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之前,女人最在意的是自己的臉。
當了媽以後,最用心、最燒錢、最焦頭爛額的,非寶寶的屁屁莫屬。
在我們的同預產期寶媽群裡,每天都能看到有媽媽慌慌張張拍照片給值班老師看:
我家娃屁股上這個紅點子是啥啊?
妞妞屁屁裡有白色分泌物,要不要掰開洗洗啊?
我兒子老揪自己JJ玩,是咋回事?
粗略看下來,最最嬌嫩的私處,是最讓新手爸媽心態崩潰的地方。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新手父母最容易犯錯的那些「屁事」。
不用慌張!這是皮脂和汙垢形成的包皮垢。
因為皮膚每天都會產生皮脂和汙垢,陰莖的皮膚也一樣,加上小便後會有尿液積聚在包皮口,如果清潔不到位,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包皮垢。
包皮垢是包皮產生的皮脂、汙垢、尿液的混合,容易引起包皮的慢性炎症感染。輕則引起尿路感染,嚴重的會引起睪丸炎症,影響成年後的生育功能。所以家長在平時一定要注意及時給寶寶清洗私處。
但有些家長會發現,單純用清水衝洗、擦洗,清潔效果往往並不好,而且還會遭到寶寶的劇烈掙扎,把衝洗的大人也整得一身溼透。
很簡單,因為包皮垢屬於油脂類分泌物,不溶於水,但溶於油。
所以處理的時候要用油!用油!用油!
在包皮和龜頭處塗上橄欖油1~2分鐘,再用浸滿油的棉籤輕輕擦拭,就能比較容易地去除了。
不能。
非常理解家長們的「清潔強迫症」心理。尤其很多「潔癖」家長,容不得寶寶JJ裡「藏汙納垢」,每次清潔都會把包皮翻開,仔仔細細進行「大掃除」。
這就屬實沒啥必要了。3歲以下的男寶,包皮與龜頭是相粘連的,中間沒有縫隙,細菌也沒法進入。
如果經常上擼或翻起包皮,就會人為製造縫隙,給了細菌可乘之機,反而有可能造成感染。還會因為刺激而造成局部損傷,引起局部腫脹,寶寶身上難受,大人心裡更難受。
總結
1、私處清潔適度就行,不要翻開包皮清洗。
2、用橄欖油清除男寶的包皮垢,用棉籤輕輕擦拭,不要用手大力揉搓,小JJ不是鋼絲球。
女寶外生殖器離尿道和肛門很近,很容易交叉感染,所以清洗的時候要比男寶寶更細緻。換玩尿布、大便小便後都要仔細清潔,尤其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洗。
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兩句話:從上往下、從內到外、用流動的水輕輕衝洗。
女寶寶的私處有時會排出一些透明或白色的黏液(又稱為陰道分泌物),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平時護理的時候,用流動的清水擦拭或衝洗外陰就可以,千萬不要扒開陰唇內側仔仔細細全擦一遍。
寶寶私處的皮膚非常嬌嫩,這些分泌物是皮膚黏膜的一道天然屏障,能起到保護作用,過度清潔反而可能引起陰唇粘連。
但是如果分泌物越來越多,顏色呈黃色或綠色,並伴有異味,就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了。
有些女寶寶的陰道會出現少許帶血的分泌物或粘液,稱為新生兒假月經。很多新手媽媽會嚇一大跳。
其實媽媽們不用緊張,這些分泌物是由於母體殘留的激素引起的,隨著時間推移慢慢就會消失。不會對寶寶身體有影響,也不用做任何特殊處理,新手爸媽們可以放心。
但如果分泌物持續數周還未消退,或者出血已經不是淡紅色,而是像皮膚破口流出來的鮮血,不要猶豫,立刻帶寶寶就診,很可能已經是陰道出血了。
一般來說,小寶寶撫摸私處和夾腿等行為都是正常現象,跟家長們腦補的那些事情無關。《西爾斯健康育兒百科》一書中說,「這一行為可能在嬰兒期就開始了。」
對於寶寶來說,私處和手、腳、眼睛、鼻子一樣,都是自己的器官,觸摸身體器官的過程就是他們認識世界的過程。摸私處和吃手、啃腳丫一樣,都是他們認識自己的一種方式。
只不過私處的神經相對其他器官比較豐富,而且非常敏感,受到刺激就會感覺「愉悅和舒服」,寶寶有這種愉悅的感覺之後就想多體驗一下,也就這樣了。
當然,大多數時候夾腿是正常的,但也可能由一些外界原因引起:
最後多跟爸媽們嘮兩句,咱們平時如果看到孩子揪JJ玩,或者撫摸私處的時候,不要用一種驚訝、羞恥的態度對待。
寶寶這時候正處在對一切事物都很好奇的階段,無聊的時候吃手指頭、摳鼻子、摸耳朵,再常見不過。正常探索身體的過程不會對寶寶產生任何不良影響,真正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是家長強烈的負面情緒。
家長的態度應該是淡定而自然的,不要咋咋唬唬地說「髒!不要摸!」或者聲色俱厲地把孩子手拍掉。這種反應要麼會讓孩子充滿負罪感,覺得自己這種愉悅的感覺是不正當的,是錯誤的,要麼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興趣,找機會背著你偷偷撫摸。
對寶寶來說,撫摸私處這個行為不存在任何倫理、道德、性……這些複雜含義,家長也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與其糾結,不如好好想一想,寶寶最近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或者壓力有點大?還是感覺自己被忽視了?
如果實在拿不準寶寶到底是什麼原因,或者覺得不知道如何引導寶寶,諮詢兒科醫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溫暖的陪伴和正確的引導,就是咱們家長能給孩子做的最好的家庭教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