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小宇上初一的時候,比班上大部分的同學都小兩歲。所以當他轉到新學校的時候,班上的同學都把他當做小學生一樣對待,男生女生都喜歡拍他的頭,摸他的臉,他也只是羞澀地笑,露著一顆小虎牙。
植樹節勞動,對他來說是第一次比較大的體力活,因為以前的學校最多就是大掃除打掃衛生。老師分配任務一人種10棵樹,全班分了幾個大組,大家挖坑栽樹一起合作。
坑必須至少要挖1米,同學們見小宇拿著鐵鍬鏟一下,就剷出一粒小石子,搖著頭大笑,說「你別鏟了,給我們當尺子測量坑的深度吧!」
於是有人挖好了坑就大叫一聲:「小宇,過來量一下。」他立刻跑過去,往坑裡一跳,見到坑的邊緣到他胸部,就說「好了!」如果不到胸部就要繼續挖。一天的植樹勞動他就滿地裡跑來跑去、跳上跳下,最終他的10棵樹的任務是同學們替他完成的,他實在缺乏勞動鍛鍊。
現在不少的孩子都不太會幹活,很多孩子在家裡所有的事情包括整理書包都是大人幫著做,所以生活能力很差。
我見過不少一二年級的小學生,每到下午放學的時候,很多家長來到學校,幫助孩子做值日打掃教室衛生。其實,家長真得沒有必要這樣做,這樣會讓孩子長不大,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觀念和能力呢?
1、重視勞動教育。
孩子是否熱愛勞動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大部分家長因為疼愛孩子,擔心孩子吃苦受累,所以沒有讓孩子勞動過。
有的家長則是認為孩子做不好,沒有自己幹來的方便,所以為孩子代勞了。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功課忙,不願意佔用孩子學習時間。
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因為家長如果這樣的話會令孩子失去勞動的興趣,長大也不喜歡勞動。
要想讓孩子熱愛勞動,喜歡勞動,父母就要重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不能溺愛孩子,同時讓孩子知道勞動是光榮的。
2、教給孩子一些勞動技能。
當孩子在勞動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予指導和鼓勵,教會孩子勞動的技能,比如做飯的時候,父母應該告訴孩子怎樣做,需要加多少水,煮多長時間。如果孩子進步了,父母應該鼓勵孩子,讓孩子充分體驗勞動的樂趣,獲得滿足。
3、注重讓孩子親身實踐。
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只局限於口頭是不可取的,應該鼓勵孩子親身去實踐。平時在家裡,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去做,父母不要去代勞,比如鋪床、疊被、整理房間、洗簡單的衣物等。
孩子也可以通過做這些事情知道了父母親平時是很辛苦的,加深對父母的理解以及對家庭生活的熱愛。
4、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勞動。
家長不要將孩子看作是單純的勞動力,不要用勞動的方式來懲罰孩子,更不要過度依靠物質刺激換取孩子的勞動,而是要用誇獎,鼓舞等方式讓孩子主動勞動,讓孩子認為自己有做家務的責任和義務。
父母應該尊重珍惜孩子的勞動成果,不要吝嗇對孩子勞動成果的讚美。這樣孩子才會更加喜歡勞動,也自然會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結語:勞動最光榮。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對孩子以後的獨立生活有很大幫助,家長應該重視對孩子勞動觀念和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