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體曝光消費者在洋碼頭通過買手代購商品疑似假貨,鑑定過程成為扯皮黑洞;20元可買一包小票等海外代購灰色產業鏈等疑似包庇賣家售假的眾多投訴。
花了正品的價格 買到的卻疑似假貨
有消費者花了近2000元在洋碼頭上代購的Tory Burch女包存在明顯的走線失誤,縫與縫之間露出了裡層的襯布,而且包包的五金件上也沒有Tory Burch的LOGO。這款女包在淘寶上只賣1400元,因為「能跟買手直接溝通,相信是真貨」,消費者才選擇在洋碼頭上通過買手「阿建英國GO」花費了近2000元購買。
洋碼頭被爆疑似售假
在收到貨發現商品有質量問題後,消費者在淘寶上更發現了令人驚訝的一幕:洋碼頭買手「阿建英國GO」發給她同款包所配的圖片,和三家淘寶「爆款」店的圖片一模一樣,而且淘寶上面的價格明顯低于洋碼頭,最貴的一個店鋪同款包僅售1400元。
該消費者隨即向洋碼頭方面投訴,要求進行檢驗並退賠。然而檢驗流程卻不能讓消費者滿意,因為要交給洋碼頭送去第三方中檢集團檢驗,「如果檢驗時對方用真貨掉包了我怎麼知道?」「花了正品的價格,買到的卻疑似假貨」的消費者由此陷入投訴維權困局。
洋碼頭被爆疑似售假
類似的問題屢屢出現。去年12月在洋碼頭花費1299元給女朋友買禮物的天津小夥,收到了一個桃心「歪了」的蒂芙尼手鍊,洋碼頭的客服向其解釋稱這是「入門級產品」,歪了正常;今年2月在洋碼頭購買MAC唇膏的羅小姐在商品到貨後立即發現「味道不對」,作為MAC口紅的資深用戶,基本熟悉了唇膏的巧克力味和橡皮泥味,但這支來自洋碼頭代購的口紅卻有一股韓妝的香精味道。
而在更早的時候,消費者陳先生在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上反映,其於2016年12月14日在洋碼頭購買了一條範思哲圍巾,結果卻收到了一條質量問題嚴重滿是勾絲的假貨,在平臺上進行點評後更發現其點評被屏蔽。在此後的處理中,洋碼頭以買手已失效為由,拒絕對該假貨進行退貨及其他處理。
「疑似假貨」問題最為突出 檢測難題繞暈消費者
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跨境海淘類投訴呈明顯上升趨勢。其中,「疑似假貨」是其中最受關注和最高發的投訴重點。以上Tory Burch女包消費者通過諮詢中檢集團了解到,該機構對個人提出的品牌鑑定「不出報告」;而通過對海關以及Tory Burch商家的詢問,消費者進一步得知目前對鑑定海外代購的假貨並沒有標準,這個問題一直長期存在。
洋碼頭方面稱,如果檢測發現問題,洋碼頭承諾「假一賠十」。當媒體詢問此前有沒有檢驗出假貨並予以賠償的先例時,該工作人員回答「據我了解沒有,雖然有質疑假貨的問題,但最終下來大部分都是商品質量問題。」
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監測數據顯示,跨境電商中買手制C2C遭到投訴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消費者質疑商品真假。而對於消費者來說,如何鑑定自己買到的東西是假貨?
消費者心累:「品牌真假」難測
消費者通過售賣平臺提交第三方機構檢測是否存在漏洞?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網購平臺與賣家存在利益關係,消費者若將商品寄回網購平臺送檢,對於買家的風險很大,公信力不能確認。應由獨立第三方檢測機構鑑定,結果才能信服。
天津進出口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表示,檢疫局可以檢測進口商品是否符合中國的質量標準,如奶粉的蛋白質含量,但不能鑑定某一品牌是否為假貨。消費者若認為相關商品是假貨,只能找經銷商要相關的入境證明,如報關單等。
而根據中消協給出的答覆,對於消費關係不在國內的海外代購,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檢測商品的材料和成分,但若要鑑定這一品牌的真偽,只能去相關品牌在國內的專櫃。然而,任何品牌的國內專櫃都沒有鑑定真假的義務,而且對於海外代購來的產品,在國外生產的和在國內生產適用的鑑定方法也不一樣。
基於以上種種現狀,消費者將直面品牌「真假」鑑定難。此外,原本應該作為商品保真證明的購物小票、物流信息等,現在卻都發展出了成熟的「造假」產業鏈,為不良商家以假亂真提供了溫床。海外代購已形成了一條從產品造假,轉包「分銷」再到發貨「洗白」的灰色產業鏈。再加上海外代購的特殊性,所有收到疑似假貨商品的消費者都只能陷入「無法證偽」的維權困局中。
物流貓膩重重 跨境電商灰色「代購產業鏈」「裸泳」
以上洋碼頭ToryBurch女包消費者的物流信息顯示,其購買的包裹從英國寄出,但因為是「拼郵」購買,並沒有報關單,買手只向陳華提供了一張購物日期被打了馬賽克的愛爾蘭百貨公司購物小票照片,實際上這種購物小票是很容易偽造的。灰色「代購產業鏈」早已「成熟」。
「國內太多海購平臺上都有假貨的身影,特別是第三方貨源。」有身處澳大利亞的代購人士透露,「很多賣家利用平臺漏洞,以及海外品牌在國內檢驗困難等情況售賣假貨。」以洋碼頭為代表的買手模式跨境電商,提供的商品從品類來講,以長尾非標品為主,這一類平臺模式有很多根源上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商品的真假難辨丶質量保證等。
在提供海外商品的平臺上,商品的正品無法得到保障,最關鍵的還是來自平臺模式本身,而平臺的售後服務問題,則是判斷一家平臺有沒有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