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寫武夷」福建文學: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

2020-12-22 武夷微發布

近期,又有國家級、省級文學刊物發表作家寫武夷文章,2020-6期《收穫》刊載著名作家南帆《古城圖裡的氣息》;2020-11期《福建文學》刊登張渝《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張曉平《城村:閩越國的興亡故事》、喬夫《一個天光眷戀的地方》等三篇散文。今天轉載《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原文如下:

黃小宇 攝

武夷山:跨世紀的山水樂章

作者:張渝

世紀之交的1999年12月,福建武夷山申遺成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了中國第4處、世界第23處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

二十多年過去,2020年7日23日晚,武夷山市民廣場音樂廳人頭攢動、燈火通明,主題為「世界遺產與武夷山」的報告會舉行,第四屆南平市政協主席、福建省文史館館員張建光先生作主題講座,講述武夷山申遺之路、申遺成功的啟示以及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發展方略等。報告會進入高潮,講座人張建光先生講到申遺成功時,一度哽咽,場面令人動容,全場報以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武夷山申遺期間,張建光先生擔任武夷山市的巿長,他是一個親歷者、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謀劃者、一個組織者,他的講座娓娓道來,既回顧申遺往事,又分折世遺現狀,既有對遺產價值的疏理評判,又有對申遺經驗教訓的總結,一個個真實的細節、生動的故事、深邃的思考,深刻打動人心,使人久久回味。

1999年春季,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武夷山進行實地考察的,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萊利斯.莫洛伊博士。他考察的結果,連同上一年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世界遺產項目協調員亨利.克利爾博士和羅馬文物修復研究中心協調員尤嘎.昭克賴特先生的考察,對武夷山能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關重要。莫洛伊下車伊始,武夷山就舉辦了一場匯報會,莫洛伊聽完匯報後非常滿意,他走到麥克風前激動地說:「這是我所參加過的包括東南亞、日本、南太平洋群島等地申報遺產匯報會中最優秀的一次。我感謝地方政府為此所做出的努力。」

的確,武夷山為迎接聯合國專家檢查驗收做了十分充分的準備。僅僅申報文本,就邀請了眾多專家進行問診把脈,有植物學家、地質學家、美學家、國家文物局專家、考古學家、中國教科文組織專家、建設部專家等等;還走出去,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多個地方,走訪了幾十家博物館、圖書館,召開幾十場調查座談會,翻閱幾百年的歷史檔案,分六個小組撰寫文本。

「最後,我們確定武夷山文化自然景觀五個方面的內容,作為申報世遺的主體。」張建光先生在講座時回憶說。

這份當年申遺時期受到聯合國專家高度肯定的文本,摡括出武夷山「人類罕見且目前無法替代」的特徵,具有「突出的、普遍性」的價值,長期以來已經成為武夷山自然人文景觀的經典文本,載入了史冊。

現在,我們就從這份申遺文本歸納的五個方面內容入手,跟隨世遺專家當年的考察足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景觀遺蹟,對武夷山文化和自然遺產作一番巡遊。

申遺文本: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關健地區,是尚存的珍稀、瀕危物種的棲息地。

莫洛伊考察的第一站在今日武夷山國家公園區域內。這是一片神秘、神奇的土地,這裡獨特的地質地貌和小氣候環境,躲過了第四紀冰川劫難,保存了豐富多樣性的物種,數量眾多的古老、孑遺、珍稀種類。武夷山國家公園被稱為「綠色翡翠的基因庫」「世界活化石寶庫」「蛇的王國」「鳥的天堂」「昆蟲世界」。

翻開歷史記錄,這裡留下太多莫洛伊的前輩西方科學家們的足跡:1873年,法國人大衛在大竹嵐、掛墩採集了31000多種珍貴的生物標本;1896年至1898年,英國人拉士奇三年間發現39個鳥類新種;1925年至1926年,美國兩棲、爬行類學者波普先後兩次到掛墩採集蛇類和蛙一類標本,發現脊椎動物新種62種,其中哺乳類15種,鳥類27種,爬行類14種,兩棲類8種;這在其他地方是很少見的,桐木關因此被動物學家稱之為「研究亞洲兩棲爬行動物的鑰匙」。還有國內的生物學家也到此開展研究,1937年,我國生物學家鄭作新、唐瑞乾等人採集走400多鳥類標本,其中30多種是福建新種。

