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治理,「治」的是什麼?

2020-12-17 新華社客戶端

繼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人類正在快速進入信息社會。信息社會主要特徵之一是數位技術高度發展帶來整個社會的數位化,數據成為繼土地、人力、資本、管理、技術之後新的生產要素。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充分凸顯了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對於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的巨大價值。

數據這種新的生產要素與之前的生產要素相比有許多新的特點,有待我們探索解答。比如,數據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產生並採集的,數據的權屬如何確定?數據的複製成本幾乎是零,這與其他任何生產資料都不一樣,如何定價?數據越積累越多,而且積累速度很快,可以說取之不盡,似乎不具有稀缺性,何以成為資產?數據來自眾多個人,如何保護個人隱私?這些問題有待我們去研究、去解決。

數據治理以「數據」為研究對象,主張在確保數據安全前提下,建立健全規則體系,理順各方參與者在數據流通各個環節的權責關係,形成多方參與者良性互動、共建共享共治的數據流通模式,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數據價值。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數據治理之論》對數據治理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探討,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主要內容。

提出數據治理的重要意義。人類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而我們對數據這一新型生產要素的本質屬性、存在形態、潛在價值和利用方式等的認識還不充分,尚未建立科學系統的數據治理規則秩序,還不足以支撐數據資源有序高效的開發利用。作者提出從四個方面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加快普及大數據思維;建設配套法律制度體系;加強技術應用與突破;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人才知識結構。

界定數據治理的主要內容。首先是以釋放數據價值為目標,通過系統化、規範化、標準化的流程和措施,促進數據的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將數據中隱藏的巨大價值釋放出來。其次,以數據資產地位確立為基礎,以數據管理體制機制為核心,重點在於建立健全規則體系,形成多方參與者良性互動、共建共享共治的數據流通模式。再次,以數據共享開放利用為重點,保障數據的有序流通。同時,以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為底線。作者認為數據治理的基本思路要堅持「四個思維」,即堅持戰略思維,構建良好的數據治理生態體系;堅持辯證思維,處理好虛擬與現實、安全與發展、保護與開放、法制與倫理、自由與秩序的關係;堅持創新思維,探索引入新型數據治理理念;堅持底線思維,守好國家安全、產業發展、個人權益三個底線,切實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權益。

探索多學科視角研究數據治理的可行途徑。數位化轉型事關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學科都需要研究和解決數位化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因而數據治理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該書選擇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政府信息資源管理以及數據科學的視角,用各自學科原理和方法研究數據治理問題。其中法學聚焦對數據的治理和算法規制,經濟學關注數據治理背後的經濟邏輯與制度因素,管理學探討數據治理的計劃、組織和領導。該書還對數據科學和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有深入分析和新發現,對於我們弄清楚數據治理這一新興學科的基本問題具有啟發意義。

開展數據治理的理論探索和實踐創新,有利於全面釋放數據價值,助力數字經濟發展,賦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信《數據治理之論》的出版對解決數據治理問題、提升數據治理能力有所助益。(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杜小勇)

