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個藥,幫我拿兩盒」。華子指著手機上特意留存下來的圖片,拿到店員面前。
「哦,你這個藥是辛伐他汀,效果不怎麼好的,推薦你還是用這種匹伐他汀,很多冠心病患者來我店裡我都是給他們推薦這種。」店員一邊打開藥櫃,一邊給華子推薦著。
拗不過店員的循循善誘,華子點了點頭就要付錢。
「多少錢?」
「這個藥效果好,都是賣50元一盒。」
華子剛伸出去拿藥的手又縮了回來,「那我不要了,你還是給我換回辛伐他汀吧。」
店員撇了撇嘴,但還是把藥拿了給華子,嘴裡一邊嘟囔著:「你那個要副作用更大,我這個肯定更好的......」
今年53歲的華子患上冠心病已經有五年了,每隔一段時間他都會來藥店買他汀藥,美其名曰「進貨」,但讓他想不明白的是,同樣是他汀類的,同樣是治療冠心病,為什麼有的他汀藥只要幾塊錢一盒,而有的卻要幾十塊。今天小妙就給大家解疑答惑。
幾十塊錢一盒的他汀藥貴在哪了?
自1987年第一個他汀類藥物——洛伐他汀上市以來,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
他汀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減少膽固醇的合成,達到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冠心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總體危險的目的,同時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乃至逆轉動脈硬化並使之消退。
臨床上運用較多的他汀有7種,分為三代。第一代: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第二代:氟伐他汀;第三代:阿託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
他汀類藥物都是通過抑制HMG-CoA還原酶,減少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從而達到降脂的作用。若是對比他汀藥物中哪一類效果最好呢?其實沒有唯一答案,每一種他汀都有各自的價格、副作用、降脂力度、穩定斑塊的強度等,它們之間不存在替代性。
那麼為什麼有的藥更貴一些呢?價格相差之大,其中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爸媽」不同。大部分高價的藥都來自於進口,且屬於原研藥。原研藥意味著原創性的新藥,沒有任何參考,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發資金,經過刻苦鑽研才取得藥品的上市,而這些成本,只能通過高定價實現回報。
另一面,藥品也是商品,需要搶佔市場,而原研藥上市已有穩固的用戶群體,而仿製藥需要取得用戶信任,則需要某些部分進行讓利。很多便宜的大部分都是國產仿製藥,它無需前期的高成本投入,只需要在原研藥的基礎上,進行模仿。所以原研藥不會降低價格,以減少收益。而仿製藥需要攻佔市場,價格一般會更實惠。
是不是貴的藥一定比便宜的要好用呢?
貴的藥大多是進口原研藥,這是不是代表國產仿製品效果會略遜色呢?未必!
以進口藥中的瑞舒伐他汀為例,該藥起初進入中國市場只有10mg和20mg這兩種規格,而中國與歐美患者存在體質差異,同樣劑量的藥,中國患者使用後副作用更大。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國內廠家經過多年研發,投入大量的精力與財力,最終創新出更適合國人的瑞舒伐他汀(瑞旨)5mg規格。因此,單純地根據藥品的價格來衡量藥物的好壞,已經過時了。更何況,如今國家大力推行一致性,即要求仿製藥品要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所以,即使藥價更低,但質量和療效也是有保證的。不同的地區,人群體質也有所不同,那麼對於中國人來說哪一種強度的藥比較適合呢?
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他汀是國人的首選
他汀是心血管疾病治療的基礎,對於中國血脂異常的患者倆說,臨床推薦以中等強度他汀作為起步藥量。
他汀降脂是個漫長的過程,大劑量並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從小一點量讓身體適應,用藥關鍵在于堅持。
中國專家在討論降脂強度的時候,考慮到中西人群的遺傳學背景和差異,有意把降脂強度調低到25%。在中歐合作的用藥隨機對照研發中,也發現了,與歐洲人接受相同劑量的他汀治療相比,中國患者的耐受能力更差。
更有強有力的證據,是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所主導的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CCSPS),此次研究以中等強度的調脂藥物對中輕度高血脂患者進行治療,實驗結果得出,7年之后冠心病的死亡風險降31%,全因死亡風險降33%,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冠狀動脈血運重建及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有顯著下降。
當然,無論是他汀還是其他降脂藥,都比不上良好的生活方式。許多指南都明確提出,堅持控制飲食和改善生活方式,是比「他汀」更有效的降脂「藥物」。
建議增加蔬菜、水果、豆類、堅果、全穀物和魚類的攝入,少吃含膽固醇和鈉的飲食。除了控制飲食,還要適當增加運動量。建議成人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促進細胞含氧量,加強血液循環動力,有助降低動脈粥樣硬化風險。
參考資料:
[1]《2.8元的他汀和149元的他汀差在哪裡?藥師說出實情,別選錯》.慢病管理網.2020-12-22
[2]《國人更適合中等強度他汀》.健康時報.2019-04-12
[3]《川普膽固醇水平正常,為啥也在吃他汀?》.健康時報.2019-03-0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