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娜
編輯 | 簡佳
榆林作為資源大市,長久以來的標籤都貼在煤炭上,然而近些年在「能源革命」的推進下,新能源產業已經「獨領風騷」,成為全省「風光」第一市,引得大資本爭相搶食。
12月4日,上市公司北京能源國際(00686)發布公告,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北京聯合榮邦新能源科技作為買方,從另一家上市公司江山控股(00295)手裡購買目標公司「榆林市江山永宸新能源」,作價11.78億元。
11.78億元的「收割」
本次交易具體涉及到三方。
1、賣方——江山控股(00295)
本次以11.78億元出售的是其附屬公司江山豐融投資100%持有的江山永宸新能源。江山控股是一家以投資為主的老牌控股型企業,1970年登陸香港主板上市,2014年才轉型進入太陽能發電領域,同時體量迅速放大,截至2018年底擁有1789.3兆瓦併網的太陽能電站。
目前太陽能電站版圖已經擴大到新疆、陝西、甘肅、浙江、青海等14個省。作為本土財經觀察者,我們更關心的是陝西的情況。從其參控股的60家企業來看,陝西佔到約10家的數量,大部分布在榆林市定邊縣,這一區域錨定,對準了「全省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
▲圖:江山控股太陽能電站地圖
2、買方——北京能源國際(00686)
原名叫「熊貓綠能」,目前屬於北京國資項下,同樣也是全球新能源資源匯集平臺,包括光伏、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曾經建成了「世界首座最萌電站」——大同熊貓光伏電站50 MWp併網發電。據官網介紹,中國華融、青島城投、歐力士、以及亞開行旗下氣候基金亞太氣候資本(ACP)等股東已經進入企業。
▲圖:大同熊貓電站
從體量看也是一個「大塊頭」——截至2019年年底,京能國際持有的清潔能源電站達到58個,裝機總容量約2吉瓦,年發電量31.7億度。目前新能源項目已經覆蓋了18個省,但並未進軍陝西,所以本次收購從區域擴張意圖而言,其實也是「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接手的新能源公司位於「風光」能最富集的區域之一。
3、目標公司——榆林市江山永宸新能源
此番被收購的公司成立於2013年,位於榆林市榆陽區小壕兔鄉新能源產業園區,主要從事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運營、維護及管理服務。
公司所擁有的300MW太陽能電站項目佔地約1萬畝,在2016年11月開工建設,2017年6月併網發電,因為區域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優勢,年發電量最高可約達5億度,目前是全國最大的單體太陽能發電項目之一。在建成的第2年,該項目還曾獲得國銀租賃(01606)16.5億元的融資租賃合同,這一動作被用來增強母公司江山控股的財務流動性。
▲圖:榆林江山永宸300兆瓦豐融光伏發電項目
對於江山永宸易主一事,被京能國際視為「收購良機」,在交易書中表示陝西項目將與其現有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組合互為補充,將進一步拓展京能國際在可再生能源行業的業務規模。
櫛比鱗次的「吞併」
江山控股近年來因為轉型「輕資產模式」而頻頻拋售子孫公司,出售陝西資產也並非第一次。
1:靖邊縣智光公司:今年9月21日,江山永泰以8200萬元出售靖邊縣智光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出售時公司已經擁有榆林市的50MWp光伏發電項目,已完成建設及開始發電,而發電廠亦已接通電網。
2:定邊縣昂立公司:2019年12月5日,江山永泰以4.46億元出售定邊縣昂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昂立公司經營著100MWp光伏發電項目且已步入盈利的階段性發展,在2017、2018年淨利潤分別達到2970.9及2718.8萬元。
▲圖:國投集團
這兩家公司前後腳被國投電力(600886)收入囊中,成為其全資子公司。其實國內的「巨無霸」早已加速跑馬圈地搶佔優質項目資源,以國投電力為例,不僅在陝西地區連續的「買買買」,從2019年開始,先後在內蒙古、青海、廣西、雲南、天津等區域獲得近3000MW的新能源項目儲備資源,掀起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幕。
而從目前來看,資產整合新能源的大熱角逐地之一就是榆林。
比如,上市公司開始跑步進場。
2019年11月30日,申能股份(600642)全資子公司上海申能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9.21億元收購榆林協合府谷哈鎮100MW風力發電項目。
2019年2月20日,協鑫能科(002015)收購榆林億鴻新能源有限公司51%股權項目。該公司主要從事風力發電項目開發。