相關焦點

  • 告別"多亂差「,數據治理究竟治了些什麼
    關於「數據治理」的說法很多,從根本來講,其核心是以數據資產為中心,維護和提升數據資產的價值。 目前,醫院信息化正從以建設信息系統和業務應用為主,轉變為以數據資源利用為焦點。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基於數據的新型應用不斷湧現,數據治理已然成為提高公立醫院資產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 談數據:微服務環境下,數據如何治理?
    中臺和微服務到底什麼關係?微服務的情況下,數據治理該如何搞?一什麼是微服務,微服務與中臺的關係?那微服務環境下,數據治理到底治什麼,在哪治,怎麼治?what ,治什麼?即:哪些數據需要治理?where ,在哪治?即:在單個的微服務中實施數據治理,還是集中到一個數據平臺(數據中臺)進行治理?
  • 從多維度認識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特徵
    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強調以人民為中心、合作共治、公平正義等基本價值取向,是應對社會問題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保障治理主體平等權利、確保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思想基礎。由於地域廣大、人口眾多、環境複雜等因素,各地區各部門應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社會治理突出問題,因地制宜進行整體規劃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社會治理制度和機制,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和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創新維度: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運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
  • 創新社會治理:治什麼 誰來治 怎麼治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社會治理治什麼:「兩平一調」     社會治理主要是黨委政府和各種社會組織為促進社會系統協調運轉,以法律、行政、道德等手段,對社會成員的行為進行規範,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組織、協調、服務、監督和控制的過程。
  • 談數據:DGI數據治理框架 全面解讀
    之所以說,DGI框架是一個十分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數據治理模型,主要是它的設計是從組織數據治理的目標或者需求出發進行設計的,描述了誰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來處理什麼信息以及何時,在什麼情況下使用什麼方法。DGI框架中的第1-2組件,數據治理願景使命、數據治理目標。用這兩個組件來定義企業為什麼需要數據治理。
  • 探索科學有效的數據治理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這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開了一條技術賦能的路徑。可以說,數據治理是數字經濟背景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之一。數據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工程。
  • 陳一新:「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原標題:「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就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蘊含的國家治理方式現代化的新要求,主要體現為「五治」——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
  • ThoughtWorks中國首席金融數據科學家常國珍:金融數據治理應當以...
    犀利觀點如下:1.幹數據的人員需要有個特點,脾氣要好,因為你發現哪個跟你對接的人脾氣都比你差。2.數位化無非就是把那些存在於個人腦子裡的隱性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固化在系統中,讓系統吸收業務人員的智慧。3.數據治理目的就是讓我們的數據更好用,我們說數據治理好就是數據治理要體現商業的價值。大家上午好。
  • 姜曉萍:社會治理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共建共治共享從主體、路徑、目標三個維度體現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內在邏輯和要素構成,對於實現社會治理理念科學化、結構合理化、方式精細化,彰顯我國社會治理制度的優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中國之治」與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
    面對全球治理困境,「中國之治」對變革全球治理體系的要求日益強烈,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落地生根,而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實踐又賦予「中國之治」以全球視野和現代化品質。總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統攝「中國之治」和全球治理,是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選擇。
  • 數據治理導論
    一、什麼是數據治理?維基百科:數據治理對於確保數據的準確、適度分享和保護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數據治理計劃會通過改進決策、縮減成本、降低風險和提高安全合規等方式,將價值回饋於業務,並最終體現為增加收入和利潤。
  • 晉城:大數據為社會治理現代化插上智慧翅膀
    近年來,晉城市大數據應用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把大數據應用作為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新途徑、新引擎和新手段,以打造「中等智能城市全國樣板」為目標,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強化智治支撐,加快「五治」融合,全力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市」,推動大數據發展應用實現了重大突破,社會「智」治能力不斷提升,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插上了智慧翅膀,並成功躋身「2020領軍智慧城市」,榮獲
  • 黃石:加強數據安全協同治理
    摘編自《光明日報》  【黃石:加強數據安全協同治理】  湖北省社會治安治理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石認為,面對數據安全領域的諸多挑戰,政府、企業、行業組織需要有效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建立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的協同治理模式。
  • 法治日報:合肥包河「大共治」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這個事情不大,卻因涉及多個部門而長期沒有得到根治成為了難題,如今順利得到解決,這歸功於合肥市包河區創新推出的「大共治」治理模式。包河區被稱為安徽省第一城區,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包河區同樣高質量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推行以「平臺匯、大聯動、網格治」為主體的「大共治」治理模式,運用智慧城市大數據技術開發社會治理信息化網絡平臺,統合調度相關職能部門資源,統籌社會力量參與,以黨建為引領下沉治理重心,實行協同指揮、綜合協調、分級負責,依法處置社會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矛盾,貼近群眾訴求,讓群眾更多地共享獲得感,從而保障城市穩定有序健康運行
  • 「大數據、公共管理與城市治理研討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
    他特別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近年來在公共管理學科建設方面和城市治理領域取得的長足發展。Kevin Desouza教授在致辭表示,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新技術正在對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對於城市治理領域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在大數據重塑城市治理的背景下,不能忽視行為主體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需要加強對話,在專家學者、政府、企業 、民眾之間的深度對話。
  • 國泰新點發聲2019數博會「大數據安全與風險治理」論壇
    2019年5月25日,2019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大數據安全與風險治理」論壇在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論壇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貴州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承辦。
  • 從大國之治邁向強國之治——新中國70年社會治理現代化巡禮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 題:從大國之治邁向強國之治——新中國70年社會治理現代化巡禮新華社記者2019年5月15日下午5時30分,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的崇文街派出所送走最後一名辦事群眾,老辦公樓「落鎖」。
  • 福州:共建共治共享 社會治理開新局
    「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成為關鍵詞。  近年來,福州圍繞「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的時代命題,加快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交出了一份溫暖的治理答卷,並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第一次交流會上進行交流。
  • 中國古代「鄉紳之治」:治理邏輯與現代意蘊
    「鄉紳之治」作為傳統社會的一種治理方式,在平衡國家權力、促進基層自治,節約行政成本、創造社會財富,構築鄉紳文化、凝聚鄉村力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今天鄉紳文化不復存在,但鄉村不會因現代化而消失,鄉村治理是一個需深入研究的現代化命題。推進鄉村自治,是今天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面。
  • 【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社區治理在發生什麼? 黨的十九屆...
    講治理體系,更多的是制度化,黨和政府來推動建立,還是政府治理的事。而「效能」這個詞就比較客觀,所以,治理成效可以衡量,可以感受,提法上更加科學了。針對社區治理,目標更多從頂層設計、制度創新變成了運營感受。運營什麼感受?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