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她在,醫護人員就安全」

2020-12-18 映象網

  「有她在,醫護人員就安全」

  ——湖南省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謝元林的戰疫故事

  光明日報記者 龍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龔穎

  謝元林手捧鮮花,站在湖南最後一名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身邊留影紀念,這一刻定格在3月14日14時30分,長沙市第一醫院北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

  地處山坳間的北院,是湖南與新冠肺炎疫情戰鬥的主戰場。長沙569名白衣戰士集結在此,與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經過54個日與夜,242例確診患者全部清零,醫護人員零感染。

  回顧這場「零感染」背後艱難的長沙「保衛戰」,得從長沙市第一醫院副院長、長沙市新冠肺炎治療專家組組長謝元林的故事講起。

  「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患者」

  1月16日下午,醫生金子琦接到分診臺護士通知,急診科來了一位發熱病人,57歲、女性,低燒、咳嗽,還來自武漢。

  「千萬要注意防護!」護士低聲叮囑金子琦,氣氛緊張。

  經檢查和專家會診,患者被懷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醫院立即決定,第一時間予以單間留觀隔離,同時緊急啟動應急預案。

  「首例,沒有經驗,但我們心中有數,這個數是謝副院長給的。」金子琦說,時間往回撥30多個小時,一場爭分奪秒的緊急備戰在謝元林的帶領下全面打響。

  1月14日下午,謝元林組織全院250多名醫護人員緊急培訓;2小時,指揮北院1號樓3樓全部騰空,用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48小時,醫院調用20臺救護車,緊急轉移60多名北院的住院病人至南院,調整維修兩棟病房,準備155個病床;3天內,醫院建成「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長沙「小湯山」,準備145張床,購買300個病人的救治設備設施。

  爭分奪秒,謝元林一路小跑,輾轉專家會診、集訓演練、防護物資準備和病房改造現場,連續多日每天睡眠不足3個小時,步行達3萬步。

  奔跑的謝元林,突然慢下來了。她站在改造病房的通道裡,立起一道「屏障」,「過不了我這關,堅決不允許開病房,哪怕少個水龍頭都不行。醫護人員只有過了安全防護關,才有資格上戰場保護更多患者」。

  病房改造前,是生活樓。謝元林的「關」是科學精準、嚴絲合縫。她要求,每個傳遞窗的開關能靈活使用,病區設置必須有「三區三通道」,患者不能進入內走道,醫護人員只能單向進,將感染的風險降到零。

  她告訴大家:「SARS的教訓非常慘痛,有醫護人員被感染,我們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要對新出現的病毒時刻保持警惕,要把醫護人員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保護醫護人員,就是保護患者。」

  1月21日,經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湖南首例疑似患者被確診,接診的4位醫護人員無一人感染。

  此後,確診患者增加速度很快。1月29日到2月5日達到醫院收治高峰,每日平均收治15人,最多的2月2日收治了23人。

  「防護用品一度非常緊張,調配不足時,連防化服都做好了『上戰場』的準備,雖然穿著它笨拙,不透氣,不方便操作,但有總比沒有好。」謝元林對後方採購的防護用品材質、款式、密封性逐一把關,她讓採購人員試穿拍照發到手機上,她說,「這相當於保護醫護人員的鎧甲,此時不較真,必後患無窮。」

  謝元林還定下了兩個「硬性標準」:人員培訓不合格不上崗,防護物資不到位不上崗。

  一位體型稍胖的醫生,防護服脖頸處拉鏈拉不上,謝元林十分著急,反覆思量,想到「奇招」——用寬透明膠纏住裂口處救了急。

  穿防護服有13道流程,脫則多達23道。謝元林提出點對點、人人過關的實訓模式,採用人盯人、老帶新、一對一結對的辦法,將感染風險嚴格控制在穿脫的每個細節和環節中。

  直至242例確診患者全部清零,醫院未有一位醫護人員被感染。

  「有她在,我們的醫護人員就安全!」醫院副院長袁鯤感慨。

  「沒有鐵軍,勝不了頑敵」

  武漢封城一周後,長沙收治患者人數進入高峰期。

  個別年輕和沒有重症護理經驗的護士,一進病房就噁心、嘔吐、流淚,心理防線崩潰。謝元林要求,馬上撤離病房,隔離休息,堅決反對疲憊作戰、帶病作戰、恐慌作戰。

  連續奮戰54天的謝元林,腳踝老傷復發,就貼張膏藥應急,腰疼得直不起,就綁上腰帶繼續幹。

  醫院黨委書記漆曉堅多次提出替謝元林站崗,她卻堅持不撤退。

  「她愛護醫護人員,規定重症病房的醫護人員須6班倒,普通病房4班倒,不支持50歲以上的醫護人員與病人面對面接觸,說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救治病人的持久戰。」醫院紀委書記李波說,但她自己卻輕傷絕不下火線。

