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碼頭400元假貨賣7000無人管 買手靠漏洞可月入10萬

2020-12-20 齊俊傑看財經

在位於廣州白雲皮具城附近的一棟6層破舊小樓中,老田的「線下店」展示高仿包。

廣東某服裝廠,一車間正在生產高仿皮具。

記者「臥底」洋碼頭當買手

「假貨測試」突圍層層監管

新京報記者實測洋碼頭代購流程,買手認證、貨源核查、物流監管均存在漏洞

來源:新京報

「代購市場水太深,從源頭到運輸渠道都暗藏玄機。」從事海外代購多年的張捷(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就連如今很多看似正規的海淘代購平臺,實則也漏洞百出。」他表示,買手利用平臺漏洞,月入可達10萬元。

2017年7月9日,新京報記者收到一個來自洋碼頭海外代購的貨品,證實了張捷說的話。此前4月初,記者通過一位澳大利亞的朋友在洋碼頭註冊了海外買手帳號,通過審核後開了一家專營澳大利亞代購的網店。隨後,記者從國內快遞了一個價格約四百多元人民幣的高仿手包給澳大利亞這個朋友,在洋碼頭網店掛出,隨後記者以7000元人民幣的價格在網店拍到這個包,並於7月9日在國內收到貨品。去掉各環節成本,理論上買手一單就掙了6000元左右的利潤。這個過程中,代購平臺洋碼頭所設立的監管程序如同虛設。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測,中國內地海淘族人數將於2018年增長到3560萬人,代購交易規模也將達到1萬億元。這些海淘集中在國內大大小小近百家代購網站上。新京報記者在調查時發現,一些代購平臺監管缺失,上至貨品源頭、物流貨運,下至交易流程,無一不暗藏各式灰色手段。

「買手制」漏洞:貨源真偽靠網上「保證」

「只要是存在第三方個人買手的海購平臺,或多或少都有假貨交易。」曾在澳洲從事代購的許薇(化名)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即使如洋碼頭這種國內知名跨境電商,同樣存在第三方買手售假可能性。」

引發許薇懷疑的是代購價格。「洋碼頭很多個人買手商品價格都不合邏輯。」已經在澳大利亞7年的許薇告訴記者,「有些價格明顯低於成本價。」

以澳洲當地較為出名的Blackmores維他命E面霜為例,這款面霜在當地官網售價為7.99澳元,折合人民幣約為40元,從澳洲當地發貨寄往國內的話,運費價格為4.5澳元,約為22.5元人民幣,這意味著當地代購的成本就需要62.5元。但記者發現在洋碼頭上,不乏有賣家在「包郵包稅」方式下,該款產品售價僅為57元人民幣。

在許薇看來,即使代購是在折扣活動期間,以半價購入產品,或者大客戶拿貨價格優惠的情況下,57元售價所賺取的利潤也是微乎其微,「感覺就是在免費做好事。」

這其中到底存在哪些貓膩呢?2017年4月,新京報記者通過許薇以「個人買手」的身份在洋碼頭上註冊帳號,以核實其對交易流程、貨品真偽鑑定等環節的監管情況。

對於第三方海外買手,洋碼頭要求提交海外所在國駕照、家庭地址、聯繫手機等身份證明外,還必須提交一份為期3個月的水電繳納證明。4月初,許薇提交了所有資料,並經過5天時間的「審核期」後,順利在洋碼頭上開設了一家專營澳洲產品的網店。

記者將一款價值四百多元的高仿LV手包寄往許薇手中,並由她按照洋碼頭的要求,逐一填寫了商品名稱、品牌和品類等選項,同時上傳了多張貨品圖片。

在發布貨品的過程中,洋碼頭沒有任何關於上傳購買小票、正品編號等足以證明手包來源的要求,僅是在臨近發布時彈出「保證正品」的提示。許薇點擊「保證正品」後,沒經過任何商品審核時間,系統提示貨品發布成功。

