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IFA國際日託:對待孩子,不要輕易說出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020-12-25 信陽晚報
本網12月21日訊 前段時間,去我姐家玩,沒想到現場看到才四歲的侄女竟然把我姐說的啞口無言。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姐在廚房做飯,侄女在客廳看動畫片,現場本一片和諧,這一切卻被我姐的手機鈴聲打破!當時我姐煮著飯,根本走不開,就想叫我侄女把電話拿過去,沒想到我侄女卻拒絕了,並義正言辭的說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一本正經的教育我姐說:「媽媽,你怎麼說一套做一套呢?昨天我讓你幫我收拾玩具的時候,你不是說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

侄女的一番話,嗆得我姐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語。其實,在大多數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能聽到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家長出於擔心孩子被寵壞,失去獨立的能力,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以鞭策孩子,但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卻並非適用於所有小朋友!鍛鍊孩子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中不過分依賴別人,這一點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強調「要自己做」,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因為你忽略了懂得求助的重要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條件,是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我們可以鼓勵孩子獨立,告訴孩子你應該堅強,但是當孩子尋求幫助的時候,卻不能片面地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孩子向我們求助時,一味地堅持「自己做」,只會讓孩子失去向外界求助的能力,走更多的彎路。

在我看來,真正的獨立是,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難要勇於去求助。米歇爾·蘇利文在TED演講中曾說:「尋求幫助,是一種能力,並不是弱點。」我們在教會孩子獨立的同時,也別忘記了教會孩子如何向外界求助。

如果父母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卻將他推了出去,並一味地向孩子灌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理念,那破壞的將是孩子內心的安全感,讓孩子認為我的父母並不能幫助我,或者說他們根本不會幫助我。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讓他長大後,成為一個不懂合作、不會尋求幫助的「圈外人」。

求助技能好的孩子,也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美國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指出,學前兒童的人際交往技能包括和別人玩耍時提出積極的建議、合作、傾聽、交流、尋求幫助以及有效解決人際衝突等能力。研究表明:人際交往技能高的兒童會以恰當的方式與同伴、老師進行互動,並更多地獲得他們對自己學業的支持。

其實,由於絕大部分家庭初為人父人母,缺乏專業幼兒養育的經驗與引導,雖想要培養孩子獨立性的同時不讓孩子失去安全感,但結果卻很難把握好這個尺度,這也是幼教界普遍存在的問題,作為家長,你需要選擇一個適合孩子、適合家庭的教育方式。

蒙特梭利教育法

蒙特梭利教育法,我最推崇的幼兒教育法之一。蒙特梭利教育法在20世紀初由一位義大利內科醫生兼教育家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所開發,是一種以兒童為中心的思考教育和兒童保育的方式,它強調孩子的獨立,孩子的自由(在限制之內),尊重孩子的發展,並讓孩子在環境引導下自動自發地學習。

NEW IFA國際日託:純正蒙特梭利體系

NEW IFA國際日託作為蒙特梭利教育法在中國的代表性學校之一,它不僅是一所全新創意的國際蒙氏教育機構,同時還將中國歷史文化教育融入蒙特梭利教育法,創建了符合中國兒童成長的國際蒙氏教育體系。

在師資力量上,NEW IFA國際日託擁有著極為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所有主班老師均為AMS(america Montessori society 美國蒙特梭利協會,蒙特梭利全球最高認證)國際證照執證老師。15人混齡小班、1:3-5高師資配比、AMS國際證照老師、純正蒙特梭利體系、浸入式英文環境、精細化教育和引導等優勢不無讓NEW IFA國際日託在幼教行業更具優勢。

和普通學校相比,在NEW IFA國際日託,老師在園內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者,更是素質過硬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在此基礎上,摒棄了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開動腦筋、挖掘潛力。

與此同時,在老師的引導及協助下,這群在NEW IFA國際日託接受過純正蒙特梭利體系教育的孩子,無論是生活自理能力還是共情能力,都明顯優於大部分同齡人,他們獨立、自信、專注,他們擁有精細、秩序、專注等品質,同時也建構了完善人格。在這樣教育環境下成長的他們,未來不僅將擁有獨立面對世界的能力,更會有一顆能夠感知世間美好的赤子之心。

NEW IFA介紹

NEW IFA國際日託總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專家團隊由德國、奧地利、英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上海、深圳、四川等地的教育管理諮詢專家組建而成。擁有一大批專業的教育管理人才及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主要成員具有十年以上大型高端民辦幼稚園、日託中心及教育中心創建及運營管理的成功經驗。

 

