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2020-12-10 柳葉乘風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原本是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開啟下半年的好運之旅。不過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影響運勢。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端午節的習俗注重闢邪、禳解災異等。那麼,端午節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在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禁忌呢?

1.忌吃娘家粽

毒五月,真的不是空穴來風,一些禁忌一定要記得啊在一些地區,有這麼一種說法:「端午吃了娘家粽,一個親人都不剩」,感覺就特別恐怖,雖然沒有什麼科學依據,但在農村也算是一種禁忌吧,特別是上了歲數的老人,思想還是較為傳統的,他們抱著老祖宗傳下的規矩,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就有了這麼一種說法。其實在舊時的農村,交通非常不便,很多女兒在出家之後就很少回家探望父母。而端午就是一個年後探望父母的節日,為了這一天,女兒女婿會提前買好禮物,提前一兩天,初三、初四時,閨女回娘家探望父母。

2、忌下河遊泳

在一些地方,端午節這天是比較忌諱下河遊泳的,特別是一些淹死過人的河流和湖泊,因為在這一天,上了歲數的老人都覺得陰氣特別重,畢竟是拜祭祖先和紀念先賢的日子,水鬼也會特別兇,很容易被他們找上當成是替身……記得小時候特別皮,又不知道有這個禁忌,和幾個小夥伴在水邊玩耍,都沒下河,就被奶奶狠狠的訓了一頓,再也不敢在這天去水邊玩耍了。

3、忌香囊丟失

在北方的一些地區,端午節這天有給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也就衍生了忌香囊丟失的禁忌,如果小孩子在這幾天把脖子上掛的香囊弄丟了,那這這一年都會黴運纏身,雖然感覺沒啥科學依據,但是這幾天父母還是會隨時檢查小孩子脖子上的香囊,以便丟失後能夠及時地找回來,端午節過後,小孩子要及時將所佩戴的香包扔到水中才行。

4、忌惡日

古人把農曆五月當作「惡月」,農曆五月初五為重五,更不吉利,所以這天一些地區有「躲五」的習俗,即一周歲以內的嬰兒,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逃脫災禍。

5、忌辦喜事

端午節一般都是祭祀先人和紀念先賢,不管是投江自盡屈原,還是伍子胥,又或者是孝女曹娥,這天要包很多粽子投入江中,就像是上墳一樣,和清明差不多,祭祀時難免悲傷,也影響人們的心情,所以端午這天,基本都諸事不宜,不適合參加娛樂活動。

6、忌行房事

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這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毒氣攻身,邪氣旺盛,非常不適合男女行房事,而端午是九毒第一天,所以古人把這一天定為歸寧日,女兒回娘家省親,夫妻分房而睡,這樣就沒辦法行房事了。

古人這些禁忌,看似荒誕,但經過現代科學證明,卻不無道理。比如,從氣場來看,陰陽平衡為正宗,陽氣至極則傷腎,此時房事兇險多。從季節來看,此時氣溫突升,毒蟲盛行,真茵泛濫,也容易傷害健康,喝雄黃酒,插桃枝艾葉,也都是為了驅蟲祛毒。…故謹遵古訓,不觸禁忌,還是有益無害的。

常靜心,多喝溫水,多吃菜,少吃肉。節慾望,免消耗!