記者隨即登錄另一個買家帳號,選擇併購買了這款標價為7000元的「正品」LV手包。經過一個多月的漫長等待後,7月9日,記者在國內收到了這款手包。

7月11日,記者聯繫洋碼頭方面,詢問如何對買手所提供的貨物進行真偽管控。洋碼頭方面表示,首先,在源頭上,洋碼頭通過對買手準入機制的嚴審,保證貨源渠道的純正,並根據情況不斷提升入駐門檻;其次,通過強制統一倉儲和驗貨,全程監控商品從貨源開始的所有信息,保證貨源的正宗和包裝的完好;第三,在物流上,投入重金自建官方物流貝海國際,布局全球服務網絡,全程配送狀態可監控,杜絕「第三隻手」拆包,進而對跨境電商過程各個階段可能存在的商品問題進行監管。

物流「失控」:訂單修改後洋碼頭無法查詢

在此次購買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些小事故,顯示出洋碼頭對物流環節的監控存在缺失。

在記者顯示付款成功後,許薇發現洋碼頭後臺系統提示,位於美國、澳洲、英國等幾個區域的海外買手只能選擇貝海物流進行發貨。買手必須先將貨品寄往貝海物流,由其生成面單後,再發回國內買家手中。

洋碼頭給記者的回覆稱,貝海國際是洋碼頭旗下自建的官方物流公司,在配送過程中,貝海國際「海外直郵」服務,確保商品從海外到國內各個運輸段的封閉性。同時,貝海國際還自主研發了自動化倉儲管理系統,與海關全面對接入境包裹信息,提高了清關效率的同時,還可通過在線查詢運輸狀態實現「海外正品」溯源。

記者在查閱貝海物流官網時發現,除了洋碼頭外,其還與京東、天貓國際、全球購等多家電商是「合作夥伴」,並非承接洋碼頭一家的業務。記者還發現,在發貨過程中,洋碼頭和貝海物流之間存在缺乏溝通的現象。

6月2日,許薇按照對方要求,將貨品從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寄往貝海物流位於墨爾本的貨站。「貝海物流在澳洲就2個貨站,分別位於墨爾本和雪梨。」許薇表示,「其他地區的洋碼頭個人買手按照距離遠近,自行選擇將貨寄到其中一個,再由對方進行發貨。」

一周後,對方回復許薇稱,由於她所填寫的貨品價值已超過貝海物流申報額度,要求其修改價格,重新製作物流面單。

對方同時建議,可以將貨品價值進行調整,不用填寫得太高,「貨品價值越高,入關時所需繳納的稅費自然也就越高。」許薇解釋稱。隨後,許薇按照建議重新填寫了物流面單,並將貨品價格填為「156.02澳元」。

不過,這份重新製作的訂單在洋碼頭頁面卻沒有進行更新。記者隨後查詢發現,洋碼頭訂單詳情中,物流進度長時間停留在「面單已刪除」狀態。許薇隨即諮詢洋碼頭客服,對方沒有做出任何解釋,只是要求許薇和貝海物流溝通。

讓人意外的是,貝海物流官網同樣沒有做出任何關於面單已更改的顯示,記者在其官網數次查詢後,都無法查找到物流具體進展。

6月15日,記者聯繫上貝海物流客服,諮詢物流進程時,對方最初回復稱;「貨站尚未籤收包裹」,同時建議記者聯繫買手進行諮詢。在記者強調「貨物早已寄到墨爾本貨站,而且面單重新製作過」,並出示此前面單資料信息後,客服則解釋稱「需要反饋後臺,進行查詢。」

記者多次查詢後,貝海物流官網顯示,包裹於6月18日抵達上海海關,並在經過漫長的申報、繳稅、國內轉運等環節,最終於7月9日送到記者手中。

7月11日,洋碼頭回復記者稱,發貨過程會由官方物流公司發貨,具體訂單物流進程也能在網上實時記錄,中途出現任何問題,洋碼頭也會進行監管。

記者在測試時卻發現,在發貨過程中,洋碼頭並沒有涉足其中任何環節。也就是說,從買手發貨到貝海物流澳洲貨站,到其運輸入境並最終送至記者手中,全程沒有任何關於貨品真偽、價值大小等方面的檢驗。

