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PC端流量已經慢慢往移動端流量轉移,移動互聯趨勢銳不可當,各種不同網際網路類型企業已經為移動端專門開闢獨立部門運營。筆者從事電子商務,網站運營實戰十多年,接觸過B2B,B2C,第三方平臺(天貓,淘寶),移動APP等類型網站運營。以下我就從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總監崗位出發,從幾個方面來闡述移動網際網路部門如何制定一份運營推廣策劃案,至於移動網際網路,移動電商是大趨勢這些虛的、空泛的文字,不展開說了。
篇幅較長,先做個簡單目錄:
還有其他的方法,如通過參加行業展會,同行交流等渠道獲取競爭對手信息,這裡不一一介紹了。競品分析選擇兩個產品最好,最多三個。
一般來說,比較全面的競品分析要從用戶,市場趨勢,功能設計,運營推廣策略等方面來展開。這裡我們把它細化成以下幾個維度,
對於移動網際網路部門市場推廣總監來講,可以只關心市場部分,功能及設計這塊可以忽略,如從1,2,3,4,7,8這幾部分對競品進行分析,重點關注市場數據及運營推廣策略。
這裡拿一款移動旅遊APP來說, 運營數據可從下載量 、用戶數、留存率、轉化率、活躍用戶數、活躍時長等來進行競品分析。 運營及推廣策略可從競品的渠道管理來分析,如應用市場投放,移動論壇,市場活動,軟文投放,社交化媒體表現等。
通過對上述競品分析,可以大致得出一個比較有市場商業價值的結論。
將產品定位單獨一個篇幅來討論可見其重要性.清晰的產品定位,目標用戶群定位是運營推廣的基石。目標用戶群分析的越透徹,越清晰,對於後期產品推廣起關鍵性助推作用。
一句話清晰描述你的產品,用什麼樣的產品滿足用戶或者用戶市場。
如:
產品目標往往表現為解決目標用戶市場一個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分析的越透徹,產品核心目標越準確。如:
360安全衛士解決用戶使用電腦的安全問題。
微信為用戶提供流暢語音溝通的移動應用。
一般按照年齡段,收入,學歷,地區幾個維度來定位目標用戶群體。
(1)常用用戶特徵
年齡,性別,出生日期,收入,職業,居住地,興趣愛好,性格特徵等
(2)用戶技能
熟練電腦辦公,外語能力強
(3)與產品相關特徵:
根據目標用戶群體圍繞目標用戶特徵建立用戶角色卡片。這裡以一款比價APP為例,建立用戶角色卡片:
張三,30歲,網際網路運營總監,年薪20萬,已婚,居住地北京,喜歡電影,籃球,唱歌,遊戲等,
性格開朗,陽光,文藝青年
電腦操作熟練,精通英文 與產品相關特徵:
①喜歡網購,喜歡上的購物網站:淘寶,京東
②網購年消費額在2萬左右,使用信用卡購物。
③在家用ipad購物,在外用手機購物
用戶使用場景是指將目標用戶群投放到實際的使用場景中,還是以上述比價APP為例,張三每天來到了萬達商場某體育用品店,看到了科比二代球鞋售價1400元,頓時心動想入手,他用比價APP進行二維碼掃描發現京東售價800,淘寶售價810,APP主動提示建議在京東購買,張三迅速瀏覽了商品的高清圖片和產品說明,因為店家可以包郵,所以張三放棄了在線下購買。
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創業公司市場則適合多面出擊,把能夠想到的各種途徑方式都去嘗試,用最小的投入把品牌效果最大化。在想到的 100種方法裡,不斷測試出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剔除掉其中99個,集中火力把手裡的資源集中在一個可能爆發的點上,不斷放大,不斷分析,等待爆發。最終吸引更多的註冊用戶,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
(1)線上渠道
① 基礎上線——各大下載市場、應用商店、大平臺、下載站的覆蓋Android版本發布渠道:推廣的第一步是要上線,這是最基礎的。無需砸錢,只需最大範圍的覆蓋。
