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記者 張智 北京報導
在浙江,某小家電外貿企業負責人老陳遇到一個難題:由於排不上貨櫃,他的貨不得不延遲出口。
「都在排隊,現在一櫃難求,運價都漲上天了,也沒辦法保障能按時運輸。」老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此時,在青島、連雲港、寧波和上海等大型港口,正在因為貨櫃極度缺乏,而導致船舶停泊作業延誤,港口承壓。
而在遙遠的大洋彼岸,歐美多個港口卻由於貨櫃暴增,導致擁堵狀況嚴重。
據了解,隨著歐美逐漸復工解禁,港口集運貿易呈逐步復甦的態勢,加上疫情期間世界各地港口不能正常運轉,導致散落在全球各地的貨櫃回流不暢,造成了中國一箱難求、歐美貨櫃無處安放的局面。
「早在今年5、6月,這種情況就已經出現了。因為貨櫃船主要承運的是工業製成品,是整個產業鏈相互流通的重要一環。當前,全球經濟復甦並不均衡,復甦的節奏也不一樣,因此率先回暖的中國有大量工業品往外運輸,但回程的工業品卻不多,這導致貨櫃本身在全球流動就不順暢。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回暖,這種情況越來越明顯。」億海藍產業研究院首席分析師林書來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一櫃難求的背面,則是高居不下的運價。當前,為了抓住運價的「黃金時段」,不少船公司拒絕在歐美收貨,而是載著空貨櫃全速奔回亞洲。
在林書來看來,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於疫情影響了全球貿易正常往來,預計疫情得到控制後,國內一箱難求的情況將逐漸消失。
一箱難求
對老陳來說,最近幾個月,歡喜與鬱悶共存。
「現在我的訂單,是去年同期的3倍,每天都恨不得加班加點完成訂單。但是我們的訂單增加,別人的訂單也增加,零部件供應商根本供不上貨,只能把貨期延長。原計劃在10月底發出50個柜子,但是到了港口,又發現柜子不足,還得等。」老陳一肚子苦水。
按照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今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了1.1%,好於全球貿易的增長狀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外貿潛力比較大,韌性較足。
據了解,由於很多國家的生產能力處於癱瘓狀態,使得率先擺脫疫情影響、生產步入正軌的中國在短時間內成了世界工廠的中心。孟加拉、越南、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紛紛轉移到了中國,也因此,中國向外發運的貨物數量激增。
數據顯示,自7月起,我國貨櫃出口量快速增長,進10月份後,貨櫃吞吐量有進一步加速的趨勢。中國港口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重點監測的沿海港口貨櫃業務進一步提速,10月份,八大樞紐港口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1.1%,增速創今年新高。
而將目光放至國際卻不難發現,全球市場嚴重冷熱不均。
美國港口卡車運輸協會(HTA)表示,僅洛杉磯和長灘港,就有10000-15000個貨櫃被滯留在碼頭,導致當前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貨物運輸「接近完全癱瘓」;西海岸港口和芝加哥也對進口激增帶來的大量空貨櫃一籌莫展。
不僅是美國,在澳大利亞、英國,大量空貨櫃積壓情況也日益嚴重,據估計,僅澳大利亞的空貨櫃的數量就超過5萬個。
在林書來看來,當前,中國出來的船數量比較大,但是歐洲和美國等地方出來的船數量少,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一船一船的貨櫃運出去,但回來的寥寥無幾,造成歐美貨櫃大量堆積,中國則一箱難求。
超出預期的貿易
貨櫃有去無回,給各個國家都帶來不少麻煩。
據了解,由於歐美疫情升溫,造成港口缺工、缺車、缺車架,船舶準班率從6月的85~90%,降到9月的56%,船期平均延誤五天,且準點率持續下降中。按照統計,美國西岸港口候港時間就達4-5天,紐西蘭奧克蘭候港時間超過10天,英國的費列斯託則因過度擁擠,已宣布停收空櫃。
同時,國外港口普遍存在的免堆期也比之前短了很多。此前長達兩周或以上的免堆期不復存在,不少港口直接收起租金。
而在中國,由於不少港口貨櫃告急,一些船公司開始大幅提升運價,並開始收取各項附加費。
11月6日,在缺櫃嚴重的深圳港,船公司萬海航運等對於運往東南亞貨物開始收取每箱500美元、每大箱1000美元的缺櫃費,這相當於將運價翻漲一倍。
當前,美國運往亞洲的貨物,每大箱(40TEU)運價約在400到500美元之間,而亞洲運往美西的貨物,每大箱運價超過3800美元,運往美東超過4600美元。
赫伯羅特也宣布,將從東亞(不包括日本)到英國的航行提價為5190美元/ FEU,向西地中海的航行提價為4710美元/FEU,將北大陸的航行價格提高為4690美元/FEU。東南亞航線運費也已衝破2000美元。
不僅如此,各種擁堵附加費、旺季附加費也開始徵收。近期英國港口的持續大範圍擁堵,地中海航運宣布,將對所有出口至英國的貨櫃,徵收50美元-175美元/TEU不等的擁堵附加費;船公司達飛也對亞洲出口至地中海、北非地區的貨物,徵收旺季附加費。
不過,這並沒有對我國出口造成較大影響。
當前,我國進出口貿易已連續4個月加速增長。海關總署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中國進出口金額呈現深「V「走勢,3-5月受疫情爆發影響,國際貿易疲弱,進出口金額持續負增長。而6月至今,伴隨疫情控制以及復工復產,進出口金額改善明顯,兩年來首次連續4個月正增長,且有加速增長態勢。
而貨櫃吞吐量與進出口金額走勢一致性高,9月為2453萬標準箱,同比增加7.63%,同樣也是6-9月連續4個月正增長,底部反彈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