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不全是大腦的問題

2021-01-10 騰訊網

你是否曾經因為下列的症狀被診斷為抑鬱:

幾乎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沉

對活動的興趣明顯減少

體重明顯降低(並沒有節食)或者明顯增加

比平時嗜睡或者入睡困難

幾乎每天都感覺疲乏

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或者有負疚感

難以集中注意力,難以做決定

考慮死亡,或者試圖自殺

不管是否相信,頭是依附在身體上的

考慮在最初的精神病學評估中哪些因素沒有包括進去非常重要。精神病科的而醫生一般不會詢問你和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父母,你的祖父母目前的和過去的健康狀況以及曾經所患有的疾病。很少精神病科醫生會聽你的心跳,監察你的脈搏,檢查你的眼睛和皮膚,或者任何可能的身體狀況導致了你情緒低沉,缺少活力,或者失眠。你的評估不包含你的飲食,你暴露在什麼樣的化學環境中,也不會做檢測來評估你的營養狀況,荷爾蒙水平,或者你體內環境毒素聚集的程度。而且,也沒有打算探究是否有你察覺或者未察覺的過敏現象影響了你的情緒。

這些忽視表明精神病科醫生並沒有按照身體影響頭腦這個原則來進行操作。對精神病領域的人來說,身體是身體,大腦是大腦;它們是兩個分離的,互不相關的個體。這種分離阻止了醫生和精神病領域專家發現抑鬱的真正原因。因此,醫生們在黑暗中做出治療決定,開具一個又一個的藥品,希望其中一個,或者幾個的聯合作用可以對病症起效。大部分醫生依賴於他們的個人偏好。一些醫生偏好傳統的藥品,如舍曲林和氟西汀,同時另外一些醫生則偏好新產品,如欣百達和瑞美隆。無論哪種方法,病人會接受多種藥物治療,常常同時服用兩種以上抗抑鬱藥物,除了睡眠藥物以外,或許還有抗焦慮藥物。

最近發表在《普通精神病學檔案》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一趨勢,59.8%的病人從坐辦公室的醫生那裡得到了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精神類藥物處方。1/3的病人得到了3種甚至更多的處方。如果前面的處方沒有解決問題,新的處方就會跟著被開出來。

為什麼精神科醫生是唯一一類在診斷和開處方之前不進行檢查的醫生?精神科醫生不問任何問題。他們被訓練成只寫處方。他們給一個自己不明原因的疾病開處方,這種行為與其說是治療,到不如說更像是促進。

這些信息來自於Dr. James Grenblatt 的書《The Breakthrough depression Solution》,並得到博士本人的授權。Dr. Grenblatt是波士頓一家綜合精神病實踐基地-Comprehensive Psychiatric Resources的創始人。