② 運營商渠道推廣: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
用戶基數較大,可以將產品預裝到運營商商店,借力於第三方沒有的能力,如果是好的產品,還可以得到其補助和扶植。
市場部門要有專門的渠道專員負責與運營商溝通合作,出方案進行項目跟蹤。
③ 三方商店:上述A類都屬於第三方商店
由於進入早,用戶積累多,第三方商店成為了很多APP流量入口,全國有近百家第三方應用商店。渠道專員要準備大量素材,測試等與應用市場對接。各應用市場規則不一,如何與應用市場負責人溝通,積累經驗與技巧至關重要。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可以投放一些廣告位及推薦等。
④ 手機廠商商店
大廠家都在自己品牌的手機裡預裝商店,如聯想樂商店,HTC市場,oppo nearme,魅族市場,moto智件園等。渠道部門需要較多運營專員來跟手機廠商商店接觸。
⑤ 積分牆推廣
「積分牆」是在一個應用內展示各種積分任務(下載安裝推薦的優質應用、註冊、填表等),以供用戶完成任務獲得積分的頁面。用戶在嵌入積分牆的應用內完成任務,該應用的開發者就能得到相應的收入。
積分牆起量快,效果顯而易見。大部分是採用CPA形式,價格1-3元不等。但以活躍用戶等綜合成本考量,成本偏高,用戶留存率低。
業內公司有tapjoy,微雲,有米,萬普等。
積分牆適合大型有資金,需要儘快發展用戶的團隊。
⑥ 刷榜推廣
這種推廣乃非正規手段,但是在國內非常的受歡迎,畢竟絕大部分蘋果手機用戶都會實用APP Store 去下載APP。如果你的APP直接都在前幾名的位置,當然可以快速獲得用戶的關注,同時獲得較高的真實下載量。
不過,刷榜的價格是比較高的,國內榜top25名的價格在每天1萬元左右,top5的價格每天需要兩萬多。由於這種推廣成本比較高,所以一般會配合新聞炒作一起搞,這樣容易快速的出名。
⑦ 社交平臺推廣
目前主流的智慧型手機社交平臺,潛在用戶明確,能很快的推廣產品。這類推廣基本採用合作分成方式,合作方法多樣。 業內公司有微雲,九城,騰訊,新浪等。
如2010年6月非誠勿擾的**軟體,在微雲社交平臺上自傳播自推廣,上線第一個月用戶達到32萬。
⑧ 廣告平臺
起量快,效果顯而易見。成本較高,以目前主流平臺為例,CPC價格在0.3-0.8元,CPA在1.5元-3元之間。
不利於創業融資前的團隊推廣使用。
業內公司有admob,多盟,微雲,有米,億動等。
⑨ 換量
換量主要有兩種方式:
(2)線下渠道
①手機廠商預裝
出廠就存在,用戶轉化率高,最直接發展用戶的一種方式。
用戶起量周期長,從提交測試包測試-過測試-試產-量產-銷售到用戶手中需要3-5個月時間。
②水貨刷機
起量快,基本上2-4天就可以看到刷機用戶,數量大,基本上一天可以刷幾萬臺。
重刷現象嚴重,基本上一部手機從總批到渠道到店面會被刷3-5次,推廣成本劇增,用戶質量差,不好監控。
基本上刷機單一軟體CPA在1-2元,包機一部機器價格在5-10元之間。
業內公司:XDA,酷樂,樂酷,刷機精靈。
③行貨店面
用戶質量高,粘度高,用戶付費轉化率高,見用戶速度快。
店面多,店員培訓複雜,需要完善的考核及獎勵機制。
基本上CPA價格在1.5-3元之間,預裝價格在0.5-1元之間。
業內公司:樂語,中復,天音,中郵,蘇寧等。
案例:2010底微雲與國內知名連鎖手機賣場進行合作試點,將合作的光碟放到店面進行打包銷售給用戶,8萬套光碟激活用戶達到了一半。
(1)內容策劃
內容策劃前需做好受眾定位,分析得出核心用戶特徵。
堅持原創內容的產出,在內容更新上保持一天三條左右有趣的內容。
抓住當周或當天的熱點跟進。
創意,還是創意,讓你的產品講故事,擬人化。
(2)品牌基礎推廣
(3)論壇,貼吧推廣
機鋒、安卓、安智……在手機相關網站的底端都可以看到很多的行業內論壇。