朋友們還知道哪些端午節的禁忌,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相關焦點

  • 端午節要來了,端午節的這幾個禁忌,你可知道
    端午節最初是夏季驅離瘟神和祭龍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端」意味著初始,過好端午節也意味著之後會過的更好。在傳統文化中,5月5日被視為陽氣最盛之日,物極必反,陽氣太盛便會產生「陽毒」,所以5月也被稱作「毒月」。那麼在這一天有什麼樣的禁忌呢?
  • 端午節家家懸掛艾葉,那些你不知道的艾葉的危害
    端午節臨近,有諸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佩戴香囊、掛艾葉等等,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艾葉。端午節為什麼要懸掛艾葉呢?農曆的五月被古人視作五毒月,因此端午節也被古人視為不好,不吉利的日子,掛艾草是為了闢邪。而且在端午節前後是疾病的多發時期,艾草獨特的香味有驅病、防蚊的效果。民間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可見艾草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說到端午節,你會想到什麼呢?「驅除」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闢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繡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 端午節習俗與禁忌,不可不知!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那麼,今日與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別稱,透過別稱讓你更加了解端午節,了解中華傳統文化!
  • 端午節五彩繩又叫什麼,有什麼禁忌,你都知道嗎?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時間:2020-06-25 00:0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 端午節明天幾天就到了,很多人都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又可以划龍舟。
  • 端午節家人團聚的同時,有4個禁忌最好不要做,與你息息相關
    5月5日是端午節,還有幾天就到了,很多人都喜歡過端午節,因為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又可以划龍舟。還有很多地方有當地的一些活動,家人也會在這一天團聚,祭拜祖先。因此在這一天也有很多禁忌,最好不要做。具體是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禁忌1:端午節快樂。端午節是拜祭祖先和紀念先賢的節日,在端午節這一天一定不能說「端午節快樂」,而應該互相祝福「端午節安康」。禁忌2:端午節為「毒日」,不宜進行洩耗活動。
  • 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到郊外遊玩,和品嘗一些特色美食,不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愜意,身體的負能量減少,好運自然來。  4  端午節吃粽子好意頭,增旺氣場
  • 端午節:古代流傳下來的五毒月九毒日之首,男女禁忌要注意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龍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所曰:「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
  • 農曆五月初五,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五月不吉觀念滲透到民間,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俗稱惡月,多禁忌。」五月為兇月,是端午賴以建立的文化基礎。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中「端午」條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五,烹騖角黍。」《藝文類聚》卷四引《風土記》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謂五月初五日也。」
  • 端午節如果門口沒放這兩種草,等於白過端午,在民間非常流行!
    說起端午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定的節日,都知道端午那天要吃粽子,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如果門前沒有掛這些草,端午就算白過了;這兩種草一個是懸艾,一個是浴蘭,大家知道為什麼說沒有插這兩種草就算白過端午嗎?
  • 有關於描寫端午節的5首古詩,你知道幾首?
    說熟悉,因為在中國,幾乎沒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陽節。說陌生,因為在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知道端午節究竟應該怎樣過。而在這裡我們先暫時不討論端午節的現代過法與古代過法,我們今天從詩詞欣賞的角度,來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看待端午的。
  • 那些寫在「端午」的宋詞,你知道哪幾首呢?
    端午節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因而很多文人墨客曾在端午節留下詩詞佳作,有關端午的宋詞自然也不在少數。只不過這些宋詞流傳不廣,知名度較低。其中所寫情景也各有不同,有的描繪端午節的民間習俗,而有的則懷古憑弔屈原,也有純粹借端午節抒發悠閒之情的。
  • 你知道端午節有多少種不同的叫法及其由來嗎?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除中國外,世界上還有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你知道端午節有多少種不同叫法嗎?以及不同叫法的由來嗎?
  • 你不知道的端午節:紀念屈原嗎,端午到底什麼意思,端陽、正陽?
    今天是傳統佳節-端午節,祝大家端午節假期快樂!既然是傳統節日,那今天我們就聊聊端午節,讓我們用漢字的視角理解端午節。端午節那些眾多紛紜的來曆紀念屈原流傳最廣的,也是大家最認可的來歷。「午」這一個字就已經代表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並不是「端五」的諧音。《初學記》中記載「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為始,有人就把「端午」解釋為:第一個午日(或五日)。然而又有人反對說:端為正之意,而「午 」計時用表示11時至13時的正午,加之端午節又名正陽節為證。各有各的道理,那究竟「端午」為何意呢?
  • 為什麼端午節門旁掛艾草?關於它的傳說你又知道多少?
    用心生活,用心感悟,如你有好的故事,好的感悟,可以分享。喜歡美子,歡迎分享和關注!端午節快要到了,那麼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我想大家都知道,無非就是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
  • 為啥端午節要吃粽子?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以及有哪些習俗嗎?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與端午節相關的知識吧。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其最初為祛病防疫的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知多少
  • 除了放三天假,你還應該知道的「端午節」小常識
    端午節作為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一直以來很受大家的重視,從2008年開始更是被定為我們國家的法定假日。正因如此,很多人對於端午節的印象就是可以放三天的小假期,雖然說假期固然快樂,不過對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的小知識,大家不妨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