如今,在世界著名的倫敦、紐約、夏威夷等地的博物館裡,顯要位置擺放著從武夷山採集出去的標本。

當時西方生物學家以傳教士身份採集標本,桐木三港成為一個中轉站。遠近聞名的三港教堂就是在十九世紀中葉建成的,「一口有銘文的鐘,掛在三條水匯集的地方,百年前遠播名聲,報告這裡蘊藏科學的財富。」著名詩人蔡其矯這樣描繪三港教堂的鐘。

座落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最高處的黃崗山,海撥2160.8米,素有「華東屋脊」之稱,是中國大陸東南最高峰。莫洛伊考察的線路經過中山草甸帶、苔蘚矮曲林帶、溫性針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常綠闊葉林帶等5個外貌特徵不同群落的植被帶譜。

沿著盤旋公路而上,沿途可見從低海撥到高海撥不同的珍貴植物,分布近600種植物,列入國家保護的6種。有南方鐵杉、黃山松、黃山木蘭、紫苔、雲錦杜鵑、波葉紅果樹、鵝掌秋、薄毛豆梨、貓耳刺、巖柃等,紅花綠樹,琳琅滿目,爭奇鬥豔,美不勝收。

「黃崗降勢走飛龍,鬱鬱蒼蒼氣象雄。」黃崗山周圍海撥超過1500米的高峰多達150餘座,山嶺逶迤,山勢巍峨,由地殼運動形成的峽谷、溪澗、險灘、雄峰等,景觀令人嘆為觀止!延伸千餘米的黃崗山下閩贛大峽谷斷裂帶,是武夷山脈斷裂埡口,閩贛古道貫穿其中,為古代交通和軍事要道,也是武夷山九大關溢之一。

由三港南行10多公裡,便是大名鼎鼎的大竹嵐。「一座又一座萬竹之山,竹的海洋掀起竹的波瀾。鋪展好比綠雲,幽深猶如綠潭。」詩人蔡其矯詩中竹的世界,儼然就是一個奇妙的「昆蟲世界」,稀有種類「蝶中仙子」金斑喙鳳蝶、光肩星天牛、陽彩臂金龜、大竹象、油茶寬盾蝽等出沒其間。武夷山國家公園發現的昆蟲有6849種,全世界34個科目的昆蟲,武夷山就能找到31種。

「無數美麗羽毛的鳥,無數珍奇的昆蟲,組成氣候過渡地帶的豐富資源,驚動過世界。」蔡其矯寫道。

莫洛伊參觀後大喜,熱情洋溢地提筆揮毫:「武夷山是中國人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永久象徵」。但他治學嚴謹,不能確定武夷山是否是同緯度帶物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因為曾經考察過的峨眉山物種資源也十分豐富。莫洛伊回到北京後,建設部安排北京大學教授陳昌篤與之見面,陳教練向其展示了在國際上發表的有關武夷山物種情況的著作,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論據。莫洛伊才認定:「武夷山的物種資源超過了其他的遺產地。」「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健地區」。

申遺文本: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屬於罕見的自然美地帶,是人類與自然環境統一的代表。

莫洛伊接著徒步考察武夷山東部的自然和文化景觀,核心地點有九曲溪、雲窩、天遊峰等,這一區域為典型的丹霞地貌,主要持徵是九曲清溪與兩岸36峰、99巖巧妙結合,構成罕見的自然美地帶,造型奇特,氣勢雄偉,如萬馬奔騰,千姿百態……

海內外攝影家們最愛武夷山九曲溪,他們用變幻的光影捕捉美侖美奐的畫面,稱其為「中國最美的溪流」;詩人墨客不甘落後,寫下吟頌不盡的詩篇,九曲溪也可稱為「最富詩意的溪流」。宋代大家朱熹一首《九曲棹歌》膾炙人口,全景摡括九曲溪風情,古往今來應和者無以計數,著名的有方嶽、劉信、白玉蟾、王復禮、董天工等,甚至海外朝鮮的李通溪也有應和一首。現代著名詩人郭沫若寫下泛舟九曲:「九曲清流繞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蘭生谷香生徑,方竹滿山綠滿溪。六六三三疑道語,崖崖壑壑競仙姿。凌波輕筏觴飛羽,不會題詩也會題。」