相關焦點

  • 抑鬱復康者:「抑鬱症」不一定是「大腦」出了問題
    前不久,看到北京大學一位博士講「腸胃是人的第二大腦能分泌神經遞質,腸胃問題能導致抑鬱」的視頻後,想起去年我曾分享過《我的經歷告訴你,抑鬱治療別放過從「胃」開始》一文,文中主要介紹我治鬱進入情緒復康期的一次補充胃腸道有益菌後,發現內心的負面情緒有所改善的現象,感覺腸胃問題可能與抑鬱有關聯
  • 復發性抑鬱造成大腦損傷 大腦海馬體被縮小
    新研究顯示,在患有復發性抑鬱的患者身上,關係到新記憶形成的大腦區域(海馬區)似乎縮小了。  Ian Hickie是雪梨大學大腦和思維研究所的共同負責人,領導了這項研究。該研究小組考察了來自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近9000人的神經。為了這個目的,他們分析了約1700例重度抑鬱症患者的大腦掃描圖片和醫療數據,以及未患抑鬱症的7200人的數據。
  • 大腦測量可預測未來是否抑鬱
    在人的大腦深處有一個杏仁狀的結構——杏仁核,通過測量該區域的活動狀況,可以檢測出一個人是否處於壓力風險之中,從而幫助判斷遠至數年後,其是否會在應對諸多生活壓力之時變得抑鬱或焦慮,甚至對於判斷一個人未來是否患有抑鬱症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抑鬱將我關進了大腦的牢籠,我是如何從抑鬱的痛苦中掙脫出來的?
    作者|簡客GAKER當我越是抗拒抑鬱情緒,越是抗拒產生抑鬱情緒的那些事件,越是執著於過去的時候,我感受到的抑鬱痛苦反而越發的強烈和持久。而當我接納自己的情緒,接納真實的自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失敗,不再執著於對自己的不堪,不再執著於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時,抑鬱情緒反而在慢慢遠離我!
  • 抑鬱症的科學:抗抑鬱藥物如何對大腦起作用?
    想要形成正向循環的最簡單辦法就是服用抗抑鬱藥物,因為它們會對大腦帶來非常廣泛的影響。抗抑鬱藥物如何起作用?因為我們大腦中特定神經化學物質的精確組成是未知的,所以在最終找到對自己有最好效果而且不會產生太多副作用的那種藥物之前,一般都需要嘗試好幾種藥物。抗抑鬱藥對大腦的影響。除了迅速阻斷神經遞質轉運體的功能以外,抗抑鬱藥物還會在大腦中引起長時程的改變。
  • 抑鬱有哪些表現?抑鬱患者的大腦與正常人有什麼不同?
    同時,抑鬱症也即將成為人類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這場大腦的重感冒帶來的危害,甚至比糖尿病、癌症等生理疾病要嚴重得多。醫學上的抑鬱,主要包括三個特徵:首先是出現了十分反常、持續時間較長的情緒低谷,壓抑和絕望程度嚴重,往往很難自己恢復;其次,這些看似不高興的症狀已經對正常生活和工作學習造成的影響;最後,如果能夠排除近期受到過外界刺激或藥物、毒品的影響,以上症狀持續半年以上的話,就可以初步判斷為抑鬱症了。抑鬱症有哪些生理變化?
  • 愛自責或因大腦問題
    英國研究人員說,這是抑鬱症的一個常見表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因為大腦中兩個部分的溝通出現問題。 探情緒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人員在神經學家羅蘭·扎恩的帶領下展開實驗。 他們招募25名有抑鬱症史但已至少一年沒有出現過抑鬱症狀的志願者,讓這些人讀出能引發人愧疚或憤怒情緒的句子。每個句子都包括志願者的名字和他們最親密朋友的名字。 比如,一名叫「湯姆」的志願者最好朋友名叫「弗雷德」,那麼「湯姆」讀到的句子是:「湯姆對弗雷德表現得很貪婪」或「弗雷德對湯姆表現得很貪婪」。
  • 前沿|青少年觀看情緒電影過程中大腦反應與抑鬱症狀的關係
    雖然抑鬱症狀的發病率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急劇增加,但當前人們對抑鬱症神經生物學基礎的理解大多數來自於成年人對靜態情緒信息的反應的研究。抑鬱的大腦表型和自然情緒處理之間的關係,及其在發育過程中的方式,仍然缺少實驗證據。
  • 走出抑鬱最關鍵的點,把抑鬱症當作普通生理問題
    下面我和你好好聊一下這個問題。比如最近一些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海馬體和周邊的腦區是人類大腦在成年之後唯一還有神經再生的區域。這個區域的萎縮通常對應著記憶力衰退、認知能力的下降和抑鬱的情緒狀態。其次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抑鬱症的發生和我們大腦的神經遞質分泌水平有密切關係,20 世紀中葉,一些研究者對抑鬱自殺者的大腦標本觀察,通過顯微鏡看到他們大腦內有三種神經遞質的濃度異於常人。