建議推廣者以官方貼、用戶貼兩種方式發帖推廣,同時可聯繫論壇管理員做一些活動推廣。發完貼後,應當定期維護好自己的帖子,及時回答用戶提出的問題,搜集用戶反饋的信息,以便下個版本更新改進。
(4)微博推廣
(5)微信推廣
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推廣需要一定時間沉澱,這裡可以參考幾步曲:
(6)PR傳播
PR不是硬廣告,學會在對的途徑講一個動人的故事非常重要。 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是傳播源,無論微博Kol、微信公眾號、媒體網站的專欄或各大社交網站,我得去研究如何利用這些平臺來講述一個好的品牌的故事,反之,這些平臺也會是用戶對品牌產生UGC的最好渠道。在初創公司,作為PR需要把公司每一個階段的方向都了解透徹,然後學會向市場、投資人、用戶傳遞一個有力的聲音,這個聲音並不是生硬的廣而告之,而是拋出一個話題讓大家對你的故事所感興趣,並帶動大家如何把興趣引到你的產品上來,最好形成行業的熱議話題。
以下有幾個策略:
(7)事件營銷
事件營銷絕對是個體力活和腦力活,這需要整個團隊保持敏銳的市場嗅覺,此外還需要有強大的執行力,配合一定的媒體資源,事件才得以在最快的速度推出去。事件營銷的前提必須是團隊成員需要每天接觸大量新鮮的資訊,把這些信息整合,也需要養成隨時記錄下一些閃現的靈感創意並和成員們及時分享碰撞。對於能貼上產品的創意點結合點,我們會馬上進行頭腦風暴,對事件的始終進行推理,若確定方案可行,那麼馬上做出與之匹配的傳播計劃,開始做項目預算並一邊準備好渠道資源。
(8)數據分析
每周花一些時間去認真分析每一條微博、微信、每一個渠道背後的數據,你一定會發現傳播度高的內容背後的契合點和關聯性。這樣非常有利於自己官方微博、微信內容質量的提升,運營起來也更接地氣。
利用宣傳經費印製紙質宣傳單和各種海報,做宣傳。
根據以上推廣方案對各渠道做預算配比,與老闆敲定最後的第一期投放預算。
一款APP,應該關注的兩方面的指標
如工具類,啟動次數很重要;社區類,活躍用戶和UGC很重要;遊戲,在線人數和arpu值是關鍵;移動電商主要關注成交轉化率,包括訂單轉化率和金額轉化率。根據APP產品類型及所處運營階段,制定APP數據指標考核表
關於數據指標分析:
(1)留存用戶和留存率
留存用戶和留存率通常反映了不同時期獲得的用戶流失的情況,分析這個結果往往是為了找到用戶流失的具體原因。
APP獲得一定用戶以後,剛開始用戶會比較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會不斷有用戶流失,留存率隨時間推移逐步下降,一般在3~5個月後達到穩定。其中閱讀資訊、社交溝通、系統工具是留存率最高的三類應用,在4個月以後的留存率穩定在10%左右。 留存率提高了,才會有更多的用戶留下來,真正使用APP的用戶才會越來越多。
(2)活躍用戶
用戶每天既會不斷新增,也會不斷流失,如果單獨只看每日活躍用戶數,是很難發現問題的本質的,所以通常會結合活躍率和整個APP的生命周期來看。活躍率是指活躍用戶/總用戶,通過這個比值可以了解你的用戶的整體活躍度,但隨著時間周期的加長,用戶活躍率總是在逐漸下降的,所以經過一個長生命周期(3個月或半年)的沉澱,用戶的活躍率還能穩定保持到5%-10%,則是一個非常好的用戶活躍的表現,當然也不能完全套用,得視產品特點來看。
這個篇幅簡單介紹移動網際網路運營推廣團隊的組織架構及成員工作職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總體概括來說,這個市場運營部門架構大概是:一個帶頭的,一個做渠道和流量,一個玩社交媒體的,一個天馬星空寫文案的,再輔助一些打雜的。
工作職責
崗位點評:從工作職責要點來說,市場總監應該是負責內容規劃,運營策略及計劃制定,渠道構建和監督,新媒體推廣實施跟蹤,app運營數據分析,團隊建設和管理.
