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酮飲食可以抑制腸道內的雙歧桿菌生長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奇點網

關於生酮飲食的科學研究,又有了新進展。

今天,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Peter J。 Turnbaugh團隊關於生酮飲食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布。

他們在人體試驗和小鼠實驗中發現,生酮飲食經代謝後生成的酮體,能選擇性地抑制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從而降低腸道中促炎Th17細胞的水平[1]。而且,普通的高脂飲食沒有這個效果。

更有價值的是,給正常飲食的小鼠餵食酮體,就能出現類似的腸道微生物變化。這對於無法適應生酮飲食的人而言,或許是個好消息。

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雜誌上,Qi Yan Ang博士是論文的第一作者。

論文首頁截圖

說起生酮飲食我想大家一定不會陌生。

它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方式,還被作為治療某些疾病的療法。此外,近年來它在降低炎症、促進減肥和心臟健康等方面展現出來的潛力,讓公眾對它充滿了興趣。

但是生酮飲食對代謝和免疫的影響目前仍不是十分清晰[2]。也就是說,我們可能並沒有確切了解到生酮飲食是如何改善了健康

不過,更讓Turnbaugh困惑的是,生酮飲食和高脂飲食對人體的影響似乎是相悖的[3]。

因為他注意到,很多研究都表明高脂飲食是有害健康的,與代謝類疾病密切相關;但是含碳水極低、含脂肪極高的生酮飲食,卻是一種預防甚至治療疾病的方法。

這種悖論出現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Turnbaugh團隊推測,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與腸道微生物有關。

長得非常高的Peter J。 Turnbaugh

為了證實上面的猜想,Turnbaugh團隊招募了17名超重或1級肥胖的非糖尿病志願者,在醫院裡開展了一項交叉研究。

研究人員給參與試驗的志願者準備了兩種飲食方案,第一種是普通飲食(BD),碳水佔比50%,蛋白佔比15%,脂肪佔比35%;第二種是生酮飲食(KD),碳水只有5%,蛋白還是15%,脂肪佔比80%

試驗的前4周,所有志願者都吃普通飲食,進行到第4周的時候,研究人員每天都去收集志願者的糞便。第一輪普通飲食周期結束之後,再續接為期4周的生酮飲食,進行到第四周的時候,同樣每天收集志願者的糞便。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給所有的糞便樣本做16S rRNA測序。

測序結果顯示,兩種不同的飲食方式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很大。與正常飲食相比,生酮飲食導致志願者腸道的放線菌(及其中的雙歧桿菌屬)和厚壁菌減少、擬桿菌增多。不過,總的來看腸菌的負擔沒有變化。

生酮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腸菌的變化也導致腸道微生物的代謝產物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短鏈脂肪酸水平沒有顯著變化。

隨後,研究人員在模式小鼠體內研究了高脂飲食和生酮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的影響。他們發現高脂飲食與生酮飲食對腸菌的影響不同,最顯著的差異是生酮飲食會導致雙歧桿菌大量減少。而且,與其他飲食相比,生酮飲食增加了小鼠血液中β-羥基丁酸(βHB)這種酮體的水平

此外,小鼠的研究還表明,隨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水平的降低,雙歧桿菌隨之減少。

圖源:UCSF

那麼高脂飲食和生酮飲食對腸菌的不同影響,究竟是什麼機制導致的呢?

雖然之前也有一些相關研究,但是之前的結論都不能解釋Turnbaugh團隊發現的現象。最後,研究人員決定將研究重點放在酮體上。

因為酮體水平的增加,是碳水攝入被限制的情況下,脂質氧化增加的標誌。而前面的研究已經發現,生酮飲食會增加β-羥基丁酸的水平,而且雙歧桿菌也是隨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佔比的變化而變化。

