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蒙創始人楊程澂對話大提琴家莫漠:探尋適合孩子的音樂學習之路

2020-09-03 哆蒙楊程澂

提到莫漠老師,哆蒙的孩子和家長朋友們並不陌生。因為,就在2019年11月,受哆蒙創始人楊程澂老師的邀請,莫漠老師親臨哆蒙樂享會,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零距離大提琴音樂會。莫漠老師對經典音樂作品的獨特詮釋和極富表現力的演奏,讓哆蒙的大小朋友至今提起,都念念不忘,沉浸其中。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

莫漠老師作為一位年輕的大提琴演奏家,3歲多開始學習鋼琴,6歲開始學習大提琴,音樂的演奏之路至今行走了近30年。他音樂學習道路上,經歷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多數琴童夢寐以求的音樂高等學府。莫漠老師小學五年級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成長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隨後前往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繼續大學學習。中國宋濤教授、娜木拉教授,美國傳奇大提琴演奏大師阿爾多•帕裡索特(Aldo Parisot)先生、著名音樂教育家勞倫斯•萊瑟(Laurence Lesser)教授及法國著名大提琴家菲利普•穆勒(Philippe Muller)教授等多位名家大師都是他的恩師。在莫漠老師音樂成長的不同階段,恩師們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學習、思考、演奏音樂。在這樣一條長路漫漫,不斷求索的音樂成長道路上,讓如今的莫漠老師對於音樂及音樂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並日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見解和風格。

在2019年行將結束之際,哆蒙創始人楊程澂老師特邀莫漠老師,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談。希望莫漠老師的音樂成長分享、以及他對音樂學習的獨特見解,能給予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更多音樂學習的啟示,帶給我們更多關於大提琴學習的正確認識,幫助我們探尋出更適合自己孩子的音樂學習方法和道路。

楊程澂老師:莫漠老師您好,我們知道您大概3歲多就開始學習鋼琴,從此與音樂結緣,當時選擇學習音樂是自發的興趣,還是父母為您做的選擇?

莫漠老師:我出生於一個音樂家庭,父親是作曲家,母親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在3歲多的時候,我開始跟隨母親學習鋼琴。當時學鋼琴,肯定是父母的決定,因為自己那時候還太小,對音樂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玩一玩」而已,母親也沒給我特別的壓力,那時候可以算是音樂學習的萌芽階段吧。我真正開始學大提琴,是6歲之後了,有一次無意間我在電視上看到馬友友的演奏,當時覺得特別酷、特別好聽,可能也是小朋友的一種直覺,就自己決定要學習大提琴,最終就這樣一直堅持了下來。直到現在,偶爾認真想一下,有機會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大提琴。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大提琴音樂會現場

楊程澂老師:您覺得在您個人的音樂成長經歷中,父母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莫漠老師:我剛剛開始學習大提琴,是跟隨中央音樂學院的宋濤教授學習,每一堂課我的母親都會陪著我去。雖然她自己也是音樂專業的,但作為研究中國近現代音樂史的學者,大提琴的演奏技術對她來說也是陌生的,所以每次上課,她也會認真地聽老師講課,然後回家和我一起梳理。記得小時候剛開始練琴,她都會陪著我練,督促提醒我老師上課的要求。現在想想,最開始的時候,我每天練琴的時間並不是太長,但是母親的要求還是比較嚴格、比較高的,她會要求我每次的練習要集中精力儘量做到最好,達到老師的要求,所以練琴的質量應該還是不錯。最開始時,因為曲目簡單,每天練琴也就半小時-1小時左右,練完琴我就玩去了,所以小的時候,別人玩過的東西我幾乎一樣都沒落下。等我大一些之後,母親雖然不用每天陪在身邊,但依然會隨時關注我的進展,經常聽我拉琴。現在回想起來,我的母親沒有給我過多的壓力,也比較平和,但是對練琴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這在學琴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個良性循環,練好了,能聽到自己演奏出更美的音樂時,就會很快樂很有成就感。所以,我現在也經常會和學琴的小朋友說,練琴的時候,要儘量朝著更高的要求去完成,這是一個培養耐力、培養審美的過程。每周在老師那上課就1次,對於小朋友來說,如果家長能夠陪伴引導孩子消化、掌握上課內容,並在日常練琴過程中和他們一起並肩學習,在需要的時候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這是很重要的。

楊程澂老師:現在很多家長一提起孩子練琴,都非常苦惱,抱怨孩子不願意練琴,您當年有過這樣的情況嗎?