「這意味著洋碼頭對海外買手發貨環節沒有起到監管作用。」許薇說。

渠道的秘密:假代購可月入10萬

在洋碼頭註冊買手後,記者開始接觸到代購圈子。經過熟人介紹,記者以「微商加盟」的身份認識了專做海外代購的張捷(化名)。

在交談中,張捷的手機一陣震動,一位網友給他發來私信。這位網友想買一款MICHAEL KORS的挎包,但國內專賣店售價不菲,如果從海外官網購買,不但語言不通,物流運輸也不太方便。張捷通過微信和對方洽談起代購事宜,並最終商定以3500元成交。

確認對方轉帳成功後,張捷重新換了個微信號,聯繫上一位東莞專做品牌高仿包的老闆。將客戶下單的挎包圖片傳給了對方,再支付了900元的貨款。同時不忘叮囑,「務必要最好的『貨』,物流也要『從海外發回國內』。」

「這就是多數假代購者的『商業模式』。對外宣稱從海外專賣店購物,但實際卻是在國內高仿包作坊拿貨。」張捷毫不隱諱其中奧妙,「價格一般比正品低20%至30%就好,這樣可以給客戶解釋是在奧特萊斯購買的。」

自2014年2月開始從事「代購」生意算起,張捷在這行業已呆了3年時間。通過這種銷售模式,如今他手上積累了10多個專門製造高仿包的上家,以及3000多名微信客戶。每個月都能賣出上百款「品牌包」,月收入約10萬元。

為了獲取更多的客戶,張捷每天都會更換著不同帳號出沒於國內各大海淘購物論壇。除了不定時發布代購信息外,還會就熱門話題和論壇網友聊個不停。他將這一行為稱為「混臉熟」,只有彼此熟悉後,網友才會信任自己,進而對貨品產生認可。

一位代購從業者表示,假代購者出貨渠道通常集中在55海淘、91來海淘等海淘網站、論壇當中。

新京報記者在國內一家海淘論壇中查閱張捷所發布的代購帖,發現他不時上傳各大奢侈品牌海外專賣店的照片。其每次登錄所留下的IP位址,無一例外都是定位為歐洲某個國家,這讓論壇網友更加相信他的「旅歐背景」和代購資質。

事實上,張捷並沒有任何出國經歷。每次在登錄論壇前,他都會藉助VPN來製造虛擬定位,以此營造出「人在他國」的認知。「論壇的人判定你是否在海外的憑證,主要是看IP位址,而虛擬定位很容易就製造出這種假象。」張捷直言道,「一旦他們認準你在海外後,那麼後面的銷售就順理成章了。」

貨源探訪:高仿包成本僅400元

廣東東莞郊外某服裝廠,一間隱秘的小車間。2條生產線晝夜不停地高速運轉。一個個印著「Coach」、「MK」等品牌的挎包正被工人隨手從生產線終端扔在地上,堆積成山。這是老田的「名牌挎包」生產車間,其日產量近千個的規模,在當地圈子裡頗有名氣。

「我們只做Coach、MK兩個牌子。」記者通過張捷的介紹,聯繫上老田。他介紹稱,相對GUCCI、LV等國際大牌而言,這些品牌勝在價格不貴,消費者受眾更廣。「現在連掃地大媽都背著LV,對品牌熟悉的人都能一眼看出真假來,誰還做那些啊。」

相對代購網站動輒上萬的頂級品牌挎包,國內消費者在購買時,出於穩妥原因,更寧願選擇專賣店,而這些價格大多在3000元至10000元之間的輕奢品,正逐漸成為國內代購貨品的主力軍。

對於包的質量,老田很是自信。「外面所謂先買正品,再拆開根據用料1:1仿製,這些根本不現實。就算你知道了皮料、面料,你能保證能進到一樣的貨?」老田不願意透露自己的原材料渠道,但他隱晦地提及,自己曾花重金買通代工廠供貨商,再按照正品包的用料,從同一渠道購買相同配件,「正品用什麼面料,我們也用同樣的。甚至拉鏈、吊墜等五金件都完全相同,這樣才能保證和專櫃貨一模一樣。」

