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法師:雜行雜修的意義

2020-12-15 淨宗傳承

雜行有它的作用和效果。下面我們列了三條:第一,調熟眾機;第二,回入念佛;第三,結緣果遂。

第一,調熟眾機。

積福修善,增長慈心,謙下柔軟,向機深信。

怎麼「調熟眾機」呢?通過雜行,可以積福修善,增長慈心,謙下柔軟,而產生機深信。

機深信,有人說信不來,信不來那就去修雜行,修聖道門。你不斷地修行,福報增長,心裡就會慢慢開竅,所謂「福至心靈」。

信不來是因為沒有智慧,也是因為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就信不來。說信佛,有的人就搖搖頭,福德因緣都沒有到。通過各種修行,慢慢會增長慈悲心;通過這樣的修行,福報增長,智慧開解,心就會慢慢謙下,就會柔軟,就會得到法的滋潤和利益。這樣慢慢就會啟發機深信。

當然,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修一段時間還越發驕慢了。要在如法的路上走下去,有人可能一生,有人可能多生,這都不好說。阿彌陀佛成佛十個大劫,我們到今天才來,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所以,雜行並不是不好,對需要的眾生,雜行適合他的根機。

第二,回入念佛。

漸能明信佛智,而發三心,歸入念佛。

這和上一條有前後次第關係,雜行能慢慢走向機深信,漸漸明信佛智。

佛的智慧是不容易信的,說「念佛決定往生」,他馬上就相信了,這是久有善根的人。有些人不能當下明信,那就要通過雜行回向這個臺階,回向求生極樂,然後慢慢轉入念佛。

比如火車速度很快,又是加重的火車,又很長,那拐彎就要大一點。如果拐彎很急,它就會衝出軌道。

凡夫眾生業障這麼深重,像一列載重的火車,自力的慣性特別強,跑的速度很快,想要一下轉到佛力,那一定會出軌的,說不定還會跑去修外道了。那就要通過雜行,慢慢地繞一個彎,然後導向正行,導向專修正定業。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裡講十三定觀,講三福九品,也就是給我們一個轉彎。啟發我們明信佛智,發起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歸入念佛。所以,雜行是歸入念佛的前方便,這是對機而說的。