九曲溪因其上遊兩岸原生性植物被保存完好、居民少、無汙染,水質達國家地面一類標準,水源充沛常年不竭,枯水季竹筏也能暢通無阻。九曲溪還有兩個令人稱奇的現象:一是無論溪流年復一年如何衝刷,今天的河床狀況與1843年英國植物學家福芎考察九曲溪時的情況基本相同;二是九曲溪具有特殊的水動力,能將洪水帶來的卵石搬到適宜的地方,形成交替出現的險灘和深潭,使這條水道一直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

雲窩位於九曲溪五曲溪北。郭沫若吟哦:「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山一小丘」,「一小丘」指的就是雲窩。這裡奇峰林立,碧水回流,修竹叢生,怪石嶙峋,獨特的環境孕育了雲海,氣象萬千,蔚為壯觀。雲窩前聳立著一塊突起的巨石,形如黝黑的大象,叫「鐵象石」,大小洞穴十餘處,每到冬春季,一早一晚,從洞裡冒出縷縷雲霧,在峰石之間飄蕩,舒捲自如,變幻莫測。歷代文人雅客紛紛在此間遊覽、隱居、著述、講學,留下叔圭精舍、淮陽書院、水雲寮、玄元道院、幼溪草廬等十幾處書院、寺廟遺址和80餘方摩崖石刻。明代陳省1585年刻「璧立萬仞」四個大字於曬布巖,形容曬布巖的高峻峭撥,又寓意武夷文化的博大高深。

天遊峰位於九曲溪六曲溪北。「大塊何年巨斧開,登臨俯仰若盆栽。盤龍變幻遺陳跡,滄海沉浮絕景來」。登上天遊峰頂,往後山行進至一處稱胡麻澗的景觀,兩側峭崖夾峙,刻有歷代摩崖石刻30多方,居突出位置的「第一山」「武夷山第一峰」醒人眼目。

有人從天遊頂的「一覽臺」聯想到大詩人杜甫的名句「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因為登上天遊峰,武夷諸景盡收眼底,腳下雲海連綿,波濤萬頃,群峰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置身仙境、天上一遊的感覺,故此天遊峰也被稱為「武夷第一峰」。

不過,也有人不認同這種感覺。登泰山而天下小,是除了泰山自身以外,四周一切都很渺小。而登天遊,從這裡環顧四周,可見群峰布列,各具特色,使人感到峰外有峰,天外有天,山河壯麗,風景無邊。

當然,明代徐霞客登天遊的感受最為獨特,令人欽佩他的眼光。徐霞客在天遊峰山上,看到的是九曲溪的水,他說:「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從山看到水,看到山和水的結合,這就是徐霞客高明的地方,可謂一語道破武夷山的奧妙。

申遺文本:武夷山的「古閩族」「古越族」文化遺存是業已消失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學乃至東方文化的基礎。

「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武夷山不僅是一座自然名山,也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在千百年發展演變中,武夷山形成內涵豐富的遺址遺存,歷史積澱深厚,文化源遠流長。

早在新石器時代,古越人就在武夷山繁衍生息。武夷懸棺始於商未周初,是古越族的一種葬具,棺內隨葬品細綜、龜形木盤、竹蓆和已碳化的絲、棉、大麻等織品以及青銅時代的陶器、青銅器等,使專家認定武夷山是懸棺的發祥地。目前,探明武夷山懸棺遺存18處、虹橋板百餘處。

閩越王城建於公元202年,系閩越王無諸受封漢高祖劉邦時建造的一座王城,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王城遺址,是透視福建上古文明的一扇亮麗的窗口。

武夷山自秦漢以來,就成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留下宮觀道院庵堂故址百餘處。水簾洞的「三教堂」祭祀孔子、老子和釋迦弁尼,可謂武夷山儒釋道三教同山、和諧共生的一個縮影。

歷代名人大家朱熹、柳永、李商隱、範仲淹、陸遊、辛棄疾、楊萬裡、王明陽、徐霞客等在武夷山中流連忘返,或著述,或授徒,或隱居,留下珍貴詩文和墨寶,有堪稱中華文化瑰寶的摩崖石刻450方,有武夷精舍、興賢書院、水雲寮、留雲書屋等書院遺址35處。朱熹在此間著書、講學47年,武夷山成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