這種「1:1」的高仿包成本極為便宜。以張捷下單的那款MK挎包為例,老田工廠製造成本僅在400元左右,再以900元的價格出貨給張捷。如今貼上「代購」的標籤,售價則上漲到3500元。

為了吸引記者迅速合作,老田還主動摒棄傳統「代理付款鋪貨」的交易方式,改為全新的合作模式。

所謂全新合作模式,即是由老田負責將每款箱包的圖片、顏色、尺寸發給記者,再由記者加價後,以「代購」的形式在微信、各地海購論壇上進行發布,當成功接單後再通知老田發貨。「這樣一來,代理沒任何經濟壓力。有客人買包,你們收錢後將貨款打給我,我再直接發貨給客人就行了。」

一旦客人對貨品來源產生質疑時,老田則是底氣十足。「我每個包都有『進口』的身份,甚至還能出示海外購買證明,誰能看得出來?」

事實上,為了「洗白」貨品,老田特意找到幾個在海外生活的朋友,當有買家需要「證明」時,他都會先將貨從國內寄到海外朋友手上,再由對方轉寄往買家收貨地。一來一往,海外發貨憑證和入境證明等信息輕鬆得以解決。

讓老田遺憾的是,此前還能通過物流公司「異地上線」等功能,將發貨地改為海外,但如今隨著物流行業的整頓,這種成本更低的「洗白」方式無法繼續使用。

產業鏈調查:「線下店」提供一切票據

在老田的指引下,記者來到了位於廣州白雲皮具城附近的一棟6層破舊小樓中。

這裡暗藏著老田工廠的「線下店」,他一邊銷售PRADA、Hermes等高仿品牌包賺取利益,一邊通過觀察客戶購買力和身份,進而篩選積累潛在下家資源。

在這個面積不到90平米的2室小屋內,除了擺放著MK、Coach全系列箱包外,更堆滿了老田從同行手中「調貨」來的LV、Prada、Hermes等頂級品牌高仿包,各色款式型號一應皆有。

房間中數十位操著不同口音的客人正在篩選著自己心儀的貨品,四五個女店員手持計算器,不斷在上面按出每款客人心儀高仿包的價格。

在得知記者準備以「代購」方式進貨銷售時,老田將記者拉到自己辦公室內,神秘地詢問到是否願意以較高的價格拿到更好的貨品,「和正品完全一樣,你拿到專櫃去驗貨都查不出來。」

為了證明所言非虛,他將兩個外觀一模一樣的手袋遞給記者,「都是仿的LV旗下Alima小號手袋,你感受下差距。」

在老田的指點下,記者清楚地判斷出其中一款手袋在手感、五金配件以及LOGO細節上明顯勝於另外一款。「這個和正品一樣,都用的小牛皮,價格要貴些。而這個用的是PU皮,只要700元。就是忽悠下外行,在資深人士看來『一眼假』。」

老田將這款幾可亂真的高仿手袋標價3000元,僅為正品20600元的1/7。但他同時表示,如果長期合作的話,價格可以有所優惠。「你以代購性質賣的話,賣14000元肯定有人買。」

隨後,記者以「幫朋友買包」為由,將手袋的各個部位細節全部拍下,並將圖片發給一位對LV品牌深有研究的奢侈品業內人士,以求其幫助鑑定。10分鐘後,對方回復稱,「除了五金件略為過亮以外,其他細節沒有任何問題。」

為了讓手袋貨源更為「靠譜」,老田還力薦記者購買手袋「配件」。

一套含有原版商品包裝紙袋、印著品牌LOGO的包裝盒,以及厚厚一疊包括銀聯小票、LV產品證書、韓國樂天購物票等各式票據僅需要30元,但足以「唬住」大多數買家。

據介紹,在廣州白雲皮具城附近小區裡,藏匿著數十家這樣的高仿包銷售窩點。每天無數個馬仔在皮具城門口等候來自各地的微商、淘寶賣家以及代購者,並將他們一一帶往窩點進行交易。