  採訪中,這位大家眼中的鐵娘子,在談到衝鋒陷陣的醫護人員時,眼眶紅了:「面對未知的病毒,人人都本能恐懼,但我們是醫生,我們不上,誰上?我感動,是因為在這場艱難的戰鬥中,大家再難,也沒一個人遲疑過;再苦,也沒一個人退縮過。我相信,沒有鐵軍,勝不了頑敵。」

  「鐵軍」的建立,並非一帆風順。2009年,醫院成立愛滋病科。病患病情複雜,科室醫護人員工作難度大,沒來多久,就辭職走人,給工作開展帶來了不少阻力。護士長龍利亞因此心力交瘁。

  謝元林提出,提高護士薪酬待遇。她還主動前往龍利亞家中做家訪,幫助找原因、想辦法。那時,龍利亞身體不好,謝元林一邊安排她住院治療,一邊安排同事照顧她兒子生活,並自掏腰包為孩子買學習資料。謝元林前後耐心溝通一年多,龍利亞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病癒後不久便回到崗位。

  還有一位該科醫生,因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向醫院請辭。謝元林多次打電話關心近況,並前往其家中促膝長談:「你是一位好醫生,病患需要你。」不久,該醫生回到崗位,並發現醫院加強了保安等防護措施。9年來,愛滋病科45名護理臨聘人員一直堅守在崗位上。

  在這次特殊的戰鬥中,隔離病區的醫護人員無一人抱怨、退縮,還有20多名醫護人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既當醫生,就得奉獻」

  從隔離病房走出來,年輕護士心生委屈,向謝元林求援。原來,一患者要求她採購紙尿褲,因未買到指定品牌,便說了些難聽的話。

  謝元林告訴護士,用紙條寫下這幾句話:想想你同樣患病的同胞,請支持醫護人員一同戰勝病魔;醫護人員的時間很寶貴,需要用全部的精力和時間保護你們寶貴的生命;請互相諒解,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護士把寫好字的紙條,用雙手舉著站在病房窗口,患者見了,再沒使過性子。

  「一些醫患矛盾,常常是因為忽略了早期用心溝通。醫生愛護患者,患者信任醫生,這才是健康的醫患關係。醫患攜手,才能打敗敵人。」

  謝元林1988年畢業於湖南醫科大學(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剛參加工作不久,遇到一位年邁的母親跪在面前,求醫生救救患病的獨子。從那一刻起,謝元林明白:救治一個人,就是挽救一個家庭。如今,她每年還提醒康復的患者按時體檢,這家人也常常向謝元林問好。

  一位患者趁謝元林中午休息,將甘蔗削好皮,悄悄放在她辦公桌上。「那位患者讓我感動。醫患關係應該像這甘蔗,是甜甜的,劍拔弩張一定是不對的。」謝元林感嘆。

  她認為,傳染病並不可怕,只要思想上保持警惕,身體上做好防護。「再說,這個看似危險的工作,總得有人做啊。既當醫生,就得奉獻。」

  為患者奉獻,守衛人民群眾健康,是謝元林一家人的奮鬥目標。謝元林和丈夫都是醫生,經常加班,不得不將女兒從小託付給鄰居照看。女兒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她沒有責怪媽媽,讀大學她報考的是藥學專業。

  54天沒有回家。謝元林說,勝利了,想回去看看家人。

  《光明日報》( 2020年03月24日 11版)