雖然酮體主要由肝臟產生,但是近年來已經有科學家發現,腸道上皮細胞其實也能產生酮體[4]。甚至有研究發現,生酮飲食餵養可以增加腸道上中β-羥基丁酸的水平[5]。

如此看來,生酮飲食,腸道酮體和雙歧桿菌三者之間,似乎隱約存在關聯。

雙歧桿菌的豐度與食物碳水之間的關係

為了理清三者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在不限制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給小鼠補充合成酮酯(KE),以模仿腸道產生的β-羥基丁酸。最後發現,只有雙歧桿菌的豐度與β-羥基丁酸水平之間存在負相關。這與生酮飲食志願者和小鼠腸道的雙歧桿菌的豐度下降遙相呼應。

隨後,研究人員用β-羥基丁酸處理正常飲食志願者的糞便,並移植給無菌小鼠,發現β-羥基丁酸對人腸道菌的影響與小鼠實驗一致

為了搞清楚β-羥基丁酸是如何影響了雙歧桿菌的豐度。Turnbaugh團隊從志願者的糞便中分離到了一株最常見的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BD1),然後用β-羥基丁酸直接處理。結果發現,β-羥基丁酸是以劑量依賴的方式,選擇性抑制雙歧桿菌的生長。

研究到這裡就變得清晰了,因為之前已經有研究發現,包括B。 adolescentis(BD1)在內的雙歧桿菌會誘導腸道出現大量的促炎Th17細胞[6]。

緊接著,Turnbaugh團隊在小鼠體內,以人的腸道微生物為研究對象,打通了生酮飲食、腸道酮體、雙歧桿菌和促炎Th17細胞之間的關係鏈。

生酮飲食讓腸道產生了大量的β-羥基丁酸,β-羥基丁酸濃度的增加抑制了雙歧桿菌的生長,最終降低了促炎Th17細胞的水平

生酮飲食抗炎機製圖

總的來說,這個研究表明,飲食誘導的宿主代謝變化,會改變腸道微生物豐度,進而影響免疫應答。而高脂飲食沒有生酮飲食那樣的效果,部分可歸因於酮體產生不足。

鑑於大量的研究已經發現微生物遍及人體各處,因此這個研究發現的生酮飲食抗炎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是生酮飲食改善代謝疾病(控制血糖和減肥)的原因。

另外,近期科學家在生酮飲食治療難治性癲癇的研究中,也發現了生酮飲食組循環Th17細胞降低的變化[7]。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證了Turnbaugh團隊發現的機制的普適性。

「這是一個非常迷人的發現,因為它表明生酮飲食對微生物群的影響不僅僅是飲食本身,而是飲食改變了身體的新陳代謝,然後對微生物群和下遊免疫產生影響,」Turnbaugh說[3]。「對很多人來說,保持嚴格的低碳水或生酮飲食是非常難的,但如果未來的研究發現,由酮體本身引起的微生物轉變就足以對健康產生好的影響,那可能會使治療方法更容易接受。」

