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需要多交流,我們卻陷入「天使誤區」,三個遊戲幫你親子互動

2020-12-19 陪寶寶讀書

撰稿:cici

編輯:橙子

本文2067字,閱讀需要3分鐘

傍晚帶鏘寶在小區沙坑邊玩,遇到了剛生了二胎的小月媽媽,推著小月100天的妹妹散步。

我問她:「當了二胎媽媽有沒有覺得力不從心?睡眠驟減?」

誰知小月媽媽說:「哎呀,你是不知道妹妹有多乖,真是應了那句一胎鬧二胎乖。寶寶吃飽了就睡覺,平時安安靜靜地躺著也不黏人,別提多天使寶寶了。」

我說:「哇,真羨慕你這好福氣。」

小月媽媽說:「小月是個高需求寶寶,你記得當時我帶她,幾乎每天都要抱要哄,現在只要把妹妹往搖籃裡一放,想玩手機玩手機,想看電視看電視!」

聽著她的描述,我想起了鏘寶幾個月大時的狀態。如果你也有幸是一個天使寶寶的媽媽,那麼聽著別人累個半死的月子經歷,你可能也會像我一樣覺得自己做了一個「假月子」。或許你還會放鬆警惕,覺得自己家娃這麼好帶,總算可以鬆口氣了。先別急著高興,作為一個天使寶寶,孩子的需求或許更容易被忽視。

天使寶寶不需要關注?

曾經有一位同學對我說:「生娃就是拼手氣。」這是她混跡各種育兒論壇和群,和無數媽媽交流得出的結果。因為她的寶寶,就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天使寶寶」,只要吃飽喝足,她就能一動不動地盯著天花板發呆,無聊時就自己搖一搖小吊鈴,作息也非常規律,有這樣的天使寶寶,同學一方面很「驕傲」;一方面像小月媽媽一樣,開始看電視劇看書玩手機,忽略了寶寶的交流。

當寶寶到了一歲左右,很多同齡的孩子已經開始開口說話,但同學的寶寶卻依然沉默安靜,又很乖巧。如果她想要吃柜子上的餅乾,就自己搬著凳子去拿,也不會喊媽媽幫忙。兩歲半孩子還沒有說話,同學著急了,帶著寶寶去看兒科醫生。兒科醫生判斷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建議多跟寶寶交流。這時同學才明白:因為寶寶太好帶了,她陷入了「天使寶寶陷阱」,反而忽略了必要的親子互動

親子互動促進嬰兒大腦發展

有的爸爸媽媽會覺得,如果孩子不哭鬧,或者主動找我。可能就是沒有需求,可能就是內心有一個小世界,那我們就不要打擾他,各自安好就可以了。但其實,沒有要求不代表不需要交流

《讓孩子的大腦自由》中,腦神經科學家告訴我們,在孩子0-3歲的這個階段中,他們的大腦神經元在經歷飛躍性的發展,而促進這種發展的除了孩子自身的探索,更要依賴於親子互動。

一方面,孩子是社交的學習者。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的共同研究表明,早期親子之間的互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的智力。這是因為,寶寶們天生喜歡從,讓他們感覺到安全的人,身上學習。父母的語言、非語言信都比任何其他方面的刺激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

雖然鏘寶也是個天使寶寶,但我很喜歡「打擾」他。記得他七個月時姥姥給他買了套小動物叫的有聲書,他經常自己翻看,反覆播放。但是始終沒有學會動物叫,後來我開始學書中的動物叫,他用了兩三天就都掌握了。

另一方面,鏡像神經元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

經常和寶寶互動,還可以提高他們的情商,讓他們更容易感知和理解情緒,從而進一步學會如何控制情緒。這是由於孩子的大腦裡存在鏡像神經元:當媽媽對寶寶笑的時候,嬰兒也會咧開嘴笑,並且感受到這種愉悅。這就是鏡像神經元的作用。這種情緒的學習和交流,在童年的早期經驗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三個親子遊戲養出聰明寶寶

可能有的寶媽會說:「孩子並不需要我啊,我不知道該如何和他交流。」就像我們後臺的私信中,時不時就會有媽媽問:「我該和新生寶寶說話嗎?」「和小嬰兒說話會不會顯得很神經病。」其實我們把交流想得太狹隘了,誰說親子交流一定是滿足需要的,或者只是聊天呢?下面我就為大家分享幾個鏘寶小時候,我們經常一起玩的遊戲,大人和寶寶都能樂翻天。

遊戲一:媽媽在哪裡

2個月左右,寶寶已經有了追視功能,也就是說你在一個地方敲敲打打,他會轉過去看。每次練習趴的時候,我們都會玩媽媽在哪裡這個遊戲。我會躲在各種地方,發出聲音,讓他追著看。

等到在大一點,我們隨時隨地都會玩這個遊戲的簡化版——藏貓貓。只是用手捂住臉說:「媽媽在哪裡?」然後猛的打開「媽媽回來了!」鏘寶總會樂的哈哈哈大笑。我也很享受這個過程。

