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們打交道很多年,從前的暑假,錢報記者的朋友圈常被他們難得的休閒時光刷屏,然而今年看到的卻是一連串「再見」——「你辭職了嗎?」這樣的問候語,正在杭城教師之間流轉著。
曾經火爆朋友圈的「我想去看看」曾幾何時,教師這份職業是那麼令人嚮往,幾乎很少有人會從教師崗位上提出辭職。
而如今,辭職教師逐漸增多。
不止錢報記者的朋友圈,在一些教師的微信群裡、QQ群裡,三天兩頭就會發出「某某老師辭職了」的信息。一位從教30年的老教師這樣說:「剛開始看到這樣的信息,很震驚,還要去打聽誰辭職了,可是到了後來,聽多了就麻木了,就連身邊的熟人也在離開。」
放暑假前,杭州某城區教育局還專門下發了一張辭職調查表,對區內教師辭職現象進行摸底,以便提前做好新學期教師的調配工作。
調查發現,教師辭職逐年增多,教師職業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一是教師職業辛苦,身累心更累,年輕人吃不消做;杭州某城區教育局在暑假前向區內各幼兒園、中小學下發了一張辭職調查表,對區內辭職教師進行摸底。
該區教育局人事科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錢報記者,臨近期末,辭職教師逐漸增多,特別是7、8兩月將出現高峰。「看到我們多年來辛苦培養出來的教師提出辭職,的確不好受。」
今年大概會有多少教師辭職呢?這位工作人員說,
目前摸底的人數大概在30人左右,「辭職高峰一般會在7月底8月初,我估計今年辭職教師的人數在60人左右。」這樣的辭職教師人數,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該工作人員說,
2017學年,全區招聘的新教師有500多人,離職的教師只佔全區教師總數的1%多一點,還不會嚴重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但辭職教師人數在逐年上升。該區2014年辭職的教師有38人,2015年有36人,2016年有60人。短短三年,辭職教師人數幾乎增加一倍,的確令人堪憂。
這位工作人員說,在10年前,主動辭職的教師只有個位數。
杭州另一主城區教育局人事科負責人透露,
自從養老保險並軌之後,在職教師辭職率有明顯上升。比如,教師流失率一般來說每年都穩定在0.5%左右,但2015年數據達到了1.2%,是往年的兩倍。
這麼多教師辭職後,他們會去幹什麼呢?
從上述那張調查表上看,提出辭職的教師一般有這麼幾條原因:夫妻分居的,要回老家的,太辛苦想回家休息的,還有去做生意的。
很少有老師會提到另外兩種原因,
一是做學科培訓,二是跳槽到其他城區的學校。一位知情人透露:「在辭職教師群體中,這兩種原因的比率非常高,特別是骨幹教師提出辭職的,基本上是這兩種原因。」
杭州某公辦小學的一位校長說,工作3年內就提出辭職的新老師是越來越多了。「有一些是吃不起苦,想找一份輕鬆一點的工作;還有一些是很優秀的外地人,他們好不容易留在了杭州,但工資不高,看不到買得起房的希望,所以都回老家了。」這位校長說,這些年輕人回去以後,肯定會得到小地方學校的重點培養,幸福指數不會低。
而轉行去幹培訓的老師,人數正在增多。一位去年12月向學校提出辭職申請的中學數學老師說,他工作12年了,內心裡不想離開學校,但權衡左右還是離開了。「我是外地人,來杭州這麼多年靠自己打拼,老婆也是當老師的,這些年很不容易。我在杭州買了房,每月要還按揭,靠夫妻兩個人的工資還,有些吃力,所以我在外面兼職做培訓補貼家用。」
這位老師說,他知道這樣幹不好,違背教師職業精神。「沒辦法,跟我一樣的老師有很多,白天在學校裡用心上課,晚上還要去培訓班上課,沒有雙休日,真的很辛苦。為了生活更好一些,很多人在咬牙堅持。」後來,他被家長舉報了,覺得很沒有面子,就乾脆辭職了,全職做培訓。
錢報記者曾採訪過
好多位辭職幹培訓的老師,都是學校裡的骨幹教師。幾個特別厲害的老師,幹一年培訓年薪過百萬。而隨著杭城一所所民辦學校的開辦,辭職跳槽的老師多起來了。現在民間都在傳,因為餘杭區、濱江區這些年新建了好幾所民辦學校,主城區的一些骨幹教師紛紛提出跨區調動申請,如果不批准,乾脆直接辭職。
