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屆全國鄉村兒童科學點火人研習營上,「橡果科學」總負責人歐陽鳳的閉幕主題演講,時長一小時,用其全職公益教育路上的一次總結和回顧,勉勵未來帶著虔誠之心繼續探索和開拓。
我是一位全職教育公益人,外號「踩著風火輪的山羊」,之所以踩著風火輪,是想去更多的鄉村學校給孩子們帶去好玩的科學教育。擔當者行動是一家民間草根公益機構,在場的工作人員也都是全職從事公益,在用公益的方式來參與基礎教育這份事業。我出生於江西省萍鄉市一個偏遠小村莊,在一所規模200多師生的村小學習了整整八年時間,12歲才從村莊到了縣城讀初中高中,然後離開家鄉,到了福建泉州讀大學。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與公益的幾件事。在想要退學的大學裡,選擇了嚮往的新聞傳播專業,大一上學期,在圖書館大廳角落看到一面藍色旗幟——「擔當者行動」,怦然心動。想起高中語文老師曾說
「無論高考多忙,無論未來如何,一定不要忘記閱讀,同時還要做一個有擔當的人。」了解到擔當者行動高校志願社招募志願者,每周去打工子弟學校給孩子們上閱讀和科學課,這深深吸引了我,爭取機會參加了面試,就這樣開啟了四年的大學公益之旅。在真誠純粹專業的公益理念下,發現人與人之間相處很簡單,封閉的心慢慢敞開。2015年寒假從臺灣交流學習回來的寒假,加入了4位來自不同學校擔當者志願者發起的「閱愛母校」騎行廈漳泉的公益籌款活動,我們幾個大學生沒有資金,沒有山地車,沒有衝鋒衣,也沒有完全做好準備,就一拍而合地開始了行動。幸運的是,一路上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有人贊助衣服,有人贊助自行車,有不同地方的志願者提供我們晚上食宿。出發第一天我就莫名地從自行車上摔下來了,第一反應是「糟糕!他們會不會不讓我繼續騎行了?」立馬站起來,雖然頭頂冒星星,右手被壓到,但幸運的是沒有大礙,可以繼續。作為隊裡的攝影參與這段旅途,與同行三個的男孩相互鼓勵,補輪胎,爬山路,探索自然,與遇見的人互動,每天騎行六七個小時。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看到一個小男孩站在破舊的土房前,帶著獵奇的心以喝水的理由走進這所房屋,裡面很昏暗,夕陽從土房縫隙照進來,沒有新家具,地上凌亂地放著各種生活勞動用品,女主人是男孩的奶奶,她拉著我傾訴——小孩的母親離家出走,父親身體殘障,孩子小學讀書沒有錢,想讓我們幫忙,無能為力,只給他們拍下幾張照片,離開後整個人沒有了力量:我們這樣能解決什麼問題呢?騎行的第8天,我們到達了終點——福建平和的一個村莊。坐在低矮木凳上的留守老人,土房前推得高高的柴火,獨自放牛的老人,雙手髒兮兮和有傷口的孩子······這些超出經驗的對鄉村的認識讓人沉重,我們在那所村小給當地的孩子們舉辦了閱讀和自然活動,分享彼此的生長故事。12天600多公裡騎行,最終在眾人的幫助下成功地為兩個學校(也是其中一位夥伴家鄉的兩所村小)的每個班級建立了圖書角,把豐富好看的童書帶到了孩子們面前。
這件事給我很大的觸動,之前讀書是為了逃離鄉村,但當我們來到鄉村,關注村莊裡的人,與這些人產生聯結,對鄉村不再是迴避和絕望。春節回到家,我開始好奇生活了十多年的村莊有哪些變化?他們有怎樣的故事?我能為這裡的孩子和做點什麼?村裡大部分80後的哥哥姐姐們外出打工,他們結婚生子,他們的小孩慢慢長大,這些孩子成了村莊的第一代留守兒童,
我開始真正關注到這些孩子,意識到他們的未來也是我們的責任。把從小看的書整理出來放在家門口,建立了一個愛心圖書角,邀請小孩子來看書,和他們分享閱讀和遊戲;拿著相機給每個家庭拍攝過年合照,想辦法為小學母校籌款建立圖書角,給社區的人們建立一個閱讀活動空間······每次寒暑假回來,孩子們會在家門口激動地等待和迎接,我會給他們帶回一些新的書籍和玩具,一起去田野勞作,去徒步爬山,去山上撿垃圾,和他們一起拍攝畢業照,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這些孩子們兄弟姐妹之間會相互照顧,相互分享食物,訴說自己的恐懼和害怕,
