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行有它的作用和效果。下面我們列了三條:第一,調熟眾機;第二,回入念佛;第三,結緣果遂。
第一,調熟眾機。
積福修善,增長慈心,謙下柔軟,向機深信。
怎麼「調熟眾機」呢?通過雜行,可以積福修善,增長慈心,謙下柔軟,而產生機深信。
機深信,有人說信不來,信不來那就去修雜行,修聖道門。你不斷地修行,福報增長,心裡就會慢慢開竅,所謂「福至心靈」。
信不來是因為沒有智慧,也是因為沒有福報,沒有福報就信不來。說信佛,有的人就搖搖頭,福德因緣都沒有到。通過各種修行,慢慢會增長慈悲心;通過這樣的修行,福報增長,智慧開解,心就會慢慢謙下,就會柔軟,就會得到法的滋潤和利益。這樣慢慢就會啟發機深信。
當然,這個過程因人而異,有的人可能修一段時間還越發驕慢了。要在如法的路上走下去,有人可能一生,有人可能多生,這都不好說。阿彌陀佛成佛十個大劫,我們到今天才來,經過了這麼長的時間。所以,雜行並不是不好,對需要的眾生,雜行適合他的根機。
第二,回入念佛。
漸能明信佛智,而發三心,歸入念佛。
這和上一條有前後次第關係,雜行能慢慢走向機深信,漸漸明信佛智。
佛的智慧是不容易信的,說「念佛決定往生」,他馬上就相信了,這是久有善根的人。有些人不能當下明信,那就要通過雜行回向這個臺階,回向求生極樂,然後慢慢轉入念佛。
比如火車速度很快,又是加重的火車,又很長,那拐彎就要大一點。如果拐彎很急,它就會衝出軌道。
凡夫眾生業障這麼深重,像一列載重的火車,自力的慣性特別強,跑的速度很快,想要一下轉到佛力,那一定會出軌的,說不定還會跑去修外道了。那就要通過雜行,慢慢地繞一個彎,然後導向正行,導向專修正定業。
釋迦牟尼佛在《觀經》裡講十三定觀,講三福九品,也就是給我們一個轉彎。啟發我們明信佛智,發起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歸入念佛。所以,雜行是歸入念佛的前方便,這是對機而說的。
第三,結緣果遂。
這就看得更遠一些,就是跟他結結緣,今生沒回入念佛,根機沒調成熟,但是來世還是依這個機緣得度。
所以,雜行有它重要的作用。
(選自:淨宗法師《阿彌陀經講記》)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