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原來它這麼厲害!

2020-12-23 科學育兒大本營

端午節到了,你第一個想到了什麼?粽子君?賽龍舟?千萬不要忘了,還有一個低調清新的植物在向你招手。

民諺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和菖蒲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以防蚊蟲,闢邪祛病。還會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稈枯後的株體泡水燻蒸以達消毒止癢,產婦多用艾水洗澡或燻蒸。

相傳在端午節前後,氣溫升高,各種蚊蟲和毒蟲活動頻繁出來叮咬人,因此此時正是瘧疾大發的時候,各種鬼怪出來作亂,民不聊生。古代醫療水平有限,簡單的瘧疾就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很多百姓對瘧疾束手無策,也沒有錢治療,大家都覺得這是鬼神作怪。

由於門前掛艾草,減少了瘧疾的發生,大家覺得艾草也可以僻邪驅瘴,所以端午節採摘艾草插在門前,已經成了民間必不可少的一種風俗,可以幫助人們驅趕邪氣和毒蟲,保護人們免受疾病的困擾。

⒈南方的農曆五月進入盛夏,高溫高溼的氣候來勢兇猛,各種溼熱、瘟疫開始發作,蚊蠅蛇蟲橫行。所以,五月被俗稱為「毒月」,五月初五叫做「毒日」。這天懸掛艾草為的避諱這些夏日的溼毒。

⒉艾草自古就是良藥,避晦、除毒、消炎。艾草的清香味道正好吻合抗擊「毒日」的需要。至今艾草的藥物治療作用仍被廣泛運用,譬如艾灸,在民間始終發揮著很好的保健治療作用。

⒊農曆五月是植物生長旺盛期,艾草長勢正旺,已成棵型,藥物成分盈實。尤其是南方地區,潮溼悶熱的空氣中,門邊掛著的艾草,清香久遠,沁人肺腑,聞著心清氣爽,討厭的蚊蠅卻避而遠之,更是受人喜愛。

艾草也叫艾蒿,屬於民間的一種野菜,南方人可以把艾蒿做成美食吃,我是沒吃過,我在大西北,這裡幾乎沒有艾蒿。所以北方人很少吃艾草,就把它當做藥為主。一般把艾蒿葉子在端午節期間收集起來曬乾,要是畏寒怕冷,就用它晚上煮水,泡腳,要是腹部涼的,也可以用它裝布袋中,微波爐加熱,敷肚子,看看艾蒿的好處太多了,不用花錢,少花錢能治大病的藥草,自然是喜歡。所以說,我們的古人太聰明了。