莫漠老師:我其實還真沒有特別反感練琴的時候,這可能和我母親當年的陪伴和引導有關,雖然也會嚴格要求,但還是挺平和的。練琴的過程其實很重要,練琴並不是要不停地彈曲子它其實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小朋友估計沒有幾個喜歡長時間坐在那裡練琴的。老師和家長需要給孩子們一些引導和辦法,帶領他們學會如何在練習中去解決問題,這其實是練琴過程中很重要的價值,也會讓小朋友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我記得小的時候,母親經常帶著我聽各種音樂會,家裡也經常放一些音樂,這些薰陶,對自己的音樂學習應該還是會有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再加上最開始時,通過鋼琴也積累了一些讀譜和音樂知識,正式學習大提琴的時候,其實對我來說並沒有那麼的艱難。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 與中國音樂人、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先生

楊程澂老師:您認為小朋友大概什麼時候開始學大提琴比較合適?學習大提琴該做哪些準備,一定要具備鋼琴基礎嗎?

莫漠老師:因為大提琴屬於弦樂樂器,它對音準的要求特別的高,先學習有固定音高的鋼琴,會有助於小朋友建立耳朵裡的音高概念,這對於大提琴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在學習大提琴前一定要學鋼琴。如果能在學大提琴之前,先在視唱練耳的學習中,建立起聽覺的音高概念、音準、讀譜等這些基礎能力,對大提琴的學習肯定是非常有幫助的,大概5、6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大提琴的學習了。如果耳朵裡沒有音準概念,直接開始學習弦樂類樂器,對於孩子來說會是比較困難的。

楊程澂老師:您是一開始就決定走專業道路嗎?是自己的決定還是父母的選擇?學校給您的音樂專業道路帶來了什麼影響?

莫漠老師:也不是一開始就想好了要走專業,當年我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旁邊的奮鬥小學,當時音樂學院的附小是五年級開始招生,所以當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時候,也沒考慮特別多,自己就想試一試。記得當時,小學的老師還和我母親很認真地商量,老師覺得我應該繼續走文化課的路,因為當時學習也挺好的,後來母親回家和我商量,當時我覺得自己對音樂還是挺感興趣的,現在想想,其實也沒有說一心一意想在未來走職業道路,也是一種直覺吧,自己就決定還是上附小。在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的學習,肯定是我音樂職業成長中非常重要的階段,首先能更系統全面地學習音樂知識和演奏技術;同時,身邊的同學和老師都非常優秀,我自己能夠不斷地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身邊圍繞著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學校裡有良好的音樂氛圍,這些對少年階段的音樂學習成長,都是很好的激勵,這種環境的影響還是非常重要的。

楊程澂老師:您後來被耶魯大學音樂學院以全額獎學金錄取,國外的音樂學習環境,和國內有什麼不同嗎?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地方嗎?

莫漠老師:在國外的學習,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覺得這些同學們對音樂是非常地熱愛,是你能感受到的那種來自心底的熱愛。甚至一些不是音樂學院的學生,有很多也會在平時去聽音樂會、自己玩玩樂隊、彈彈琴。而我們本專業的同學們,則非常熱衷於對自己的演奏進行更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更善於在音樂中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模仿,這些都讓我站在了一個新的角度和高度,去重新審視自己的音樂學習,對演奏的感悟和理解有了更新的認識。

楊程澂老師:在耶魯大學與傳奇大師帕裡索特(Parisot)教授學琴過程中,這位老師讓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他的教學風格是怎樣的?

莫漠老師:我的恩師帕裡索特教授本身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大提琴獨奏家,但是他上課,是從來不會給我們做示範的,因為他特別不喜歡我們模仿他的演奏風格,而是希望我們形成自己的演奏風格。在教學過程中,雖然老師不做示範,但是他會跟我們講解每一個演奏技術動作背後的原理,每一個技術動作他都會做詳細的分析,引導我們將動作做得更科學。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記憶特別清楚,他說:「如果每次上完課,你都覺得枯燥,那麼請馬上轉個專業」。他非常反對模仿,他認為模仿,會抹殺我們對音樂和演奏技術的自主思考。在課上,他會引導我們深入全面地解讀樂譜、分析樂譜,鼓勵他所有的學生們一定要對音樂作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這對我的影響特別的深,我現在在自己的演奏中, 也一直在不停地探索新的音樂風格,不同場合不同心境下,我對每一部音樂作品的詮釋也會不一樣。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 與恩師美國傳奇大提琴演奏大師阿爾多•帕裡索特教授

楊程澂老師:我們都知道樂器學習,老師非常重要,那對於不懂音樂的家長們來說,他們該如何選擇大提琴老師呢?

