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南安普頓足球俱樂部(Southampton Football Club)成為最新一家中資控股的英超球隊。中國商人高繼勝以2億英鎊的價格正式收購這家俱樂部80%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價值2億英鎊 萊茵與南安普頓正式聯姻
近日,南安普頓足球俱樂部的瑞士老闆凱薩琳娜·利布爾(Katharina Liebherr)在官網上向粉絲髮布了一封公開信,確認其與萊茵達控股集團董事長高繼勝和他女兒高靖娜之間的談判已完成,並對新「合作夥伴」表示了歡迎。
利布爾在信中寫道:「這對俱樂部來說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新篇章,作為一個團隊,高先生和他的女兒與我建立了緊密的關係,我們將努力建設球隊以實現長期的成功。 」高繼勝也發表聲明對成為俱樂部合伙人一事表示榮幸,並稱利布爾是「俱樂部的偉大管理者」。
知情人士稱,高繼勝家族收購了該俱樂部80%的股權,該交易對這支球隊的估值大約為2億英鎊。
公開資料顯示,南安普頓足球俱樂部原名聖瑪麗YMA(St. Mary's YMA),是英格蘭東南部漢普郡港口城市南安普敦的職業足球俱樂部,綽號「聖徒」 (The Saints),成立於1885年11月,2001年搬主場至聖瑪麗球場(St Mary's Stadium)。球隊的母公司南安普頓業餘活動控股公司是倫敦股票交易所的第二級市場AIM上市公司(AIM: SOO)。
南安普頓曾保持頂級聯賽席位達27年之久,自2005年降級至英冠後又於2012年再次重返英超賽場。2009年,利布爾的父親、億萬富豪實業家馬庫斯(Markus)以據稱14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該俱樂部,並將其從瀕臨破產的局面中挽救回來。馬庫斯於收購後一年去世,利布爾也就從父親手中繼承了這家擁有百年歷史的俱樂部。
收購以私人名義進行 曾因縮緊海外投資擱置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收購是高繼勝以個人名義進行的,這得到了英超聯盟官方的同意。就在今年1月,南安普頓俱樂部曾宣布,其接受了高繼勝旗下設在杭州的投資工具萊茵達體育(Lander Sports)的條件,雙方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但因故沒能完成。據悉,在過去幾周裡,為繞開中國對海外併購的限制,交易結構已被改變,以便用高繼勝家族在香港擁有的財富來出資。
據了解,高繼勝是萊茵體育(000558)控股股東從事酒店及房地產業務的萊茵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萊茵達控股」)董事長。作為中國第一家上市的綜合性體育類上市公司,萊茵達體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自2015年8月更名以來,先後收購亞職籃、成立賽事運營公司、打造戶外基地、共建體育產業基金等一些列舉措,布局體育產業。
2017年一季報顯示,萊茵體育營業總收入6.23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6.01%,總資產達24.68億元。萊茵達控股擁有萊茵體育4.1億股(佔總股本比例達47.7%),高靖娜擁有萊茵體育5292萬股(佔總股本比例達6.16%)。
截至15日收盤,萊茵體育報收7.03元,微跌0.85%。
中資進軍海外球隊 收購浪潮引監管注意
南安普敦俱樂部並不是英超聯賽第一支中資俱樂部。2016年,由賴國傳掌控的雲毅國凱(上海)體育發展有限公司以1.75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西布朗維奇88%的股份。 除此之外,英格蘭低級別球會中,阿斯頓維拉、狼隊以及伯明罕等球隊,也都有中國資本的身影。
但在這些中資率先「出海」後,如何形成後續可觀的「盈利模式」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萬達集團曾出資4500萬歐元收購馬德裡競技20%的股份,但王健林本人卻表示:入股馬競「並沒有賺錢,一直在燒錢」。
事實上,自2014年下半年中資在歐洲足壇掀起了一股收購浪潮後,監管層對於國內企業海外投資已經有了「重視」,其中便多次提到體育產業非理性投資。
今年3月,央行高官也連續「喊話」海外投資。3月10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兩會」發布會上表示,「對外投資其中不乏有一部分過熱的情緒,以及與我國對外投資的產業政策要求不符合,比如投資一些體育、娛樂、俱樂部,對中國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同時在外面還引起了一些抱怨」。
3月20日,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時指出,部分企業海外投資存在「非理性和異常投資行為」,並直指一些企業在高負債率下於海外收購足球俱樂部有資產轉移之嫌。
而就在最近,央視也直接點名蘇寧集團收購「米蘭雙雄」:「蘇寧集團出資2.7億歐元控股國際米蘭,後者已連續五年虧損,總虧損額達2.759億歐元,這樣的收購究竟是為了什麼?」
由此看來,轟轟烈烈的中資收購大戲,在2017年後局面似乎有所變化。對於之後的」出海人」來說,海面波詭雲譎,成敗或許只在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