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悠揚的信天遊,豪放的西部情,湧動的開發潮,崛起的能源城。當你閱讀到這段文字,你也許已經深愛上這片土地。但你是否還知道:這裡是全國第一產煤大市;這裡是西氣東輸的首發氣源地、西煤東運的重要供給地;這裡是西電東送最強勁的後發電源區;這裡是中國西部規模聚集的化工城……這裡是國務院至今唯一批准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這裡是21世紀中國經濟的加油站!
這就是榆林??一個煤、氣、油、鹽富集,儲量之大、品質之優、組合條件之好,在全球少有、全國僅有,有「中國的科威特」這美譽的富繞的地方。
讓我們帶你進入這片神奇而富庶的土地。
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河在祖國的版圖上環繞了一個半圓,猶如一雙指點山河的巨臂,把西部的榆林攬在懷中,顯示了對這塊土地的厚愛,形成了五省拱一地、一河攬形勝之勢。黃河的天眷與偉力,攬出一個舉世矚目的資源寶地,把一幅波瀾壯闊的能源富集畫卷展現在中國和世界面前。
黃河莽莽自崑崙,物華天寶收榆林。
榆林市位於陝西省最北部,地域銜接陝晉蒙寧甘五省區,土地4.3 萬平方公裡,人口336萬,轄榆陽、神木、府谷、定邊、靖邊、橫山、綏德、米脂、佳縣、子洲、清澗、吳堡12縣區。全市以土斜貫穿越的萬裡長城為分界,呈現出兩種鮮明的地貌風格:北部遼闊蒼茫,一派大漠風光;南部溝壑縱橫,一片黃土風情。形成了毛烏素沙漠與陝北黃土高原的對接。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榆林市被地礦勘探者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把她藏金蘊玉之質面世於天下。當《人民日報》頭版以醒目的標題「陝北有煤海,質優易採」向世人公布了這裡蘊藏著特大型能源的消息後,榆林豁然石破天驚。昔日人盡知,天下黃富寧夏;今日蛤始知,天下能源富榆林。昔日人常說,好不過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今日人又說,了不得的靖邊氣田神府的炭。
榆林,北部是壯觀的煤海,西部有無垠的氣田,南部儲浩瀚的巖鹽,三個世界級儲量的能源資源和8大類48種礦產集於一市,說她得天獨厚是恰如其分的。
正是造物主的平衡,使得今日榆林猶如西部一隻巨大的鯤鵬,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榆林4.3萬平方公裡的的土地上有54%的面積含煤,已探明儲量1660億噸,預測儲量2714億噸,佔全國儲量的三分之一,為世界八大煤田之首。煤炭埋藏淺,易開採,煤質好,是我國優質的動力煤、化工煤、環保煤和出口煤,堪稱煤中金牌。以中國神華集團為龍頭的煤炭開採業,已在榆林東北部建成當今世界第一流的的現代化礦進群,中國特優高效高產礦井中的前6名,全部匯集榆林。神府煤田的開發,創造了世界煤炭發展史上的9項世界紀錄,形成了煤、電、路、港、航一體化大系統。到2003年,全市煤炭年產量已達到7168萬噸,為全國第一產煤大市。今日中國之煤都,已冠名榆林。
榆林西部的靖邊,是陝甘寧天然氣的主儲集區,已探明儲量7474億立方米,預測儲量5萬億立方米,氣田儲量豐度為0.66億立方米/平方公裡,單井最高無阻流量126萬立方米/日,是我國陸上最大的整裝氣田。中國長慶集團已在靖邊建成亞洲最大的現代化天然氣淨化廠,成為氣田開發的標誌和裡程碑。榆林,已成為西氣東輸的首發氣源地,天然氣已通過管線輻射送達北京、上海、天津、華北和東南。穿越崇山峻岭直達東部的天然氣管道已成為連接榆林與中國東部的橋梁,優質純淨的能源已成為西部支援東部發展的最直接見證。
榆林南部的巖鹽,已探明儲量8854億噸,預測儲量6萬億噸,佔我國巖鹽總儲量的52%,是我國最大的鹽礦。鹽層平均厚度120米,平均品位98%,鹽質優良,規模宏大,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榆林的石油開發,已形成280萬噸/年的原油生產能力和150萬噸成品油的加工能力。一批大煤礦、大電廠、大化工正在迅速搶佔高地先機,規模集中的能源及能源就地轉化的產業鏈工業區相映爭輝。神華集團、長慶集團、中鋁集團、中鹽集團、泰國正大集團、河北金牛集團、山東魯能集團、山東力諾集團、山東兗礦集團、天津環渤海集團、陝西投資公司、銀河電力集團等國內外大型集團公司率先升火揚帆,勁旅競發,落戶投資榆林。2004年4月西部投資與貿易洽談會上,市內外投資榆林的項目籤約已達到500億元。 是的,與東部發達的地區相比,榆林現在仍然很窮,窮得有的孩子連書都念不起。但這裡的後發優勢突出,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只要我們用發展的眼光去看,榆林其實很富:富得冒氣,富得流油,富得地火朝天 ,富得一「鹽」難盡。總價值46萬億元的礦產資源儲量,佔到了中國能源礦產總量的三分之一,每平方公裡的土地擁有10億元的地下財富,人均1370萬元。一踏上榆林的土地,你腳下踩著的一平方米地塊,平均就蘊藏著6噸煤、1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140噸鹽。這是多麼好的一塊風水寶地。蘊藏著多麼大的商機呀!