第三,結緣果遂。

這就看得更遠一些,就是跟他結結緣,今生沒回入念佛,根機沒調成熟,但是來世還是依這個機緣得度。

所以,雜行有它重要的作用。

(選自:淨宗法師《阿彌陀經講記》)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相關焦點

  •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法師開示
    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法師開示。淨宗修行必須具備的條件就三個,第一個信,第二個願,第三個行。蕅益大師常說的信願持名,印光大師繼承了,印祖也常常說這句話,常常用這句話勸勉同修,信願持名。這十六個字確實是老人一生行誼的寫照,你要問印光法師是什麼樣的人,十六個字講清楚了。我們現代淨宗學人要向老法師學習,把這十六個字做到。敦是親愛、是和睦,倫是同類。從自己家裡講,父母兄弟姐妹,同類,再擴大是我們的家族,再擴大是國家民族,再擴大是整個世界的人類,凡是人,皆須愛。這就是敦倫。
  • 淨空法師:謹記!修淨宗念佛法門,清淨心是根本
    所以要真正發心,要放下萬緣,決定不為自己,為一切沒有覺悟的眾生,念念幫助他覺悟,這就是「說法師子吼」的意義。說什麼法?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幫助一切眾生皆成佛道。所以自己要具足一個佛的模樣,人家見到才能相信,才能夠向你學習;你自己不像一個佛的樣子,你勸人,人家有疑惑。
  • 淨宗法師:在家居士如何做早晚課?
    淨宗法師答:除非工作特別忙,作息時間沒有規律,難以掌握,那就沒有辦法。否則早晚設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來做自己的佛法修持,這樣最好。如果有一定的規律,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哪怕白天再忙碌,至少早晚都有念佛修持。#念佛#早起念佛,開始光明幸福的一天;晚上念佛,打掃一天的塵慮,讓勞碌一天的心回到寧靜。所以雖然只是早晚念佛,但作用、意義卻不限早晚,而是從早貫徹到晚,一整天。
  • 淨宗法師|法義學習的重要性
    淨宗法師|法義學習的重要性法義學習,以前我也談過這個主題,今天就不具體講某一段法義,只是就法義學習本身和大家交換一下思想。重要,就是重要性,為什麼要學習;內容,就是學什麼;方法,就是怎麼學;注意事項,就是哪些方面是要注意、克服的,不能走偏。
  • 圓修不能變雜修,雜修跟圓修有什麼差別呢?
    請問法師,專修淨土的人在做早晚課的時候可以加念其它的咒語嗎? 淨界法師:我認為是可以的。 當然這個地方淨土宗的修學者,我們以我們歷代祖師的開示,淨土宗有兩種方法:一個是專修,一個是圓修。 當然圓修不能變雜修,雜修跟圓修有什麼差別呢? 圓修就是我信願很清楚,我也皈依在阿彌陀佛的座下,但是我也有一些東西必須破障。每一個人的煩惱是不同的,他必須有一些對治法門來幫助他,調伏對三界的愛取,調伏他一些枝末的煩惱,但是他往生的這個願力是一致的。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悟泓法師和星慈法師
    1、悟泓法師「今日世界,舉目四望,各地天災人禍不斷,災難發生的間隔時間愈來愈短、愈來愈頻繁,也一次比一次嚴重;社會上也不斷傳出因貪婪、暴力、無知、傲慢等相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各界束手無策,而政治、經濟、科技也都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眾生依然生活在煩惱、憂慮、不安之中
  • 淨宗法師:佛跟螞蟻、蟋蟀等不同眾生說話,無需同聲翻譯
    淨宗法師:念佛,就是在接收彌陀的信號彌陀的光明跟他的名號不是兩件事。彌陀的光明是看不見的名號、沒有聲音的名號;彌陀的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一、光明就是名號,名號就是光明。沒有看見,是因為你們「煩惱障眼雖不能見」,但是「淨宗念佛常放光明」。當然,你們念佛我也看不見,但確實是有光的。光有可見光,有不可見光,這並不稀奇。聲音也一樣,有可聞的聲音,也有不可聞的聲音,因為它有不同的波段。我們人的耳朵,聽到的聲音是有一定波段範圍的。在這個波段之上,像尖叫聲,就把耳朵搞聾了,聽不到了。
  • 觀察正行與觀察雜行
    觀察正行與觀察雜行一心專注思想、觀察、憶念彼國二報莊嚴。五種正行都說到「一心專」,這裡說「一心專注」,可見善導大師是如何強調「專」。「思想」:即一般所講的想像,但不是自己想像,而是依據所讀誦淨土經典的描述。
  • 認識淨空老法師
    至今已印購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經》贈送全球高等學府、國家圖書館暨各宗教團體。曾受聘任臺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創辦華藏視聽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與澳洲淨宗學院。指導新加坡淨宗學會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現今全球有百餘所的佛陀教育機構聘請法師為永久導師;成千上萬的聽眾,透過遠程教學向法師學習。
