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內「秦人」生活。(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中國臺灣網5月5日重慶酉陽訊 (記者 李寧)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了《桃花源記》,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世外桃源」。穿越2000年,又見桃花源。「全國百家網媒全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4日來到重慶酉陽桃花源風景區,記者們走秘境、著秦服、訪村舍,探秘這片現代版「世外桃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陶淵明的文章給了後人對「桃花源」無限美好的想像。初到酉陽,就聽到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重慶酉陽。」
酉陽桃花源區地處武陵山腹地,據《酉陽直隸州總志》載:「核其形,與淵明所記桃花源者,毫釐不爽。」 《重慶通志》記:「酉陽漢屬武陵郡之遷陵地,漁郎所問之津,安之不在於此?」國內外專家、學者從地理、路線、景物、歷史、距離、環境等六個方面論證,一致認為這裡就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原型。
來自全國各地百餘名記者帶著對「桃花源」的美好嚮往,來這裡一探究竟。
酉陽桃花源景區核心區由太古洞、世外桃源兩個部分組成。據傳,太古洞是古代桃花源人家躲避官方搜捕的最後藏身之地,又稱為「桃源秘徑」,長約3公裡,距今已經有3億多年歷史,至今仍在不斷生長發育。洞府體量龐大,氣勢磅礴,有寬敞的大廳、曲折的廊道,險峻的峽谷,幽深的地下河,還有五彩繽紛的鐘乳石,景觀秀麗。洞內鍾乳挺拔,石筍叢生,石幔高掛,石柱巍峨,石簾低垂,石瀑飛流,地下河幽深。經過燈飾點綴的溶洞,五彩繽紛,如夢似幻,堪稱「地下桃花源」。
記者們從洞口向裡走去,室內溫度涼爽宜人,道阻且長,時而狹窄陡峭,時而寬敞明亮。在洞內中間部位,有一塊罕見的寬敞大廳,據講解員介紹,這就是古時桃花源人用來慶祝豐收的地方。
一路欣賞著洞內形態各異的鐘乳石走過去,快到出口時,光順著洞口從外傳進來,讓人瞬間有豁然開朗之感。
出了洞口,就來到了「世外桃源」。由於園區完全以《桃花源記》所描述的意境改造,為了更接近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園內的吃喝用度、生活起居、建築風貌、絲竹器樂等生活場景,均還原秦晉時代風格,讓人充分感受秦人、秦俗、秦貌、秦趣等古風古韻。記者們也紛紛換上了秦裝,「穿越」回秦朝,做了回「秦人」。
園區被大山包圍,順著小道走進去,可見內部植被茂密,村舍、良田、鍋灶、酒坊、學堂、樂坊等分布有致,「秦人」著秦裝在各自領域各司其職,有人晾曬蔬菜、有人編織竹筐,笛聲亦不時從遠處傳來,完全是一幅寧靜和諧、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畫卷,遊走在這裡,讓人恍若置身在《桃花源記》裡的秦人村落。
離開這片園區,記者們都還有些許不舍,既羨慕在園區內生活著的「秦人」,也默默期許著「何日更重遊」。(完)
太古洞內部。(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園內「秦人」生活。(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園內景觀。(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記者著秦裝體驗園內生活。(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園內景觀。(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
光順著洞口從外傳進來。(中國臺灣網 李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