6月11日晚,記者發現在挨近皮具城的酒店大廳和每層樓層過道中,擠滿了手提大小不一的黑色塑膠袋,行色匆匆的年輕男子。他們不斷用電話、微信等方式聯繫著買家和賣家。在確定好房間門牌後,立即敲門進入,短短數分鐘內再從房間出來時,手中早已空無一物。

「都是給客戶送貨的。」老田直言道,「每天都有數百個高仿包從廣州流出,發往各地。」

最後的選擇:公司「直採」真假同樣存疑

「不少代購平臺不僅不清楚第三方賣的是什麼貨,甚至自己自採的產品,同樣存在假貨的可能。」跨境電商資深專家王迪告訴記者。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近年來包括洋碼頭、小紅書、蜜芽等國內著名跨境電商平臺,都曾遭遇到消費者投訴售假的情況。儘管眾多電商平臺一再解釋稱「自採團隊不存在假貨」,但同樣被網友質疑。

「跨境電商畢竟涉及資本投資,都有著上市計劃。如果售假,會對品牌以及發展計劃有著巨大影響。」王迪解釋稱,「但不排除買到假貨的可能。」

在王迪看來,如果跨境電商平臺自採團隊的進貨渠道是得到廠家授權,從廠家進貨銷售,那麼不會有假貨存在。如果其在海外的合作對象僅是普通供貨商的話,則有可能出現供貨商在自採團隊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其提供假貨。

王迪向記者介紹,不少海外小平臺以及第三方買手在接到國內訂單後,往往不願意自己四處購買,而是選擇在附近華人禮品店,或者當地購物網站打電話訂貨。

整個交易流程只需要遙控指揮,在線轉帳付款即可,甚至物流都是對方安排。王迪說,「誰也不知道那家店貨品來源,更不知道是真是假。」

王迪在英國所供職的跨境物流公司,除了為國內部分電商平臺進行物流運輸外,同樣也擔任著為平臺和第三方代購供貨的業務。

據王迪介紹,他公司所合作的上家是當地一家禮品公司,其專門負責國內2至3家海淘平臺的訂單,王迪透露,這家禮品公司其中部分貨品卻是由中國保稅區海運到英國,再發回中國。「這就說明問題了。明明是標註著英國本地的商品,卻會從中國發來。」