Ps:你還可以找個鏡子,讓孩子自己跟自己藏貓貓,觀察一下他一臉懵的表情。

遊戲二:卷煎餅

鏘寶學會爬後,我們又發現了另外一個好玩的遊戲。找一個小毯子,把孩子像卷煎餅一樣捲起來,然後慢慢地抽動一側,把他從「煎餅」裡緩緩滾出來。前庭覺好的孩子,會很喜歡這個遊戲。但是要注意動作輕柔緩慢,別嚇到寶寶。

遊戲三:掏口袋

鏘寶大概10個月左右,開始對家裡所有的柜子進行「掃蕩」,為了滿足他這個「愛好」,我們設計了一個「掏口袋」的小遊戲。找來很多收納袋收納盒,不同的袋子裡都放上他的小玩具,或者是蘋果一類安全的物品。每次他掏出一個,我都會大聲喊出那個物品的名字。這樣既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又促進了語言發展。

Cici有話說:

陪孩子玩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看了我上面的例子,可能你還會覺得:「就是這樣?」並不是坑人,而是孩子喜歡的遊戲有時候和我們並不一樣,因此想要配好娃,關鍵還是帶著一顆開放有愛的心,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問題。

相關焦點

  • 帶孩子別陷入天使誤區,親子互動不能少
    如果你也有幸是一個天使寶寶的媽媽,那麼聽著別人累個半死的月子經歷,你可能也會像我一樣覺得自己做了一個&34;。或許你還會放鬆警惕,覺得自己家娃這麼好帶,總算可以鬆口氣了。先別急著高興,作為一個天使寶寶,孩子的需求或許更容易被忽視。
  • 三個「精靈術」,助你走出親子共讀的「三個誤區」
    導語:全民閱讀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重視並加入親子共讀的行列。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方式之一。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那輕柔的聲音和豐富的詞彙,也能帶給ta來自陌生世界的問候和祝福,等稍大些,世界會在他的眼中變得清晰而生動。孩子在共讀中認識了世界,又學會了表達。和女兒的親子共讀之路,從她出生的第二個月就開始了。這兩年多來,我們共讀的書有兩三百本。平時帶女兒到小區樓下遛彎或是跟朋友們聚會時,聽到女兒跟我交談,總有人誇她的表達能力好。
  • 有效陪伴需要避開的誤區
    如果把剛剛出生的嬰兒看作一粒種子,把家庭看作一片土壤,陪伴將是決定這粒種子能否順利發芽,茁壯成長的陽光、水和養分。陪伴遠沒有字面的意思那麼簡單。因為「教育始於陪伴,卻不會止於分離」。真正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教育發揮良好的功效,就一定要做到有效的陪伴。而我們需要認識並走出以下這五個誤區。
  • 嬰兒睡眠差、夜醒多、白天小睡短都是父母的鍋,5大誤區你知道嗎
    最近寫了不少關於嬰幼兒睡眠的文章,收到了很多爸爸媽媽們的留言,發現大家有一些共同的誤區,或者說,對於實際操作中需不需要去幹預寶寶的作息、睡眠習慣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選了其中5個比較高頻的小問題,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 親子遊戲這樣做,才不會game over,與娃增感情避開誤區
    遊戲之間,父母與孩子可以多交流溝通,逐步增進親子關係。親子遊戲多為互動之舉,父母可以為孩子做示範。遊戲互動中,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思維。即使遇到難題,父母也要多鼓勵孩子,逐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運動是最為簡單的親子互動,父母陪伴一起活動,有利於孩子智力的發育。
  • 《迷失天使》明年1月21日發售 韓國長篇互動電影遊戲
    《迷失天使(Lost Angel)》是由Intofeel Company製作並發行的韓國長篇互動電影遊戲。目前本作已經上架Steam商店,遊戲將於2021年1月21日正式發售,支持簡體中文。目前官方還沒有公布價格。
  • 一直陪著孩子才是親子互動?不!關鍵是建立合適的親子互動模式
    小陳的女兒三歲,白天都是奶奶帶著,基本看不見父母。小陳總覺得陪著孩子太少,想法設法地陪著孩子,即使很晚下班,依然花心思花時間陪著女兒做遊戲、看書、做手工……她覺得只要有時間應該陪孩子玩,多和孩子互動。認為孩子要發展好,一定要經常陪伴她。這樣才能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親子關係才能融洽。即便她有時候很累,很煩躁,也要咬牙堅持。
  •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以及父母最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
    但是對於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問題上,會有幾個比較常見的誤區,以及最有效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整理了一下分享給大家。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容易陷入的三大誤區誤區1: 長時間專注一件事,才算專注?很多孩子在玩一個玩具或做一種遊戲的時候,經常玩不了幾分鐘就不玩了,轉去玩別的東西。加上玩具一多,經常會摸一下這個摸一下那個,沒有一個可以專注的玩。
