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陽研究組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2020-12-17 中國生物技術網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因此,將抑鬱症狀作為獨立的精神分裂症診斷依據始終飽受爭議。對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的大腦形態學特徵的探索,將有助於加深對這一亞群發病機制的理解,為獨立的臨床識別和診斷提供實證證據。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張向陽研究組副研究員魏高峽等採用磁共振成像技術,對首發未用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對照組成員進行基於表面的形態學測量及抑鬱症狀的評估。

研究發現,伴發抑鬱患者在左側扣帶回峽部表面積以及同一腦區的灰質體積上出現顯著增大,且這些異常增大的腦區能夠預測其臨床的抑鬱症狀。結果提示,扣帶回的結構異常現象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症狀的重要神經生物學標記,對於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疾病的獨立診斷識別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Human Brain Mapping上。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心理所自主部署項目的資助。

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的異常大腦結構(淡紫色為異常的峽部扣帶回)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hbm.25315

相關焦點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伴發抑鬱患者大腦結構異常
    抑鬱症狀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狀之一,在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佔比高達25%-50%(Herniman et al., 2019; Dai et al., 2018),與心理社會功能受損、自殺風險及高復發率均有較為密切的關係。目前,尚無明確證據闡明伴發抑鬱患者具有特異性行為和腦形態學特徵。
  • 中科院團隊最新研究:身心運動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狀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0日從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獲悉,該所中科院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張向陽研究組最新完成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傳統的太極拳等身心運動,能夠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典型臨床症狀。該團隊在精神分裂症研究領域的這項重要研究進展論文,近日已在線發表於專業學術期刊《精神病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
  • 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
    已有研究表明,攜帶A型位點的個體具有更高的IL-10水平,因此炎性水平更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較低,即使患病,認知功能也會更好一些。以上兩個遺傳位點都與認知功能及精神分裂症有關,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合併考慮到以上兩個來自不同系統的遺傳位點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認知功能的影響。
  •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經軟體徵與皮質-皮質下-小腦的腦結構...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精神疾病,該疾病會導致大範圍的神經認知、情感和神經發育異常。神經軟體徵(NSS)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精神分裂症內表型之一。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楚僑帶領神經心理學與應用認知神經科學(NACN)團隊提供了大量關於NSS對精神分裂症的敏感性、可靠性和特異性的證據。然而,目前還不清楚NSS與精神分裂症腦網絡異常之間的關係。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陳楚僑和研究團隊的博士後孔麗以及國際合作夥伴使用圖論方法,對101名首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潛在大腦結構網絡進行了深入研究。
  • 精神分裂症不僅影響大腦,還影響整個身體 | 溫故知新
    醫脈通導讀 精神分裂症很可能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對軀體的影響不亞於甚至超過對大腦的影響。在治療大腦的同時,沒有理由不去關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個身體。
  • 患者朋友,你知道精神分裂症與月經的關係嗎?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病之一,而月經是由丘腦和垂體調節、控制的,而丘腦和垂體的功能,又受到大腦的支配,所以月經可以影響精神活動的,精神活動的異常也可以影響到月經的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症與月經的關係。不少正常的女性,在月經期前有一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變化,如情緒急躁,倦怠無力,腰酸,下肢脹痛等。
  • 心理所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覺統合功能受損與其小腦激活減弱相關
    神經軟體症是指在運動協調、感覺統合以及抑制功能上的一系列輕微損傷,廣泛見於分裂型特質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未患病一級家屬等精神分裂症譜系群體。已有研究表明,神經軟體症與精神分裂症症狀相關,在精神分裂症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是什麼?聽聽主任給大家的解釋吧!