新京報經濟調查組 北京 廣州 東莞 報導

相關焦點

  • 洋碼頭假貨一直有,只是這次鬧大了
    和以往用戶在論壇爆料引起的小波瀾不同,這次事情鬧得比較大,一名媒體記者在洋碼頭臥底當買手,結果發現洋碼頭的監管程序如同虛設,國內400元的高仿包,寄到海外轉一圈之後,就能夠在洋碼頭賣出7000元的高價。
  • 代購黑色產業鏈:假代購海淘網站400元假貨賣7000元,假代購可月入10萬
    如果一個買手利用平臺漏洞的話,單憑一個月就可以收入在10萬元左右。」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預測,中國內地海淘族人數將於2018年增長到3560萬人,代購交易規模也將達到1萬億元。朋友告訴小編,即使是在折扣活動間以半價購買產品或者大批量購買,如果真的只售57元那麼真的就像是在做好事,因為賺取的利潤真的太微乎其微。 2017年4月,小編通過朋友以「個人買手」的身份在洋碼頭上註冊帳號,以核實其對交易流程、貨品真偽鑑定等環節的監管情況。提交各種資料,經過5天時間的「審核期」後,順利開設了一家專營澳洲產品的網店。
  • 洋碼頭假貨危局 買手黑洞 曾碧波如何與時間賽跑?
    其中,30條投訴理由為平臺售賣假貨。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7月,曾有記者「臥底」成海外買手做假貨測試,藉由寄往海外「洗白」的手法,國內原價400元的高仿包,在洋碼頭上以7000元的標價出售。洋碼頭回應稱,自買自賣的行為屬於非正常交易,繞過平臺流量分發布控的防線。
  • 「謹慎下單」洋碼頭!
    實際上,在各類消費投訴平臺上關于洋碼頭「售假」的投訴屢見不鮮,鰲頭財經統計,僅黑貓投訴平臺便多達上千條針對洋碼頭的投訴,鰲頭財經就此問題多次撥打洋碼頭電話,但轉接總機後均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儘管自詡擁有多重防範假貨機制,但屢屢陷入「售假」風波的洋碼頭應該多加反思,如何在持續保持盈利的狀態徹底下撕掉假貨的標籤?
  • 洋碼頭都是正品嗎?「鷹眼」打假專家組讓售假買手無處可逃
    2020年的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29660萬億元,這樣的數據讓很多跨境電商看到了希望,也讓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利用平臺和法律的漏洞,不法分子不僅破壞了平臺商家良性競爭法則,也讓消費者無法放心購買海淘產品。洋碼頭為了杜絕這一現象,7月23日宣布成立「鷹眼」專家組。專家組的成立可以有效攔截99%風險跨境電商帳號。
  • 400元國內高仿包郵寄到國外 代購7000元賣出
    他表示,買手利用平臺漏洞,月入可達10萬元。2017年7月9日,新京報記者收到一個來自洋碼頭海外代購的貨品,證實了張捷說的話。此前4月初,記者通過一位澳大利亞的朋友在洋碼頭註冊了海外買手帳號,通過審核後開了一家專營澳大利亞代購的網店。
  • 洋碼頭買手代購商品疑似假貨,鑑定過程成扯皮黑洞
    花了近2000元在洋碼頭上代購的Tory Burch女包不僅出現明顯的走線錯誤,而且五金件上沒有LOGO。 「淘寶上同款包只賣1400元,在洋碼頭上花近2000元,就是能跟買手直接溝通,相信是真貨。」陳華說,她隨即向洋碼頭方面投訴,要求進行檢驗並退賠。然而檢驗流程卻不能讓陳華滿意,因為要交給洋碼頭送去第三方中檢集團檢驗,「如果檢驗時對方用真貨掉包了我怎麼知道?」
  • 洋碼頭被爆疑似售假 揭開灰色代購產業鏈
    近期,有媒體曝光消費者在洋碼頭通過買手代購商品疑似假貨,鑑定過程成為扯皮黑洞;20元可買一包小票等海外代購灰色產業鏈等疑似包庇賣家售假的眾多投訴。這款女包在淘寶上只賣1400元,因為「能跟買手直接溝通,相信是真貨」,消費者才選擇在洋碼頭上通過買手「阿建英國GO」花費了近2000元購買。
  • 有消費者在洋碼頭通過買手代購的商品 疑似假貨
    已在澳大利亞生活了8年時間的她,以前也曾靠代購奶粉賺錢。在她看來,國內市面上銷售的部分產品假得離譜,「店家月銷量比廠家全年產量還多幾倍。」  「真代購賺的就是辛苦錢。」陳旭給記者算了筆帳。以代購澳洲愛他美金裝三段奶粉為例,通常她都是以6罐為批量為國內買家代購,但由於澳洲奶粉隨季節性限購,為了買齊6罐奶粉,她需要周轉到2至3家超市或者藥店購買。