莫漠老師:選擇一位好老師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在音樂學習中,老師直接關乎著孩子音樂學習的未來,因為對於小朋友來說,樂器的學習不規範或者學錯了,一是容易受傷,再就是小朋友一旦形成了很多錯誤的肌肉記憶,改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至於如何選擇大提琴老師的問題,或許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給大家一些建議:

首先,可以看老師的專業背景,器樂教學專業性是很強的,需要老師本身就從小受到專業性的訓練,所謂術業有專攻,例如學大提琴要找大提琴專業的,學鋼琴要找鋼琴專業的,這還是很重要的,家長也比較好判斷。因為這樣的老師,首先他自己在從小學習的過程中,是相對學得更規範的,所以他在教學中,相比其他專業的老師,會讓孩子儘量少走彎路。

第二,看看老師是否具有清晰的邏輯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啟蒙階段的小朋友,老師能否與父母有效地溝通以及授課時老師能否深入淺出地表達,還是很重要的。

第三,老師是否善於引導,因為兒童的教學,還是很不容易的,讓孩子慢慢地融入到學習中,一點點去提升技術,最好的狀態是「每次向上夠一點點」,適當的難度對學習的進步很重要,這個度的把握需要經驗。

第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不能夠引導孩子去仔細地讀譜、分析樂譜,是否能非常用心地觀察和總結孩子的演奏問題,能不能從聲音的角度去引導孩子聆聽並藉助聽覺來完善演奏技巧,這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為什麼國外的孩子他們能一直保持對音樂的熱愛,我覺得這與他們學習音樂的方式是有直接關係的。對音樂思考力的培養,去探究音樂的意識,精益求精的追求,這些都應該從一開始學習音樂,就有意識地去培養,當然,這需要能夠沉下心來,仔細地去學習。這些好的習慣不僅在學音樂中需要,它也會影響到孩子成年後的做事風格。

楊程澂老師:現在很多孩子學習音樂,家長會說,孩子沒什麼音樂天賦,所以不打算將來走專業音樂道路。對於這種非專業方向的孩子,該如何學習音樂,您有什麼建議嗎?您怎麼看待天賦?

莫漠老師:我當年是因為自己挺喜歡音樂,順其自然地走上了音樂的職業化道路,沒有刻意地去規劃什麼。對於專業與非專業,在學習音樂這件事情上,我覺得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要說區別也就是在程度上、或者音樂道路上行走的時間長短而已。說到「天賦」的問題,其實有些時候,天賦並不是一下子就能顯露出來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展現出來的,所以想學好音樂,努力和認真的態度,是一定需要的,哪怕是有天賦的孩子,同樣也需要很努力。所有孩子在認真學習的過程中,都能收穫很好的音樂能力和修養。

楊程澂老師:您覺得天賦和後天努力,哪個更重要些?

莫漠老師:其實,這個要看未來孩子是否走職業化道路。如果未來孩子想要成為職業演奏家,天賦和後天努力都非常重要。後天努力能夠強化孩子的音樂功底,而天賦能讓孩子突破天花板,有不同於常人的音樂理解和感悟,更容易走向頂端;如果孩子未來不走職業演奏道路,其實天賦並沒有那麼重要,反而後天的努力更重要。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音樂的悟性也是可以培養的,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紮實的音樂功底,還是非常重要的。


哆蒙兒童音樂樂享會嘉賓莫漠老師練習大提琴

楊程澂老師:您身邊的同學、舞臺上的合作夥伴,他們大多數來自音樂家庭嗎?現在很多普通家庭的父母,也希望對孩子進行音樂上的培養,可又常苦於自己不懂音樂,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這種情況,您能否給予爸爸媽媽們一些建議呢?