相關焦點

  • 她給醫護人員寫下「一人高」感謝信
    劉英霞為醫護人員寫的感謝信劉英霞與家人合影5月11日中午,在礄口區古田街萬人社區,劉英霞(化名)與丈夫正在張羅著一家三口的午飯。當天是周一,兒子還在家裡居家辦公。夫妻兩個輕手輕腳地擺放好碗筷,等兒子結束工作再一起吃飯。
  • 緩解醫護人員的認知負荷
    然而,這可能會增加患者的安全風險,如護理工作的遺漏,重要數據丟失以及電子健康記錄(EHR)記錄的不準確。很多醫護人員開始選擇使用個人智慧型手機來支持認知負荷並在醫護團隊中分享信息,但這又帶來了安全和違反《美國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HIPAA法案)》的風險。醫護人員需要的是一個獨立的口袋工具,可用於在床旁傳遞患者的完整臨床信息,包括提醒和更新的功能,同時作為整個團隊合作的溝通工具。
  • 醫護人員暖心守護被棄早產女嬰 兒童節前夕她有了新家
    醫院保安和醫護人員發現後及時搶救,助她挺過多道生死關。在新生兒科近半年的悉心照顧下,她逐漸恢復健康。近日,在各方積極協調下,她收到了人生第一份特殊的兒童節禮物——新家。  精心治療助女嬰連闖多道生死關  去年12月9日,泉州市兒童醫院等候椅上傳出微弱的哭聲,值勤保安循聲望去,上面竟然孤零零躺著一名嬰兒。四下詢問,無人認領。
  • 《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職業安全與健康:醫護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防護...
    中新網北京2月25日電 (劉亮)由國際勞工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編寫出版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職業安全與健康:醫護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防護指南》(以下簡稱:《防護指南》)中文版近日已翻譯完成。  《防護指南》適用於應急響應中的專家、管理人員及更高級別的管理者。
  • 承諾給醫護人員「免單」,後來又「刁難」醫護人員?支付寶來硬的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真正明白到醫護人員是我們最值得敬佩的人員之一。其實無論是否處於疫情期間醫護人員們同樣也應該被我們尊敬,救死扶傷的他們在民間受到一些優於常人的待遇也是不過分。但今日網上就有一條關於「太原烤肉店刁難援鄂醫護人員」的視頻引起了網友憤怒。
  • 關愛醫護人員,從「心」開始—太原安定醫院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心理...
    醫護人員作為一類特殊的職業群體,如果其心理健康長期失衡,健康狀況不佳,得不到有效的治療,則會影響到醫療服務質量,進而關係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保護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進行壓力緩解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課題。
  • 椒江:消防安全知識培訓進醫院醫護人員齊學防火「良方」
    為進一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識和防火防控能力,預防和減少火災事故發生,近日,椒江區消防救援大隊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台州婦女兒童醫院,組織全體職工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培訓,為醫護人員送上安全「處方」。培訓會上,消防救援大隊宣講人員結合近年來發生的典型火災事故案例,分析了導致火災發生的原因,強調了做好醫院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並重點從火災隱患如何排查、日常防火常識、火災發生後如何報警、疏散逃生自救技巧、初期火災撲救方法、設施器材使用操作等方面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
  • 保障一線醫護人員安心戰「疫」,團組織在行動
    團有號召,青年有行動。  「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奔赴戰場,我願意盡己所能和小朋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和孩子一起等英雄們平安凱旋。」南開大學第二十二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馬紅英,將於今年本科畢業後赴新疆阿勒泰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現在,她是一名「成長守護」計劃志願者。
  • 「醫護人員心理防護手冊」醫護人員頻做噩夢、休息不好怎麼辦?
    面對疫情危機和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醫護人員同樣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如何幫助身處防控一線的他們進行心理減負、對抗壓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特別製作《醫護人員心理防護手冊》,今天(21日)邀請到的心理防護專家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馬建青。
  • 「焦點訪談」武漢一線醫護人員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 就是一群換了...
    在醫護人員的耐心治療和安撫下,這裡的病人不再像剛進來時那麼緊張無助,他們漸漸平靜下來,對治療也越來越有信心。危難關頭要守護著病人——正是恪守著這樣的職業信念,無數醫護人員在這個特殊的關頭,做出了平凡而偉大的選擇。
