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家家懸掛艾葉,那些你不知道的艾葉的危害

2020-12-22 老馬識途的生活

端午節臨近,有諸多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佩戴香囊、掛艾葉等等,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艾葉。

端午節為什麼要懸掛艾葉呢?

農曆的五月被古人視作五毒月,因此端午節也被古人視為不好,不吉利的日子,掛艾草是為了闢邪。而且在端午節前後是疾病的多發時期,艾草獨特的香味有驅病、防蚊的效果。

民間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可見艾草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

的確,艾草能有效阻抑病毒、病毒,可緩解咳嗽等不良症狀,還能將身體中的寒氣祛散。不僅如此,它還能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能夠驅除家中蚊蟲、飛蛾等。特別是對於某些女性,艾葉是一種非常好的保健藥物。艾草可以驅寒,用艾草浸腳可以減輕女性身體發寒的情況。

當然,不喜歡艾草的人可能不喜歡聞艾草的味道。

艾草雖然有這麼多的作用,但是在使用上也是有一定的禁忌的。

一、 艾草可以用,但是一定不要過量。如果使用過量很容易對身體產生不良的影響。畢竟是藥三分毒,過量的話會對身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二、 陰虛火旺、血熱的人最好是不要使用,使用後可能會讓目前的病情加重。

三、 不建議小孩使用,它會影響到孩子的身體發育,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兒童的骨骼生長。