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很多,這些孩子讓我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但也會擔心未來他們是否會成為更好的自己,意識到教育是一件複雜漫長的事但不要忽視每個微小的行動。2015年寒假,和夥伴發起了「尋找光陰和愛情」公益項目,線上籌款為村莊的夫婦們拍攝婚紗照和紀錄片。以前我不屑深入了解村莊的那些人,以為他們是「失敗者」,生活沒有波瀾,努力學習是不要成為像他們這樣的人。但那十來天,我們走進不同人的家,給這些伯伯伯母們穿上婚紗,看見他們的皺紋白髮,記錄下他們牽手擁抱的瞬間,了解他們的婚俗,傾聽他們的愛情和愛情之外的生命故事。原來這些平凡大半輩子的人們承受著太多委屈不公,分離和艱辛,他們用智慧和強大的心抵抗苦難的生活。
我們誤以為他們沒有思考和生活,卻不知道他們是用了多大的韌性在絕望中創造希望。最終我們做出一個紀錄片,並洗出照片給到這些夫婦,他們啟發我們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要努力地活著,用愛和希望承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這一點一滴的公益經驗,以及抗爭過程中發生的挫折和困難,讓人開始反思過去的教育和環境,有了力量去打碎無形的束縛。過去接受的教育以成績為主,強調同伴競爭,
但志願者的經歷讓我們看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教育應該有愛和相信;以前學校認為教科書之外的書都是雜書,
而公益提倡兒童要有自由廣泛的閱讀,閱讀是基礎教育的基礎;以前的教育讓人擺脫和走出貧苦和人沒有希望的鄉村,而遇到的公益人文賓美玉美琴春亮等擔當者,
他們對鄉村帶著感恩,他們沒有忘記自己從哪裡來,他們想要改變不完美的環境;過去的教育想要我們做一個服從和適應規則的人,
但看到如此富有思想和人格獨立的人,他們敢於冒險和挑戰的樣子是如此充滿力量;以前的教育讓我們追求個人成功;
但閱讀中的人和眼前的公益夥伴更看重活著對社會對世界的貢獻和價值,他們關注社會問題,關注社會上那些不被看見的人.
2016年10月,書寫兩年的個人的成長隨筆《時光琥珀》在臺灣老師的支持下出版,並在身邊公益夥伴的支持下有了一個新書發布會,那段時間像一次告別,告別一段敏感探索期,告別一種不喜歡的環境。同時,擔當者行動首次公開招募合伙人的文章,像聽到一個呼喚:
鄉村孩子的未來不能等,鄉村孩子的生長需要廣闊自由的閱讀,需要有愛和相信的教育,帶著某種決絕的告別,投入實實在在的行動,成為公益全職。選擇的不是閱讀推廣專員或者研究回訪這些和專業和背景更契合的事情,而是無人問津的「好玩的科學」項目。當時機構等待一位愛科學有科學思維的理工男來做這個全新的項目,總幹事文賓說我比較文藝,科學思維是一件需要時間的事情,不適合可以轉到做閱讀,張同慶老師也覺得我科學素養不夠,說目前鄉村科學教育的溫度在零下二十度,要做好兩年都沒有任何起色的準備,還特別強調機構目前99%的精力和資源都在閱讀,只有1%的精力放在科學······那時很倔強,1500元的實習工資,默默較真和經常犯錯——不是為張老師而做,不是為總幹事而做,是為鄉村孩子和鄉村教育而做!十年前作為鄉村孩子沒有上過一節科學課,十年後很多村小的孩子依舊沒有上過科學課,但童年那些動手體驗,與大自然相處,好玩有趣的經歷至今給了我很大的自信和力量。鄉村孩子是如此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需要有科學教育,更需要有愛和相信的教育,鄉村教育不進步,我們的社會是難以進步的,好的教育應該賦予每個人去不斷學習和去挑戰問題的力量,
