲目簡單,每天練琴也就半小時-1小時左右,練完琴我就玩去了,所以小的時候,別人玩過的東西我幾乎一樣都沒落下。等我大一些之後,母親雖然不用每天陪在身邊,但依然會隨時關注我的進展,經常聽我拉琴。現在回想起來,我的母親沒有給我過多的壓力,也比較平和,但是對練琴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這在學琴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個良性循環,練好了,能聽到自己演奏出更美的音樂時,就會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所以,我現在也經常會和學琴的小朋友說,練琴的時候,要儘量朝著更高的要求去完成,這是一個培養耐力、培養審美的過程。每周在老師那上課就1次,對於小朋友來說,如果家長能夠陪伴引導孩子消化、掌握上課內容,並在日常練琴過程中和他們一起並肩學習,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這是很重要的。
楊程澂老師:現在很多家長一提起孩子練琴,都非常苦惱,抱怨孩子不願意練琴,您當年有過這樣的情況嗎?
莫漠老師:我其實還真沒有特別反感練琴的時候,這可能和我母親當年的陪伴和引導有關,雖然也會嚴格要求,但還是挺平和的。練琴的過程其實很重要,練琴並不是要不停地彈曲子它其實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小朋友估計沒有幾個喜歡長時間坐在那裡練琴的。老師和家長需要給孩子們一些引導和辦法,帶領他們學會如何在練習中去解決問題,這其實是練琴過程中很重要的價值,也會讓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我記得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帶著我聽各種音樂會,家裡也經常放一些音樂,這些薰陶,對自己的音樂學習應該還是會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加上最開始時,通過鋼琴也積累了一些讀譜和音樂知識,正式學習大提琴的時候,其實對我來說並沒有那麼的艱難。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 與中國音樂人、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先生
楊程澂老師:您認為小朋友大概什麼時候開始學大提琴比較合適?學習大提琴該做哪些準備,一定要具備鋼琴基礎嗎?
莫漠老師:因為大提琴屬於弦樂樂器,它對音準的要求特別的高,先學習有固定音高的鋼琴,會有助於小朋友建立耳朵裡的音高概念,這對於大提琴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學習大提琴前一定要學鋼琴。如果能在學大提琴之前,先在視唱練耳的學習中,建立起聽覺的音高概念、音準、讀譜等這些基礎能力,對大提琴的學習肯定是非常有幫助的,大概5、6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大提琴的學習了。如果耳朵裡沒有音準概念,直接開始學習弦樂類樂器,對於孩子來說會是比較困難的。
楊程澂老師:您是一開始就決定走專業道路嗎?是自己的決定還是父母的選擇?學校給您的音樂專業道路帶來了什麼影響?
莫漠老師: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好了要走專業,當年我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旁邊的奮鬥小學,當時音樂學院的附小是五年級開始招生,所以當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時候,也沒考慮特別多,自己就想試一試。記得當時,小學的老師還和我母親很認真地商量,老師覺得我應該繼續走文化課的路,因為當時學習也挺好的,後來母親回家和我商量,當時我覺得自己對音樂還是挺感興趣的,現在想想,其實也沒有說一心一意想在未來走職業道路,也是一種直覺吧,自己就決定還是上附小。在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學習,肯定是我音樂職業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首先能更系統全面地學習音樂知識和演奏技術;同時,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非常優秀,我自己能夠不斷地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學校裡有良好的音樂氛圍,這些對少年階段的音樂學習成長,都是很好的激勵,這種環境的影響還是非常重要的。
楊程澂老師:您後來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國外的音樂學習環境,和國內有什麼不同嗎?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嗎?
莫漠老師:在國外的學習,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覺得這些同學們對音樂是非常地熱愛,是你能感受到的那種來自心底的熱愛。甚至一些不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有很多也會在平時去聽音樂會、自己玩玩樂隊、彈彈琴。而我們本專業的同學們,則非常熱衷於對自己的演奏進行更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更善於在音樂中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這些都讓我站在了一個新的角度和高度,去重新審視自己的音樂學習,對演奏的感悟和理解有了更新的認識。
楊程澂老師:在耶魯大學與傳奇大師帕裡索特(Parisot)教授學琴過程中,這位老師讓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他的教學風格是怎樣的?
莫漠老師:我的恩師帕裡索特教授本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大提琴獨奏家,但是他上課,是從來不會給我們做示範的,因為他特別不喜歡我們模仿他的演奏風格,而是希望我們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老師不做示範,但是他會跟我們講解每一個演奏技術動作背後的原理,每一個技術動作他都會做詳細的分析,引導我們將動作做得更科學。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記憶特別清楚,他說:「如果每次上完課,你都覺得枯燥,那麼請馬上轉個專業」。他非常反對模仿,他認為模仿,會抹殺我們對音樂和演奏技術的自主思考。在課上,他會引導我們深入全面地解讀樂譜、分析樂譜,鼓勵他所有的學生們一定要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對我的影響特別的深,我現在在自己的演奏中, 也一直在不停地探索新的音樂風格,不同場合不同心境下,我對每一部音樂作品的詮釋也會不一樣。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 與恩師美國傳奇大提琴演奏大師阿爾多•帕裡索特教授
楊程澂老師:我們都知道樂器學習,老師非常重要,那對於不懂音樂的家長們來說,他們該如何選擇大提琴老師呢?