莫漠老師:其實在專業院校裡,我身邊大多數同學都來自非音樂家庭。我個人認為音樂家庭和非音樂家庭與孩子是否適合學習音樂沒有直接的關聯。我在美國的老師帕裡索特教授,他的三個孩子,沒有一個選擇音樂道路;相反,我很多非常優秀的同學,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音樂專業出身,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音樂學習上走向卓越,取得成就。我覺得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一些理解給孩子貼上適不適合學習音樂的標籤,一旦和孩子選擇了音樂學習,就應該儘可能地把這條道路走穩走好,從各個方面給予孩子支持,與孩子並肩學習。很多時候,新的想法和新的機會,都是在學的過程中逐漸冒出的,所以家長自己沒有必要去給孩子的音樂學習設限,或者說去做預設,儘量全力以赴地去學去練就好了。

楊程澂老師:除了音樂,您還有其它業餘愛好嗎?

莫漠老師:我愛好非常的多,像足球、動物科學,電影及文學都是我非常熱愛的,其實小時候很想去踢球,哈哈。

楊程澂老師:倘若未來有一天當自己成為一名家長的時候,會讓自己孩子也學習音樂嗎?會希望他繼續以音樂為職業嗎?

莫漠老師:我覺得順其自然吧,哈哈,如果他本身對於音樂感興趣,我會全力支持他學習音樂,但是至於是否走專業走職業,還是看孩子自己的選擇吧。

楊程澂老師:接下來,您的演奏行程如何安排,方便分享下嗎?

莫漠老師:我附中的老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校長娜木拉教授會於2019年12月27日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音樂廳舉辦一場大提琴重奏音樂會,我也會參與演奏。如果小朋友和家長朋友們感興趣,歡迎大家過來聽音樂會。

楊程澂老師:謝謝您今天下午的分享,相信一定能給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帶去更多的啟示與幫助。


莫漠老師與譚盾大師、國家交響樂團,在北京音樂廳合作演出譚盾大師的大提琴協奏曲《地圖》

寫在結尾,在和莫漠老師的整個訪談過程中,我們一邊聊天,一邊在思考、探討,哆蒙兒童音樂該如何更科學地為孩子們「打基礎」,真正地培養孩子「音樂能力與審美」的全面發展。音樂的自信與成就、良好藝術修養的獲得,離不開紮實的學習功底。這也讓我們更加堅定,要用更專業的兒童視唱練耳教育,引領孩子們走向音樂世界,幫助他們收穫受益一生的能力與基礎,讓他們在音樂道路上行走得更加長遠,希望在未來,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去創造,願每個孩子終能擁有自己的「音樂人生」。