莫洛伊對武夷山的考察越來越滿意,他表示:將盡最大努力如期向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提交一份完整的關於武夷山的報告。莫洛伊是自然遺產方面的專家,文化遺產專家亨利·奈利爾此次由於腳傷沒來,亨利曾於上一年9月考察過武夷山,當時申遺剛開始,文化的展示不夠充分,給亨利留下的印象不夠盡善盡美,所以向世界遺產委員會提交武夷山文化遺產報告被擱下了。

「1999年4月,以我的名義致信亨利博士,把武夷山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作了書面介紹。」張建光先生回憶說,世界古蹟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秘書、國家文物局文保處處長郭旃又一次蒞臨武夷山,考察之後他給亨利博士寫信:武夷山的美不只限於自然風光,它還有一種悠久、神奇的文化的美。武夷山城村文化與懸棺喪葬文化同出於古老的、神秘的閩越部落。一生一死無疑是展示一種已逝去的文明。程朱理學是東方思想史、教育史和文學史上繼孔子之後的重要階段,其影響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其影響範圍也不僅限於中國。

「正因為武夷山自然和文化本身的突出價值,從事申報世遺的同志們不懈努力,世界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會議同意將武夷山作為雙世遺項目提交全會審議。」張建光說。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1999年12月1日10時05分,根據聯合國遺產委員會主席團提名,經大會委員會成員全票通過,中國武夷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公約》。

2019年12月1日—2日,武夷山召開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推進會。此前3月份,從國家文物局傳出好消息:「萬裡茶道」列入「世界遺產預備名錄」,這意味著「萬裡茶道」最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邁出了關健性一步。如果成功,作為「萬裡茶道」起點的武夷山就獲得了無與倫比的殊榮,將同時擁有三項世界遺產。

因此,武夷山再次搶得先機,藉助國際性申遺會展示形象和表達訴求。重量級嘉賓、俄羅斯國際會議主席謝爾蓋.卡拉什尼科夫出語驚人:「萬裡茶道申遺不僅對中俄蒙三國,對整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說也是邁出重要一步。」

中國著名的世遺專家、復旦大學教授杜曉帆對謝爾蓋的發言讚賞有加。杜曉帆說:俄羅斯嘉賓的發言非常有高度,他的話是真正的文化自信。中國是文化優秀、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中國1985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公約》,是對聯合國的貢獻。經歷30多年之後,中國越來越有底氣,越來越自信。因為從1987年中國申報的泰山、故宮、萬裡長城、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等六處成為第一批的世界遺產之後,中國每年都有申報成功的世界遺產!

張建光先生那場關於「世界遺產與武夷山」的講座之所以打動人心、耐人回味,正是因為展示出武夷山艱難卓絕的申遺歷程,展示出武夷山背水一戰、志在必得的拚闖意識和拚闖行動,展示出如中外專家謝爾蓋、杜曉帆們所倡導的那種貫穿始終的底氣、自信和堅韌不拔。