    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見的精神病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具有感知、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異常,以精神活動和環境之間不協調為特徵,起病於青壯年,男女發病率相似,男性平均比女性約早5年發病,常緩慢起病,病程遷延呈慢性化和衰退傾向。
  • 只有抑鬱自殺風險高嗎?不,其實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問題很嚴重!
    然而,媒體的聚焦點一直忽略的是還有這麼一個群體——精神分裂症,在這個弱勢邊緣化的患者中,若剝離出自殺的問題,浮於視野,怕是真相往往讓人心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殺比例中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殺觀念的終生患病率達25.8%,而自殺死亡的患者為5%,還有25%~50%的患者在一生中曾嘗試自殺。
  • 用患者的藝術作品來進入精神分裂症的思維世界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強烈且無情的精神障礙,其症狀可能包括從異常的社會行為,聽到聲音到不知道真實情況的一切。它通常伴隨著其他較不嚴重的精神狀況,例如抑鬱和焦慮。不用說,這些疾病的總和可能很難處理。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的人中有50%還在通過濫用藥物來應對。以下作品是由精神分裂症患者創作的。儘管其中一些可能令人不安,但對於他們的創作者而言,這些作品卻有助於使他們腦海中的動蕩形象化。
  • 心理科普 | 精神分裂症
    (二)思維障礙1、聯想過程障礙在與精神分裂症患者交談時,常有「費勁」的感覺,其原因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思推聯想過程中缺乏連貫性以及必輯性是最具有特徵性的表現。3、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礙主要表現為情感淡漠、情感不協調、抑鬱等。
  • 難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手術治療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持續、慢性的重大精神類疾病,是精神類疾病中最嚴重的一種。據統計,中國目前有超過1600萬重症精神病患者,但其中僅一半獲得治療。精神分裂症起病多緩慢,逐漸進展,病程遷延,有些症狀在經治療後可緩解,但也可復發,或多次復發。
  • 分享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康復的歷程
    在精神衛生臨床一線的工作人員都知道,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難治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診和諮詢的比率較低,往往也不及時,大約2/3精神分裂症患者保留有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大約1/4的患者能夠達到臨床治癒(精神病性症狀得到有效控制,但社會功能沒有康復),所以精神分裂症的治癒率很低
  • 抑鬱有哪些表現?抑鬱患者的大腦與正常人有什麼不同?
    目前,抑鬱症早已被國際衛生組織列為世界首位的致殘疾病,全球大約有3億抑鬱症患者,其中,我國抑鬱症患者高達5400萬之多,相當於北京總人口的兩倍以上。同時,抑鬱症也即將成為人類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這場大腦的重感冒帶來的危害,甚至比糖尿病、癌症等生理疾病要嚴重得多。
  • 多巴胺、穀氨酸與精神分裂症
    近日,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的 McCutcheon 等對多巴胺和穀氨酸系統與精神分裂症的關係進行了綜述,文章發表在 World Psychiatry。文章基於兩系統從間接證據(表 1)、影像學發現(表 2)、生物學影響等方面進行回顧,對遺傳和環境的危險因素進行了強調,討論了兩個系統如何相互作用,對精神分裂症的新療法指出了方向。
  • 讓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會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慢性、遷延性疾病,其高復發的特點會嚴重傷害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勞動能力。為防止患者大腦的永久性損傷、認知功能進一步受損、社會功能進一步下降等不良後果,患者應在症狀出現早期採取治療,並正確選擇有效的藥物,及早治療。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恢復的幹預越早效果會越好。
  • 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高危群體情緒識別任務中的杏仁核功能連接異常
    2008年,美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工作坊界定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社會認知缺損的主要方面:心理理論、社會知覺、社會知識、歸因偏差和情緒加工。其中情緒知覺,特別是對他人面孔表情的識別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研究較多並且結果比較一致的領域。
  • 抑鬱症嚴重時會轉換成精神分裂症嗎
    除此之外久治不愈的抑鬱症患者,還會出現幻聽、幻想等症狀,眾所周知,幻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大典型症狀,所以很多人抑鬱症患者及家屬,擔心抑鬱症會慢慢發展為精神分裂症。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呢?  抑鬱症最終會不會導致精神分裂  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症是兩種不同的精神疾病
  • 任廷文博士:精神分裂症最常見的前驅期症狀有哪些?
    我們一直強調,對待精神分裂症,要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早受益。但如何做到早發現?又是擺在患者及家屬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臨床問診時,經常遇到一些家屬哭訴自己在孩子犯病之初不當一回事等等。去網上搜尋,我們也可以看到頁面上有很多人在問一些「精神分裂症前兆」、「精神分裂症早期有何表現」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