相關焦點

  • NEW IFA國際日託—對待孩子,不要輕易說出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姐在廚房做飯,侄女在客廳看動畫片,現場本一片和諧,這一切卻被我姐的手機鈴聲打破!當時我姐煮著飯,根本走不開,就想叫我侄女把電話拿過去,沒想到我侄女卻拒絕了,並義正言辭的說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一本正經的教育我姐說:「媽媽,你怎麼說一套做一套呢?昨天我讓你幫我收拾玩具的時候,你不是說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侄女的一番話,嗆得我姐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語。
  • NEW IFA國際日託—對待孩子,不要輕易說出這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姐在廚房做飯,侄女在客廳看動畫片,現場本一片和諧,這一切卻被我姐的手機鈴聲打破!當時我姐煮著飯,根本走不開,就想叫我侄女把電話拿過去,沒想到我侄女卻拒絕了,並義正言辭的說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還一本正經的教育我姐說:「媽媽,你怎麼說一套做一套呢?昨天我讓你幫我收拾玩具的時候,你不是說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嗎?」侄女的一番話,嗆得我姐說不出一句反駁的話語。
  • NEW IFA國際日託:3-4歲是塑造孩子「表達力」的最好的階段
    這件事情跟前段時間上海男孩跳高架橋事件如出一轍,都是父母在學校了解到孩子的情況之後,不分青紅皂白,一頓奚落一頓打而釀成的大錯。從視頻中,我們能看到孩子在被媽媽扇耳光的過程中是一言不發的,是木然的。這說明孩子從小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潛意識認為表達是沒有用。在這種大背景下,想要改變就必須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正確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想法。因為成人不了解孩子需求,才會不理解孩子,所以常常會站在成人的角度去決定,看問題,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這時候正確表達就非常重要。
  • NEW IFA國際日託專家:不能獨立的孩子,拿什麼談自由?
    本網1月15日訊 從小小的嬰兒床裡解放出來, 寶寶第一次學會了爬, 慢慢地學會了走……這對他來說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這也意味著他正逐步走向獨立,也更有能力去探索周圍的世界。蒙特梭利博士曾說:誰若不獨立,誰就談不上自由。是的,不獨立的孩子,談何自由。我們尊重孩子崇尚自由,也要幫助孩子學會獨立。
  • NEW IFA國際日託:孩子到3歲了,是不是只能去傳統「幼兒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NEW IFA國際日託:孩子到3歲了,是不是只能去傳統幼兒園? 成都幼兒園的搖號戰爭近年來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去年參加搖號的家長一定印象深刻,報名通道開放不到半小時,僅僅是華陽街道的12所幼兒園就全部爆滿,這搶名額速度堪比周杰倫演唱會門票開售。
  • NEW IFA國際日託:0-6歲是關鍵,熊孩子教育要趁早!
    「熊孩子」,可以說是廣大社會青年最為反感的群體之一,他們脾氣暴躁、耐心極差、要求整個世界以自己為中心,只要不順心就大喊大叫惹人生氣,這些特點通通都是熊孩子不討人喜的原因。在豆瓣甚至有一個名為「熊孩子攻略」的小組,專教大家如何對付這群熊孩子。
  • NEW IFA國際日託:別再嫌孩子煩,是你沒找對教育方式
    NEW IFA國際日託:別再嫌孩子煩,是你沒找對教育方式 發布時間:2020-10-15 14:22:01      來源:北國網   不論在什麼時候
  • 國際日託NEW IFA:教好「熊孩子」,看看這家幼兒園的妙招
    不論在什麼時候,「熊孩子」永遠是家長心中不變的話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是個不給人添亂、善良懂事、溫柔可愛的乖寶寶,但現實往往事與願違。俗話說得好:孩子一睡,歲月靜好,孩子一鬧,雞飛狗跳。小孩子的精力鬧起來簡直能把家裡給掀個翻天覆地,進能打砸摔玩具,退能坐地哭兮兮,可以說是讓各位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苦不堪言。
  • 千萬別輕易和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按照文章對比了下我最近對待我家開心的方式,感覺確實需要改進,之前看了這麼多育兒科普,到事情臨到自己頭上時,還是不能想起來正確運用。本文值得多看幾遍,總結回味。下面是正文,大家去看吧:在每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我們都能聽到家長常說的一句話,那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在這種情況下,別輕易和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文|淘媽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為人父母之後,我們也經常會和孩子說這句話。這八個字聽起來是在教導孩子要學會獨立,不能事事依賴他人。可是這句話適用於所有的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說嗎?上周在接孩子的路上,看到一位媽媽帶著不到3歲的孩子騎扭扭車。天漸黑,媽媽要帶著孩子回家了。孩子從車上下來,讓媽媽幫忙拿車。媽媽卻說「那是你自己的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要自己把它拿回家。」孩子開始說「我拿不動,媽媽幫忙。」媽媽很執著「是你的車,又不是我得,自己拿回去。」孩子有些不高興了,帶著哭腔說「媽媽拿,我拿不動。」
