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近視患者的人數多達6億,幾乎是中國總人口數量的一半,其中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小學生比例為45.7%,初中生為74.4%,高中生為83.3%,大學生則高達87.7%。
深究其因,除了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之外,近視低齡化且高發,與用眼不良習慣還有著很強的聯繫,比較突出的可能就是下面這樣東西的過早大量使用,現代家庭很常見。
2歲半寶寶近視高達900度
幸孕姐最近兩天看到這樣一則新聞《2歲半幼兒眼睛近視達900度,程度不可逆轉》,你能想像一個只有兩歲半的孩子,近視度數已經遠超很多成人。
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手機,有次為了哄又哭又鬧的孩子,家長便用手機裡的動畫安撫她的情緒,沒想到十分奏效,於是從孩子1歲多起,手機哄娃變成了常態,孩子盯著手機,能乖乖地獨自待好久。
一開始,家長並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在孩子上幼兒園的入學體檢中,經檢查才發現孩子的視力已經高達900度,而且近視程度不可逆轉,為了讓孩子正常上學,家長不得不得給娃配上厚厚的眼鏡,而取下眼鏡,她的世界已經是模糊一片。
用電子產品哄娃是很多家長帶娃的「省事利器」,手機、電視既能還父母「清淨」,又能給孩子「樂趣」,何樂不為呢?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不知道,在這一切看似「和諧」的背後,潛藏著多大「危險」,一個成年人都對手機愛不釋手,更何況一個孩子。
電子產品對幼兒視力的危害
據調查的數據發現:電子產品對視力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寶寶危害極大。
某省眼科醫院的三位醫生拿自己的孩子做實驗,在4天時間裡分別讓3個孩子觀看手機、iPad、液晶電視、電腦和投影儀,通過對比孩子的屈光度、淚膜破裂時間和一分鐘眨眼次數的前後變化,來判斷它們對孩子視力的傷害程度,實驗結果表明:手機和iPad對孩子視力的破壞力最大。
為什麼呢?一切源於手機、iPad裡的藍光在作祟,藍光是波長最短、頻率最高的高能量光線,被廣泛應用於電腦顯示器、手機、iPad等基於LED技術的數碼產品中,用來提高電子產品的品質。
而幼兒的眼睛處在發育階段,尤其是視網膜裡用來感知光線和顏色的黃斑區域,這個區域的細胞非常敏感,數碼產品顯示屏發出的高能藍光,可以穿透角膜和晶狀體,直達眼底黃斑區,對眼睛造成視力模糊、視覺疲勞、眩光、黃斑水腫、充血和炎症等問題。研究發現:孩子年齡越小,接觸藍光的危害越大。
四個潛藏危害要當心!
你以為孩子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受傷害的僅僅是視力嗎?不!以下4個潛在危險正在「侵蝕」孩子的身體。
1、降低孩子的睡眠質量
研究發現,晚上觀看電子產品,其發出的藍光會改變大腦的睡眠節奏,大腦會將屏幕上的光解讀為「白天」,並改變身體的晝夜節律,造成孩子晚上失眠、深睡眠狀態持續時間短等問題。
2、限制孩子的社交活動
當孩子一旦沉迷於電子產品帶來的「快樂」中,就會對其他事物提不起興趣,漸漸地失去戶外活動的動力和活力,與人的交流也隨之越來越少,長時間容易自閉。
3、學習能力、成績下降
看手機電腦不僅容易分心,造成學習注意力下降,而且導致孩子完全喪失對學習的熱情,畢竟手機裡的世界更能吸引他的注意力,長此以往,學習成績直線下滑。
4、誤看不健康內容
手機裡的內容太「豐富」了,孩子的小手隨便一點,可能會無意間出現各種暴力、暴露、廣告推銷等誤導孩子的內容。
延伸閱讀:孩子2歲後的這個習慣,決定未來20年視力
之前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孩子的近視不是簡單玩手機或者是看電視所引起的,更多的可能與自律性有關。
如果孩子自律性好,每天玩電子產品懂得控制住時間,那麼對視力的傷害幾乎為0,反之,自律性差,玩起來沒完沒了,那麼視力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而一個孩子的性格、習慣以及生活方式一般是在2歲左右就會定型,就近視而言,如果孩子們能在2歲左右就擁有良好的自律意識,並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那麼在視力完全發育成熟(即20歲左右)之前,就能夠保護好眼睛,有效避免近視的發生。(m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