  • 張向陽研究組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
  • 腸道與大腦是雙向連接的,所以腸胃不好會導致焦慮和抑鬱?
    腸道與大腦是雙向連接的,所以腸胃不好會導致焦慮和抑鬱?近年來,科學家們就發現,腸道桿菌與人的大腦有著緊密的關係,影響著我們的欲望和情緒,而對某些菌群進行幹預能獲得抗焦慮、抗抑鬱的作用。       牛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在《精神藥理學》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腸道桿菌與我們的心理情緒存在著直接的聯繫。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
  • 9成的新手媽媽都有產後抑鬱情緒?
    產後抑鬱其實和所有疾病一樣,只有了解它、正視它,才能治癒它。什麼是產後抑鬱?產後抑鬱是媽媽生完孩子之後一段時間內表現出的抑鬱情緒和症狀,並沒有到達「抑鬱症」的程度。產後抑鬱的媽媽情緒常常徘徊在兩端,心境難以安寧。
  • 抑鬱,未必是個心理問題
    三閭大夫,也許是中國最早的抑鬱者!當然也有一種情況屬於「主動孤獨」,就是不願意「被接納」,不願意被流俗所汙染,比如「率意獨駕」的阮籍——破車配老牛,道路隨便走,行到途窮處,嚎啕一頓哭。孤獨造就抑鬱,由此你就知道,武林中「獨孤求敗」是一種何等囂張的姿態!
  • 抑鬱知多少?如何走出抑鬱
    抑鬱症,每一次都是悄無聲息的來,但它就像吃人的沼澤,只會讓你越陷越深,直至吞沒……TED上有一個抑鬱病人的演講,安德魯・所羅門是一位深度的抑鬱病患者,他說:「抑鬱的反面,並非快樂,而是活力。」對於抑鬱症這樣一個無法完全根治、復發率高的病症,科學家們做過多方面的研究,表面上看,這是大腦「失控」引起的精神疾病,而最近幾年的微生物與疾病學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的改變會通過菌-腸-腦軸影響到大腦的正常工作,引起壓力、焦慮或抑鬱。
  • 到底是自卑讓我抑鬱還是抑鬱讓我自卑?
    或者是不是我抑鬱了就會自卑?這個問題要分開看。抑鬱症患者之所以得抑鬱症,我個人一直這樣認為,這是和遺傳基因有關,這是一個因素。再一個因素就是童年所受到的不正確的教育。一個人在童年的時候,如果爸爸媽媽,特別是母親,如果對孩子教育不當,給孩子的大腦灌輸了很多不健康的信念,但是孩子在童年時期,只能對這些不正確的信念進行幼稚的認知判斷和解析,然後把這些信念以圖片的形式儲存在大腦,變成潛意識。
  • 產後抑鬱小自測,如何避免產後抑鬱你知道嗎?
    產婦如果覺得自己情緒難以控制,可以進行產後抑鬱自測,同樣可以使用全國諸多三甲醫院都在使用的物理治療方式大腦生物反饋治療,因為此治療方式不含電刺激,不會對媽媽以及嬰兒產生副作用,是很安全及有效的方式。據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數據顯示,目前產生抑鬱但沒有被診斷出來的產婦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而百分之五十被診斷出來的產婦都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同時發現,焦慮、抑鬱情緒與人體內的腦電波頻率密切相關,大腦生物反饋對於訓練調節腦電波頻率有一定的作用。
  • 「我總感覺我抑鬱了」我是真抑鬱還是假抑鬱?
    現在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抑鬱」已成一個標誌性心理學詞彙。大家在生活中對其不再避諱、不再恐懼、不再誤解。甚至有很多人在經歷情緒波動時,經常形容自己:「我感覺我抑鬱了。」 這種時候大家可能心裡有疑問:我是不是矯情?我是不是想博取他人的關注?我是不是為了得到同情?我是不是跟風抑鬱?我到底是不是真抑鬱?
  • 抑鬱知多少?如何走出抑鬱讓人解優寧
    抑鬱症,每一次都是悄無聲息的來,但它就像吃人的沼澤,只會讓你越陷越深,直至吞沒……TED上有一個抑鬱病人的演講,安德魯・所羅門是一位深度的抑鬱病患者,他說:「抑鬱的反面,並非快樂,而是活力。」對於抑鬱症這樣一個無法完全根治、復發率高的病症,科學家們做過多方面的研究,表面上看,這是大腦「失控」引起的精神疾病,而最近幾年的微生物與疾病學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的改變會通過菌-腸-腦軸影響到大腦的正常工作,引起壓力、焦慮或抑鬱。
  • 藥物流產不全的症狀
    藥物流產雖然簡單,但是使用不當就會產生藥物流產不全的症狀,藥物流產不全的症狀有哪些?藥物流產的優缺點又有哪些呢?  藥物流產不全的症狀?  一、噁心、厭油膩  藥流不乾淨還有個典型的症狀就是噁心、厭油膩及發生小腹酸痛,陰道持續出血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