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小寶貝厭奶期,此時此刻爸爸媽媽們,一定又急又擔心,急著要讓寶寶趕快喝奶,深怕他營養攝取不足,輸在起跑點… …
1歲以下的寶寶容易出現厭奶情況,大多都發生於3~6個月大時,少數會早於2個月大就出現。
無法滿足營養所需
可能是因為只喝母乳或配方乳,其中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成長,身體發出信號,表示需要更多營養(添加輔食時機︰4-6個月),自然而然所產生的反應。
受外在環境影響
當寶寶2~3個月大以後,脖子的肌肉張力、視力與聽力都會越來越好,因此比以往更容易受外面的環境影響,例如︰人聲、音樂、光線等,而導致寶寶喪失對喝奶的興趣。
奶瓶嘴孔洞大小不合適
奶瓶嘴孔洞有不同大小,若奶瓶嘴不合適,容易造成寶寶吸吮困難,引發厭奶。
口味改變
1. 寶寶可能曾經嘗試過母乳或配方乳以外食物所造成
2. 媽媽平常飲食有改變造成母乳味道與以往不同
3. 突然更換配方乳,寶寶不適應
疾病原因
疾病造成且伴隨其他症狀,例如︰類似感冒症狀、腸道消化不良、拉肚子或便秘等其他病症,伴隨疾病所造成的厭奶,通常活力也較差,此時應就醫讓專業醫師治療。
添加輔食
若寶寶已經到了可以吃輔食的年齡(4-6個月),且無特殊過敏家族史,這時候可以適時給寶寶嘗試添加輔食!
建議︰喝奶前先吃輔食,不夠再喝奶
少量多餐
此階段的寶寶奶量通常都會減少,這時候可以採用少量多餐方式,減少每次喝奶量,並且增加餵食次數,奶量只要能夠滿足一天攝取量即可,如果單靠一餐吃得少,也會讓家長們壓力過大。
切記!千萬不可以強迫餵食,這樣反而會讓寶寶對「吃」產生恐懼,更不吃。
消耗體力增加飢餓感
餐與餐之間多跟寶寶互動,增加體力消耗,讓飢餓感增加,藉此提升寶寶對吃的欲望。
改變用餐環境
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處於厭奶期寶寶會對外界充滿好奇,非常容易受影響,而不想喝奶只想玩,這時候請注意用餐環境要儘量保持燈光柔和、安靜的空間餵食。
改變餵食方式
通常寶寶6-8個月開始長牙,但是少部分會提早至3個月,長牙時特別喜愛咬磨東西來舒緩不適,建議可以使用湯匙或杯子餵食,除了能夠舒緩寶寶不舒服外,也會因為新鮮感而接受。
更換奶瓶嘴
新生兒使用奶瓶嘴孔洞較小,相對的奶量流出量也少,是為了避免嗆奶,但是隨著寶寶的成長,對奶的需求量也越來越高,若沒有更換適合的奶瓶嘴,會造成寶寶無法順利吸吮,也容易吸入空氣,間接影響喝奶量。
4個月前︰小圓孔
4個月後︰十字孔
短暫的厭奶,對寶寶的生長及健康不會有影響,但是拔拔麻麻們多多少少還是會不放心,所以整理以下幾點,讓拔拔麻麻可以從中知道寶寶營養攝取是否充足。
觀察喝奶完的睡眠時間
喝奶完可以安穩睡2個小時以上,表示上一餐有吃飽
一天奶量攝取
150~200毫升╳寶寶體重(公斤)=一天總奶量(尚未吃輔食前)
一天總奶量÷每日哺餵次數=一餐奶量
舉例︰新生兒體重約3公斤,平均一天吃8餐
一天總奶量︰150~200毫升╳3=450~600毫升
一餐奶量︰450~600毫升÷8=56~75毫升
查看小便次數
若一天小便超過6次以上,表示營養、水分充足
體重變化
可以每天或每個月定時幫寶寶量體重,查看是否符合標準,以下數據提供參考
★ 每日體重變化
寶寶出生~4個月︰體重約增加20-30克
4個月~1歲︰體重約增加15-20克
★ 每月體重變化
4個月大︰出生體重2倍
1歲大︰出生體重3倍
2歲大︰出生體重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