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財經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的近視率高發而且低齡化,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調查,兒童青少年近視總體發生率高達53.6%,也就是說每兩個兒童青少年中就有一個是近視眼。小學階段到小學六年級,近視率達到了59%;初中階段到初中三年級近視率高達77%。龐大的「小眼鏡」群體,催生出旺盛的視力矯正需求。
兒童近視日益嚴重,排隊治療、排隊手術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一大早,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的眼科門診人滿為患,其中絕大部分是來檢查或矯正視力的。
在北京同仁醫院的醫學視光中心,同樣擠滿了前來問診的孩子和家長。
《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多家醫院進行調查時發現,角膜塑形鏡,也叫OK鏡,是很多兒童青少年矯正近視的一個選擇。
但眼科專家也告訴記者,並不是所有的近視患者都可以選擇這種方式來矯正視力,必須經過試戴和評估,然後到廠家訂製。同時,定製也並不簡單。
小童今年上高二,近視250度,三年前她開始佩戴角膜塑形鏡,每次更換鏡片都需要花費1萬元。最讓人煎熬的是,每次驗配都需要檢查視力、驗光、眼壓、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圖等18項精密檢查。而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因為角膜塑形鏡的品牌大多是進口的,又需要一對一定製,這樣一來花費的時間就長達幾個月。
除了角膜塑形鏡,也有不少人選擇用手術矯正單純性近視,但手術主要適用於18歲以上度數穩定的近視患者。目前單純性近視的矯正手術主要有雷射角膜屈光手術和有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兩大類。在醫院裡,大部分患者採用的都是雷射角膜屈光手術,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飛秒」「半飛秒」。這種飛秒雷射的特點是波長很短,可以在角膜表面進行精準地切削,相當於在眼角膜上精確地製作出了一副眼鏡。
在同仁醫院,每年都有12000到15000人接受近視矯正手術。手術時間不長,平均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一臺手術。但由於患者比較多,要排上手術,最長要等4個月。
在屈光矯正手術室裡,這些手術設備都是國外進口來的。眼科手術所使用的光學設備,對精準度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國內的設備還不能完全替代這些進口設備。
近視治療無神器,近視不可逆轉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
在市場調查中,記者發現國內已經有一家企業在研發生產角膜塑形鏡。這裡的5臺設備24小時不停運轉,每天可以生產600片鏡。最近幾個月,公司的訂單量急劇增長,現在一周的訂單量就相當於去年一個月的訂單量。
角膜塑形鏡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進入了中國的醫療機構,但在過去漫長的時間裡,由於受原材料、光學等方面技術瓶頸的制約,國內企業都無法生產類似的產品。這家企業從2013年才決定研發角膜塑形鏡。
角膜塑形鏡的核心技術就是它的鏡片,是一種高透氧材料。此前,國內沒有一家企業能夠生產這種高透氧材料。
幾經波折,北京愛博諾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一部經理隋信策和他的團隊終於解決了這種高透氧材料生產工藝的難題,2019年他們的產品才通過藥監局的認證進入國內市場。
不過,採訪中多位眼科專家也告訴記者,不論是採用什麼手段、什麼設備來矯正視力,歸根結底,都不能完全根治近視。
作為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主任,王寧利曾經做過大大小小的眼科手術兩萬多例。早在2011年,他就帶領團隊開始了「安陽青少年眼病隊列研究」,這是我國第一項關於近視的臨床隊列研究。在他看來,近視眼已經成為了一個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
【半小時觀察】「小眼鏡」牽動大情懷
眼下,市場上的近視矯正產品令人眼花繚亂。宣稱能迅速有效提高視力,製造各種概念就是為了吸引家長掏腰包。眼科專家明確說了目前還沒有神藥或者神器根治近視。
此前,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多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也明確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癒。」所謂「康復」「恢復」「近視治癒」等表述,純屬誤導。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一勞永逸地摘掉眼鏡,這種心理經常被不良商家所利用。
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與其「有病亂投醫」,去尋找各種視力矯正產品,不如在提升健康素養上多下功夫,努力培養孩子科學用眼、愛眼護眼的良好習慣。
監製丨陳永慶
記者丨王宏偉 樊金峰
編輯丨戴苑君 孫菁
(編輯 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