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2020-12-23 唯愛傷寒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

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為什麼選擇艾草來闢邪?是因為中醫認為艾草是人間至陽之物。根據陰陽相生相剋的理論,艾是能對抗瘟鬼和五毒的。據本草綱目記載「鬼擊中惡」,「狐惑」等怪病,艾草都可以治療。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門口插艾葉用來來闢邪祛毒。

除了闢邪之外,幹艾草點燃後其煙霧可以驅蚊還能夠驅趕蚊蟲,五月天氣漸熱, 各種毒蟲紛紛出動,艾草懸於堂中可以防蚊蟲。

除此之外,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治療爛瘡等皮膚病,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也有助於恢復身體。

中醫倪海廈還曾講過一個艾草的妙用。古代行軍打仗,離開水是萬萬不可以的,那麼如果在一個沒有河流的地方怎麼快速的找到水呢?就是利用艾的一個特性,艾點燃後煙就往上升,藥力卻向下。部隊要找水就如同給人做艾灸一樣,先讓軍人找一大堆艾草,堆成小山一樣攤在土裡燒,艾會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後煙就往上升。只要看到附近地上有煙冒出來的地方,不用挖多深,就能找到水。

大家好,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我是閆老中醫,關於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以及艾葉的各種妙用咱們就說到這裡。對傳統中醫中藥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下,我會堅持分享傳統中醫中藥的知識。

