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名言十句,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2020-12-14 國學修學堂

王陽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稱陽明先生。浙江餘姚人。28歲考中進士,一生仕途坎坷,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明隆慶元年(1567),贈新建侯,諡文成。萬曆十二年(1584),從祀孔廟。

1、所謂尊德性而道問學一節,至當歸一,更無可疑。

所謂推崇道德而講求學問,理應歸一,這一點更無可疑。

2、人人心中有仲尼。

出自《王陽明全集》。孔子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

3、心之良知之謂聖。

出自《王陽明全集·卷6》。心之良知就是聖人。

4、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王陽明全集卷·20》。歷史上各種聖人都是浮光掠影,只有心中良知乃真正是吾師。

5、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學,天下之公學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已矣。

所謂「道」,乃天下之公道;所謂「學」,乃天下之公學。公道公學並不是朱子的私有財產,也不是孔子的私有財產。天下之公道公學,人人得以言說議論。

6、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而況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於心而是也,雖其言之出於庸常,不敢以為非也,而況其出於孔子者乎!

學習貴在自得於心。若求之於心而以為非,則其言雖出自孔子,亦不敢以為是,更何況遠不及孔子的那些人的言論。若求之於心而以為是,則其言雖出自平常百姓,亦不敢以為非,更何況其言出於孔子者。

7、今世學術之弊,其謂之學仁而過者乎?謂之學義而過者乎?抑謂之學不仁不義而過者乎?吾不知其於洪水猛獸何如也!

當今之世的學術之弊,是說學問過度地講求「仁」或者過度地講求「義」,還是指追求「不仁不義」而發生過錯呢?我不知這類學問之於「洪水猛獸」的危害又有何區別?

8、縱格得草木來,如何反來誠得自家意?

縱然將天底下一草一木的道理全部掌握,又如何能反過來使得自家的意識活動正確無誤。

9、及在夷中三年,頗見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這裡意思,卻要說與諸公知道。

選自《傳習錄》。及至在龍場驛三年期間,頗能領會其中意思。乃知天下事物本來就無法用格物工夫窮盡的,格物工夫只能在自己的身心上著手,決然以聖人為人人可以實現的,便自能有一種擔當精神。這層意思,卻要告知諸位朋友知道。

10、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因而心中默念道:「如果聖人在此,將有何言說?」忽然有一天深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意,睡夢中仿佛有人在耳旁說話,不覺歡呼雀躍起來,侍從們都很驚訝。於是始知聖人之道就在我的性中,向來求理於事物的做法是錯誤的。

