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獲取更多與美食相關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食小斯【蒸包子時,不要直接上鍋蒸,記住這3個訣竅,包子蓬鬆暄軟不塌陷】最近基本每天都吃包子,因為公司樓下開了新的包子店,雖然價格稍貴(3塊錢一個),好在方便,所以上周一整周,都在跟包子打交道。
包子的方便之處就在於有皮有餡,吃起來簡單省事,一步到位,而且什麼味道的都有,萬物皆可成餡兒,想放什麼就放什麼。但其實對於很多朋友而言,包子餡也好,餃子餡也罷,都沒什麼難度,真正難的是面。明明面起得很好,可蒸出來的包子要麼黑底,要麼塌陷,特別影響胃口,而外面買的包子,卻是又白又暄,很有食慾。
其實包子蒸不好的情況,幾乎誰都遇到過,興致勃勃的準備好一切,揭鍋的時候「滿面愁容」,到底是哪個步驟出了問題呢?在大廚的幫助下,終於揭曉其中「奧秘」,蒸包子時,不要直接上鍋蒸,記住這3個訣竅,包子蓬鬆暄軟不塌陷。
訣竅一、注意酵母粉的用量酵母粉發麵,確實比過去用鹼面方便、容易了許多,也不會因為掌握不好用量,出現鹼大鹼小的問題,而酵母粉的外包裝上,也有明確的標註了用量,多少面對多少的酵母粉,只要按照要求比例配好,是不會出現面發不起來的情況。
「但倘若一不小心,酵母粉的量放多了怎麼辦呢?加面中和嗎?」之前有朋友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答案是不必!酵母粉具有催促發酵的作用,放少了,發酵的速度慢,狀態可能達不到正常量的要求;放多了自然不會出現發酵不完全的問題,且反而會加快發酵的速度。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使用酵母粉發麵的原理:酵母粉的發酵,其實就是在周遭環境適宜的情況下,讓其與麵粉反映,促使其膨脹的過程。酵母菌與麵粉、水融合後的氧環境裡,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隨著二氧化碳氣體量的增多,麵團會逐漸膨脹,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麵」。因此酵母粉的量,決定了麵團膨脹的速度,而且酵母粉本身是天然物質,本身還含有一定的營養成分,增加用量,不會對我們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對於掌握不好酵母粉用量的朋友來講,多放一點會更好。
【小提醒】想要面暄軟蓬鬆,麵粉和水的比例以及水的溫度都要掌握好。大家在發麵的時候,不要一下子將水全部倒進面裡,可以慢慢的往裡「點」,並用筷子攪拌,等到面成絮狀,停止加水,改用手揉。水的溫度最好在25-30度之間(可以用手試),這樣能加快酵母粉的發酵速度。
訣竅二、包好的包子不能直接蒸很多朋友覺得,包好包子之後要立馬放在鍋裡蒸,這樣能防止包子變「軟」,但這種做法其實是誤區。因為面的發酵過程,通常分為三次:第一次是面發起的過程;第二次是面發起之後,排氣的過程(因為面發起之後,裡面有很多的氣泡,要通過不斷的揉,將裡面的氣體排出來,可以稍微多揉一會兒,這樣面會更勁道);第三次是包好包子(或饅頭)後,上鍋蒸之前(5-10分鐘),這三次發酵,每一步驟都能少。
訣竅三、包子關火後,不能馬上出鍋有的朋友是個急脾氣,包子、饅頭關火之後,立馬就要揭鍋看,這也是錯誤的方法,而且細心的朋友應該也有注意到,原本隔著鍋蓋看到的又大又暄的包子,在揭鍋的瞬間,一下子就塌陷下去,好似沒睡醒的狀態一樣。
這是因為鍋中的溫度比較高,此時的面正處於膨脹的過程,當鍋蓋掀起來之後,溫度瞬間下降,冷熱交替時,面會瞬間塌下來。
正確的方式是,關火之後,等5-10分鐘(我通常是等到熱氣徹底的消散)後,再去揭鍋。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蒸包子的時候,一定要冷水下鍋,這樣包子受熱也會比較均勻,切記熱水下鍋,將直接導致包子底部的面被「燙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黑底子。
綜上:包好包子後,切記不能直接上鍋蒸,記住這3個小訣竅,蒸出來的包子又大又白,蓬鬆暄軟不塌陷,比外面買的還好吃,不信你就試試吧~
結語:我是食小斯,認真分享生活中烹飪技巧與美食經驗,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與鼓勵,獨享不如眾享,喜歡可以【分享】【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