如果這件事很重要,為什麼不能從自己做起?幸運的是,那時候核心志願者大炳已經構建了志願者團隊,開始了好玩的科學課程研發,他和其他志願者都沒有專業的科學背景,卻從全球範圍內整合資源,把170多冊優秀圖書和網際網路資源進行整理分類,設計教案彙編成冊,大家用了兩年多時間編輯和做實驗,拍照片。好玩的科學課程主要特色是以激發孩子科學興趣為第一目標,以兒童為本位,重視兒童自身探索興趣的激發,以有效組織孩子進行實驗活動為主要形式,引導孩子有序有趣地動手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記得當時大家經常說最大的力量是相信會有鄉村的老師能夠用這套手冊,能夠把這些好玩的實驗帶給鄉村孩子們。帶著這樣的理念和不夠完美的手冊,開始了第一階段的科學推廣。走過很多鄉村學校,真正感受到了什麼是零下二十度的寒冰:鄉村小學受經濟和環境的條件限制,在升學導向和壓力下,語數外是重點學科,科學課長期不受重視,經常不能正常開設;教材內容實驗不好上,缺少實驗器材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科學實驗室使用率低,很多只是為了應付檢查;90%的鄉村小學沒有專職科學老師,兼職科學教師科學知識缺乏、無專門的科學培訓,實驗技能不足、教學技能有限;鄉村教師工作強度大,地位待遇低,教師評價機制單一,動力少;鄉村學校也少有科普書籍,科學老師也缺少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的熱情、習慣和技能······
這些處境和十多年前很多人在村小的經歷沒有多大的區別。十年來,我們的科技創新、5G技術、人工智慧、世界經濟的融合、全球性的健康和環境的挑戰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刻影響著我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但急功近利的教育環境,啟蒙意識薄弱的科學教育理念和方法與現代化社會嚴重脫節。
全國697萬餘農村留守兒童的未來是什麼?千千萬萬的鄉村老師們可以做點什麼?是什麼阻礙了鄉村孩子未來大部分只能成為「普通人」,為什麼不可以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擔當者,成為創造更美更好世界的其中之一?我們一步一步跨出步伐,珍惜每個試錯的機會。
和研發志願者夥伴去學校給孩子們上科學課,用簡單的材料帶來不一樣的活動,孩子們體會到探索和創造的樂趣;我們舉辦
科學點火人教師研習營,給老師們演示如何上好玩的科學課、以工作坊方式讓老師們動手體驗,很多老師過程中很投入,他們開心地笑了,他們在流露出欣喜的笑容;
我們慢慢找到一些科學研究者,科普作家等來到鄉村面向孩子們分享科學主題和成長故事,每次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都有更多的科學問題想要探索,他們對世界是如此好奇;我們會找機會前往一些老師的學校看老師上課,和點火人共同點燃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一線老師們給與我們非常多的溫暖和支持;每個學期彩虹花小額基金項目實踐,越來越多的老師在學校成立了好玩的科學社團,帶著孩子們玩科學,有老師給孩子們購買科普書進行共讀,有的利用鄉土自然資源,進行了不同的探索,比如蘭花種植,蘋果項目等。
2018年我們開始創辦了全國鄉村兒童科學點火人研習營,從第一屆70人到2019年第二屆170多人,星星之火,有了一個一個的積累和蔓延,通過全國性的科學點火人研習營,我們有了更多團隊的力量!
這個過程中,鄉村孩子們和老師們給了我們很多積極反饋,讓我們看到了好的教育帶來的對生命的滋養。印度公益項目Toys from trash的創始人
阿爾溫德· 古普塔是我們的榜樣,他說:"科學教育的器材應該是任何階層的孩子都能負擔得起,並能參與製作的"。他說 :「每一次到一個學校,看到孩子們眼裡閃著光,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們臉上的幸福。他們想製造東西,他們想自己動手做。」他為印度幾千個鄉村學校的孩子們特別是鄉村女孩帶來這麼多豐富的教育資源,他的故事激勵了我們!