因為能源富集,榆林已成為中國東部新的最強有力的的能源供給支撐地區;因為資源優勢,榆林人民已從歷史的蒼涼中走出,深切地體驗到了什麼叫做揚眉吐氣;因為21世紀是能源的世紀,誰擁有能源的支配權,誰就能主宰世界經濟的走勢,共和國的最高決策者們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把經濟發展戰略西移的目光聚焦在榆林,江澤民、李鵬、朱容基、溫家寶、曾慶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榆林視察。在榆林建設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的規劃和實踐,早已在他們的胸中運籌帷幄。
今天,踏上榆林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無不為那氣勢磅礴的能源開發大潮所感染和鼓舞,也對中國西部這塊資源寶地有了全新的認識。能源的大開發強力拉動了榆林基礎設施、城市化水平和市域經濟的發展。
水,榆林的水資源總量為32.3億立方米,與礦產資源分布相一致,地下水可開採量6億立方米/年,主要外流河系有「四河四川」,有200多個大小湖泊鑲嵌在塞上綠洲,位於煤田腹地的大漠高湖紅緘淖,是西北最大的淡水湖,有水面54平方公裡,平均水深8米。為能源大開發配套建設的水源工程,形成了三個梯次的滾動,有的已經形成供水能力,有的即將告竣,有的正在勘探建設。確保大項目用水,是榆林市委市政府築巢中的第一要務。
路,西包鐵路縱貫南北,神黃鐵路橫穿東西,形成通江達海之勢,市內鐵路416公裡,運輸能力達到1億噸。公路兩縱兩橫,總裡程20500公裡,其中高速公路273公裡,連接煤田和氣田的榆靖高速公路,是我國第一條沙漠高速公路。每日有6次航班飛往西安,4C級大型機場開工在即。
電、市內發電總裝機容量80萬千瓦,年發電量34億度。2004年新開工的大電廠將新增總容量1000萬千瓦。330千伏線路為榆林聯結西北、華北兩大電網的骨幹輸變電線路。榆林,作為西電東送最強勁的後發電源區的地位,已毋庸置疑。
通信,有濟銀、西呼兩條國家一級幹線光纜在榆林交匯通過,是陝西第二大通訊樞紐。數據業務寬帶網覆蓋交通幹線和縣城,全市擁有固定電話41萬部、行動電話84萬部,每3人就有1部通訊工具。
能源大開發迅速地拉動了第三產業的繁榮,市域經濟儘管總量還很弱,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38億元,財政收入26億元,但遞補增速度卻是高速增長型的。大開發和大開放互為條件,又互為依託,榆林的城市化水平提升很快,移民城市和消費城市的特徵正在悄然改變著榆林這塊古樸的塞外名城。
榆林,是國務院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名城座落於黃土大漠之中,足見其能憑藉燦爛的文化延續而在中華大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榆林的歷史人文景觀和近代文明景觀,凝結著這塊土地的滄桑巨變和興衰交替,鐫刻著榆林發展史上五次大的輝煌。第一次是唐宋以前森林茂密、水草豐美的生態輝煌;第二次是闖王李自成揭竿而起,驅馳天下,推翻明王朝的悲壯性輝煌;第三次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袖們,曾經轉戰榆林8縣36個村莊,在重兵壓境之下從容指揮全國戰場,運籌於窯洞,決勝於中原,從而創建了人民共和國的政治輝煌。毛澤東就在榆林這塊土地上寫下了千古絕唱《沁園春?雪》,使一代偉人領盡了開創嶄新歷史的光華。第四次是榆林人民半個世紀以來,不屈不撓地與惡劣環境抗爭,在北治沙南治土的方面取得了成果得到國際治沙組織、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繼而步入再造秀美山川的綠色輝煌。
第五次是榆林世界級儲量的能源寶藏面世於天下之後,西部能源城的大開發大建設而給榆林帶來近代工業文明輝煌。
美好藍圖靠智慧描繪,宏偉目標靠奮鬥實現。英雄的榆林人民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踏上了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文化大市、山川秀美的人居環境,實現強市富民「三大目標」新的徵程。今年,陝西省人大十屆二次會議明確提出,陝北能源化工基地要儘快形成1000萬噸採油、1000萬噸煉油和100億立方米天然氣、1億噸原煤、600萬噸煤制油、600萬噸甲醇、1000萬千瓦發電裝機生產能力,成為國家煤油氣生產供應基地、「西電東送」基地和以甲醇為龍頭的煤化工基地。基地建設的壯麗藍圖已經繪就,基地建設的宏大工程已經全面展開,基地已經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投資熱土。
不了解中國的西部,就等於不了解中國。
不了解西部的榆林,就等於不了解中國的西部。
榆林市委、市人民政府對全市人民提出的改善投資環境的目標,已上升為榆林人新的理念,這就是海納百川、厚德載物。
榆林,生機無限,商機無限。
摘自:新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