期待Turnbaugh實驗室帶來更多好消息。

相關焦點

  • 生酮飲食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導致腸道Th17細胞減少
    生酮飲食改變腸道微生物組導致腸道Th17細胞減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4 23:46:5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Peter J.
  • 雙歧桿菌是什麼 雙歧桿菌有什麼作用
    雙歧桿菌可通過調整腸道正常菌群,抑制腸道許多腐敗菌生長,從而減少一些致癌物質產生,從而大大降低了消化道癌症的發生率。國內外學者報告雙歧桿菌具有激活機體巨噬細胞或LAK細胞的吞噬活性,並產生一定量的細胸因子如TNF—aINF—V等可直接殺死腫瘤細胞。抑制腫瘤內血管形成,破壞腫瘤組織微血管,最終導致出血、壞死。
  • 雙歧桿菌能有效抑制腸道老化--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雙歧桿菌能有效抑制腸道老化
  • 動物雙歧桿菌
    動物雙歧桿菌概述動物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當中的主要優勢菌種,屬革蘭氏陽性多形態桿菌,呈Y字形,V字形(典型形態為有分叉的桿菌) 菌落光滑,邊緣完整。該菌種為厭氧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41℃,適宜環境pH值應保持在6.7~7.0之間。該菌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耐受力,在腸道當中定植率較高。在保證該菌種數量充足的前提下,可有效維護人體健康。
  • Cell重磅關注生酮飲食:如何改變腸道菌群和免疫 | 熱心腸日報
    Cell:生酮飲食改變腸道菌群,減少腸道Th17Cell[IF:36.216]① 分析住院病人4周正常飲食+4周生酮飲食(KD)期間的糞便樣本,發現KD明顯改變了腸道菌群的結構和代謝物,放線菌(及其中的雙歧桿菌屬)和厚壁菌減少、擬桿菌增多;② 在小鼠中,KD和高脂飲食(HFD)對菌群組成有不同影響,KD的獨特性主要體現在雙歧桿菌的耗竭;③ 體外和小鼠試驗顯示,KD誘導產生的酮體部分驅動了菌群的變化,β-羥基丁酸能選擇性的抑制雙歧桿菌生長;④ 限菌小鼠試驗表明,KD相關腸道菌群能減少促炎的腸道Th17細胞。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與健康人相比,MS患者腸道內一些菌群(如擬桿菌)數量減少了。 MS患者進行6個月的生酮飲食後: 短期內,他們腸道內細菌種類和數量進一步減少,但從第12周開始恢復,並在生酮飲食23-24周後,出現明顯的改善。
  • 素臣短雙歧桿菌滴液創新配方專利菌株,紐西蘭原裝進口震撼上市
    短雙歧桿菌M-16V分離自健康嬰兒腸道內,經接種、發酵培養、濃縮、冷凍乾燥製得。  2.短雙歧桿菌(M-16V)可以維持腸道免疫穩定,維持黏膜免疫應答的穩定狀態,促進出生後腸道黏膜免疫系統和全身免疫系統的發育成熟;,並且通過抑制腸道黏膜過度生成炎症因子降低系統全身性免疫應答反應。
  • 青春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對實驗性結腸炎恢復期治療作用
    結果 青春雙歧桿菌、嗜酸乳酸杆均能維持實驗性結腸炎的緩解, 從第 IOd 開始其 DAI 積分均明顯小於生理鹽水對照組 (P< O 05), 而且青春雙歧桿菌有利於體重恢復,在第 11 d 開始體重迅速增加;嗜酸乳酸桿菌在組織學改善方面效果更顯著。結論 青春雙歧桿菌和嗜酸乳酸桿菌能有效地維持實驗性結腸炎的緩解,而且兩者的作用有所差別。
  • 生酮飲食可以治療癲癇,抵抗抑鬱?什麼原理?
    生酮飲食,可以是抑鬱症患者的一種新的選擇。生酮飲食:治療癲癇生酮飲食是最近幾年流行的一種飲食方法,是低碳高脂飲食,主要是少吃米麵糖,多吃肉類和好的脂肪,還有蔬菜。他還發現,除了禁食,高脂肪低碳水的飲食方式也可以讓肝臟合成酮體。於是,他就將這種飲食方式命名為「生酮飲食」,並作為一種能夠長期執行的治療癲癇的方法。
  • 加加寧雙歧桿菌再掀腸道革命
    2011年5月15日, 15家部委老幹部局領導採購團赴滇虹藥業視察,親自服用「加加寧」雙歧桿菌口服液,並給予很高的評價。在人體內有許多菌群,以雙歧桿菌為首的益生菌佔主導,人就健康;以大腸桿菌、幽門螺桿菌為代表的有害菌佔優勢,人就會生病。而抗生素,好壞細菌通殺,造成腸胃病久治難愈。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guez等在21例健康新生兒的胎糞中檢測到細菌,推測胎兒在子宮時可以接受母體腸道菌群的定植,並在小鼠身上做了驗證。2011年,日本的學者Makino等證實雙歧桿菌長型亞種能夠從母體轉移到新生兒腸道。2012年,日本的科學家Mikami等同樣證明新生兒腸道的雙歧桿菌來自於母體。所以,子宮內是否有細菌仍不確定,需要嚴格的實驗設計確證。