  • 洋碼頭代購真假難辨陷證偽困局 鑑定過程成扯皮黑洞
    花了近2000元在洋碼頭上代購的Tory Burch女包不僅出現明顯的走線錯誤,而且五金件上沒有LOGO。  「淘寶上同款包只賣1400元,在洋碼頭上花近2000元,就是能跟買手直接溝通,相信是真貨。」陳華說,她隨即向洋碼頭方面投訴,要求進行檢驗並退賠。然而檢驗流程卻不能讓陳華滿意,因為要交給洋碼頭送去第三方中檢集團檢驗,「如果檢驗時對方用真貨掉包了我怎麼知道?」陳華問。
  • 洋碼頭遭海量投訴 "100%正品保障"遭假貨質疑
    今年8月,「洋碼頭」舉辦了盛大的「10周年全球發布會」,發布會前後,「洋碼頭」創始人兼CEO曾碧波、CMO蔡華連番接受媒體採訪,公司還聯手多位網紅主播,在多個短視頻平臺進行直播,並推出「全民直播計劃」,擬打造「千人實力主播」,9月下旬,公司還在上海世茂廣場推出了全球首家快閃店。
  • 洋碼頭買東西可靠嗎?洋碼頭APP都是正品嗎?經驗分享
    洋碼頭買東西可靠嗎?洋碼頭APP都是正品嗎?前一陣子要去參加一個同學婚禮,本想買塊手錶點綴一下,誰料到挑選完成正要下單發現稅費加上運費一共要三十多,頓時退出了這個應用,默默打開了洋碼頭,發現不光沒有運費稅費,居然價格還更便宜,話不多說立馬下單,連到貨都才花了三天不到。這下我對洋碼頭有了強烈的好奇心。
  • 洋碼頭的悖論:有了流量還缺什麼?
    洋碼頭作為一家跨境電商,可對標企業包括小紅書、考拉海購等,儘管海淘用戶規模在連年增長,但巨頭的入局,讓這個賽道一再重現馬太效應。近三年來,原本排名行業第五的洋碼頭,市場份額不斷降低,從5.9%降到了如今不足1.5%。
  • 月入2萬不是夢,沿海農村10個月入2萬的小生意
    農村其實也有很多月入2萬的小生意可做,比如這10個小生意:在農集市現做現賣秘制魚丸,家庭坊壓榨花生油賣,高密度養殖淡水魚,海上灘涂網箱養殖海蝦、白鯧魚、白鱔等都是農村可以月入2萬的小生意。不過,由於農村各地域不同,在適合做的生意自然也有差異。
  • 起起又伏伏,洋碼頭還有幾個十年?
    洋碼頭恰好趕上了這波熱潮。2013年,洋碼頭實現了全年盈利。緊接著2014年初,洋碼頭又成功完成了A輪融資,成了國內名副其實的「跨境電商領跑者」。然而好景不長。由於跨境電商市場被打開,入局者開始奔湧而入了。
  • 洋碼頭黑五三天三夜不打烊 平均客單價427元
    原標題:洋碼頭黑五三天三夜不打烊 平均客單價427元  中新網11月21日電 11月17日0點,洋碼頭「2017全球黑色星期五狂歡節」正式引爆。開場1分鐘,便成交了4萬多筆訂單,7分53秒,交易額突破1億;時效方面,17日當天韓國直郵上海全球首單到貨,僅用19小時,19日美國直郵上海到貨,用時50小時,再次創跨境電商直郵時效新紀錄。
  • 洋碼頭:發現境外操控的售假團隊 已提交材料至海外警方
    7月23日消息,洋碼頭表示,近日,洋碼頭風控團隊在進行買手入駐資質審核時,發現了一批英國團隊操控的買手資質相似帳號,已第一時間採取措施,並整理相關材料提交給了海外警方。
  • 洋碼頭"黑色星期五":11月20日正式開啟 持續10天
    11月16日消息,今日,洋碼頭宣布2020年黑色星期五「全球掃貨季」將於11月20日正式開啟,直到11月30日結束,持續10天。洋碼頭在同步黑五優惠折扣的同時還將投入數億元紅包補貼,讓消費者體驗「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歡。
  • 網購碧歐泉化妝品疑假貨 消費者投訴洋碼頭購物平臺
    今年十月份,李先生的妻子為李先生在洋碼頭網購平臺購買了一套碧歐泉的護膚產品,產品到貨以後,李先生發現該產品的外包裝字跡模糊、印刷非常粗糙,和自己曾經使用的同品牌產品有較大的出入,李先生因此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貨,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呢?
  • 洋碼頭怎麼樣?正品好物,購物體驗超棒
    在眾多海淘APP中,洋碼頭的受眾群體非常多,而這些消費者之所以喜歡洋碼頭,就是因為洋碼頭的正品保障服務。針對洋碼頭怎麼樣這個問題,消費者用實際購物體驗做出了最好的回答。洋碼頭創立至今已有是10個年頭,在龐大的消費群體支持下,洋碼頭已經從最初的默默無聞發展成為海淘行業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