某城區的一些老師私下裡說,他們區從去年到今年辭職走掉的老師已經有三位數了。這個數字是否準確,暫時沒有從該城區教育局得到證實,但民辦學校高新挖骨幹教師的這種行為,還是讓主城區的教育局很惱火,也很無奈。
杭城某城區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說,區內有一位骨幹前不久提出辭職申請,要去一所民辦學校。「這個老師剛評上杭州市的新銳教師,全區一共才40多個名額。她還寫了承諾書的,評上後5年內不會動,想不到一評上就要走,民辦學校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反思越來越多教師辭職的現象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原來被譽為「鐵飯碗」的教師崗位,正在失去吸引力。
杭州某城區教育局人事科的一位工作人員說,以前學校招聘老師,只要發一條通告就可以了,不愁招不到老師。「這幾年招聘,有些崗位出現了報名不足的情況。」
杭城一所名知名公辦小學負責招聘的老師說:「從2013年開始,就已經感覺到招聘老師不那麼容易了,去年第一次遇到語文、數學學科報不滿的情況。以往這些學科,招錄比一比五、一比六很輕鬆。那次我們招兩位數學老師、兩位語文老師,但是報名結果很慘澹,一共才7個人報名。可能現在杭州學校都在擴招,對主課老師需求量太大了。」
這位老師透露說,學校從去年開始陸續有一些老師辭職了。「像我們這麼好的一所學校,對老師的吸引力都在降低,其他學校可想而知。」
教師招聘遇冷,在職教師流失率在上升,正在給我們的教育事業敲響警鐘。
一個故事張瑞芳(化名)是杭城某公辦小學的一位語文老師,工作才4年,就已經是學校裡的骨幹。她活潑、開朗,有愛心,深受學生、家長喜愛。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優秀教師,內心裡充滿了痛苦和矛盾,她的吐槽是當下很多一線教師的心態寫照——
在杭州入職已經四年。從第一年入職便有了辭職的念頭,無奈被編制兩個字鎖死了腳步,每一天都感到無比痛苦。
首先談談收入吧。每個月實際到手4000出頭,公積金差不多1800,加上住房補貼差不多2000。也就是說,每月全部加一起就是不到8000。沒有過節費,至多一年一張生日蛋糕卡,200元,逢年過節發發洗衣液、牙膏之類。除此之外,就是年終獎1萬多一點。在杭州,這樣的工資不算最低,卻也不足以支撐高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
這已經是全部。也許看起來還不錯,但是每天的工作時長和強度遠遠不如人想像那般輕鬆。
可是真的非常累,身心俱疲。
從7點30入校,到5:00下班。中間是沒有休息時間的,從來不知道午間休息是何物,連打個盹的功夫都沒有。四年如一日,除了正常的備課上課,大量的作業批改以外,作為班主任,還有繁重的各種零碎計劃、黑板報、各種檢查、各種活動……沒有課的時間,你在批改作業,或者整理資料,中午午飯後,繼續埋頭批改,然後上課,盯牢衛生,放學……
更大的痛苦是來自於這份職業的心理壓力。40多個學生背後,是雙倍的家長的眼睛。每天都像活在評判中,任何一絲閃失便會帶來無盡煩惱。成績不好,會有質疑,課業太多,會有反對和批判。
並且,對教師要求不要多布置作業,又每年把成績匯總,來一個赤裸裸的排名和比拼。而自己每次批評完孩子,都會有罪惡感和疏離感,自相矛盾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這幾年,飽受身心的折磨,每天累到一回家就想昏睡不起;每天都在和良心作對,和大環境格格不入。
幾張工資單從張老師的吐槽中不難看出,
教師工資待遇不高是導致教師職業吸引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錢報記者找來了幾張老師的工資單,給大家曬一曬。
小丁老師,杭城某公辦小學數學老師,班主任,工作剛滿一年。她的月收入是這樣子的:教育局打卡入工資卡的,2600元(含班主任每月的500元津貼);學校發的績效工資1200—1300元(每月有浮動,但不大)。這樣算下來,她一個月的工資收入接近4000元,一年算下來不到5萬,如果加上該區教育局發下來的近1.5萬元獎金,她的年收入為6.5萬元。
