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性,相信大多數父母都很認可,但大家是想歸想,卻不知道如何去達成這樣的目標。
在很多時候,孩子天性好動的背後也藏著創造力的種子。愛探索的孩子總是天馬行空地思考著未知領域的事情。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好奇心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不再只滿足於表面現象,而是經常會尋根究底,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望。
我們通常從孩子在家的日常表現中就可看出他們是否有創造力基因。如果我們發現孩子經常樂此不疲地探索身邊的新素材,或是喜歡動手拆裝玩具和其它感興趣的東西,那麼,孩子大體上就是一個喜歡探索的人了。
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追求知識學習會不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和想像力?在培養孩子創造力方面有沒有什麼誤區是我們需要防範的?等等,接下來我把這些問題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以下所歸納的四點,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教育啟迪。
和很多人所想像的不同,這裡所討論的創造力並不是現實中那些高大上的、被社會廣泛認可的創新事物,我們在這裡所討論的創造力更多地是一個人的新想法或者新製作。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創造力成為孩子思考和行動的原動力。當孩子自發地去想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且付諸於行動的時候,這便是孩子寶貴的創造力表現。
創造力應該是一種能力。它包括了以下兩個核心要素:
其中」想法+過程「構成了創造力密不可分的兩個要素。孩子不僅有新的想法,還要有把這個想法推動下去的過程,這樣才算是真正發展了自己的創造力。
要培養孩子創造力,必須要滿足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但這又使得不少父母陷入到另一種擔心:孩子吸收大量的知識會不會禁錮了想像力?會不會抑制了他們的創造力?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擔心「知識傳授會禁錮和抑制孩子的創造力」想法的背後,其實是在片面地看待問題。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創造力如果沒有建立在掌握大量知識的基礎上,是不可能橫空出世的,必將陷入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處境的尷尬。其中最大的錯誤在於不理解孩子創造力發展的規律,忽視了孩子在創造力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沒有領悟到學習知識是創造力的基礎。
實踐證明,孩子學習並掌握基本技能,並不會抑制孩子創造力的發展。事實上,很多成熟的創造力,離不開知識的大量輸入。如果把創造力看作是一棵正在生長的樹苗,它需要持續不斷的知識「肥料」,這樣才能滿足孩子創造力的需求。
此外,很多父母把遊戲和學習看作是一個對立體,實際上,如果運用得好的話,遊戲是可以促使孩子學習發展的,創新的萌芽就躲藏在看似和學習無關的遊戲當中,隨時呼之欲出。
我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就經常陪她玩一個「認知大挑戰」遊戲。遊戲玩法很簡單,在家裡就能完成。具體做法是,指著家裡的任意一樣物品,比如指著一個普通杯子,然後互相提問:「想一想這個杯子能做什麼呢?」接著以兩分鐘計時開始,一個人說出答案,一個人負責統計答案數量,哪一方說出來的答案最多,哪一方就是獲勝方。這種遊戲雖然簡單,但卻可以讓人產生很多腦洞大開的想法。孩子的創新意識就在遊戲當中逐漸冒出了尖兒。這其實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擴散思維」。
很顯然,如果孩子缺乏最起碼的知識,就算想說也說不出來,或是在瞎說,最終是很難產生創新想法。比如孩子如果對杯子的最基本用途知識都缺乏了解、或者說是不熟悉的話,還能天馬行空說出各種充滿想像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嗎?肯定是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來。
對於孩子來說,最理想的學習知識的過程,我們稱之為「頓悟時刻體驗」。
當孩子通過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或者答案時,會給他們帶來一種一瞬間「我懂了」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是孩子進行創造的內驅力。
以讓孩子背誦運算口訣表為例,如果是靠死記硬背,而沒有對數與數之間的關係有一個深入了解的話,這種所謂的知識只能算是「死知識」,根本就無從談起讓孩子保持對創意思維的好奇之心。
要讓孩子掌握的知識「變活」,就要增加思考和探索的刺激;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就要經常鼓勵孩子提出問題。比如,我們可以跟孩子玩生活中的數學遊戲,讓孩子明白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係和規律,運用場景模擬來幫助孩子理解有關數學概念等,並鼓勵孩子向我們提出有關問題等等。經過這些具體的體驗,孩子才能真正把知識融會貫通,知識才不會成為孩子創造力的阻礙。
知識和想像力之間並不衝突。在教育界已經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只讓孩子接受標準答案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大多數問題都不會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只有當孩子認識到很多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孩子才能有更多的勇氣和自信來突破自我,孩子才不會因為害怕自己的想法與眾不同而不敢表達出來。
凡事都設置標準答案,只能讓孩子陷入標準答案的「坑」;父母無時無刻在對孩子進行糾錯,更是打擊了孩子探索未知領域的欲望。
比如孩子在畫房子,你看到孩子把房子畫到了雲朵上,就自以為是地告訴孩子:「寶貝,你不能這樣畫房子,房子應該畫在地上的,怎麼能畫到天空上呢?沒見過房子飛上天空的,這樣的房子會摔下來的!」
把房子畫在天空中漂浮的雲朵上,這本來是孩子頗具想像力的一種想法,父母如果這麼一說,以後孩子再畫畫的時候,就只能中規中矩,絕不敢輕易「越雷池一步」了,任何創新想法也不可能冒出來了。
可以說,一旦標準答案成為唯一標準的時候,長此以往,孩子自然也會在生活中習慣於定勢思維,認為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一種答案,最終就會束縛住孩子本身的創造力。
很多父母擔心知識傳授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這實際上是對自己如何保護和解放孩子創造力的不自信。要知道,有價值的學習並不會扼殺孩子的創意思維。
在創造力的培養上,過程永遠要比結果更重要。
用遊戲的方式可以給孩子的自由表達和創意探索提供土壤,促使孩子去思考,去想像,未來成為一個擁有超凡創造力的人!