  • 醫護人員一線奔忙 社會各界送上關愛
    市三院院感科主任黃婷介紹,疫情期間醫護人員也是易感人群,是防控的重點。為了防止醫護人員在治療期間感染新冠肺炎,市三院每天都會對醫護人員進行嚴格的健康監測,當發現醫護人員出現上呼吸道症狀或發燒症狀時,會第一時間採取相應手段幹預。為了保證醫護人員的工作狀態,市三院推出每4小時一輪換的制度,切實保證他們的休息時間。「我們還會定期為醫護人員進行核酸篩查,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黃婷稱。
  • 誰在支援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的生理期特殊需求?
    新冠肺炎有時會導致拉肚子,且有許多女性患者在醫院住著,沒有辦法買到衛生巾。好在目前已有愛心人士向該醫院捐助了成人紙尿褲以及安心褲。不過,並不是所有醫護人員或病患都能用上紙尿褲這類物資的,多位武漢一線醫護對界面新聞表示,這種物資會優先給特殊人群在特殊時期使用。連紙尿褲都緊缺,更不用說衛生巾。那么女性醫護人員遇上生理期怎麼辦?為什麼好像沒怎麼聽說這類求助信息?
  • 堅守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這些照片讓人……
    那些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疫情剛起步的時候,沒有退卻,都在加班加點維護患者安全,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還在義不容辭堅守在一線戰鬥,甚至乎全國的大大小小企業基本休假,但他們依舊在奮鬥,對於人們而言他們是國家的一道安全防線,他們也背負著艱巨的責任舉步維艱依依舊要艱難前行。
  • 有愛!超1萬名醫護人員免費暢遊上海海昌海洋公園,178名援鄂英雄...
    為感謝全國醫護人員的堅守奉獻,向每一位奮戰前線的醫護人員致敬,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於2月13日正式發布「2020年面向全國醫護人員免票政策」。全國範圍內,持有國家認可的有效醫護執業證件的醫護人員(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藥師、護士(師)、醫技等其他衛生技術人員的相關執業證件)皆可於2020年12月31日前,前往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線下售票窗口「醫護人員專屬通道」進行門票領取,免費入園一次;與此同時,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針對疫情期間由政府官方從上海派往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免費贈送家庭年卡,一年內免費暢遊。
  • 美國高薪徵招醫護人員,你怎麼看這件事?
    為了招募醫護人員,財力雄厚的紐約當地醫院紛紛大幅提高報酬,護士的薪水最高可達到每小時100美元,而此前他們的時薪大約在30美元左右。除了享受到高額的薪酬之外,醫護人員還享受多家公司提供的免費酒店住宿、免費租車、免費送餐等服務。而一些美國醫護人員也坦言,除了治病救人的職業道德外,為了養家而賺錢也是他們奔赴紐約的現實動力。
  • 醫護人員捐頭髮制假髮
    今天上午,一場「以發換發,用愛美麗你我」醫護人員公益捐發活動在醫院門診大廳舉行。5位在這裡工作的醫護人員以及一位醫生的女兒,現場捐出了自己的長髮。這些頭髮將定製成假髮,送給有需要的腫瘤化療後患兒。  圓圓今年5歲,患有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在第一個化療療程後,小姑娘的頭髮開始一把一把地脫落。「以前圓圓是個自信開朗的女孩,但她現在不願意照鏡子,更不願意出門。」
  • 玩具反鬥城六一特別獻禮致謝武漢醫護人員
    因此,我們在今年六一期間發起了玩具獻禮活動,期望中國社會能更好地攻堅克難,並通過我們的一己之力,為武漢敬愛的醫護人員帶去更多的幸福和福祉。」 作為長期深耕本土市場的知名玩具零售商,玩具反鬥城始終秉承扶持兒童健康成長的宗旨,疫情發生後,一直心系堅守在武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家庭以及他們孩子的狀況。
  • 待產嬰兒臍帶脫垂 醫護人員上演託舉「保衛戰」
    1月20日,經過一場驚心動魄的託舉「保衛戰」,在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珠海醫院(珠海高新區人民醫院)產科及其他相關科室的醫護人員護航下,僅耗時1分鐘的緊急剖宮產手術,使命懸一線的母子轉危為安。「哇……」最終,寶寶一聲響亮的啼哭讓在場醫護鬆了一口氣,新生兒評分也達到滿分10分,母子平安。確定母子平安後,吳香醫生才從病床上下來,從運送產婦、準備手術到胎兒安全出生,她就一直跪在病床上,用手託著胎兒的頭部。「一旦臍帶被壓,胎兒短時間內就會缺氧窒息。必須全程託高胎頭,給臍帶保留空間,無論如何也不能鬆手。」從病床上下來,吳香醫生才發現託舉的手早已酸痛麻木。
  • 疫情之下 這群醫護人員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從志願者到患者,他看到了醫護人員最真實的一面從一名支持醫院防疫工作的志願者,到因傷入住醫院成為一名患者,晉江市藍天救援隊的隊長杜曉航親眼目睹了疫情中醫護人員的不易,也感受到了他們對患者的用心。因為疫情期間,為了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聚集,他並未告訴身邊親友自己住院的消息,因此也無人陪護。其實,從2月9日,杜曉航便帶隊參與到該院的疫情防控的工作,為往來就診的市民檢測體溫,以減少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直到4月26日誌願服務才告一段落。
  • 楊廷雙看望慰問援綏醫護人員
    楊廷雙看望慰問援綏醫護人員 2020-12-21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