  • 生酮飲食真的有益於機體健康嗎?
    耶魯大學在Science Immun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餵食生酮飲食的小鼠比餵食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的小鼠更能抵抗流感病毒。生酮飲食-包括肉類,魚類,家禽和非澱粉類蔬菜在內的人,能夠激活肺中的T細胞亞群,從而增強了呼吸道細胞粘液的產生,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一機制可以有效地捕獲病毒。研究者發現,稱為炎症小體的免疫系統激活劑可在其宿主中引起有害的免疫系統反應。
  • 雙歧桿菌治療急性腸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兩組均予以常規對症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雙歧桿菌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各項症狀評分及總症狀評分均顯著低於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且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 93.02%,較對照組的 76.74%有明顯提升,組間療效對比存在明顯差異(P<0.05)。雙歧桿菌治療急性腸炎的療效確切,且不會引起其它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 腸道菌群與疾病
    1.2合成維生素 腸道菌群可以合成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B12、C、K,尼克酸、生物素和葉酸等,其中維生素K主要來源於腸道中大腸桿菌的合成,若使用抗生素殺死大腸桿菌,則可能使該類維生素缺乏。
  • 重大突破:雙歧桿菌BB-12可組合流感疫苗研發
    自1985年起,動物雙歧桿菌BB-12®就被運用到食品和膳食補充劑中。在 370篇科學數據研究為基礎,並實行了180項臨床研究後,已經成為世界上公認的全球文獻記錄最完備的雙歧桿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已將雙歧桿菌 BB-12® 列為公認的安全類添加劑 (GRAS)。
  • 水產動物腸道功能介紹及腸道菌群的作用
    而且乳酸菌和雙歧桿菌是水產動物腸壁常駐優勢菌群,研究表明:保持水產動物腸道乳酸菌與雙歧桿菌的優勢地位與水產動物的營養和免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水產動物腸道菌群極易受水環境和餌料的影響,絕大多數細菌不能定植在消化道(非常住菌)。
  • 益生菌研究: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亞種Bb-12
    動物雙歧桿菌 Bb-12 相關研究統計 最近十年間,該菌株的研究熱度明顯加強,預示著其在多個領域的研究取得進展。涉及到菌株安全性、在腸道內的定植、緩解便秘症狀、改善免疫力、對嬰幼兒腹瀉及特應性皮炎等的治療等等。
  • 喝了雙歧桿菌,能吃飯,不再便秘
    她說,2006年10月18日,她在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做了胃癌手術,術後,胃和腸道就開始鬧情緒,吃了很多藥和保健品,一點效果都沒有。今年3月份,她開始喝加加寧,奇蹟出現了,能吃飯了,不再便秘了,體重也增加了。  現在,她不但自己堅持喝加加寧雙歧桿菌口服液,還讓老伴兒喝,並推薦給其他胃腸不舒服的朋友喝。
  • 腸道菌群和食物過敏的聯繫
    人體正常腸道菌群由多種細菌組成,包括擬桿菌、腸桿菌、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等等,這些共生細菌與腸道黏膜免疫系統相互作用,促進對食物的免疫耐受。某些導致腸道有益細菌數量減少的不良生活方式因素,會損害免疫耐受性,導致對食物過敏或不耐受。
  • 為了你的腸道健康,請從增加益生菌開始
    平衡的腸道菌群對人體新陳代謝的調節至關重要。長期食用高脂飲食(HFD)會增加腸內微生物群的緊實菌與擬桿菌的比率和脂多糖(LPS)的產生。這些事件增加了一個人患代謝和免疫疾病的風險,如肥胖和結腸炎。研究人員測試了益生菌的雙歧桿菌IM38,以確定其是否對患有HFD誘導的肥胖的小鼠具有抗結腸炎作用。他們發現雙歧桿菌IM38可以抑制Caco-2細胞和腹腔巨噬細胞中的核因子-kappaB(NF-KB)激活。還可以抑制大腸桿菌脂多糖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