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強調,對待精神分裂症,要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早受益。但如何做到早發現?又是擺在患者及家屬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臨床問診時,經常遇到一些家屬哭訴自己在孩子犯病之初不當一回事等等。去網上搜尋,我們也可以看到頁面上有很多人在問一些「精神分裂症前兆」、「精神分裂症早期有何表現」等問題。
精神分裂症前驅期症狀表現是怎樣的?前驅期症狀是指在明顯的精神症狀出現前,患者所表現的一些非特異性症狀。這些症狀在青少年中並不少見,但更多見於發病前。多數患者的前驅期症狀持續數月甚至數年,且常在診斷確定後才會去回顧性的認定。
一些家屬會說,孩子變安靜了,也不喜歡集體活動,總是一個人看電視、玩遊戲,這是前驅期症狀表現嗎?
其實,患者病前這樣並不少見,但不應該視為前驅期症狀,因為,前驅期症狀應該是疾病過程的一部分。
最常見的前驅期症狀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
1、情緒改變:抑鬱,焦慮,情緒波動,易激惹等。
2、認知改變:出現一些古怪或異常的觀念和想法等。
3、對自身和外界的感知改變。
4、行為改變:如社交退縮或喪失興趣,多疑敏感,職業功能水平下降。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愛好」,如痴迷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學和宗教迷信問題等。
5、軀體改變:睡眠和食慾改變、虛弱感、頭痛、背痛、消化道症狀等。
6、部分青少年患者會突然出現強迫症狀為首發症狀。由於處於前驅期的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保持正常,且常常對這些症狀有較為合理化的解釋,故常不為家人重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一些家屬做到了早發現,也很難做到早治療。
很多家屬在發現了患者出現精神異常後,也不願意帶他們去醫院就診,擔心去了之後就會被確診為精神疾病,對患者及整個家庭的成員在以後的婚戀、就業、社交等方面會產生不利影響。
身為醫者,我們是很理解這些人之常情,但病了就是病了,迴避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易造成病情的加重,錯失治療時機等。
所以,請大家了解精分治療,消除恐懼和誤解,讓精分患者早日好起來,回歸正常生活。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中,抗精神病藥物起著重要作用,一旦確診,應儘早、足量、足療程用藥治療。
一般情況下,症狀輕微的患者在去過正規醫院檢查後,應按時按量的服用醫院給予的抗精神疾病藥物,同時定期到醫院複查病情是否穩定,可以穩定患者病情,助力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注意!
以下行為易造成疾病復發,甚至加劇:
1、擅自加藥(X)
2、擅自停藥(X)
3、擅自停藥(X)
4、隨意更換藥物(X)
5、迷信廣告(根治)(X)
6、迷信新藥或拒用新藥(X)
......
如果患者能通過藥物有效控制病情,可以繼續藥物維持治療。若病程在3年以上,經過系統、正規且足程足量服用藥物仍無法達到應有療效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臨床推薦採用外科手術治療。
外科手術治療原理是通過調節大腦邊緣系統情感環路上與情緒相關的神經核團來達到控制或消除精神症狀的目的,以杏仁核、扣帶回、伏隔核三個重要的神經核團為基礎,結合患者不同的精神症狀定位不同的神經調控靶點,實現多靶點、針對性、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手術治療可以有效的避免藥物治療存在的瓶頸,幫助患者控制或消除藥物難以控制的精神症狀,降低服藥量直至停藥,用時提高藥物療效並減少藥物副作用,幫助患者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