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錢可以不還?2021年「新規」出臺,這7種債務不用再還!現在很多人都有超前消費的習慣,借錢也比以前容易很多了,比如除了信用卡之外,還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比如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一般而言,你借了錢肯定是要還的,民間也有諺語,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如果你沒有失信記錄,又有穩定的工作,很容易就從各種渠道貸到幾十萬了。
現在好像借錢容易,但是想要欠款人還錢就難了,截止到目前,我國老賴人數高達1590萬人,在短短5年時間增加了180倍,現在很多借貸平臺為了擴大客戶群體,都大大降低了門檻,現在有很多平臺都下調了額度,有的降到了2000多元,哪怕你是「小白」群體,也可以輕鬆從平臺借到幾千元。
不過除了合法的平臺外,在小額借貸市場也有不合法的存在,比如高利貸、裸貸等,身邊也有很多借錢被騙的案例,很多都值得我們警惕。很多人覺得欠錢就一定要還,但是2021年1月1日起,在《民法典》中就規定,有7種債務是不需要償還的,借款人要注意。
第一種債務就是夫妻單方所欠債務,按照《民法典》的規定,只有夫妻共同籤名,或者共同債務的後續追認,以及一方為家庭生活所借的債務才是共同債務,其餘是不算的。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一方配偶會欠下巨額債務,但是另一方是不知情的,導致債權人來家裡討債,這種情況下,另一方配偶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債權人只能尋找借款人要債。
第二種債務就是三年訴訟時效後的債務,在《民法典》有規定,一般情況下,向人民法院申請民事保護權利的有效期為3年時間,如果債權人在3年時間裡,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的話,將喪失勝訴的權利,法院也就不再保護了。也就是說,如果債務人不願意償還借款的話,過了法院訴訟的有效期,債權人就不能通過訴訟來要回他的錢。
第三種債務是高利貸,大家都知道,高利貸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其實高利貸是民間借貸最流行的方式,很多人在經營企業或者創業的時候,都會有急需資金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會採用民間借貸的方式。但是高利貸是違法的,不受法律保護的,按照以前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司法保護線是24%和36%,不到24%的借款是要償還的;如果年利率超過36%就屬於高利貸範疇,法律也不保護,這類借款是可以不還的,就算到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也是不支持的。
不過在今年的7月份,最高法調整了「相關規定」,不再採用24%或者36%的保護線了,而是調整為一年期LPR的4倍,就拿2020年的LPR利率來說,大概是15.4%的利率會受到法律保護,超過部分的話,將不再受法律保護。
第四種債務是砍頭息類產品,這類借款往往會事先扣除一部分貸款作為手續費,比如你從金融平臺借款1萬元,但是需要扣除2000元手續費,實際上獲得8000元,不過在計算利息時,是按照1萬元來計算的。現在也有新的規定,砍頭息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只需要償還利息和本金8000元,而不是償還1萬元。
第五種債務是校園貸等借款,這類貸款往往帶有欺騙性、誘導等手段籤訂貸款合同的行為,校園貸是這些年最常見的騙局,因為學生經驗少,也不懂借款合同裡的門道,可能借了幾千元,才幾個月欠款就翻了一倍或者兩倍,結果是借錢幾千元,最後要還十幾萬。這幾年,因為還不起校園貸,不少人都自殺了,就是承受不住壓力,遭遇了借款的騙局。
第六種債務是信息被盜的貸款,現在大部分人都在社交平臺有註冊,有些平臺會將這些人的身份信息拿來出售,可能會拿這些個人信息去金融平臺註冊借錢等,遇到這種情況的話,個人是不需要償還借款的,應該報警讓不法分子接受法律制裁。
第七種債務是非法機構提供的貸款,前段時間國內P2P平臺全部清理了,整個行業都覆滅了,現在在網際網路平臺開展業務,需要國家許可才能經營,如果遇到沒有持證的平臺的話,從這類平臺借款是不需要還的。
在日常生活中,借錢還錢是天經地義的,如果是親朋好友之間的借錢,是要主動還錢的,不要逾期成為「老賴」,但是以上這7種借款,由於不受法律保護,你是可以不用還錢的,或者只需要還本金,不用繼續還高額的利息。個人建議,還是少借錢,在銀行存些錢,一旦急需錢的時候,可以不用到處去借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