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語文教學發展,解決語文學習困惑。
我們家長判定一名小學生語文文學素養有多高,通常從表達能力,比如出口成章、三步成詩來判斷。還有是不是會拽文,成句、詩句信手拈來,雖然這些也屬於文學素養的一部分,但是家長們就認定了,小學生只要背了古詩,就一定可以把語文學好,成為學富五車的人。
「拽詞」並不是值得批評的學習現象,相反,在二三年級階段,小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得到爆發式地增長後,「拽詞」的現象就出現了,常常一篇文章,孩子們要堆砌好多形容詞,甚至是成語,以顯示自己的語文學習功力。這個時候,有的語文老師會嚴厲指出,這些詞不用這麼用,全部刪掉,只保留一個詞。
我不反對這樣的教學方法,但是我的語文課,是允許孩子拽詞的,只有先學會拽詞,建立學習語文的信心,才能通過一次次使用詞語的練習中,體會到最佳的形容詞彙。不過,想讓小學生達到出口成章的語文能力,除了保持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注意積累文學常識,多看古詩詞,還可以多學習成語。很多成語出自文言文,通過學習成語,還能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那麼從兩個字的詞過度到四個字的成語,我們小學生該怎樣學呢?
1、 先認識,看故事
我不建議小學生過早地學習成語,但可以先接觸和了解。比如我們需要讓1、2年級的小學生,明白什麼是成語,成語和詞語之間的區別。除了字數不一樣,還有哪些不一樣?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去了解,在看到成語後,先認識它們,再通過成語故事來倆節成語的意思。作為教學目標,理解成語的意思不做特別的學習要求,但是希望1、2年級的小學生在看到成語的時候,能識字,也就是準確的念出來。和成語彼此認識,知道它的詞性是成語就足矣。
低年級段的小學生,在認識成語的時候,可以先從成語故事看起。先了解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成語,可以自己去閱讀帶有注音的成語故事書。這裡小島老師給大家推薦一套韓興娥的《成語接龍》,1-2套用於學習即可。如果學生對書不感興趣,認為太過深奧,我們也可以讓孩子來聽成語故事,比如凱叔的成語故事。
2、 學會運用和理解
到了三四年級,我們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對成語的運用和理解。在寫作練習中,要學會準確使用成語,這就要求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先要準確理解成語的意思。通過學習成語故事,我們要求學生把成語的字詞音也要讀準、寫對。在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如有成語,要找出來,學習成語中包含的典故和用法。在三四年級,我一般推薦學生們閱讀《小學古文領先閱讀》,這本書裡的成語故事相對簡單易懂,最重要的是有文言文的出處,從字義和運用上,可以讓小學生們一目了然地學習。
3、 語法知識要整理
五六年級的語文學習,成語將成為進階方法,小學生要對所學過的成語故事,進行分類和整理。在這個年級段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話、表達行為裡,會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成語來表達,這需要家長和老師的鼓勵,而不是調侃學生們喜歡「拽詞」。成語的學習是需要積累的,通過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習,到了高年級段,除了整理語法知識,我們每天都可以學習4-5個成語,包括它們的使用方法、例句。這樣在小學畢業後,關於成語的學習,就有所成效了。
關於成語的語法學習,除了老師的教學,學生們可以通過《文言文成語精粹》這本書,來學習成語,進行文學常識積累。這套書以文言文為主,把成語提煉出來,用注釋和白話譯文,講解成語的運用、形音義整理、形近字辨別和成語應用練習。同學們可以多練習,擴充成語儲備,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希望小島老師推薦的成語輔導書,能對大家學習成語有所幫助。關於語文成語學習,大家還有什麼疑問,都可以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