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燕
近日,杭州大城北地區首個社區「鄰裡中心」項目——運河鄰裡康橋農貿市場正式開業。大家在體驗智慧農貿、便民服務之餘,市場東門一臺會「咀嚼」剩菜殘果,並且就地「消化」成有機肥料的機器吸引了許多市民駐足圍觀。這個賺足眼球的大傢伙,便是杭州拱墅新引進的垃圾分類「黑科技」之——易腐垃圾就地減量設備。
▲市場內易腐垃圾來源
易腐垃圾就地「變身」有機肥
運河鄰裡康橋農貿市場內的這臺成套式「加百列」易腐垃圾就地減量設備,能夠針對農貿市場生鮮垃圾成分較純、含水量高、含鹽量低等特點,利用高溫好氧微生物快速堆肥技術,通過進料、脫水、發酵、微生物處理等工藝步驟,產出適合盆栽基質、苗木栽培的有機肥料。同時,設備中包含的恆溫加熱、除臭淨化等裝置及PLC智能控制系統,更避免了噪音擾民、臭氣燻民等潛在問題。該設備投入試運行以來,日均易腐垃圾處理量可達2噸。
▲上料
▲出料
據悉,杭州拱墅區每天產生的易腐垃圾可佔到生活垃圾日均量的40%以上,為易腐垃圾「謀出路」「找路子」已經成為實現全區垃圾控量減量的關鍵點之一。
運河鄰裡康橋農貿市場易腐垃圾就地減量項目作為農貿市場垃圾減量的首批試點,不僅提升了農貿市場垃圾分類和處置能力,還有效引導了市場內商戶乃至周邊居民實現易腐垃圾精細化分類。下一步,拱墅的大型綜合體、生鮮超市都將逐步引入這套設備。
機關單位也要「刷卡」扔垃圾
垃圾分類的另一股「科技風」則來源於最近在各大小區不斷興起的智能垃圾分類櫃,而這一次,拱墅上塘街道辦事處機關也趕上了這波「新時尚」,成為全區第一個開展定時定點投放的機關事業單位。
中午,上塘街道食堂門口,一群剛吃完午飯的工作人員圍著新投放的垃圾分類智能櫃,在城管科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將吃剩下的食物刷卡後投入易腐垃圾綠箱。「從11月1日開始,街道定點投放垃圾的時間段定為中午11點45分至12點45分以及下午16點30分至17點30分,各科室確定一名『桶長』統一負責,實行垃圾刷卡投放。」上塘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介紹,街道通過縮短投放時間、縮減投放點位,促進工作人員在日常辦公中將牛皮紙袋、紙張等重複利用,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
定時定點投放還將持續推廣
「目前,全區有68個居民生活小區已實現了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居民們在垃圾分類專管員和志願者的指導下,從原來隨時隨投,養成了現在到點來投的好習慣,分類質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拱墅區分類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易腐垃圾就地減量設備、智能化垃圾分類櫃等「黑科技」的不斷投用,極大地刺激了小區居民和機關幹部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如11月起實施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的上塘街道,許多前來機關辦事的居民都圍觀嘗鮮,志願者耐心引導居民將吃剩下的包子投入易腐垃圾綠箱,讓居民體驗刷卡式投放或按鍵式投放,居民在前來辦事的同時,也進行了垃圾分類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