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市民劉女士表示,有人盜用了自己的照片在一款從未使用過的App上。經過調查,一條從收集買賣照片到用於各種營銷的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調查發現,網上存在一條收集買賣照片的灰色產業鏈。在某電商平臺,有人收購、出售各種生活照、套圖,一位店主稱圖片有的是買的,有的則採集自微博,而想要「窺探」35位陌生女士的海量生活照,只需要19元。
這些照片多數被用做廣告營銷,營造出生意興隆的假象來吸引客戶,也有來自醫療美容APP願意購買他人圖片來營銷,有的則被用在更惡劣的色情類服務上。
19元買35位女士生活照
12月6日,劉女士的朋友張偉(化名)在使用一款名為探探的軟體時滑到了劉女士的照片。「張偉告訴我這件事兒的時候我特別吃驚,因為我壓根沒有使用過探探。」劉女士說。
探探是一款基於地理位置的移動社交工具。使用者可以在探探上通過左右滑動認識附近的人,左滑再見,右滑喜歡。
根據劉女士的手機截圖,這名冒用劉茜照片的探探用戶資料顯示暱稱為「小小」,年齡為23。為了弄清楚對方是誰,張偉和這位「小小」聊天。聊了沒多久,「小小」便主動發送過來一個微信號,表示可以提供有償性服務,價位為「一次八百,包夜一千二」。
專家表示,照片買賣早已成為了一條成熟的灰色產業鏈,劉女士見到的只是下遊。「冒用的這個人手裡可能有成百上千張類似的照片,他們(灰產從業者)有一個行話叫『套圖』。套圖價格視質量好壞不定,但往往很便宜,幾塊錢就可以買到一套。」據上述專家介紹,劉女士照片被冒用很可能是因為朋友圈陌生人過多,或者照片曾被朋友發布到了其他社交平臺上。
在國內某電商平臺輸入「生活女照 套圖」幾個字,便會出來一系列的產品列表,其中一家名為「毒蛇素材」的店鋪展示的兩個寶貝,均為個人生活照。該店店主表示,在他手裡總共有260套資源。
支付19元後,就可以獲得店主提供的網盤連結,打開之後,有一個9.01個G的壓縮文件,裡面包含35位女士的生活照和視頻。這35位女士分別被編號,其中一位女士的生活照多達3000張。
該店主稱,這樁生意是「一本萬利」。「這些圖片有的是買的,有的則來源於微博。只要花4塊錢買一個『微博相冊批量採集器』,這種照片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至於他的顧客買這些資料的用途,上述店主稱「多是用於營銷」。
有律師認為,平臺的監管缺位讓照片買賣灰產「找到」利潤空間。維權難卻是現實。「要想保護好個人信息,還得從源頭治起。」對於嚴重侵犯他人個人信息的行為,建議提高不法分子的違法成本。
信息洩露有多嚴重?
中消協:超八成受訪者曾遭遇個人信息洩露問題
近幾年,信息安全事件頻發並呈現愈加複雜的趨勢。2018年7月中國消費者協組織開展 「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問卷調查,調查發現個人信息洩露總體情況比較嚴重,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情況的人數佔比為85.2%,沒有遇到過個人信息洩露情況的人數佔比為14.8%。個人信息洩露後遭遇的常見問題:推銷電話或簡訊騷擾、接到詐騙電話、收到垃圾郵件。其中,約86.5%的受訪者曾收到推銷電話或簡訊的騷擾,約75.0%的受訪者接到詐騙電話,約63.4%的受訪者收到垃圾郵件,排名位居前三位。
數據來源:中消協
根據調查結果,如果手機App導致個人信息洩露,最擔心的問題是被利用從事詐騙竊取活動,佔70.5%。其次是販賣或交換給第三方約佔52.4%,被推銷廣告騷擾佔比約為37.7%,名譽受損約佔6.6%。
信息安全事件頻發 信息安全市場規模潛力大
近幾年,信息安全事件頻發並呈現愈加複雜的趨勢。2016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臺(CNVD)共收錄通用軟硬體漏洞10822個,較2015年增長33.9%。其中,高危漏洞4146個(佔38.3%)、中危漏洞5993個(佔55.4%)、低危漏洞683個(佔6.3%)。
政府、企業和個人對信息安全日益關注,推動信息安全市場的快速發展,信息安全廠商數量不斷增加,信息安全產品結構不斷豐富,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16 年,中國信息安全市場增速較快,市場規模達到了341億元,2020年中國信息安全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有望突破700億。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原標題:19元可買女性生活照 中國信息洩露到底有多嚴重?(圖)
責任編輯:冷芳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