相關焦點

  • 「音樂貴婦」大提琴的發展史
    大提琴有著「音樂貴婦」之稱,它的聲音類似於人類的聲調,數百年來,大提琴以其溫暖生動的音色和豐富的聲調,給觀眾們來了無窮無盡的美感。大提琴是備受追崇的獨奏與合奏樂器,經過一系列的文化變遷和不斷改進,現在已經成為現代音樂的一大主流樂器。
  • 大提琴家王健稱:很多中國琴童對樂器沒有愛
    本月13日,在星海音樂廳舉行的「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級的琴聲」音樂會上,享譽世界的傑出大提琴家王健將攜手廣州交響樂團和指揮餘隆,上演米亞斯可夫斯基的C小調大提琴協奏曲,以及理查·施特勞斯的交響詩《堂吉訶德》。這是2004年王健在廣州舉行音樂會後,樂迷有幸再次聆聽到他世界級的琴聲。
  • 倪海葉攜手譚盾 古典大提琴「對話」湘西民樂
    (左)與譚盾  「大提琴有著很獨特的抒情效果,與人聲的結合與對話,更能顯現出音樂本身所要表達的情感。」  《地圖》整個作品共分為四大部分,前三個樂章為第一部分,連續演奏,每段聲像對位的設計都不一樣,在其他樂章中,多媒體與文字將與大提琴進行「對話」。
  • 大提琴家麥斯基(Mischa Maisky)情感是音樂的最終目的
    我總是強調,自己是全世界最幸運的大提琴家,能成為唯一和這兩位大師都學習過的人。這兩位極其優秀的大提琴家,個性不太相同,但在教學方式和音樂理念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尋常的是,他們兩個從不拉琴給我聽:羅斯託波維奇總是彈著鋼琴,就是不碰他的大提琴;而皮亞第哥斯基則是一直講話。儘管過程或有不同, 他們總是有相同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了解作曲家和作品的含義,知道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
  • 以琴為劍,大提琴家徐逸群的美國音樂之旅
    神奇的音樂緣分  徐逸群曾獲得楊尼格羅國際大提琴比賽第一名、第58屆東部康乃狄克交響樂團器樂獨奏比賽一等獎等眾多大獎。  作為一名出色的演奏家,徐逸群曾在包括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愛麗絲·塔利音樂廳和特拉維夫博物館等許多世界上最負盛名的舞臺上表演,並曾和伊扎克·帕爾曼、紐約愛樂樂團和大都會歌劇院樂團大提琴首席們以及克利夫蘭、茱莉亞四重奏等著名藝術家合作。
  • 旅歐大提琴家梁寧:希望把音樂之美傳遞給更多人
    旅歐大提琴家梁寧。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 題:旅歐大提琴家梁寧:希望把音樂之美傳遞給更多人作者 劉立琨「希望疫情能儘快過去,讓音樂再度回到人們的生活當中。」近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連線採訪時,旅歐大提琴家梁寧如是說。
  • 為什麼學習大提琴人越來越多?音樂教育有何意義?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教育,像大提琴、二胡等一些弦樂器也開始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大提琴被稱為「音樂貴婦」,它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樂器,能發出飽滿、明亮的聲音讓聽眾陶醉,還有著非常濃厚的文化底蘊。現在學習大提琴的人逐漸多了起來,因為學習大提琴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對於為我們的成長有以下好處。
  • 高考狀元711分上清華,數學滿分大提琴十級,網友:別人家的孩子
    說起這個問題,人們腦海中可能會很自然地浮現出只知道看書學習的「書呆子」的形象。其實很多學霸比我們想像的要活潑、可愛的多,除了學習之外,他們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不乏多才多藝者。而在才藝方面,他擅長大提琴,擁有大提琴十級證書,還通過了清華高水平藝術團的專業測試,無怪乎很多網友都說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為何如此優秀?」「他的數學是怎麼考到滿分的?」人們都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一看吧。
  • 大提琴家王健: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圖)
    相對於其他華人音樂巨星,諸如馬友友、郎朗,大提琴家王健在普羅大眾中不那麼有名。然而,在音樂界,恐怕沒有人認為他比馬友友遜色,只會說他倆風格不同。王健9歲時便在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中露臉,2006年,他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專輯在英國流行榜排到了第22位,這對古典類專輯而言簡直是個奇蹟。
  • 音樂鑑賞,大提琴大師的音樂聖經!
    歐陽娜娜因為「大提琴」圈了不少粉,拉大提琴的動作嫻熟,神態專注認真,加上古典音樂本身的高雅藝術感,畫面非常有女神感。大提琴大提琴是具有四百多年悠久歷史的西洋古典樂器,它音色悠揚柔和,技巧優雅華麗,擅長演奏抒情的旋律,表達深沉而複雜的感情,有"音樂貴婦"之稱。
  • 中央音樂學院大提琴樂團荷蘭音樂節載譽歸來(圖)