小蔣老師,杭城某公辦小學老師,小學一級職稱,校長助理,工作6年。她的月收入是這樣子的:月工資3176.2元;校長助理享受中層正職待遇,每月750元;月考核1000元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個月收入為近5000元。該區去年底給教師所發放的年終獎,她有一個1.4的係數,所以能拿到24800元。算一算,她的年收入大概為8.5萬元。
劉老師,杭州某公辦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工作32年,仍在一線從教。她7月7日銀行卡存入的工資為6441.35元(含崗位工資、國家特崗津貼300元等);每月的績效考核工資為2100元(含1200元特崗津貼,2016年以前為800元)。再加上年終的1.9萬多獎金,她的年收入大概為12萬左右。
從這三位一線教師的工資單上可以看出,目前杭城大部分小學公辦教師的收入不會超過10萬元。
「入職之後,工資逐年會有所增加,既有每年的調資,又隨職稱變化而有所提高。但總體來說,收入是穩定的,不會有大幅提升。餓不死,也發不了財,就是這樣。」一位有十幾年教齡的老教師說。
「自從2009年實行績效工資後,在職教師幾乎沒有漲工資。」杭州某城區教育局人事科負責人說。
一張作息表剛參加工作才滿一年的新教師小丁,在留杭做教師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但一年下來,她不得不發出這樣的感慨:「當老師真的太不容易了,比我想像中還要超出很多,遠遠不是這麼點工資能體現的。我都有點想回老家了。」
小丁說,她是一個班的班主任,還教兩個班的數學。「從早上7點半之前到校,在辦公室放下包,我一天中連喝水的時間都沒有,一天只回一趟辦公室,不是在這個班,就是在那個班,晚上五六點才回到出租房,直接躺到床上。」
她說,
學校裡大部分老師一天在校時間絕對超過9小時,班主任一天在校時間會更長。她一天的班主任工作是什麼樣的呢?
早上7點40分:進班,管學生的早自修,批改家校聯繫本。在家校聯繫本上,會有家長的各種留言,比如學生身體不舒服,需要吃藥,請老師關注;孩子退步了,讓班主任盯牢一些;昨天孩子做作業一直到晚上9點,是不是作業量多了,希望班主任協調一下各任課老師的作業量。
上午第二節課後:班主任要分課間餐。她要督促每個學生要把牛奶喝掉,因為上次發生了有個孩子沒有把當天的牛奶喝掉,放進了書包了,幾天後家長發現了,以為學校給孩子喝過期奶。「這樣的事發生在我班裡,我就要寫檢討哦!」
第三節上課前:做眼保健操,班主任要待在教室,盯著學生做好眼保健操。「不該睜眼時,睜眼了,就要扣分,我們一周只能扣兩分,否則拿不到流動紅旗的。」
中午:班主任要分飯,進行午間管理。
11點45分到下午1點05分:在教室裡面批學生的作業。批改作業是一天中最花費數學老師時間的,特別是兩周一次的大作業,至少需要花兩節課時間批改作業。
下午2點50分到3點半:是學校的大課間活動,她要全程陪著。「去年,就是大課間活動,兩個學生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撞在了一起,一個孩子的肩膀骨折,送進了醫院。這件事前後折騰了50多天,讓人身心疲憊。這樣的事情,不想再發生了。」
3點半到4點10分:要管困難班,4點半之前教室裡衛生清場。
只要不發生意外,這一天算是平安度過了,但她班主任的事還沒完呢。每天,她起碼主動給家長打兩三個電話,與家長溝通孩子的事。更多的電話,是晚上家長打過來的,短的幾分鐘,長的個把小時,有時甚至晚上11點都有電話來。
展望杭州主城區歷來是教育的制高點,優質教育的集中地。而如今,開始出現了優秀教師離開主城區的現象。
杭州某城區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說,10年前,周邊城區的老師以能調入主城區的學校為榮,想不到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現在這些教師正在想辦法回流。