2018年,我們遇見了科學教育路上的領路人八十多歲的科技爺爺科技奶奶,爺爺奶奶家裡大廳架子擺放著各種瓶瓶罐罐,可以玩很多科學實驗,他們的房間則擺放滿滿的書籍,他們滿懷著熱情與我們前往江西於都,福建廈門為孩子們帶來身邊的科學實驗,為老師們帶來精神啟發,他們說:「只要生命還在,我們會繼續堅定地去播種,去呼喊,去點燃更多教育者和孩子們的夢!」
這些年,通過好玩的科學課,我們看到了很多孩子的變化。甘肅宕昌幾個孩子很調皮,學習成績不好,差點被老師放棄,在一節科學課上,給到他們材料和挑戰,這些孩子做出來非常厲害的彈力投石車,他們的授課老師都驚訝了;重慶彭水有一個調皮的孩子說不喜歡科學,課上動來動去,連續給他們班上了三節科學課,這個孩子在科學活動中玩的非常有創意和投入,離開時候我收到那個男孩子寫的紙條:「謝謝老師,您的課讓我對科學了解多了一點點,即便您走了,我也會記得您······」在湖南醴陵碰到一個特殊孩子,老師告訴我孩子們智力發展不完善,不讓他參與課堂,但耐心與這個孩子一起玩一起遊戲,一起解決問題時候,
孩子是可以在這個過程感受到力量的。另一個我們非常關注的群體是鄉村女孩們。好像很多科學家,工程師,數學家等大部分是男性,女孩不是天生不愛科學,很多老師在男女合作時候,會讓男生動手操作,女孩負責記錄,會讓男孩做體力活,當我們少一些偏見,呈現給女孩們更多女性科學家樣子的時候,事實證明,當我們給女孩們相信和動手機會的時候,女孩們一樣可以動手製作,可以做實驗探索!這些孩子的變化讓我們相信我們是在通過科學教育守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孩子們學會從錯誤中學習,學會團隊合作精神,動手解決問題,
好的教育應該給到每個孩子實現自我的機會!這一路給我們力量的還有兒童科學科普教育領域的公益講師們,經常厚著臉皮去尋找和聯繫公益講師們,他們有的是教授,有的是小學名師,有的是科學研究者,有的是科普作家和編輯,他們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每次鼓起勇氣向他們發出邀請成為我們鄉村孩子和老師們的點火人時候,他們的回應是:「可以!」 這份信任和回應令人感動,
他們與我們同行,去過很多很多鄉村,給予孩子和老師力量,也給予我們很多啟發去完善。原來教育這件事需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和共創!更幸運遇到了在場的每個點火人老師們,是你們在回應我們,是你們讓我們不斷地行動,你們突破限制,給孩子們帶來一節課兩節課的科學實驗和活動,變化就開始了,雖然有時候只能在老師們學校待一天,
但老師們給與了我們非常多的力量和鼓勵,永遠在我們的生命中, 一瞬間變成了永恆,因為我們都是鄉村兒童的科學點火人。從2016年11月至今,好玩的科學已經走過甘肅宕昌縣、環縣、金塔縣,雲南彝良縣,福建寧化縣,江西贛州,湖南醴陵明月鎮,遼寧凌源市,重慶彭水縣等十多個縣域和鄉鎮,走進了上千位老師和上萬位孩子,開展了40場不同主題的「科學達人進校園」;30餘場「好玩的科學點火人教師研習營」;兩屆「全國鄉村兒童科學點火人研習營」,聚攏兩百多位核心點火人;聯結了60多位科學公益講師!彩虹花小額基金支持了700多人次的點火人老師!2019年獲得親子天下的「教育創新領袖」獎······但在這樣馬不停蹄的奔跑中,我迷茫了,靠這樣東奔西跑可以持續多久?我們一次次的活動真正可以沉澱什麼?我們的教育內涵和科學內涵從何而來?我們想要的科學教育能讓孩子抵達什麼方向?還有,為什麼一定是我來做這件事?2019下半年,四個月的間隔期,用了所有的積蓄,去美國Boulder學習社會創新項目,與來自二十多個國家不同的青年共同學習生活。收穫很大的是遇見了終身難忘的八十多歲教育導師Ron,每周四我們進行一對一交流,他啟發我思考教育中的教與學,啟發我思考什麼是好的領導力,啟發我去思考科學教育的本質,他讓我知道一個慷慨的教育者不應該吝嗇對每個孩子的讚美和欣賞,他給予我非常多鼓勵和力量,原來教育是可以如此美好,