相關焦點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掛艾有什麼寓意,代表了什麼文化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胖胖論書屋,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掛艾有什麼寓意,代表了什麼文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迎來端午節,這天大家要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這是很多地區都保留的傳統習俗。
  • 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插的「艾草」,為何叫艾草呢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自古就有的習俗,至今在全國各地扔保持著,而為什麼要插艾草呢,至今人們認為的無外乎是「闢邪」、「驅瘴」、「防蚊蟲」等功效上去解說。可這只是一種時令植物自由的功效價值,其中還有一些文化內涵並不為人所知。
  • 又是一年艾葉飄香端午到
    端午節是一個神奇的節日,為中國具有最廣泛傳承代表的四大節之一。不知不覺,濟寧滿大街又經是鮮艾草的香氣飄滿大街。樓上樓下的鄰居們,已經爭先恐後地在自家門前窗後遍插艾草。端午節插艾葉,在江北古城濟寧,同吃粽子一樣,是過端午節的標配。
  • 端午節家中插艾葉
    端午節與插艾葉五月初五天剛亮,人們起早到郊外割艾、回來後,在門框上、牆角下,房上隔不遠插一棵,一直插滿。插艾也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大嫂說:「黃巢要來了,我們出城逃命。」黃巢聽後,便對大嫂說:「你放心吧!黃巢是不殺好人的,他也是窮人,才造反的,不要聽縣官的鬼話,」那婦人不信說「聽說黃巢二條眉毛連在一起,長了三個鼻窟隆,是個青面獠牙的妖怪。」黃巢哈哈大笑,說:「你看我長几個鼻窟隆?」大嫂苦笑說:「大人你真會說笑話,你又不是黃巢。」黃巢上前一步說:「我就是黃巢。」
  • 端午節插艾,哪些人家不能在門口懸掛艾草?為什麼不能插艾呢?
    端午節插艾,哪些人家不能在門口懸掛艾草?為什麼不能插艾呢?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因此,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家裡面有孕婦,最好不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在屋裡掛艾草。
  • 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還有人大門上插桃枝,古人為何這麼做?
    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還有人大門上插桃枝,古人為何這麼做?2019"己亥」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活動的四大節日。這一天,人們除了會隆重地舉行賽龍舟、吃粽子、炸菜角等紀念性活動外,還會習慣性的在家門口的大門上掛些艾葉,甚至古人還會插上桃枝。
  • 端午節艾草的用途是什麼 這是有一定寓意的
    在端午節的習俗中掛艾草菖蒲到現在大家還能見到,以前小的時候每逢端午前一天必去田地裡割艾草掛在大門口,那麼,它的用途大家要了解清楚。   掛艾草菖蒲的用途:   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插艾草和蒲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
  •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原來它這麼厲害!
    民諺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闢邪祛病。還會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
    這幾年關於端午節的祝福應該說「端午快樂」還是「端午安康」一直爭論不休,其實在古代端午節人們相互祝福一般都說「端午安康」,主要是和端午節的各種習俗還有祈福的寓意有關。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還有很多,大部分都與驅邪祈福有關。
  • 採集藥草、浴蘭湯、插艾草……齊魯風俗裡的端午節
    在山東許多地方,有端午節採集藥草的習俗。人們往往在太陽出來前到山地裡、田野裡採摘車前草、紫花地丁、小麥苗、艾蒿等等,曬乾後掛起來以留作藥材用,連不能進山採藥的老人,也要在村前寨後的田間地頭採一些常見的草藥備用。《詩經》裡的《芣苢》就描寫了人們採摘車前草的歡快情景:「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民諺說:「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藥。」
  • 端午立蛋,你玩過嗎?端午節習俗知多少
  • 為啥農村過端午,要在門口插上艾葉,這些習俗你們村還保留嗎?
    在端午節那段時間,大家除了能夠看到划龍舟,還有吃上各種口味的粽子之外,還能夠看到農村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插上艾葉,然後晚上還必須拿艾葉水洗澡。於是許多想要嘗試一下的人就產生疑問,為啥農村過端午,要在門口插上艾葉,這些習俗你們村還保留嗎?
  • 插艾、吃粽子、系五彩繩、掛鍾馗畫 宿州人這樣過端午
    宋代歐陽修的這首《漁家傲》,描繪了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雄黃酒驅邪的場景,用「榴花」、「角粽」等標誌性景象營造了節日喜悅的氛圍。時至今日,懸艾、吃粽等端午習俗依然流傳著。端午,因在仲夏,順陽而上,也被人們稱為「端陽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 端午時候插艾葉什麼意思 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
    端午節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插艾草是流傳了很久的傳統習俗,在民間流傳的範圍也很廣,將艾草掛在門前能消疾病、驅鬼邪、避晦氣,能帶來好運。那麼,本期的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端午節插艾草的傳說。「五月初五插艾子」是民間普遍流行的一種風俗。那麼,端午節門頭插艾的來歷如何呢?
  • 端午插艾草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多少?
    端午的習俗之一是端午這天要插艾草,而艾草可以驅蚊闢邪,那麼大家了解過端午插艾草的傳說嗎?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端午插艾草的的傳說故事以及艾草有什麼功效吧!便對大嫂說:「大嫂,難得你有這般好心,為避殺身之禍,你可在端午節那天在門首上掛菖蒲、艾葉作標記,自會有用的。」別了黃巢,大嫂攜兒背叔回到自己村上,並沿路將此話告知眾鄉鄰。一夜之間傳遍江南一帶,尤其是台州地界。端午節那天,黃巢指揮大軍殺奔江南而來,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菖蒲劍、艾葉,無法下手,如殺下去,又恐錯殺大嫂一家,有失諾言。故而,令手下兵將繞道而過,不可擾亂台州百姓。
  • 端午節門上插艾葉包粽子薅草煮雞蛋
    端午節農曆五月單五,淄川當地風俗很隆重!家家門上插艾葉、棘針、柳條,戶戶門口粽飄香,天萌萌亮薅百草煮雞蛋,給孩童脖子上掛艾葉荷包的情景隨處可見。另外早晨起來家人和鄰居還要拿杏仁水或雄黃酒滴到孩童耳朵處,防止蚊蟲叮咬爬進耳朵眼。
  • 端午節掛的艾草啥時候取下來呢?
    端午節掛的艾草什麼時候取下呢?文/農夫也瘋狂這周五,就將要迎來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在民間一直有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這也是不少地區依然保留的傳統習俗。這句農諺的字面意思是說在清明節當天,會在大門的兩邊插上柳枝,而到了端午節的時候又會在門窗處插上一把艾草。這個習俗由來已久了,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寓意?
  • 「清明插柳,端午掛艾」,但端午艾草有「兩不掛」,啥講究?
    不過俗話說「好飯不怕晚」,從明天端午節當天起,為期3天的端午小長假就要開始了。端午節和春節、清明、中秋一樣,都是我們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佳節,人們都會進行很多紀念活動,像是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除了這些,過端午節還有一種獨特的方式,那就是懸掛艾草,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掛艾」,即為此意。
  • 端午節佳節,歡樂同慶!
    不僅留下美味的粽子最最重要的還有端午節的三天小長假!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飲雄黃酒等等。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只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