  • 佛教常識:淨宗十三祖都是誰?
    淨宗立祖之說開始於宋代,淨宗的祖師不像其他宗派那樣,有前後傳承的關係,而是後人根據其修持成就以及弘揚淨宗的貢獻而推選出來的。我們現在遵奉的淨宗十三祖,就是經過宋、元、明以及近代的逐漸推選,而自然形成的。那這十三祖都有誰呢?
  • 淨宗法師 | 造罪受苦乃因果報應,還值得同情嗎?
    淨宗法師答:仍然是值得同情的。第一,我們作為凡人,往往有一種追求公平正義的心,甚至也有一分幸災樂禍,「某某人做不好的事了,就應該受報應」。這是因為我們具有人我的分別,認為他人和自己不相關。佛菩薩的慈悲心不是這樣,稱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菩薩看一切眾生如同一體。
  • 何謂專修與雜修?
    今天我們要來探討的題目就是說:何謂專修與雜修?  那麼這個問題,在淨土法門中比較會常常提到所謂說「專修」與「雜修」,但是為什麼會提到專修與雜修呢?那麼它實質上的意義又是如何呢?我們針對這個部分,來了解一下。  修學淨土法門的,依於信願行的方法,當然希望自己能夠因為念佛,而決定能往生。
  • 淨宗法師:端坐家中念念佛就是度眾生嗎?
    淨宗法師答: 那麼,和法師們以及一些念佛堂的堂主在外面登臺說法、勞心勞力有什麼不同呢?哪一個更殊勝? 都殊勝。不過表現、側重各有不同。
  • 淨宗法師:事實來證明,念佛多善根
    除了念佛,她什麼法也修不了,如果雜行是多善根,那她完全是少善根,怎麼能往生呢?她往生的事實足以證明念佛是多善根。從古到今那麼多的專修念佛往生事例,包括現在很多人去給別人助念,很簡單,很容易,就是這句名號,說明這句名號是多善根。
  • 專修與雜修
    不少師兄仍糾結在專修與雜修的問題上,令自己十分困擾;究竟何謂專修,什麼又是雜修呢?其實答案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條一成不變的公式, 要看各人不同情況而加以取捨。以我自身實修的經驗為例,比如我打算修習七部經、二十一首咒;雖然一天中也可勉強念完,但好像有少少趕,念誦的質素自己打了折扣。
  • 淨宗玄門與現代前衛科學(3)
    淨宗經典多有隱顯俱成之描述。《大乘無量壽經》「禮佛現光品」中,阿彌陀佛光明顯赫如黃金山,顯現在法會虛空中。爾時,聲聞菩薩聖眾的光明悉皆隱蔽,萬物之光亦如聚墨。月明星稀,體現隱顯俱成之相狀。 西方淨土的池水能宣演無量法音,只是一水,能於同時同處演說諸多妙法,或佛法僧聲、或無生無滅聲、或大慈大悲喜舍聲、或甘露灌頂受位聲。沐浴池水者,各各聞其願聞之法,並且聞與不聞,隨念調控。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能利法師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淨宗學會弘法人才培訓班特刊》1997年能利法師簡介1990年2月出家於武漢歸元禪寺,依昌明大師受教修行,1991年於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一誠大和尚座下受戒。曾就學於南京棲霞山佛學院、中國佛學院,1996年新加坡淨宗學會與佛教居士林舉辦的第二屆「弘法人才培訓班」依淨空法師學習淨土教義與講經、1999年被中國佛教協會與中國佛學院派往釋迦牟尼佛的出生地尼泊爾藍毗尼中華寺駐寺留學實習。曾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應用倫理學研究生班、南京大學哲學系中青年佛學骨幹研究生班、澳門公開大學MBA。
  • ➮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延續法師
    四、親近過淨空法師的青年法師的感言生命中的感恩(節選)——我和我的善知識們5.延續法師在新加坡的第二年,我正好碰到第二期「弘法人才培訓班」開課。培訓班導師是淨空老法師。從那以後,跟隨老法師修學的年輕法師們即使身體不適,也很少輕易請假。老法師自講經弘法以來,足跡已遍及亞洲、澳洲及北美各地。四十餘年來,老法師以講經說法為唯一正業,橫說豎說無間斷說,教化勸導無以數記的東西方有緣眾生,使他們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超越瓶頸,滿懷信心、滿懷希望地迎接新的生活。這四十年來,在弘法生涯中老法師自己也走過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不平凡歷程。
  • 佛門高僧大德眼中的淨空老法師---聖嚴法師篇【02】
    聖嚴法師和淨空法師是戒兄弟,1961年兩位法師同在基隆八堵海會寺受具足戒,得戒和尚是淨土導師道源長老。佛門中有句話:「同戒如同命」,兩位大德是非常好的朋友,聖嚴法師在一九九九年訪問新加坡的一次講話中,談起了和淨空法師的友誼並對淨空法師大為讚嘆。
  •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
    古德說「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怎麼理解,大安法師開示。其實「悟後不願往生,敢保老兄未悟」這句話是蓮池大師說的,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否認修行人的開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