教育的幸福是讓學習者保持好奇心, 助力孩子們找到自己可以終身去熱愛和探索的事情!2020年充滿不確定,疫情等社會問題讓人思考和反省。腳步放緩,但依舊很忙碌,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在眾多人的啟發下,3月份,好玩的科學項目突破升級為
橡果科學,確定了
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獲得全面系統的科學啟蒙教育的願景,確定了
助力每個鄉村孩子成為有好奇心、會思考、有擔當的終身學習者和社會創變者的教育使命。包括討論出來我們希望的科學教育理念,這些都讓人無比興奮。
從過去項目推廣到成為教育理念和產品的設計者,更系統地思考和嘗試解決鄉村孩子科學啟蒙教育問題,這一年,我們開始嘗試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服務更廣的範圍,出差腳步緩慢了,但更有耐心耕耘和打磨每個輸出的內容,2020年我們邀請不同領域的科學達人共同設計了橡果科學主題直播課,也與出版社編輯等科普愛好者一起設計兒童科普閱讀導讀課,未來會重新打磨和完善更多好玩的科學活動,希望藉由這三大自主創新教育內容探索一些更貼地氣適合兒童發展的教育可能。
2020年,我們從被動到主動,穿越重重限制,在與教育局溝通碰壁中,在項目落地的阻礙中,我們更清晰了自己的定位,作為公益機構有邊界和不可為,但更多需要去引領和改變。我們需要去聯結所有可以聯結的資源,包括社會力量,社會企業,科學工作者,科學家等,要去號召公眾去關注鄉村科學教育,共同助力鄉村孩子和老師的生長。一個個真實問題促進今年第三屆全國鄉村兒童科學點火人研習營得以進行,所有的探索回歸到最根本的那份力量——
愛和相信。這一路還有很多很多的挑戰,如何去聯結和拓展更多資源?如何把我們的每個產品打磨得更好,未來怎樣去和教育局合作共創?如何賦權有理念和有能力的團隊?如何更好地與點火人同行?
記得公益共創的晚上,俄羅斯科學藝術家撒沙對我說:「雖然過程中會有人說你們做的不好,或者說這件事沒有效果之類的話,但請你們不要放棄,因為這件事真的很重要。」是呀,很多困難並不可怕,
一旦我們堅定知道了為什麼是我們來做這件事後,剩下的就交給時間去耕耘和探索!一路上,很感恩生命中有這樣的機會,遇見如此多關心鄉村兒童的科學點火人,並且得以去探索更多可能。最後送給大家一首決定加入公益全職時遇見的詩歌——
別聽那些人的話,
「這事不能那麼做。」
也許是不能那麼做,可是也許你就會那麼做。
別聽那些人的話,
「你這個險冒得太大了。」
米開朗琪羅可能在西斯廷教堂的地板上作過畫,
到今天肯定已經被抹掉了。
當你心中恐懼的聲音,
抬起它醜陋的頭說:
「那邊那些人都比你聰明,他們更有才華,
他們更高大、皮膚更白、更漂亮、更幸運,
並且認識各種各樣的人.」
你可千萬別理會。
我堅信只要選擇一條你感興趣的路,
不排除愛情、敏銳以及與別人的合作,
而是堅定地認為,
通過你自身的努力能夠感動他人,
不把成功或者失敗作為你生活的標準,
那麼你就可能成為值得自己敬佩的人。
走自己的路——尼爾·西蒙
▲橡果科學,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獲得全面系統的科學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