工作職責
崗位點評:文案策劃崗位是文字輸出崗位,需要文字功底好,有創意,對熱點有嗅覺,最好在事件營銷傳播方面有成功案例。
工作職責
崗位點評:渠道經理(BD 拓展)顧名思義就是拓展各網際網路流量渠道,一切有助於APP流量提升的渠道合作都屬於工作範疇,渠道經理的工作職責就是制定渠道拓展計劃,帶領BD專員拓展各市場,分析數據,完成運營總監製定的流量指標。
工作職責
崗位點評:這個崗位要求」離了手機就不能活並且認為它比性更重要」那種,能配合文案玩轉各社交媒體渠道。在事件營銷及熱點引爆有嗅覺和實操經驗.
每個公司績效考核指標不同,對於移動網際網路公司市場部門來說,各個崗位指標也不盡相同,這裡只羅列出有共性的一些考核點。
這個崗位背負團隊整體KPI指標,如APP運營數據指標、銷售指標等;如何將團隊指標有效分解到每周、每天、每個人,這是市場運營總監每天都要思考問題。
根據這幾個考核指標做分數配比,適當提高AB兩項指標分數。
渠道考核指標直接跟APP運營數據掛鈎,這個數據指標可參考上篇中app運營目標中數據。
新媒體推廣由於渠道不同考核指標也不同,微博,微信,豆瓣,知乎,其他軟文推廣渠道等,運營總監可以根據渠道設立不同考核指標.這裡以微博和微信為案例:
(1)微博考核指標
微博營銷涉及的數據大致有微博信息數、粉絲數、關注數、轉發數、回複數、平均轉發數、平均評論數.
以A公司品牌微博為例,4月1日只有1.4萬左右,5月結束有2.6萬!
從這個表中可以看到4、5月的增長情況,兩個月的粉絲增量差不多,微博信息數量5月增加36%,但是轉發總數增長近100%倍,評論增長了64%,搜索結果數也是增加了。應該說針對4月的微博內容分析之後,5月份作了一些調整,更加注重用戶需求,所以在總量增加的同時微博的平均轉發數和回複數都上升了,可以說明該微博5月份比4月份是有進步的,而且搜索結果數直接增加曝光率,說明了營銷效果。
總結:
(2)微信考核指標
文章考核指標:送達率,圖文閱讀率,原文頁閱讀率,轉發率,收藏率
這個篇幅側重於團隊運營管理,不只是針對移動網際網路,同樣適合網際網路公司團隊管理。以個人經驗分享來說,網際網路團隊運營管理應重點關注三方面:
關於執行力的案例,騰訊是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學習榜樣.馬化騰凌晨4點發出郵件,運營團隊下午就能給出實現計劃。 很多創業型網際網路小公司發展速度快,因為執行力強,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變態的層層審批機制阻礙了項目的實施。筆者原來在一家傳統企業轉型網際網路的公司呆過,深有體會,一個很簡單的推廣頁面,本來當天就可以決策通過,還要經過總監-副總-老闆幾個層級審核,一周過去了,才通過,結果好好的項目被時間給拖死了。所以再大的公司,個人還是比較推崇項目負責制,扁平化管理。
運營總監從拿到KPI那天起,腦海裡都是數據化管理, 從年目標,季度目標,月目標,周目標層層分解,一個沒有數據量化目標的運營團隊會跟無頭蒼蠅一樣亂竄.運營總監團隊管理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目標管理流程。
保持一個高效,快樂,有活力的工作環境,讓整個運營團隊保持凝聚力,是每個運營總監職責所在。團隊成員頻繁跳槽,穩定性差將不利於項目的進展,所以如何保持項目核心成員穩定性至關重要。
以下分享幾個運營團隊管理小技巧:
(1)年度目標,季度目標,月目標,周工作任務表
將這些目標數據表貼於顯眼地方,讓自己心中有數。制定團隊每周工作任務表。
(2)周一早會
每周一定期開早會,分配本周各團隊成員工作任務,並記錄項目運營過程中問題。
(3)周三培訓
每周組織相對於各個崗位培訓課程,提高團隊成員的業務能力.
(4)周工作總結
周五下班前定期總結一周工作進展及目標實現狀況。
作者: 產品二三事
來源:http://www.jianshu.com/p/1d8754a932cb
本文由 @ 產品二三事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