  • 三歲前,家長都會陪孩子的幾個親子互動遊戲,你做了幾個?
    父母都想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可想要培養一個健康快樂,樂觀活潑的孩子,親子互動遊戲是少不了的。親子遊戲主要就是父母與孩子進行親密親子互動的一種形式,孩子在互動遊戲中,能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還能幫助孩子建立獨特自我意識,也是父母鼓勵孩子探索的重要形式。
  • 探究「親子互動」的三重現實意義:有愛的家庭,親子互動不會少
    1、情感交流親子互動有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心意,讓孩子更理解父母,同時父母也能夠表達自己的愛意,彼此關係會變得更融洽。二、有愛的家庭,親子互動不會少1、及時回應孩子其實親子之間的互動很簡單,也許就是一個眼神都能夠感受到對方的力量。不需要複雜的語言,但需要及時回應。
  • 想改善嬰兒抱睡奶睡,爸媽先避開3個誤區的牛角尖,寶寶才能睡好
    我歸納了一下,新手爸媽們往往有這3個認知誤區:誤區一:覺得寶寶天生就該吃了睡睡了吃,睡覺是不需要學的非也,這也是很顛覆我們認知的一個地方,其實小嬰兒是不會自主睡覺的!我知道你會問,為啥隔壁的天使寶寶生下來就能自主入睡?我們發現,天使寶寶往往性格要平和一些,他們自身的情緒波動沒有那麼大,所以在睏倦時他們首選不是哭鬧,而是自己先「悶一會兒」,於是就睡著了……其實道理很簡單,想想看,你剛通宵high完歌,腦海中還在動次打次,就算困,能倒頭就睡嗎?
  • 感統遊戲玩的越多效果越好?這幾個常見的誤區,你要知道!
    從活動籌備階段開始,我們就致力於為大家科普感統知識,為了讓「感統」不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高深難懂的概念,除了定期發布的感統科普文章,我們還設置了6個簡單的感統挑戰項目,讓家長在和寶寶互動玩樂中去體驗認知「感統」,不僅讓感統科普變得有趣,還能鍛鍊寶寶的身體協調能力,玩的好的更有超值大獎拿呢!
  • 初生嬰兒的五個親子遊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趣味學習樂園>學前班語文>親子話題>正文初生嬰兒的五個親子遊戲 2011-07-27 15:36 來源:搜狐博客
  • 不知道如何親子互動?家長別著急,把握這些原則,跟孩子更親近
    其實,當父母親給與嬰兒合適的交流、飽滿愛的情緒,嬰兒對此做出相應的回應,微笑,啞啞兒語,就是一種互動;而當父母親抱著嬰兒根本沒有反應,沒有語言,沒有情緒,嬰兒自己會嘗試用叫、哭、揮舞手腳等反應發起和父母親之間的正常交流,當沒有得到回應時,他絕望了,視線和身體都「撤退」了,這也是一種互動。
  • 寶貝學英語,媽媽幫不了?三招教你創造浸入式的英語學習環境
    沒一會嫂嫂私聊我:「妞妞的老師讓我們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但我和你哥吧,這英語都不好,不知道咋搞。你學英語的,有沒有啥建議?」那我們應該如何幫孩子創造浸入式英語學習環境呢?家庭浸入式英語環境就是通過使用國外原版英文兒歌、動畫片、繪本等,並結合孩子的日常生活進行親子英文互動,讓孩子像學母語一樣習得英語。
  • 四個月寶寶的親子互動遊戲
    這些都是四個月寶寶對外界事物的充滿新奇、嘗試探索和表達情感的階段,所以我們要經常和寶寶玩一些親子互動遊戲來提高這些方面的能力。1、 按壓操這時候的寶寶觸覺相對敏感,可以通過按壓操來增強寶寶在觸覺方面的敏感性。
  • 避免無意陷入的教養誤區,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豆爸讀書會
    如果你想培養出快樂、乖巧、適應能力強的孩子,或是想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更加從容溫和,避開一些教育陷阱,成為孩子眼中更好的父母、更親密的夥伴,這本書你一定不能錯過。接下來,我們從三個方面,一起來了解一些這本書的精華內容。
  • 【遊俠導讀】《環保小衛士》是一款親子互動遊戲。遊戲中需要把...
    大自然孕育了人類,孩子從小多親近自然,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也助於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尤其是如今這個社會,環境汙染,人們的環保意識不夠強,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就顯得更為重要。《環保小衛士》就是這樣一款將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能夠從小培養孩子環保意識的遊戲。
  • 親子互動遊戲!媽媽們收藏起來吧!玩起來!
    於是我總會和孩子在一起「玩一玩」,這時的我們就好象是同齡的小夥伴。有時我們會一起做橡皮泥,你做一隻小蝌蚪我做一條小魚,你下一個湯圓我下一個餃子;有時我們會一起剪紙,剪下一幅幅喜歡的圖片送給對方;還有時我們會用積塑玩具搭建高樓、飛機,會彈鋼琴唱兒歌,會拉上全家人捉迷藏、做遊戲,每天似乎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 韓國互動電影《迷失天使》上架Steam 支持簡體中文
    韓國互動電影《迷失天使》上架Steam 支持簡體中文 時間:2020-12-25 08:17:53 來源:3DM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