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幸在老子書院聽聞陳鼓應老師講他的莊子研究,讓我對《逍遙遊》有了多方位,更深刻的體悟。
曾經認為莊子作《逍遙遊》是想擴開人們的心胸視野,見天地之間尚有更大者,更高者,從而突破物質形象的束縛,嚮往更高、更遠大的理想。而今天,這個心靈的延展不只有寬度,更要有深度,這個心靈要有所沉澱,蓄一股力量,是《易傳》中《乾卦》的潛龍勿用;是大鵬展翅前的後仰,也是尼採所述的三種精神中的第一種:駱駝精神,忍辱負重的功夫。
有多堅實的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的高低;有多深刻到融入生命的沉積,決定了能走多遠。這是鯤鵬告訴我們的,在放寬眼界的同時,要培養積厚之力,這樣生命才可以十字打開,既有橫向的廣博,更有縱向的深刻。
而當我們有了長遠的規劃後,就要培養一種掌握時機的能力。一個「時」字,決定了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時勢造英雄」把掌握住一個機會,就可能一步千裡;錯過一個契機,又可遠隔千山。這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
能力在於自己有沒有做好準備,有沒有鍛鍊好一身武功,當機會到來時,能不能夠把握住;而智慧,是在世事匆匆變化中,在一顯一隱、一上一下的無常中,找到那個中正,掌握那個和諧。
這也要有一顆不從眾、不苟同的心。能夠站在更高處平和的,客觀的做出選擇。兩者相結合,才能以時間的開闊,打開無限性的胸襟,以更高的視角,做出合適的事情。
由此可見,任何一個學派,都不只是表面的理論那樣,一下了解,好似明白,就從生命中匆匆而過了,那麼簡單。而是要真正去力行,實實在在去實踐,把知識理論融入生活中來,把學問做進生命裡去。這才是鯤鵬背負青天而圖南前要做的功夫;這才是在《逍遙遊》優美文字背後的真切意義。而努力從每個當下開始,「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感恩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