  • 人到40歲,這三件事不要輕易做,別給自己找麻煩
    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越活越明白,尤其是到了40歲,這個人生的轉折點,要懂得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因為時光短暫,人生再也耽誤不起。人到40歲,這三件事不要輕易做,別給自己找麻煩。不去評價他人。尼採說:不亂評價別人,不輕易對別人下判斷,不在人後說閒話。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與能力?
    所以當他轉到新學校的時候,班上的同學都把他當做小學生一樣對待,男生女生都喜歡拍他的頭,摸他的臉,他也只是羞澀地笑,露著一顆小虎牙。植樹節勞動,對他來說是第一次比較大的體力活,因為以前的學校最多就是大掃除打掃衛生。老師分配任務一人種10棵樹,全班分了幾個大組,大家挖坑栽樹一起合作。
  • 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感受,不然,他會覺得自己像一個棄嬰
    曾經問過孩子們,家長們最擅長對你們做什麼事情?在他們眼裡,也是容易記得家長對他們做的「強迫」、「不理解」他們的事情。回想,家長們是不是也用父輩對待我們的態度,現在又去對待孩子了呢?,他確實害怕和尷尬,這不是什麼壞事和不值得關注的事情,這是孩子身上的真實感受,家長應該看到並給予支持。
  • 不要讓父母的愛毀掉孩子的未來,孩子的事情就應該他們自己做
    很多人認為只有在某一個年齡段,孩子才能做某一種事情。我從來不這樣認為,我看重的是在兒子幼小的心靈中建立起的自信心。媽媽這才想起昨天的事,這時她意識到自己昨天的行為已經在小瑞心裡留下了一個結。對自信心的培養必須從孩子最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父母首先要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做
  • 不要輕易放過自己
    真的是每做一個決定之前就要開導自己好久,不要怕丟臉不要擔心別人怎麼想不要覺得這樣會顯得自己很怎麼樣。01想先講社團的事情這學年擔任了學校電影社團的社長,整個社團並沒有前代的延續傳統、活動規章制度,有的只是雜亂拼湊的幾個人。一開始把事情想的太美好,以為加入電影社團的人都是對電影有自我見解,對生活與自我都有一套話語系統的人,因此覺得辦電影沙龍不會是一件難事。
  • 自己事情自己做!這碗育兒的毒雞湯,不知道害了多少中國的孩子
    導讀:自己事情自己做!這碗育兒的毒雞湯,不知道害了多少中國的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自己事情自己做!這碗育兒的毒雞湯,不知道害了多少中國的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總愛做有危險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識別危險保護自己才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總愛到危險的地方去玩耍?他們不知道這是危險的麼?其實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出自於他們的好奇心。探索行為和冒險行為是人的一種天性,在孩子的眼裡是沒有對與錯的,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樣來培養孩子識別危險和規避危險的能力呢?
  • 生活中,影響婚姻幸福的事情有哪些?這些事情不要輕易去做
    生活中,影響婚姻幸福的事情有哪些?這些事情不要輕易去做。幸福的婚姻生活離不開兩個人的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和互相謙讓,要想婚姻幸福美滿,就得和睦相處,互敬互愛,互相珍惜。兩個人雖不必做到相敬如賓,但至少也要坦誠相待,什麼事情兩個人也都要商量一下,徵求一下對方的意見,即使有不同的觀點,也要提出來,讓夫妻雙方彼此能理解,不能以我行我素的方式去對待。我們用簡單的事情來說說影響婚姻幸福的事情有哪些?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用對了,孩子很獨立;沒用對,誤導孩子
    在傳統的觀念裡面,父母代勞孩子應該做的事情,第一遍叫做示範,第二遍就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對於6歲之前的孩子來說,要求孩子獨立,的確過早。自己的書自己看先教孩子把事情做正確,再獨立做自己的事情
  • 「媽媽,你老了就自己去養老院吧」六歲孩子的這句話讓所有人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老年講堂,今天唐唐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媽媽你老了就自己去養老院吧。六歲孩子的這句話讓所有人沉默,媽媽你老了就自己去養老院吧,誰都不敢相信,這居然是一位年僅六歲的孩子,對他媽媽說出的話。現在很多人對養老院都有排斥,甚至很多人都將雙親送去養老院列為不孝的表現。那到底又是什麼促使一位六歲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呢?若是你了解了事情的經過,你就知道這一切遠比你想像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