以上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聲明:以上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子?
    越來越大的時候發現無論過什麼節,即便是春節也是很平常的事了,再也沒有了以前要過節的那種喜悅和興奮,是為什麼呢?那些傳統節日的習俗有多少人還知道?今天小編講的是端午節插艾子的由來。這小的兩隻腳巴答、巴答地跟著緊走緊走,一陣的工夫,走累了,便不肯再往前走,哭著,喊著,硬是要那女人抱。她打這小的,小的還是不走,依舊站在原地哭鬧,女人生了氣,打的更狠了,小孩也哭得更厲害。但她仍然不放下那大的孩子,小的也還是不肯自己走,女人抬手又要準備打。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葉呢?
    民間有一句老話是: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為什麼端午節門口要插艾草呢?在中國傳統裡,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節,我們現在把端午節當成一個節日過,但是在古代端午可不是個好日子,古人認為瘟鬼和五毒等不祥因素都是集中在五月初五這一氣候轉換較為顯著的時間出籠的,所以古代甚至有躲端午的說法!東漢王充的《論衡》、應劭《風俗通》以及《後漢書》中多有記載。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有諸多禁忌。所以最早門口插艾,根本的原因是為了闢邪!
  • 端午插艾,那為什麼要選擇艾草呢?
    端午節到了,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門前、廳堂、窗前掛艾草亦是該節日裡一項傳統的民間習俗。只不過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的氣息越來越濃鬱,端午插艾的習俗和古時相比,就顯得不那麼受人重視了,尤其是在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快速的生活節奏、繁重的工作和學習壓力使得人們似乎淡化了這些傳統節日的觀念,大多數人也是在節日裡走走過場,偏於形式罷了。
  • 六甲番人端午知識|端午節插艾的益處知多少?
    端午插艾是漢人很重要的習俗,根據宋代呂原明 《歲時雜記》記載:「端五京都士女簪戴,皆剪繒楮之類為艾,或以真艾,其上裝以蜈蚣、蚰蜒、蛇蠍、草蟲之類。」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身上和髮飾已很少見插艾,但有些地方至今仍然保持端午節在門框上插兩株艾草的習俗,那麼,這種習俗是怎麼來的?
  • 端午節插艾,哪些人家不能在門口懸掛艾草?為什麼不能插艾呢?
    端午節插艾,哪些人家不能在門口懸掛艾草?為什麼不能插艾呢?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
  •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掛艾有什麼寓意,代表了什麼文化
    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胖胖論書屋,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掛艾有什麼寓意,代表了什麼文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會迎來端午節,這天大家要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這是很多地區都保留的傳統習俗。
  • 端午節插艾,到底插在什麼地方?
    在我們淮北地區,端午節插艾都是在五月初五這天,關於插艾在民間流傳就是端午不插艾,死後變個老鱉蓋,插不插艾不知道,反正幾十年沒見變老鱉蓋的,這艾能驅蚊,能闢邪,插艾即是我國民俗傳統,又能彰顯端午節日氛圍,有首兒歌這樣唱的『』五月五,是端陽,房前屋後灑雄黃,吃粽子,沾白糖,艾草菖蒲掛門框上
  • 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還有人大門上插桃枝,古人為何這麼做?
    清明節插柳,端午節插艾,還有人大門上插桃枝,古人為何這麼做?2019"己亥」年的端午節,是6月7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民俗活動的四大節日。今年的端午節,與芒種相隔一天,還巧合遇到了全國一年一度的「高考」。這一天,人們除了會隆重地舉行賽龍舟、吃粽子、炸菜角等紀念性活動外,還會習慣性的在家門口的大門上掛些艾葉,甚至古人還會插上桃枝。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端午節就要來了,滿城都在吆喝,送艾草就是送愛心!端午節為什麼要送艾草呢?原來送艾草,掛艾草是有講究的。艾草是純自然的造化,它還可以淨化空氣。多年以來,人們對區劃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人們還發現,艾草還被稱為「女性的養生草」,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等等。
  • 端午節,門口不掛艾葉那能叫端午節嗎?
    婆婆說:「明天端午節了,院子裡的艾草不多了,提前弄點回來,省的明天沒有了」「為什麼?」「端午節,門口不掛艾葉那能叫端午節嗎?」聽完,我竟一時語塞,沒想到,平時這不起眼的艾草,如今變得如此緊俏。那麼,端午節,為什麼門前要插艾呢?在古時,人們認為端午節氣,位於春夏之交,端午又是炎炎夏日的起點,這個時候,五毒活躍,鬼魅猖獗,所以,要特別注意消災防毒。故而民間就有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民俗。
  • 端午節來臨,家裡掛艾草與菖蒲,那你知道為什麼有掛艾草習俗嗎?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掛艾草也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嗎?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闢邪。
  • 插艾、吃粽子、系五彩繩、掛鍾馗畫 宿州人這樣過端午
    時至今日,懸艾、吃粽等端午習俗依然流傳著。端午,因在仲夏,順陽而上,也被人們稱為「端陽節」。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臨近,粽葉飄香,超市裡、農貿市場到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包裝精美、經濟實惠的粽子,市民們在品嘗美味佳餚的同時,也可以享受這一傳統節日帶來的幸福時光。
  • 端午節到了 你家門前插艾草了嗎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 端午節,家鄉有哪些飲食習俗?
    插艾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艾草插於門楣。那為什麼端午節要在自己家的門上插上艾草呢?正如古語當中說的「手執艾旗招百福」,說的便是艾草有驅邪納福的寓意。
  • 端午節,掛艾葉
    所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扒龍舟與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據官方消息,臺兒莊古城就在端午節這天在古城內舉辦龍舟大賽。臺兒莊端午節辦龍舟大賽有歷史了,早在臺兒莊古城沒建時就在城中那條河裡辦過,我還專門去拍了一組照片。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潮人有關於端午節的詩:「家家插艾望消災,欲食粽球興滿懷。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1、插艾掛蒲消災:插艾花是潮人端午很重要的習俗,這一習俗其它地方已不多見,但潮人至今保持。插艾花是指各家門戶上插艾花或炙艾,意在「艾虎形以闢邪穢」,也就是驅瘟闢邪,這一習俗來自遠古,農曆五月初五被認為是惡月惡日,此時氣候溼熱,毒蟲出沒,瘟病流行,所以要施行巫術以驅除毒病,遠古的巫術除了咒語、巫舞、符圖外,還配合使用艾草、菖蒲、雄黃之類藥物,後來咒語、巫舞、符圖逐漸失傳,但插艾掛蒲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 端午節:艾葉,愛也
    艾葉,愛也文/香襲書卷木槿花開得旺盛,端午節在濃濃的親情中來到。大街小巷飄出粽香和艾葉的清新香氣。艾蒿的味道,是與眾不同的。它帶著一股田野的風情,來到人間最有愛的地方。「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年的端午,都充滿了艾草的氣息。先民們在端午節插艾,有著驅蚊蟲,避災害的寓意。「蚊蟲不咬,疾病不擾。」直至後來許多年,民間用艾草驅蚊蟲的方法一直沿用。一位讀者在關於夏天的文章下留言:「憶起母親,總是那麼甜靜,我家鄉的艾蒿,也是一大功效。
  • 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
    吃粽子還是賽龍舟或者說是門插艾端午節,在我的心目中就叫五月五。小時候這樣叫,長大了,也依然這樣叫著。有時候,有人說端午節到了,我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一說起五月五,我就心裡清楚了,明白了,高興了。
  • 端午節,艾草應該掛啥地方?掛艾草有何講究
    端午節的當天早上,我上街買菜,看到街邊賣艾草的人更多了,賣的艾草也比較新鮮,看樣子是早上才割得,不時地有人在那裡購買。其實,如果住在農村的話,人們習慣在端午節的當天早上,乘著太陽還未出來,露水還未乾的時候去割艾草,然後帶來回家插在門口和窗戶上,當然在城裡住,沒有條件親自去割艾,就只能上街購買了。
  •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小小艾草原來有這麼多的妙用
    端午插艾,驅蚊闢邪。說起端午節,掛艾草應該是大家都熟知的習俗之一。事實上,艾葉作為生活中常用之物,既可入藥治病也可防病健身,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下小小艾草的大用處。 《本草綱目》載,艾草味苦,性微溫,無毒,主治灸百病。可作煎,治吐血下痢、下部瘡、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闢風寒,使人有子。」同時李時珍又引《荊楚歲時記》曰:「五月五日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懸於戶上,可禳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