莫漠老師:選擇一位好老師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音樂學習中,老師直接關乎著孩子音樂學習的未來,因為對於小朋友來說,樂器的學習不規範或者學錯了,一是容易受傷,再就是小朋友一旦形成了很多錯誤的肌肉記憶,改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至於如何選擇大提琴老師的問題,或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給大家一些建議:
首先,可以看老師的專業背景,器樂教學專業性是很強的,需要老師本身就從小受到專業性的訓練,所謂術業有專攻,例如學大提琴要找大提琴專業的,學鋼琴要找鋼琴專業的,這還是很重要的,家長也比較好判斷。因為這樣的老師,首先他自己在從小學習的過程中,是相對學得更規範的,所以他在教學中,相比其他專業的老師,會讓孩子儘量少走彎路。
第二,看看老師是否具有清晰的邏輯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啟蒙階段的小朋友,老師能否與父母有效地溝通以及授課時老師能否深入淺出地表達,還是很重要的。
第三,老師是否善於引導,因為兒童的教學,還是很不容易的,讓孩子慢慢地融入到學習中,一點點去提升技術,最好的狀態是「每次向上夠一點點」,適當的難度對學習的進步很重要,這個度的把握需要經驗。
第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不能夠引導孩子去仔細地讀譜、分析樂譜,是否能非常用心地觀察和總結孩子的演奏問題,能不能從聲音的角度去引導孩子聆聽並藉助聽覺來完善演奏技巧,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為什麼國外的孩子他們能一直保持對音樂的熱愛,我覺得這與他們學習音樂的方式是有直接關係的。對音樂思考力的培養,去探究音樂的意識,精益求精的追求,這些都應該從一開始學習音樂,就有意識地去培養,當然,這需要能夠沉下心來,仔細地去學習。這些好的習慣不僅在學音樂中需要,它也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做事風格。
楊程澂老師:現在很多孩子學習音樂,家長會說,孩子沒什麼音樂天賦,所以不打算將來走專業音樂道路。對於這種非專業方向的孩子,該如何學習音樂,您有什麼建議嗎?您怎麼看待天賦?
莫漠老師:我當年是因為自己挺喜歡音樂,順其自然地走上了音樂的職業化道路,沒有刻意地去規劃什麼。對於專業與非專業,在學習音樂這件事情上,我覺得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要說區別也就是在程度上、或者音樂道路上行走的時間長短而已。說到「天賦」的問題,其實有些時候,天賦並不是一下子就能顯露出來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展現出來的,所以想學好音樂,努力和認真的態度,是一定需要的,哪怕是有天賦的孩子,同樣也需要很努力。所有孩子在認真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收穫很好的音樂能力和修養。
楊程澂老師:您覺得天賦和後天努力,哪個更重要些?
莫漠老師:其實,這個要看未來孩子是否走職業化道路。如果未來孩子想要成為職業演奏家,天賦和後天努力都非常重要。後天努力能夠強化孩子的音樂功底,而天賦能讓孩子突破天花板,有不同於常人的音樂理解和感悟,更容易走向頂端;如果孩子未來不走職業演奏道路,其實天賦並沒有那麼重要,反而後天的努力更重要。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音樂的悟性也是可以培養的,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紮實的音樂功底,還是非常重要的。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練習大提琴
楊程澂老師:您身邊的同學、舞臺上的合作夥伴,他們大多數來自音樂家庭嗎?現在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也希望對孩子進行音樂上的培養,可又常苦於自己不懂音樂,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這種情況,您能否給予爸爸媽媽們一些建議呢?
莫漠老師:其實在專業院校裡,我身邊大多數同學都來自非音樂家庭。我個人認為音樂家庭和非音樂家庭與孩子是否適合學習音樂沒有直接的關聯。我在美國的老師帕裡索特教授,他的三個孩子,沒有一個選擇音樂道路;相反,我很多非常優秀的同學,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音樂專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音樂學習上走向卓越,取得成就。我覺得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理解給孩子貼上適不適合學習音樂的標籤,一旦和孩子選擇了音樂學習,就應該儘可能地把這條道路走穩走好,從各個方面給予孩子支持,與孩子並肩學習。很多時候,新的想法和新的機會,都是在學的過程中逐漸冒出的,所以家長自己沒有必要去給孩子的音樂學習設限,或者說去做預設,儘量全力以赴地去學去練就好了。
楊程澂老師:除了音樂,您還有其它業餘愛好嗎?
莫漠老師:我愛好非常的多,像足球、動物科學,電影及文學都是我非常熱愛的,其實小時候很想去踢球,哈哈。
楊程澂老師:倘若未來有一天當自己成為一名家長的時候,會讓自己孩子也學習音樂嗎?會希望他繼續以音樂為職業嗎?
莫漠老師:我覺得順其自然吧,哈哈,如果他本身對於音樂感興趣,我會全力支持他學習音樂,但是至於是否走專業走職業,還是看孩子自己的選擇吧。
楊程澂老師:接下來,您的演奏行程如何安排,方便分享下嗎?
莫漠老師:我附中的老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娜木拉教授會於2019年12月2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音樂廳舉辦一場大提琴重奏音樂會,我也會參與演奏。如果小朋友和家長朋友們感興趣,歡迎大家過來聽音樂會。
楊程澂老師:謝謝您今天下午的分享,相信一定能給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帶去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莫漠老師與譚盾大師、國家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合作演出譚盾大師的大提琴協奏曲《地圖》
寫在結尾,在和莫漠老師的整個訪談過程中,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在思考、探討,哆蒙兒童音樂該如何更科學地為孩子們「打基礎」,真正地培養孩子「音樂能力與審美」的全面發展。音樂的自信與成就、良好藝術修養的獲得,離不開紮實的學習功底。這也讓我們更加堅定,要用更專業的兒童視唱練耳教育,引領孩子們走向音樂世界,幫助他們收穫受益一生的能力與基礎,讓他們在音樂道路上行走得更加長遠,希望在未來,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去創造,願每個孩子終能擁有自己的「音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