跨世紀的華美樂章正在山水間奏響。

來源 | 《福建文學》2020-11期

相關焦點

  • 「媒體看武夷」中國周刊:走進武夷山 感受山水美
    《中國周刊》2020年7期走進武夷山 感受山水美走進武夷山,映入滿眼的曠世景象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官享受。在這片富有傳奇色彩的土地上,除了取樂於山中淳樸自然的原始風貌外,還可以感受青山綠水間的涼爽。武夷山的風光和名氣家喻戶曉,已成為眾多人眼中的人間仙境。
  • 「媒體看武夷」人民網:抗擊疫情福建時刻 武夷山點亮度假區 為打贏...
    人民網截圖△人民網武夷山3月4日電(餘杉芳)日前,福建武夷山度假區發起「點亮武夷山,守望春天!」主題活動,在夜遊崇陽溪、印象大紅袍、茶博園、海洋館、漫步道、嘉元千禧度假酒店等重點區域開展「點亮武夷山度假區」活動,以鼓舞全市人民士氣,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加油。點擊播放視頻△3月1日晚7點,印象大紅袍劇場點亮,在武夷山水間升起15塊屏幕,「加油!」「武夷山!」等字樣輪番滾動。
  • 世茂海峽以地標酒店,賦活武夷山世界遺產
    2020年9月5日,「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於武夷山盛大開業,其驚鴻揭幕既標誌著世茂喜達酒店集團旗下高端度假酒店品牌御榕的首次亮相,同時亦是世茂海峽依託集團資源、發揮多元能力,持續深耕海西城市群,為福建打造的又一張面向世界的閃亮名片。
  • 「媒體看武夷」人民網:武夷花開——福建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
    「閩邦鄒魯」,朱子理學搖籃……碧水丹山,大美武夷。「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動植物的樂園」。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八閩兒女奏響了撼人心魂的生態文明建設宏偉樂章,開啟了國家公園體制改革的新徵程……先行先試:推進國家公園的體制試點的「福建方案」福建推進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戰役是這樣拉開帷幕的。
  • 武夷|濤濤文脈,嫋嫋茗香
    在福建的西北角,坐落著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武夷山。許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印跡,成就了一番文化盛舉。儒釋道三教在此共生,相互獨立又互相補益。萬裡茶道在這裡開啟,轉運茶葉的儒商以信立行,走向世界。鬥轉星移,故事千百,都化在那一壺山水茶裡,芳香千古,述說著中華文明關於「和」的記憶。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探秘武夷山國家公園「組圖」
    大王峰秋色 劉達友 攝華東屋脊——黃崗山 黃海 攝影武夷流水清如玉 黃海 攝影武夷山是一幅綺麗的畫卷。「一溪貫群山,兩巖列仙岫」,九曲溪畔群峰林立,36奇峰、99巖構成了「碧水丹山」的絕妙景觀,是我國丹霞地貌中山體最秀、類型最多、景觀最集中、山水結合最好、視域景觀最佳,可進入性最強的自然景觀區,在中國名山中享有特殊地位。
  • 武夷山水美如畫 閩北元素歌舞在央視亮相
    大武夷新聞網訊「遠上藍天白雲間,幾簾瀑布掛眼前……」隨著一曲茶歌《山水間》開場,一幕幕山水秀美的福建南平風光在銀屏上徐徐展開。2日是元宵佳節,當晚7點30分,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播出《唱響新時代·元宵特輯》,體現閩北歷史文化和新時代精神的歌舞《武夷山水間》作為第七個節目亮相。
  • 桂林山水不如武夷一小丘?二者有一剛一柔,各有特色!
    它以山水甲天下的美譽贏得了眾多遊客的心,每年接待遊客數萬人次。但是,你可曾聽過''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這句話?如果這句話出自普通人之口,大家一定會認為是胡說八道,或者說是「喝假酒」,但這句話不是普通人說的,而是中國著名作家郭沫若說的。他不僅學識淵博,還遊歷過祖國的南北,在國內有相當的影響力,他自然不會信口開河。
  • 福建福州周邊的武夷山旅遊景點遊記心得:終於知道武夷山是福建的
    從歷史和科學的角度看,武夷山具有突出的普世價值,它不僅為消失的古代文明和文化傳統提供了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符合世界文化遺產3號和5號標準的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而實質的聯繫。大自然賦予武夷山獨特優越的自然環境,吸引了歷代精英學者、將領到武夷山遊覽、隱居、寫書、指點徒弟,來來往往。自然山水,培養了人們的氣質,激發了人們的智慧,傳播了人類的活動,發展了武夷山,為自然山水增添了光彩。
  • 文學研討會武夷山召開 方方表揚福建公廁真乾淨