    荷蘭當地時間11月9日,在以中國著名大提琴家、中央音樂學院朱亦兵教授領銜的中國大提琴重奏音樂會上,一曲《紅樓夢組曲》讓現場陶醉的樂迷拍紅了手掌,狂潮般的熱烈掌聲讓年輕的中國音樂家們更加自信,他們也在此書寫了中國室內樂音樂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篇章。
  • 大提琴家王健:靠音樂吃飯太難,不建議女兒拿它謀生
    大提琴家王健最近大部分時間都在芬蘭,因為他一歲多的女兒在芬蘭。在家練琴時,女兒總是在他旁邊爬來爬去。她的手指很長,對音樂尤為敏感,聽到快樂的音樂會全身晃動,聽到哀傷的音樂,瞬間就能哭出來。王健也是很敏感的人,對樂譜的反應猶如守門員對射門的本能撲救。
  • 叛逆的大提琴家朱亦兵 帶您領略最瘋狂的「音樂廟會」
    他曾是世界著名的德國「科隆愛樂大提琴」的六名成員之一,是中國大提琴界在國際重大比賽獲獎第一人。他曾長期擔任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瑞士巴塞爾,德國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連續多年參加"打開音樂之門"的音樂普及演出,使人們重新認識古典音樂的魅力。他帶領「中國大提琴愛樂」到清華、北大、航空航天、師範大學、外交學院、體育大學等國家重點院校進行新式的音樂演出講座,激起了年輕人們空前的反響。音樂沒有高雅於低俗之分,只有動人與否之別!他連續兩年入選北京「十大青年」30人候選人之列。
  • 在俄接受大提琴教育的中國女孩:兩國音樂教育各有千秋
    平時生活中,會拉大提琴的人少之又少,對大提琴有所了解的人也很少。同樣,雖然在俄羅斯學習器樂表演和器樂教育的人很多,但是,大提琴也屬於冷門樂器。中國女孩高巾棋是為數不多的音樂留學生中的一員,在俄羅斯學習大提琴,她為我們講述了自己與大提琴的音樂故事。高巾棋兒時無意中看了馬友友的大提琴演出影片後深受感染,從此就喜歡上了大提琴。
  • 大提琴和長笛的對話,會是什麼樣的神仙組合
    在古典樂界,同一件樂器的重奏組成功的很少,能做商業化演出的更是鳳毛麟角,柏林愛樂樂團和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小分隊」——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兩支。兩支樂團均與中國觀眾有過親密接觸。
  • 大提琴出租_匠心樂器
    體驗音樂的美好,給予好的音樂享受,零門檻、零起點,只要您對音樂有興趣,懷揣夢想,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學員,不要懷疑自己沒有動聽的聲音,也別怕別人說你沒有音樂天分,只要你想學我們都將竭誠為您定製適合您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通過獨特的教學方法,幫您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形式和方向。根據你所學的音階相對和弦的音,同時按住就行。
  • 露露講大提琴:學習大提琴的3個好處,以及需要準備的3個方面
    2、氣質:兒童從小接觸古典音樂是他們自我修養的提高,而大提琴本身優雅而穩定,因此從小學習大提琴有利於兒童氣質的培養。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經歷了高雅音樂藝術的微妙影響,長大後就會變得不同。而關於大提琴學習的準備:1、知識準備:兒童在開始學習大提琴之前應該有一定的音樂基礎,這將使大提琴啟蒙過程事半功倍。所謂的音樂基礎包括音樂的基本知識(例如,基本的聽和表達音調和節奏的能力,認識音譜等)和音樂欣賞的積累(即兒童應該聽一些常見的和相對流行的古典音樂作品,並對作曲家有初步的了解)。
  • 穩重優雅的大提琴為什麼適合年會?
    大提琴是提琴家族樂器裡的中下音樂器,它的音色渾厚豐滿,深沉而複雜,擅長抒情旋律。它被人們稱為「音樂貴婦」,大提琴的美妙旋律足以令交響樂隊中的任何樂器都相形見絀。零米度的大提琴在交響樂中最常見,但在一些年會晚宴、開幕式、啟動儀式等等活動中也能聽見它沉穩、低調又不失激情的琴音。大提琴的琴音比較接近人聲,在這些活動中,單獨的大提琴演奏醇厚的琴音聽起來非常舒服。當然大提琴是僅次於小提琴的樂器,若是覺得大提琴獨奏單調也可以加上小提琴或是鋼琴等聲音純淨的樂器。
  • 馬拉松音樂會 · 亮點搶先看 | 音樂學者強強對話,聚焦貝多芬的...
    精彩亮點1音樂學者強強對話——聚焦貝多芬的音樂創作貝多芬的作品是很多人古典音樂普及路上的「敲門磚」,囊括了交響樂、室內樂本次馬拉松音樂會的第二板塊將聚焦貝多芬的音樂創作,多位音樂學者強強對話,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用極高的專業素養展現多面貝多芬。第一小時,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音樂學系主任王丹丹與上海音樂學院副研究員韓斌將為大家解讀貝多芬的交響曲,分析他音樂中的英雄性和人性的那一面。
  • 關於大提琴,這位大提琴女神是你不得不了解的存在
    近幾年,大提琴音樂才女歐陽娜娜在進入到娛樂圈以後,很多人對大提琴的關注也多了起來,更有不少人表示想要學習拉奏大提琴,那麼關於大提琴,有一位你不得不知道,這個人就是扎拉·妮爾索娃。在很多樂器當中,大提琴屬於非常適合女性的一門樂器,但是想要同時能夠兼顧大提琴的深邃和浪漫的人卻非常少,而在所有的大提琴演奏家中,有非常出色的一位傑奎琳·杜·普雷,很多人都說,她就是為了大提琴而生的,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