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山最高點南天門的長空棧道,海拔2160.5米,常年雲遮霧掩,南面絕壁千仞,刀劈斧斬,在如此險要的地方,雷鳴縛了雙腳,帶了手銬,然後被裝進口袋,又被放進了一個立體的由三角鐵焊成的鐵籠子裡,用一根繩子把鐵籠放下懸崖……他只有3分鐘的時間來解繩子、開手銬鐵鏈、解口袋,逃離鐵籠。否則,3分鐘後,繩索就會被無情的利斧砍斷,他就會和鐵籠一起下沉直至消失。
鐵籠子在風中搖擺、抖動,3分鐘象30年一樣漫長,上面的人早就停止了喧鬧。人人毛髮聳立、心怦怦直跳……繩斷了,鐵籠帶著嘯聲,衝下了懸崖,晚了!一切都晚了!……然而雷鳴卻奇蹟般的、儀態優雅地站在人們的面前。幾秒鐘後,掌聲響成一片。
這就是華山戲法的神奇魅力!
充滿傳奇色彩的華山戲法
古典戲法是一種智能性的幻密遊藝,在古代稱秘術、幻術或戲法、農村俗稱「耍把戲」。它的起源可以追漵到四千年前的巫術文化。傳說中的「蚩龍作霧」、夏商的「奇偉戰」、西周的「吞雲噴火」、春秋時的「站懸」「水火雙遁」都應該與戲法有關,但見於典籍的戲法表演應在西漢以後。
華山戲法是古典戲法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衍生出來的一大戲法支系。
它最早起源於華山道觀,創始人是道家先祖呂洞賓。早期的戲法是在道教活動、祭祀、節慶等活動中由道士刻意設計製造的神奇活動景象,後來發展為宮庭、廣場、舞臺上的戲法表演。而那些由道家流傳於民間的信手拈來的小小障眼法,則是近景戲法的雛形。
華山戲法不僅成功的走向了宮廷表演,而且還通過「撂地灘」等形式,廣泛盛行於民間。早先的習練者多拜道士為師,後再兼學和融匯其他的戲法絕活。
早年間,戲法藝人多雲集於西嶽廟古會、三河口碼頭、五方古鎮,以及夫水古鎮等地,表演內容多以神仙題材為多,表演時口彩相連、妙趣橫生,深受老百姓喜愛。在華山戲法表演中, 「巨靈擗山」、「二郎擔山」、「陳香劈山」等戲法,讓人仿佛進入神話世界。其中的道玄文化更滲透著幻術文化的色彩。如呂洞賓的「金丹濟世」,陳摶的「辟穀長眠」,張楷的「作五裡霧」 、馬真一的「鬼抬轎」 ,修羊公的「鞭石成羊」 ,壺公的「壺中洞天」,高蓬頭的「遊仙枕」等都是秘傳戲法的神話衍生。在這些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加之地方民間法師和巫神的神鬼演示, 慢慢孕育出了華陰雷家秘傳的華山戲法。
「中國水下逃生表演第一人」
清朝時,在華山玉泉院做居家道士的華陰興樂坊村人雷慶善,學會華山戲法後傳給後人。 作為華山戲法第四代傳承人,雷鳴從小耳濡目染,5歲開始學習華山戲法,16歲,回憶起父親講陝西著名戲法大師周化一的神奇表演,他就有了拜名師學藝的想法。於是,他背上小米,自己一人踏上拜師求學的道路。憑著認真刻苦的求學態度,最終拜得名師,學成所歸。
學成歸來後,雷鳴自己辦了華山戲法藝術團,開始了全國的巡迴表演。
雷鳴表演的華山戲法主要表演技藝分為撂地表演和舞臺表演。撂地表演有仙人摘豆、金鐘罩三丹、大變金錢,變雞蛋、絲巾多變等;舞臺表演有、男女換相羅圈獻彩、逃脫術等。
逃脫術是華山戲法的代表節目之一。 2003年中秋之夜,在北京皇帝船碼頭成功的表演了大型水下驚險戲法之《水下無遮擋逃生術》,打破了中國沒有在江河湖海、高山大川表演魔術的先例,得到了「中國水下逃生表演第一人」稱號。這引起了很多演藝經紀人的重視,他的演出活動也越來越多,同時,「西北小魔鬼」的名號也不脛而走。
雷鳴表演時口彩相連,風趣幽默;手彩表演技巧嫻熟,手法脆、慢、帥,「使口」時如話家常,娓娓道來,幽默風趣,親切自然,深受群眾喜愛。 尤其是「金鐘罩三丹」近景戲法,他以「慢」為主的表演特點,讓觀眾嘆為觀止,其爐火純青的技藝,堪稱一絕,為此他被譽為「天下第一慢手」。 如今,他受邀為北京電影製片廠旅遊城特聘專職藝員,帶著華山戲法長期活躍在北京演藝圈、影視圈。 雷鳴曾參加《中原全國魔術比賽》獲得金像獎,參加湖南電視臺《誰是英雄》欄目獲得優秀獎,曾參加多個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
一種奇幻快樂的藝術享受
戲法大師這個特殊的職業,往往和神秘聯繫在一起。在雷鳴的身上,除了神秘,還多了份隨和。他待人謙和禮讓、大氣豁達,常有笑容掛在臉上,給人傳遞出一種快樂輕鬆的愉悅感。
而對於華山戲法的認知和理解,他的觀點如他的戲法般別出心裁。他說,華山戲法是一種理解人類行為和設想的藝術。它不是迷信,而是運用科學原理和特定技巧完成的特殊藝術;它的本質不是為了迷惑別人,而是讓人快樂。
也正如他所言,華山古典戲法種類多樣。每次表演,他口彩相連,手法嫻熟做到脆、快、帥,讓觀眾獲得奇幻的藝術享受。
現在的雷鳴,每天都奔走在華山戲法表演的道路上。因為他有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把「華山戲法」這一被列為渭南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藝術種類傳承下去 。
他走向全國,巡迴表演,旨在用快樂傳播華山戲法的魅力;他回到家鄉,喜收高徒,努力將根植於華山的華山戲法發揚光大……
回顧往事,無限感慨,雷鳴深深地感到華山戲法的傳承任務不是一個兩個人所能完成的。他嚴格要求子女不忘祖輩闖業精神,吃苦耐勞,勇於擔當、勇於闖新,做好華山戲法傳承的接力者。
如今,他收徒人12名,徒弟的地域分布為遼寧、北京、河北、河南、陝西、雲南和貴州,華山戲法藝術已在祖國的東西南北開花結果。同時,還在西安辦起華山戲法的培訓學校,希望華山戲法根植家鄉沃野竟芳華,
採訪末了,被問及魔術和戲法的區別時,雷鳴說,魔術是西方的,是可以破解的,而戲法是中國的,是隨時可以變幻的,哪怕是一個節目,即使自己已經演了五十多年,依然沒有窮盡,依然需要努力學習。
華山腳下觀奇幻術法,黃河岸邊品味人生樂趣,有了像他們這樣的傳承人,相信華山戲法能夠大放異彩,且世代相傳,生生不息。(史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