艾草雖好,一定不要過量使用,否則過猶不及,很容易造成對身體的傷害。

相關焦點

  • 又是一年艾葉飄香端午到
    端午節是一個神奇的節日,為中國具有最廣泛傳承代表的四大節之一。不知不覺,濟寧滿大街又經是鮮艾草的香氣飄滿大街。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已經爭先恐後地在自家門前窗後遍插艾草。端午節插艾葉,在江北古城濟寧,同吃粽子一樣,是過端午節的標配。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什麼特色美食呢?艾葉煮雞蛋就不錯哦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吃粽子美食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特色美食呢?各地都有各地的美食,江南地區愛吃五黃,黃魚、黃鱔、黃瓜、雄黃酒及鹹鴨蛋(蛋黃),而我們江蘇這一帶喜歡吃艾葉煮雞蛋。端午節來臨之前,各家在家門口懸掛艾葉,象徵吉祥,招五福,驅邪避毒和降福。其實,艾葉是一種藥用植物,懸掛在家中,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驅蚊蟲、提神醒腦,驅邪防病的作用。.
  • 掛香包插艾葉吃五黃 端午節不只是包粽子
    掛香包插艾葉吃五黃 端午節不只是包粽子 發布日期: 2017-05-31
  • 老家端午節必備的艾葉煮雞蛋,你吃過嗎?比茶葉蛋還香,營養翻倍
    導讀:老家端午節必備的艾葉煮雞蛋,你吃過嗎?比茶葉蛋還香,營養翻倍哈嘍大家好我是老左一個愛研究美食的90後,不知道大家哪裡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習俗,端午節必備的就是吃粽子,煮雞蛋。一般雞蛋最常吃的就是茶葉蛋,清香還有淡淡的茶葉味道吃起來爽口下飯。
  • 傳統節日回憶:端午節掛艾葉,愛你一輩子
    門前掛艾葉與菖蒲端午節吃粽子,人們認為是懷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而端午掛艾葉,很少有人知道這是為什麼?小時候,最是想念的是過端午節。鮑姑用艾葉做成艾絨,又裹成條,用火點燃艾條,在女子的贅疣上晃晃了,贅疣就不見的。後來到鮑姑那兒看病的人陸繹不絕,鮑姑忙不過來,她就教人們到山上採艾草掛到門前,從此,人們身上長的贅疣、肉瘤都漸漸消失了。後來,一年的五月五日,鮑姑到山上採藥,從懸崖上摔倒山谷,人們找了幾天幾夜沒有找到鮑姑,認為鮑姑修道成仙了。為了紀念鮑姑,人們在五月五日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艾葉,以表示對大醫家鮑姑的敬意。
  • 端午節家中插艾葉
    端午節與插艾葉五月初五天剛亮,人們起早到郊外割艾、回來後,在門框上、牆角下,房上隔不遠插一棵,一直插滿。插艾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黃巢聽後,便對大嫂說:「你放心吧!黃巢是不殺好人的,他也是窮人,才造反的,不要聽縣官的鬼話,」那婦人不信說「聽說黃巢二條眉毛連在一起,長了三個鼻窟隆,是個青面獠牙的妖怪。」黃巢哈哈大笑,說:「你看我長几個鼻窟隆?」大嫂苦笑說:「大人你真會說笑話,你又不是黃巢。」黃巢上前一步說:「我就是黃巢。」
  • 端午為什麼要吃粽子、掛艾葉、喝雄黃酒?
    中國江蘇網6月14日訊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掛艾葉、喝雄黃酒?昨天下午,「弘揚傳統文化,情系濃情端午」節日展風採活動在鎮江高專舉行,民俗專家為師生們講解端午節民俗文化,現場還有民間藝人展示鎮江傳統手工技藝,讓同學們與民俗文化親密接觸。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端午節:艾葉,愛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年的端午,都充滿了艾草的氣息。先民們在端午節插艾,有著驅蚊蟲,避災害的寓意。「蚊蟲不咬,疾病不擾。」直至後來許多年,民間用艾草驅蚊蟲的方法一直沿用。一位讀者在關於夏天的文章下留言:「憶起母親,總是那麼甜靜,我家鄉的艾蒿,也是一大功效。
  • 艾葉飄香又除蚊燃燒不當易留火患
    據新華社電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其實也是一個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長壽的節日。江南一帶這個節日有個風俗,就是將艾葉懸於堂中或門框窗戶外闢邪。而且,在夏季很多家庭直接在房間中燃燒艾草梗,用於驅蚊。艾葉,又叫香艾,帶有一種芳香物質,可以活血通絡,散寒除溼。
  • 《奇蹟暖暖》艾葉香囊怎麼得 奇蹟暖暖艾葉香囊作用介紹
    導 讀 奇蹟暖暖手遊在端午節期間掉落艾葉香囊道具。奇蹟暖暖艾葉香囊怎麼得?艾葉香囊有什麼用?
  • 端午節,買一束艾葉熬水沐浴(組圖)
    6月3日,天府早報記者走訪了成都市內的幾家農貿市場,並沒有看到售賣陳艾菖蒲的小攤,臨近的一些小商販說,「現在離端午節還有幾天,通常來說,一般要在端午節當天或是前後一兩天才會有陳艾菖蒲賣。」  隨後,記者在寬窄巷子附近的一家藥店,找到用作中藥藥材的艾葉、菖蒲,其中,艾葉經過研磨,是一小片一小片的乾枯葉子;菖蒲通過加工,製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中藥材,湊近聞,有淡淡的芳香氣味。藥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平時來買艾葉、菖蒲的人並不多,最近快到端午節了,每天大約有兩三位顧客來買艾葉,他們多是拿艾葉用來熬水洗浴。」
  • 廈漳泉龍怎麼過端午:包粽子、吃滷麵、艾葉洗澡(習俗)
    今天是端午節,你要怎麼過節?  「端午節是富有剛健氣息的節日,是龍舟節、詩人節、民間體育節。」昨日,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表示,閩南地區端午節活動有異有同,具有歷史積澱、文化底蘊和地域特色。到端午節前,只要有時間,她都要到龍巖的母親家和泉州的兒子家裡去包粽子,有時候還到兄弟姐妹家裡去包。除了包粽子,每年端午節,在家門口懸掛艾草是必不可少的。「原來住在閩西的時候,端午節還會燒一鍋蓮藕老鴨湯。」  「今年端午節,我要到兒子家去過,家裡剛添了一個小孫子,5個月大。」傅惠燕說。
  • 艾葉的藥理作用你知道嗎
    艾葉是我們常見到的,那你知道這對我們的身體是極好的。艾葉是一種藥效極好的中藥材,同時它也是一種食材,使用艾葉做菜或是直接泡澡等都有很好的功效。但是很多人分不清艾葉和紫蘇葉的區別,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艾葉和紫蘇葉的區別,艾葉的功效以及艾葉的用法。
  • 艾葉能避邪的民間傳說,你聽過嗎?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五月初五的時候農村的人會去山裡割艾草掛在門邊,在城裡的人也有些會直接在市場上買來艾草掛在門邊,聽說是為了避邪。懸掛艾草真的能避邪嗎?為什麼艾草可以避邪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民間的傳說。
  • 端午快到了,艾葉這樣用可以緩解腰痛、肩痛
    端午節快到了,除了吃粽子以外,不少的人們都有在門上插挨草的習俗,據說可以驅蚊除病還能闢邪祈福。端午時節,溼氣加重,很多中老年朋友的頸痛、肩痛、腰痛、腿痛又開始犯了,這個時候,艾草就不止是應節那麼簡單,用艾葉加一物,專治頸肩腰腿痛,真是太好用了!艾草又叫「艾蒿、灸草、醫草」,純陽之物,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 端午節|無粽子不端午,帶你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節
    五月初五是端午,甜甜糯米表深情,粘粘糯糯不放鬆。長長粽葉表思念,時時刻刻放心中!潮汕人的端午節,可以引用一首詩來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粽球興滿懷。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豐富多彩,如祭拜祖先、賽龍舟、吃粽子、吃梔粽、插艾浴(喝)藥湯,吃珍珠花菜煮豬血湯等,所以如果你想在潮汕過端午,那你可能會忙得不可開交喲。
  •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
    五月初五話端午,這些端午節習俗,你知道多少?五彩繩不可以弄斷或者丟棄,據說佩戴五彩繩的孩子可以消災避難,以防蛇蟲傷害。掛香包 端午節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習俗據說有避邪驅瘟的含義,而在南方,年輕男女還會通過香囊來表達各自的愛意。香囊形狀萬千,小巧可愛,但它不僅僅是裝飾品而已。香囊內通常會裝有中草藥、香藥、硃砂、雄黃等,具有驅蟲防病的功效。
  • 端午節,掛艾葉
    比如,一月一,春節;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巧節;九月九,重陽節。 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九最大,所以沒有十一月十一這個節日。公曆11月11日,被馬雲弄了一個「雙11」購物節,純屬偶然。「雙11」之後,又弄了一個「雙12」,那是購物節的延伸。 所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 艾葉滿園,粽香四溢,又是一年端午到
    艾葉滿園,粽香四溢,又是一年端午到!端午節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為了拜祭龍祖的節日。「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後來人們也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