    N本報記者 郭大路/文 趙夏點/供圖本報訊 4月8日,由中國現代文學館與我省《中篇小說選刊》雜誌社共同舉辦的「中篇小說與類型文學現狀研討會」在武夷山召開。40多位國內著名作家、文學雜誌主編、文學評論家及學者濟濟一堂,共同探討文學的命運。方方表揚福建公廁乾淨與會者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名作家方方。從福州到武夷山,本報記者恰與方方同車,還沒開口採訪,就聽到方方大力表揚福建了。 表揚什麼呢?「你們福建公廁真好!乾淨!設計也好,連門把手都有講究!」
  • 石臼裡武夷燻鵝助力2017雙世遺武夷山國際馬拉松
    武夷燻鵝在武夷山是一道桌面酒席必上的佳餚,產自福建武夷山地區,在當地相當有名。  石臼裡武夷燻鵝是武夷山精品特產,武夷三寶之一,也是福建十大名菜之一。  現武夷燻鵝禮品裝隆重上市,保質期6個月。武夷燻鵝內含有一次性手套一幅,醬料包一袋,即開即食,也可蒸熱吃或微波爐微熱吃,對喜食特辣的人可將醬料包塗抹在食品內外或蘸醬食用。
  • 尋茶武夷,吐納山水間
    在武夷山的日子裡,眼觀奇山秀水,滿山碧綠茶園,無論在哪裡坐下,都喝到一壺上好的巖茶,浸透在韻味悠長的茶香中,人心自然變空了。緩慢的生活節奏,奇秀的山水,也使得武夷山的長壽老人偏多,因此武夷山自古有養生天堂之稱。
  • 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 以宋代建築美學打造隱於山水的世外桃源
    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 – 俯瞰圖 世茂御榕·武夷度假酒店,坐落於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國家旅遊度假區內,由世茂集團投資建造,佔地逾11
  • 「雲遊武夷 樂享非遺」南平市非遺購物節啟動儀式在武夷山舉行
    雲遊武夷 繪一幅多彩丹青本次活動首次採用抖音全程直播,引起熱烈反響,吸引百萬網友在線觀看,影響力空前。「非遺+旅遊+直播」模式,讓網友沉浸式體驗武夷山水與人文。宛如一幅連綿不斷的大宋生活畫卷,為武夷山美不勝收的丹山碧水,平添了許多煙火氣。線上+線下活動同步進行,抖音、淘寶、京東等新媒體平臺並聯,雲遊景區、直播帶貨、全媒體推廣等一系列活動,讓大武夷旅遊從業人員直呼大武夷文遊業可迎來新的轉機。
  • 百年繼昌攜手武夷茶企續寫「福建老字號」輝煌
    剛到武夷山的他,原本打算在武夷山過個中秋節,並與老朋友仙茗巖茶廠廠長黃壽生敘敘舊,可是因為參加廈門98投洽會,「只好再一次錯過了。」戴景興是泉州人,但他非常喜歡武夷山。「山好水好空氣好,茶好人也好。」他說。喜愛武夷山的他,但逢有時間,都會到武夷山見見朋友、喝喝茶。仙茗巖茶廠是他必去的地方,不僅因為雙方的合作關係,更是因為那山那茶那人。
  • 武夷學院校長楊江帆:福建茶業發展關係民生
    )日前,國際茶業委員會、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茶業分會、福建武夷學院和福建農林大學茶葉科技與經濟研究所在福建武夷山舉辦了以「武夷山烏龍茶、紅茶尋根之旅」為主題的系列活動。2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茶業友好人士、武夷學院茶學與生物系代表、武夷山茶葉企業代表參加了交流活動。   武夷學院校長楊江帆:   福建茶葉冠天下   在活動中,武夷學院校長、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際茶業科學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楊江帆教授做了專題演講。
  • 茶與山——武夷山為什麼能出好茶?
    武夷茶武夷巖茶的醇厚綿長離不開武夷山的自然環境優勢。武夷山,武夷山位於江西與福建西北部兩省交界處,武夷山脈北段東南麓總面積999.75平方公裡,是中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和避暑勝地。屬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 「福建旅遊卡」玩遍36個景點,是否值得入手?
    在大福建一年365天,都有賞不完的山水風光,和你聽不完的歷史故事,春天踏青賞花,夏天避暑漂流,秋天登山秋遊,冬天賞雪泡湯,而你與這些當季美景之間,只差一張福建旅遊卡的距離,讓你玩遍福建36個景點,一卡在手,暢遊福建!
  • 「武夷紅茶 As Much As Possible !」
    1610年,荷蘭商人首次從中國帶回了少量的武夷紅茶,並成為17世紀初荷蘭人將中國茶輸往歐洲時非常受歡迎的商品。那個時候,中國對於歐洲人而言仍然是一個神秘而富足的東方國度,來自中國的任何物品總賦予了高貴的氣息。武夷紅茶從東方來到西方,跨越了千山萬水,更顯珍貴。
  • 人文閩北|「武夷」一詞究竟是何來歷?這兩個字中原來還有這麼多的...
    實際上,各「武夷」命名,多數出於20世紀之後,具體說,是1930年代「武夷山脈」命名之後。至今仍無完美解答一種是彭祖神話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武夷重建止止庵記》提到,上古仙人彭祖(即籛鏗)在此煉丹,有二子籛武、籛夷,此山遂名武夷山。另一種說法指向武夷君,比較合理武夷君一直被當作神仙,20世紀70年代,考古人員取下武夷山絕壁上的懸棺,證明是古閩人葬處,推翻了神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