相關焦點

  • 大儒王陽明名言大全,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作為中國古代集立功、立德、立言為一體的「三不朽」標杆式人物,「明朝一哥」王陽明的思想學說至今依然是我們汲取不盡的智慧源泉。
  • 王陽明八句經典語錄,每讀一遍,醍醐灌頂!
    王陽明,被當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王陽明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句話是:「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沒有人能替你看顧你的內心,唯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來。三、破山中之賊,易 破心中之賊,難。出自《王陽明全集·與楊仕德薛尚謙書》。一顆純粹真誠的心,拿玉石來做比喻,就是純,無瑕疵。心無瑕疵,即心中無賊。
  • 百科全書式哲學家,狄德羅十句經典名言,讀完讓人醍醐灌頂
    今天是狄德羅逝世236周年,讓我們用十句狄德羅的經典名言,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思想家。狄德羅出生在300多年前的法國,1713年10月5日,狄德羅出生在法國東部小城朗格爾的一個制刀師傅家庭,16歲時,他來到巴黎讀書,19歲便獲得巴黎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又開始攻讀法律。
  • 柏拉圖的名言,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柏拉圖的名言,他就道出了什麼樣人生不值得活,讓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文字如下:沒有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活。——柏拉圖讀完柏拉圖的名言,可以說以上我們分析的他們如此輕生,覺得不值得活,多數都是因為沒有反省自己的人生,倘若反省了,就不會輕生。
  • 《孟子》十句經典勵志名言,每一句話都深入人心
    《孟子》十句經典勵志名言,每一句話都深入人心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語出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生這句話是千古不變的名言,告誡我們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有所戒備,才能夠走得更長遠。二、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語出戰國·孟軻《孟子·離婁上》。徒:僅僅;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君主僅僅有一份善心不足以用來治國理政,也實現不了仁政;只是訂立了法律沒有執行措施,法律也不會自行實施。
  • 讀《傳習錄》30句經典名言,跟王陽明學修身
    這幾句即王陽明的重要觀點「知行合一」。知行是一體的,要是真的對某事物有所認知,那一定是身體力行地去做了。產生想要做一件事的想法時,「行」就已經開始了,只有切實展開行動,想法才能變為現實。親自實踐了,便是已知了。王陽明認為,聖人所傳的學說只有一個,就是將認識與實踐合而為一,知與行是一事兩面。
  • 《王陽明心學》精選10句人生智慧,每天讀一遍,做個內心強大的人
    《王陽明心學》中的人生大智慧,字數不多,卻深有內涵。不妨收藏起來慢慢品讀學習。1、欲修身,先養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王陽明臨終遺言人生就該讀一讀王陽明王陽明是全才,集教育家,思想家,軍事家於一體,從明代到現在,基本上沒有人的修養能超過他!
  • 《瓦爾登湖》中的3句名言,清華校長力薦,許多人讀一遍就醒了
    《瓦爾登湖》3句經典名言,許多人讀一遍就醒了。【1】、我願意把生活過得紮實別人有車,有房子,你羨慕;別人娶個漂亮的老婆,生活瀟灑,你也羨慕。
  • 徹底讀懂王陽明心學,就靠這本2020最正能量日曆了!
    為了讓更多心學愛好者能夠無障礙地了解心學,在2020年的每一天都能在心學的陪伴下更有收穫,臨近2019年底,讀客文化攜手當世陽明心學領軍人——度陰山老師,為心學愛好者獻上一份重磅大禮:《王陽明心學日曆2020》!從心學名言、到聖人故事、再到陽明手跡,全都詳細展示!
  • 4句經典名言,認真讀一遍,少走許多彎路
    一代代人用切身體會,總結下來的名言警語,蘊含著無窮的人生智慧。有些看似過於現實直白,細品起來,話糙理不糙,字字珠璣,是我們為人處事的至上寶典。很多話歷經千百年至今仍在流傳,讓世人警醒,讀後豁然開朗。下面這4句經典名言,認真讀一遍,相信你會有所收穫,人生少走許多彎路。
  • 這10句經典名言,每一句都很簡短,但很有道理,你都讀過嗎
    名言、語錄,歷來都是能讓我們警醒的話。筆者就是很喜歡讀名言、語錄,尤其在生活迷惘的時候,往往不經意間的一條名言或語錄說到心坎裡,就能立刻讓自己感到很振奮,讓自己生活繼續充滿信心和鬥志,這也許就是名言語錄的作用吧!就比如以下這10句經典名言或語錄,每一句都很簡短,但很有道理,你都讀過嗎?
  • 王陽明這十句傳世名言,句句經典,受用一生
    陽明心學是由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王守仁提出的,王守仁別號陽明,人們也叫他王陽明。陽明先生出生於明憲宗成華八年,即1472年10月31日,也就是547年前的今天。他的父親官至吏部尚書,家庭十分顯赫。他的母親生他時,懷胎14個月才分娩。
  • 曾國藩十句名言,蘊含十大處世哲學
    《曾國藩十句名言,蘊含十大處世哲學》《曾國藩》中哲言嘉句數不勝數,其中有十句流傳最廣,且最有益於國人處世修身,摘錄如下:1、「每逢大事有靜氣」出處曾國藩年輕時在官場沉浮,難免有心煩氣躁之時每見到這種情況,家人有再大的事也不打擾他。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出處這一天,曾國藩帶著日記,又去拜見老師唐鑑。唐鑑審讀他的日記,見滿紙都是痛罵自己不成器的話,很是滿意。翻到二十二日的日記,看上面寫道:「自今日起改號滌生。
  • 王陽明十句傳世名言,句句堪稱經典!
    王陽明,被《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1、為學大病在好名。出自《知行錄之一·傳習錄上》。
  • 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十句名言,每一句都充滿智慧,讀懂後深受啟發
    在俄國文壇群星中,屠格涅夫備受矚目,他被譽為第一個擁有全世界影響力的俄國小說家,他與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稱作俄國文學三巨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屠格涅夫十句至理名言,讀懂絕對深受啟發。
  • 魯迅先生的十句經典名言,非常經典
    小編今天跟大家講的就是魯迅名言中的十句經典名言第一句是:「浪費別人的時間,等於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等於慢性自殺」。大家都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在我們上高中大學的時候,偷懶,上網,上課睡覺相信都是這是每個人當時的回憶吧,當自己長大了,就想當時好好學習就好了,這個例子就可以驗證上魯迅先生的話了吧。
  • 向市民免費開放,王陽明經典名言篆刻展在寧波開展
    12月5日,王陽明經典名言篆刻展在天一藝創街·天一匯樓開展,展出的80幅作品代表了當前國內最高篆刻水準。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被譽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陽明心學遠紹孟子「良知良能」之說,承繼地域南宋開啟的心學一脈,推陳出新,構築起「天理」「良知」體系,成為中國儒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點,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歷史文化的風貌與進程。
  • 王陽明4句名言,堪稱修煉強大內心的不二法門,你看過幾句?
    中國歷史上兩個半完人,一位是孔子,一位是王陽明,還有半個是曾國藩。王陽明的評價這麼高,為什麼在中國提到卻很少?反而是程朱理學火了幾百年,真叫人可惜,王陽明的學說確實被低估了。王陽明是個被嚴重低估的歷史人物,除了學問牛,他也是一位將領,據說在中國古代排名前十,一生無敗績。當年寧王朱宸濠叛亂,皇帝朱厚照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打算御駕親徵,還沒開始動手,前線已經傳來王陽明打敗寧王的消息,平叛寧王,王陽明僅僅用了35天。
  • 《漢書》中富有深意的十句名言,每一句都蘊含哲理,發人深省
    《漢書》中富有深意的十句名言,每一句都蘊含哲理,發人深省《漢書》作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固,它與另一部史學巨著《史記》被並稱為「史漢」。《漢書》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在中國歷史學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王陽明《傳習錄》三十句名言,蘊含心學至上智慧
    這幾句即王陽明的重要觀點「知行合一」。知行是一體的,要是真的對某事物有所認知,那一定是身體力行地去做了。產生想要做一件事的想法時,「行」就已經開始了,只有切實展開行動,想法才能變為現實。親自實踐了,便是已知了。王陽明認為,聖人所傳的學說只有一個,就是將認識與實踐合而為一,知與行是一事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