2017年6月15日,江山控股(00295)全資附屬公司江山永泰3.37億元收購榆林正信電力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9日,北控清潔能源集團(01250.HK)全資附屬天津富歡企業管理諮詢以4.25億元收購靖邊縣東投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權。
2016年5月30日,吉電股份(000875)1.27億元收購陝西定邊光能發電有限公司100%股權。
▲圖:榆林風電新能源項目
以上是為近年典型的收併購案例,榆林新能源近40億的資產被上市企業整合,我們認為也絕不僅於此,星羅密布的「風光」小項目被大資本「吞下」的場面將不斷地上演,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收併購、成立合資公司、項目布局開發等模式。
究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榆林千億級的新能源產業正在勢如破竹般地加速形成。
千億級可能在「風光」
有媒體曾經提到過一組數據,如今陝西80%風能資源和70%以上的太陽能資源集中在榆林(含神木、府谷)。而毋庸置疑的是榆林市的「高日照」已是排在全國前列,同時大氣透明度高。「風勁光強」的天然優勢一旦被重視起來,新能源產業就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1:定邊靖邊樣板重縣:定邊縣成為陝西省打造「陝北風電、太陽能光伏基地」的重要區域,《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定邊縣計劃利用 10年時間打造全省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示範縣;而靖邊縣目前位列全國新能源百強縣第5位。
▲圖:定邊新能源產業園
2:產業集群拔地而起:魯能、大唐、華能、華電、國華、國電、中廣核等一大批國內知名能源企業落戶,同時榆林還將圍繞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源產業鏈發展,布局多晶矽、單晶矽、晶體材料及新能源千億元產業集群。
3:風光企業雨後春筍:截止2019年6月,榆林市發電企業達到118家,其中火力發電企業63家,風力發電20家,太陽能發電32家。而風光發電的比重在逐年攀升,從2017年的7.84%到2019年的17.3%。
巨大的資源開發前景、產業集群效應和政策的支持,吸引資本的接踵而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於榆林冒出來眾多的「小散亂」能源公司也亟待整合。
這幾乎是每個資源大市面臨的升級陣痛。以煤礦的「野蠻生長」為例,2010年陝西煤改計劃縮減400家煤礦,以自發合併為主,從522家煤礦企業減少到120家以內。而在此前的2003年,延安政府宣布收回延安全部民營油田,橫掃上千名「油老闆」,曾一夜之間震動江湖。
經過前文的分析,我們認為榆林的新能源產業也到了整合的關鍵時期。
最重要的信號是2020年3月,榆林市發改委發布《關於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 聲明「榆林市暫停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申報(包括神木市、府谷縣),重點加快推進存量項目建設。」
《通知》核心是三點:
1:從即日起,我市暫停納入中省規模指標管理的所有風電項目核准和光伏項目備案批覆(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除外),由市級統籌以資源換項目,優先將新能源指標支持在我市發展裝備製造等相關產業的企業。
2:根據全市階段性重大事項推進方案要求,我市已委託編制《榆林市千億元新能源和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劃》,全面摸清風電、光伏可開發資源清況,按照規劃布局統籌實施。
3:請各縣市區發改局(經發局)高度重視,嚴格按照以上要求合理把控本區域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發展規模,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力度,優先引進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在金融棒棒糖看來,這是「有形之手」開始調控,顯然是吸收了2003年和2010年的歷史經驗,也可以稱之為供給側改革在「風光領域」的深化。而陝西若想成為「光伏大省」,榆林若想成為「光伏強市」,「無形之手」亦不可或缺。因此這一輪上市公司大資本的進場,既是「必然路徑」,也是「雙手協作」。因為只有強資本投入下的科學探索,持續推進規模化、規範化、科技化的風光開發,榆林的新能源之路才可以走的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