誠然,優秀教師的流動是一種正常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促進杭城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以前當老師辭職現象少,是因為老師工作穩定,在編教師退休後還有很不錯的退休工資可以拿。現在教師身份的光環在消退,苦幹幾十年為了等退休的念頭正在被取代。一句話,現在老師的心思比以前要活絡多了。」杭城一位資深公辦小學校長說。
「年收入差距比較大,周邊城區的吸引力在提升這幾年,杭州主城區有不少老師跨區調動到濱江區、餘杭區,有些教師是以辭職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新選擇。
顯而易見,這些城區對教育的投入是巨大的,對優秀教師的追求也是不計代價。
以濱江區為例,為了打造杭州教育強區,不僅新建了很多漂亮學校,還出臺很多誘人政策來吸引優秀校長、老師。今年3月,該區放了大招——百萬年薪招聘一名公辦學校校長。據了解,去年濱江公辦學校校長的年薪,一般都在20萬元以上。濱江區還在醞釀年薪制,當實行年薪制後校長們的年薪預計會在20萬~40萬元之間。
餘杭區教師的福利待遇也很讓人羨慕,據說去年教師的年終獎就可以拿到6.5萬元。這是不是真的?錢報記者採訪了餘杭區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員,他不願就此話題多說,而是一個勁表示:「沒有這麼多,沒這麼多!」
從餘杭區某公辦小學的一位教務處副主任曬出的工資單看,他一共有三筆年收入:第一筆是區財政統一撥發的,人均3.6萬元,這筆費用原來是分兩次分發,從今年開始平攤進每月3000元發放;第二筆是係數獎,教育局是根據各校考核來分發的,從校長到普通教師的係數是不一樣的,他的係數是1.4,差不多拿到了2萬元;第三筆是績效考核,大概在1.8萬元左右。如果再加上他每月3400元的工資,他的年收入大概在12萬左右。
「新開辦的民辦學校到處『拋繡球』這幾年,杭城新的民辦學校一所接一所開了出來,比如雲谷學校等。這些新的民辦學校為了吸引優秀教師加盟,開出的價碼也是相當厲害的,很少有人抗得住。
「骨幹教師過來,年收入比原來高1.5—1.8倍,副校長的年薪是原來的近3倍。」知情人這樣說。
教師身份光環的消退,讓準備跳槽到民辦學校的教師消除了心理障礙。
杭州市在去年2月施行了一項新政,杭州的教師若要從公辦學校跳槽到民辦學校,將不受限制,相應的人才流動體制機制障礙也被破除。杭城有不少骨幹教師已經流向了這些新的民辦學校。杭城某知名公辦小學的一位數學老師說,他們學校裡去年走了一個語文教研組長,今年又走了一位數學教研組長,都是去了民辦學校。
以餘杭區一所今年9月就要投入使用的民辦學校為例,從校長、副校長,再到一些骨幹教師,都是從主城區的知名小學裡過去的。隨著每年招生的進行,學校以後會需要更多的優秀教師加盟。
杭城某公辦小學校長不無擔憂地說:「我每年都在愁缺老師,因為學校裡有大量的女教師懷孕生孩子;現在我又多了一件煩心的事,時刻提防著學校裡的骨幹教師被這些民辦學校挖走。」
「校外培訓的巨大市場成另一『黑洞』據陳萍介紹,現在剛進校的年輕教師,年薪在10萬元左右,哪怕是名校博士畢業,也是如此。而培訓機構教師年薪都在15萬到20萬元,甚至更高。
學校要跟培訓機構搶老師,是當下一個不爭的事實。據一位公辦小學校長說,學校裡經常會有一些從教兩三年的音樂、美術老師辭職,去的就是培訓機構。
越是牛氣的老師,越喜歡離開學校單幹。
杭州有一位科學老師,教齡19年,是杭州市的教壇新秀、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2015年,他辭職了,之後專門在外面帶學生,自稱一年收入100萬肯定沒問題。
這位科學老師在學校的時候也做過家教,當時帶的學生不多,偷偷摸摸地,10多個學生,收入跟老師的工資差不多,六七萬一年。
他曾說,在職教師做家教,只要在學校裡有點名氣,一點難度都沒有。外面租個房子,弄幾張課桌椅,生源都是家長自己找來的,基本上沒啥成本。就是壓力很大,還要做好保密工作,基本上沒有自由時間。
有一種預感,隨著教育部門對在職教師有償家教管理越來越嚴格,頂尖老師辭職幹培訓會越來越多。
對於這種現象,你怎麼看?
(原題為:《扎心了!暑假杭州又有一撥老師辭職!有人轉做培訓,年賺百萬……》)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